546印度的危机
远处传来火箭炮发射的声音,犹如夏夜里遥远而又沉闷的雷声,紧接着地面也轻微震动起来。不过敌人远在100公里开外,指挥车内并没有任何紧张的气氛。消灭敌人在这里,变成了一件按下按钮就能完成的简单工作,而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敌人车队,这会儿还全无准备。目标由大约2个发射连的十几辆发射车和一些明显属于营指挥部的车辆组成,敌人故意拉开了距离,并且有一些干扰卫星导航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只可能在最后几秒内起作用,而这次袭击成为了对敌人卫星干扰手段实际效果的,极好的评估机会。
过了一会儿,屏幕内出现了第一次无声的爆炸。轻微的暖风从指挥车空调内吹拂出,没有人发表评价,随后接二连三的火箭弹落下,无人机完整拍下了整个过程。由于距离遥远,并且由2个不同的阵地发射。弹药落下并不是那么的整齐划一。但是敌人的车队还是被一连串的巨大爆炸吞噬掉了,虽然没有声音,但是仅仅从画面上旧可以看到,整个地区被炸得面目全非。遮挡无人机观测的浓烟久久没有散去,无人机继续盘旋了几圈,确认没有任何的车辆驶出烟雾。
“我觉得,我们的火力有些过剩了。敌人对末端的干扰是不成功的。”
指挥车内终于有人说话。
“嗯,落点精度没有受太大影响,整个地区都炸平了,应该不会有什么装备能够保存下来了。”
另一个人说道。
隶属印度防空部队的第429中队,经受了灭顶之灾,从天而降的火焰将整个营级部队吞没了,指挥部甚至来不及发送求救信号。
内梅亚姆的策略,是将射程较短的阿卡什导弹布置在较靠前的位置,形成一连串相互依靠的机动发射阵地,将射程较远的s300部署在纵身区域,形成第二道防线,而由远程雷达组成的雷达网居于更纵深更安全的位置,随时观测空中可疑目标,为前沿防空阵地提供信息。这样的部署,是从阿萨姆的几次防空战例中得到的经验,而他的防空武器密度较之阿萨姆战役时又高了很多(阿萨姆战役,除了提斯普尔,其余地区的防空较为薄弱)
当然在这里,中国军队投入的远程兵器也更多,与阿萨姆战役时,中国军队的远程火力主要部署在靠东部的察隅县不同,在这一带,火力可能来自于各个方向。
梅内亚姆中将乘坐在颠簸的直升机内,眉头紧锁地思考着目前的局面,损失防空部队的消息他还不知道,不过这这样的损失其实并不太重要。他费心考虑的是,为什么,中国军队没有如同上一次那样,同时在阿萨姆与他的防区发起攻击,表面上看,这不符合一般逻辑,但是深层分析的话,敌人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即在阿萨姆战役期间,他们通过欺骗的方式(这一点可以推给查曼的情报局),让北方地区的50万大军处于严防死守状态,没能支援阿萨姆。而现在,他们又躲到了高山屏障后面,不知道新的阴谋谋划的怎么样了。
“贾邦尼,美国人的卫星资料更新了没有?”他问坐在一边的自己的参谋长。
“还没有,中国军队的总体态势没有变化,只有少数部队,在几个高地与我们展开了争夺战。根据你的指示,部队放弃了不必要的突出地区,但是中国军队并没有及时占领这些地区,而是缩回去了。”
“你认为,他们是什么意图?”
“很难说,多半是诱使我们的炮兵阵地暴露位置,前天他们用巡航导弹袭击了我们部署在列城西南的轻型榴弹炮阵地。”
“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中将感慨道,与大部分印度将领一样,他的从军经历,是从山地炮战开始。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利用反斜面躲避敌人的侦察和炮火总是有效的,但是中国人正在改变规则,他们有无人机进行侦察,还有各种远程的曲射火力和精确弹药可以绕过山峰,传统智慧结晶正在失去了效果。
“前沿的坑道工程怎么样了?”
“现在的气候,土层冻得太结实,新的地下工事进展非常困难;最近他们的无人机,开始优先袭击我们的工程机械了,气焰十分嚣张。”
“嗯,你认为他们违反一般军事原则,在这样寒冷气候中发动进攻的可能性大不大?”
“应该不太可能吧?”贾邦尼有些吃不准地回答道,“就算发起一次攻击,规模也不会太大吧?”
