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巨龙终于展露獠牙【二合一】
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具有哪些底蕴?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每每相同。
首先要有一支强横的大军,可以外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甚至转战千里不断给国家开疆拓土。其次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支撑军队保家卫国,可以确保民众生活安定。
说白了其实就一件事,外面有军队纵横四海,国内有百姓发展民生,经济发达,繁荣昌盛。
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一个强大帝国的雏形,仿佛一条盘踞当世的巨龙,仅凭名字就可以让敌人颤栗发抖。军人在前方冲锋陷阵抛洒热血,百姓在后方织布种田富裕国家,两者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有外敌入侵而来,强大的军队会让百姓知道什么叫安全。
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军人需要粮草辎重的时候,国内无数百姓用双手创造财富,会让军人知道什么叫做富足。
……
时值公元642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大唐贞观十五年,逢秋之节,重阳刚过,中原暑气消退,岭南依旧炎炎,汉家领土西侧的吐蕃高原突然狼烟滚滚升腾,一场惊天动地战事吸引了周边无数国家的目光。
此战要从九个月之前说起,当时吐蕃高原突然遭人入侵,坐镇高原的两万西府三卫全军覆没,大唐长公主千里迢迢前往岭南。
伴随着帝国娘娘的一声‘打回吐蕃去’,华夏帝国悍然出兵十万人远赴吐蕃,时由皇正妃游游圣女统帅,皇正妃罗静儿和大唐长公主共同随军。十万特种部队挺进高原,尽展汉家儿郎之铁血。
征战十二日,肃清吐蕃全境,沦落异族之手整整九个月的大片领土,再次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掌控中。
这一战,吐蕃境内一千三百座寺庙片瓦不存。
这一战,心怀鬼胎的数十万大喇嘛屠戮一空。
这一战,入侵而来的二十万阿拉伯军全部覆灭。
这一战,沉浸在美梦中的阿拉伯王子做了阶下囚。
刚刚建国的华夏帝国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吐蕃高原几百年的和平与安定。
帝国皇帝陛下有圣旨飘然而来,此战所有参战将领,全体官升一级,战士按功加赏,粮饷增加三倍,又封皇子李继云安西都护肤大都督之位,赐封罗家罗通为定远国公。
“战士们,打出国门,打到中亚去,你们打下多少领土,朕便支持你们建立多大的国家……”
伴随着帝国皇帝一声令下,西府三卫再次开启征程,十万特种部队越过高山一路向西,恰好和远征而来的阿拉伯帝国军队撞了个迎面。
这一战,才是两个大国正面碰撞的第一战。
西府三卫天下无敌,对方同样是极其强悍的战士,双方在西域边境惊天一战,特种部队战死八千,阿拉伯三十万全军覆没。
只可惜战后清点全军的时候,众人才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损失,原来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大唐的长乐公主却战死在沙场之中。
噩耗传遍天下,特种部队悲痛欲绝,彼时恰好有一个青年被人从吐蕃私牢中救出,闻讯之后只是默默发出一声长叹。
“长乐,祝福你……”
这个青年长叹之时,有人分明看到他满脸都是热泪,似乎在缅怀一段逝去的感情,又似乎终于从某种苦楚中解脱出来。
从那天以后,华夏帝国的百姓再也没有见过长孙冲,那个青年毕生坐镇吐蕃高原,再也不曾回归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
华夏帝国,岭南浩土。
烈日炎炎高照,火辣犹如毒蛇,然而再炎热的天气也压不住百姓们亢奋的心,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着满足的微笑。
岭南四季如夏,没有春夏秋冬这一说,当十万西府三卫远在吐蕃奋勇征战的时候,华夏帝国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时刻。
有风徐徐而来,吹出一片稻浪,放眼四下而望,但见千里沃野金黄,韩跃负手站在稻田边缘,脸上同样带着满足和欣喜。
这时有个礼部官员愁眉苦脸上前,语气明显带着又惆怅又无奈的苦求,小声道:“陛下,陛下,臣等求求您了,及时将至,请换礼装,几百万民众都等着您开镰收割,陛下万万不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啊……”
原来是要韩跃换礼服,然后举行丰收告天的开镰之礼,这种礼仪在中原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没到收获之节皇帝们都要这么干。
“陛下,陛下……”
礼部官员见韩跃不语,忍不住再次小声苦求,这货已经急的满头大汗,心里不断在骂着某个人的老娘。
他不敢骂韩跃,骂的是推他出来的礼部同僚,众人都知道陛下不喜欢冗繁俗套,所以逼迫陛下换礼服绝对不是什么好差事。
但是再难的差事也得有人干,他们礼部官员就是吃这碗饭的。
韩跃仍旧负手站在稻田边,目光遥遥眺望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蹈海,他如今威势越发强大,即便静默不言也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个礼部官员汗水涔涔而下,不断挥舞着袖子去擦额头。
吉时马上就要到了,然而陛下始终没有换礼服的打算,如果耽误了开镰收割的礼节,他怕是第一个因为此礼被撸下去的礼部官。
也就在这个时候,韩跃终于转身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淡微笑道:“朕有一事不明,丰收和上天到底有什么关系?所谓粮产丰足乃是百姓勤劳所致,为什么一定要让朕换上花里胡哨的礼服去感谢上苍?朕凭什么感谢上苍,他从来不曾插手帮助我的子民?”
礼部官员哑然无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总不能跟韩跃说,丰收就是上苍风调雨顺的结果吧。他也是经历华夏帝国开国的官员,一路从大唐追随韩跃到了岭南,一年前刚来此地的事情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所有人都在为吃喝而发愁。
移民的时候,游游皇妃为了保证百姓饿不死,一路走一路抢,抢光了沿途各府各县的官仓之粮,至今大唐那边还有户部官员来信讨债。
开荒的时候,数百万民众几乎是拿着身体换土地,因为从草原那边采购的耕牛还没能运来,老百姓就用自己去拉耕梨。
那可真是全家老少齐上阵,无论百姓还是官员全都得干活,就连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亲自开垦了二十亩土地,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也有自己的垦荒田。
从天色朦胧干到日落西山,从晨鸟未鸣干到百兽夜宿,华夏帝国在移民的时候没有饿死过百姓,反而在开发土地的时候累死了几万人。
不是官府不阻拦,而是百姓们偷偷干,只要巡视的官员一个不留心,立马就有百姓大半夜偷偷跑到田地里去开荒。
要知道他们白天可是干了一整天啊,