“你太低估敌人了,太低估了。”
林淮生匆匆赶到了日喀则的指挥部。徐景哲顶着寒风在跑道边的吉普车上等了很久,算是给足了面子。当然他在这里的停留时间并不会太多,稍作休整与会晤,交接了洛桑嘉措的死尸,就将奔赴新的作战地点。从上级安排的行程上,他可以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的灵魂人物,事实也确实如此,上级钦点他回巴基斯坦,就是因为觉得只有他去领导这样的进攻才算保险,尽管这个计划不是他的。
这里的指挥部,较之四川的更深入地下,但是小了不少,实际上这里只是新战役的一个指挥节点,主要负责情报收集与汇总,因为这里距离前言的监听站很近,又易于与空中的预警机直接沟通。
两人在巨大的地图前,先是谈论了洛桑最后的疯狂,但是很快进入了正题——如何用有限的兵力撬动整个北方,接连不断的失败时的印度社会陷入了的巨大混乱,但是印度进入总体战的意味也越来越浓厚了,而印度社会的动员潜力,似乎还是存在的。
第一阶段的战役能够以重大的胜利告终,贯穿始终的战略欺骗功不可没,徐景哲用一个虚假的变节分子,欺骗了印度最狡猾的人。据可靠的情报,印度决策层正是听信了查曼担保,才始终在救援阿萨姆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梅内亚姆的努力,他成功地使得国防部相信,中国军队随时可能从克什米尔动手,直接杀到恒河平原。也许1962年的记忆太过深刻,卡汗和辛格都觉得言之有理,所以在阿萨姆战役发起的最初72小时内,只有一个旅通过空运的方式进入了提斯普尔。在随后的作战中证明了初期投入的兵力是不足的,在长途奔袭以及接连的消耗后,第4装甲旅被消灭在了丁苏吉亚附近。当然除了情报欺骗的成功外,空军对铁路线的攻击,也是阻止敌人驰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老师,在最初的72小时,”林淮生笃定地喝了口茶,“我还真担心他们利用昌迪加尔的铁路运送两三个师过来,不过你这里的战略欺骗还是有效的,梅内亚姆是个多疑的人,他的报告应该左右了印度高层的决策。”
“出于本能,他会不遗余力地抱住自己的力量,我们用了大约2万人的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佯动,把他吓坏了。从而阻止了3个山地师向阿萨姆支援。”
“现在,他应该知道终于轮到他了。”林说道,“说真的老师,从正面攻击是否可行?我想说,分散进攻毕竟有悖于集中兵力原则。”
“有过这样的计划,不过你也知道,他们偷偷把斯潘加的部队顶上来了,作为预备队。可见敌人对新德里有多么的……担心。从单纯的策略上说,如果没有主次方向,二在敌人可以预料的单一方向展开军事行动,是要吃亏的。”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新德里?”林试探着问道。
“上级在本阶段给军队下达的各项既定目标,战役层面当然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削弱敌人可以依托的地理屏障;战略上,要破坏其整体战潜力,使之在很长一段使其内,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集结和动员。”
“是要永久改变国境线?”
“你要这么理解,也没什么不可以。”
“恕我直言,要给印度改改朝代,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攻占新德里。”
“这件事当然得看政治需要,一个四分五裂的印度或许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上头也不希望旁遮普出现一个新生的斯坦国家,而巴基斯坦那里,他们当然是积极的……不过军事上,占领新德里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你可以考虑这种可能性。”
现场沉寂了一会儿,谁都没有说话,从长远布局看,太大的印度当然是一个威胁,而生造出一个新生的国家或者让巴基斯坦变得太过强大,也是一件前景不明朗的事情。
“旁遮普邦目前的防御怎么样?我是说,一旦展开计划,他们能够调集多少兵力来补这个漏洞。”
“高原上的山地师,一时半会儿回不去,我们在边界以及伊斯兰堡与他们对峙着,但是斯潘加是个麻烦,他可以借助铁路快速的转移。他的白虎石新扩充了一个团,装备t90a。目前就在亚穆纳河东岸。可以随时利用铁路运输,支援昌迪加尔和阿姆利则。印度人正在抢修锡亚尔科特的铁路,这样他们甚至能将坦克开到查谟。”
“看来还是这个最难啃的老对手。我们需要大大加强驻巴基斯坦的空军才行。”
“制空权可以保证,战术飞机将会有1.5比1的优势,而且会挑选最好的飞行员。”
“他们明天的会议会怎么样?”
“已知所有的军政要员都会参加,会议地点可能在总理府地下室,或者在萨福德琼的战略司令部底下堡垒内。上午是军事检讨会议,辛格可能会引咎辞职,而下午是重点,新的防御计划会出台。”
“你一定能搞到一点消息。”
“暂时没有办法,不过上级预定在明天会议期间,发起一次攻势,加深他们对北方防线的恐惧。同时考验敌人的新的通讯设施。”
“这是要给梅内亚姆帮忙?”
“是的,他的保守策略对我们有利。只要你能从侧后占领昌迪加尔,那么整个北方高原上的40万敌军,顷刻就成了一块死棋。”
林淮生差不多领会了上级的意图,敌人将最精锐的55万兵力呈梯次部署在了从新德里起向北一直到中印边界的地区,直接强攻是困难的。梅内亚姆的如意算盘大体上就是拼死抵抗,且逐次后撤,他的兵力很大,任何从正面发起的穿插都是很困难的。而上级想要做的,就是靠一支奇兵从西面出其不意地截断其退路,切断梅内亚姆与后方的联络和补给线,同时可以威胁到新德里。任何威胁到新德里的迹象,都会引发敌人判断上的混乱。如果这一仗胜利了,大致上,印度的主要武装力量也就不存在了。
“太冒险。敌人会看穿这个计划的,全世界的卫星都可以看到这里。要突然发起攻势,并连续突破200公里。”
“实际上,正是梅内亚姆自己决定从杰纳部河后撤,至少现在,他并没有看穿这层威胁。”
“我还是保留意见,我希望有更多的空中侦察情报来证实这种看法,我很担心敌人会在前面布一个口袋。”
林说道,他很清楚这次攻势的风险,阿萨姆的突袭或许是瞒天过海的典范,但是这一次,局面要明朗得多,他很难相信敌人会放弃侧翼,完全按照1962年中国军队的进攻路线进行部署。
“总参联合巴军方的前线侦察一直没有间断,所有情报都显示,敌人对这一地区完全没有防备。”
夕阳西下的时刻,萨米驾驶jf17战机,执行一次新的侦察任务。照例他不需要任何的编队配合,只依赖后方150公里处的一架预警机。
2架黑蜘蛛中队的同型号飞机,在跟随了一段时间后,向伊斯兰堡飞去,而他径直飞过杰纳布河向古杰兰瓦拉飞去,那里是敌人的运输枢纽,连接着阿姆利则到查谟的铁路线。占据了这条原本属于巴基斯坦的铁路线后,印度陆军向克什米尔调兵的效率提高了3倍。现在北方集团的主要补给线也通过这里。
jf17执行一般侦察任务时,通常只是挂载一个侦察吊舱,夜间的效果不太理想,可见光条件下马马虎虎。在4000米以上高度,吊舱上的倾斜摄像机可以拍摄宽广的区域,条件允许的话,数据可以实时传输给地面指挥部或者预警机,分辨率足够识别车辆和碉堡。
过了一会儿,屏幕内出现了第一次无声的爆炸。轻微的暖风从指挥车空调内吹拂出,没有人发表评价,随后接二连三的火箭弹落下,无人机完整拍下了整个过程。由于距离遥远,并且由2个不同的阵地发射。弹药落下并不是那么的整齐划一。但是敌人的车队还是被一连串的巨大爆炸吞噬掉了,虽然没有声音,但是仅仅从画面上旧可以看到,整个地区被炸得面目全非。遮挡无人机观测的浓烟久久没有散去,无人机继续盘旋了几圈,确认没有任何的车辆驶出烟雾。
“我觉得,我们的火力有些过剩了。敌人对末端的干扰是不成功的。”
指挥车内终于有人说话。
“嗯,落点精度没有受太大影响,整个地区都炸平了,应该不会有什么装备能够保存下来了。”
另一个人说道。
隶属印度防空部队的第429中队,经受了灭顶之灾,从天而降的火焰将整个营级部队吞没了,指挥部甚至来不及发送求救信号。
内梅亚姆的策略,是将射程较短的阿卡什导弹布置在较靠前的位置,形成一连串相互依靠的机动发射阵地,将射程较远的s300部署在纵身区域,形成第二道防线,而由远程雷达组成的雷达网居于更纵深更安全的位置,随时观测空中可疑目标,为前沿防空阵地提供信息。这样的部署,是从阿萨姆的几次防空战例中得到的经验,而他的防空武器密度较之阿萨姆战役时又高了很多(阿萨姆战役,除了提斯普尔,其余地区的防空较为薄弱)
当然在这里,中国军队投入的远程兵器也更多,与阿萨姆战役时,中国军队的远程火力主要部署在靠东部的察隅县不同,在这一带,火力可能来自于各个方向。
梅内亚姆中将乘坐在颠簸的直升机内,眉头紧锁地思考着目前的局面,损失防空部队的消息他还不知道,不过这这样的损失其实并不太重要。他费心考虑的是,为什么,中国军队没有如同上一次那样,同时在阿萨姆与他的防区发起攻击,表面上看,这不符合一般逻辑,但是深层分析的话,敌人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即在阿萨姆战役期间,他们通过欺骗的方式(这一点可以推给查曼的情报局),让北方地区的50万大军处于严防死守状态,没能支援阿萨姆。而现在,他们又躲到了高山屏障后面,不知道新的阴谋谋划的怎么样了。
“贾邦尼,美国人的卫星资料更新了没有?”他问坐在一边的自己的参谋长。
“还没有,中国军队的总体态势没有变化,只有少数部队,在几个高地与我们展开了争夺战。根据你的指示,部队放弃了不必要的突出地区,但是中国军队并没有及时占领这些地区,而是缩回去了。”
“你认为,他们是什么意图?”
“很难说,多半是诱使我们的炮兵阵地暴露位置,前天他们用巡航导弹袭击了我们部署在列城西南的轻型榴弹炮阵地。”
“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中将感慨道,与大部分印度将领一样,他的从军经历,是从山地炮战开始。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利用反斜面躲避敌人的侦察和炮火总是有效的,但是中国人正在改变规则,他们有无人机进行侦察,还有各种远程的曲射火力和精确弹药可以绕过山峰,传统智慧结晶正在失去了效果。
“前沿的坑道工程怎么样了?”
“现在的气候,土层冻得太结实,新的地下工事进展非常困难;最近他们的无人机,开始优先袭击我们的工程机械了,气焰十分嚣张。”
“嗯,你认为他们违反一般军事原则,在这样寒冷气候中发动进攻的可能性大不大?”
“应该不太可能吧?”贾邦尼有些吃不准地回答道,“就算发起一次攻击,规模也不会太大吧?”
“你太低估敌人了,太低估了。”
林淮生匆匆赶到了日喀则的指挥部。徐景哲顶着寒风在跑道边的吉普车上等了很久,算是给足了面子。当然他在这里的停留时间并不会太多,稍作休整与会晤,交接了洛桑嘉措的死尸,就将奔赴新的作战地点。从上级安排的行程上,他可以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的灵魂人物,事实也确实如此,上级钦点他回巴基斯坦,就是因为觉得只有他去领导这样的进攻才算保险,尽管这个计划不是他的。
这里的指挥部,较之四川的更深入地下,但是小了不少,实际上这里只是新战役的一个指挥节点,主要负责情报收集与汇总,因为这里距离前言的监听站很近,又易于与空中的预警机直接沟通。
两人在巨大的地图前,先是谈论了洛桑最后的疯狂,但是很快进入了正题——如何用有限的兵力撬动整个北方,接连不断的失败时的印度社会陷入了的巨大混乱,但是印度进入总体战的意味也越来越浓厚了,而印度社会的动员潜力,似乎还是存在的。
第一阶段的战役能够以重大的胜利告终,贯穿始终的战略欺骗功不可没,徐景哲用一个虚假的变节分子,欺骗了印度最狡猾的人。据可靠的情报,印度决策层正是听信了查曼担保,才始终在救援阿萨姆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梅内亚姆的努力,他成功地使得国防部相信,中国军队随时可能从克什米尔动手,直接杀到恒河平原。也许1962年的记忆太过深刻,卡汗和辛格都觉得言之有理,所以在阿萨姆战役发起的最初72小时内,只有一个旅通过空运的方式进入了提斯普尔。在随后的作战中证明了初期投入的兵力是不足的,在长途奔袭以及接连的消耗后,第4装甲旅被消灭在了丁苏吉亚附近。当然除了情报欺骗的成功外,空军对铁路线的攻击,也是阻止敌人驰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老师,在最初的72小时,”林淮生笃定地喝了口茶,“我还真担心他们利用昌迪加尔的铁路运送两三个师过来,不过你这里的战略欺骗还是有效的,梅内亚姆是个多疑的人,他的报告应该左右了印度高层的决策。”
“出于本能,他会不遗余力地抱住自己的力量,我们用了大约2万人的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佯动,把他吓坏了。从而阻止了3个山地师向阿萨姆支援。”
“现在,他应该知道终于轮到他了。”林说道,“说真的老师,从正面攻击是否可行?我想说,分散进攻毕竟有悖于集中兵力原则。”
“有过这样的计划,不过你也知道,他们偷偷把斯潘加的部队顶上来了,作为预备队。可见敌人对新德里有多么的……担心。从单纯的策略上说,如果没有主次方向,二在敌人可以预料的单一方向展开军事行动,是要吃亏的。”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新德里?”林试探着问道。
“上级在本阶段给军队下达的各项既定目标,战役层面当然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削弱敌人可以依托的地理屏障;战略上,要破坏其整体战潜力,使之在很长一段使其内,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集结和动员。”
“是要永久改变国境线?”
“你要这么理解,也没什么不可以。”
“恕我直言,要给印度改改朝代,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攻占新德里。”
“这件事当然得看政治需要,一个四分五裂的印度或许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上头也不希望旁遮普出现一个新生的斯坦国家,而巴基斯坦那里,他们当然是积极的……不过军事上,占领新德里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你可以考虑这种可能性。”
现场沉寂了一会儿,谁都没有说话,从长远布局看,太大的印度当然是一个威胁,而生造出一个新生的国家或者让巴基斯坦变得太过强大,也是一件前景不明朗的事情。
“旁遮普邦目前的防御怎么样?我是说,一旦展开计划,他们能够调集多少兵力来补这个漏洞。”
“高原上的山地师,一时半会儿回不去,我们在边界以及伊斯兰堡与他们对峙着,但是斯潘加是个麻烦,他可以借助铁路快速的转移。他的白虎石新扩充了一个团,装备t90a。目前就在亚穆纳河东岸。可以随时利用铁路运输,支援昌迪加尔和阿姆利则。印度人正在抢修锡亚尔科特的铁路,这样他们甚至能将坦克开到查谟。”
“看来还是这个最难啃的老对手。我们需要大大加强驻巴基斯坦的空军才行。”
“制空权可以保证,战术飞机将会有1.5比1的优势,而且会挑选最好的飞行员。”
“他们明天的会议会怎么样?”
“已知所有的军政要员都会参加,会议地点可能在总理府地下室,或者在萨福德琼的战略司令部底下堡垒内。上午是军事检讨会议,辛格可能会引咎辞职,而下午是重点,新的防御计划会出台。”
“你一定能搞到一点消息。”
“暂时没有办法,不过上级预定在明天会议期间,发起一次攻势,加深他们对北方防线的恐惧。同时考验敌人的新的通讯设施。”
“这是要给梅内亚姆帮忙?”
“是的,他的保守策略对我们有利。只要你能从侧后占领昌迪加尔,那么整个北方高原上的40万敌军,顷刻就成了一块死棋。”
林淮生差不多领会了上级的意图,敌人将最精锐的55万兵力呈梯次部署在了从新德里起向北一直到中印边界的地区,直接强攻是困难的。梅内亚姆的如意算盘大体上就是拼死抵抗,且逐次后撤,他的兵力很大,任何从正面发起的穿插都是很困难的。而上级想要做的,就是靠一支奇兵从西面出其不意地截断其退路,切断梅内亚姆与后方的联络和补给线,同时可以威胁到新德里。任何威胁到新德里的迹象,都会引发敌人判断上的混乱。如果这一仗胜利了,大致上,印度的主要武装力量也就不存在了。
“太冒险。敌人会看穿这个计划的,全世界的卫星都可以看到这里。要突然发起攻势,并连续突破200公里。”
“实际上,正是梅内亚姆自己决定从杰纳部河后撤,至少现在,他并没有看穿这层威胁。”
“我还是保留意见,我希望有更多的空中侦察情报来证实这种看法,我很担心敌人会在前面布一个口袋。”
林说道,他很清楚这次攻势的风险,阿萨姆的突袭或许是瞒天过海的典范,但是这一次,局面要明朗得多,他很难相信敌人会放弃侧翼,完全按照1962年中国军队的进攻路线进行部署。
“总参联合巴军方的前线侦察一直没有间断,所有情报都显示,敌人对这一地区完全没有防备。”
夕阳西下的时刻,萨米驾驶jf17战机,执行一次新的侦察任务。照例他不需要任何的编队配合,只依赖后方150公里处的一架预警机。
2架黑蜘蛛中队的同型号飞机,在跟随了一段时间后,向伊斯兰堡飞去,而他径直飞过杰纳布河向古杰兰瓦拉飞去,那里是敌人的运输枢纽,连接着阿姆利则到查谟的铁路线。占据了这条原本属于巴基斯坦的铁路线后,印度陆军向克什米尔调兵的效率提高了3倍。现在北方集团的主要补给线也通过这里。
jf17执行一般侦察任务时,通常只是挂载一个侦察吊舱,夜间的效果不太理想,可见光条件下马马虎虎。在4000米以上高度,吊舱上的倾斜摄像机可以拍摄宽广的区域,条件允许的话,数据可以实时传输给地面指挥部或者预警机,分辨率足够识别车辆和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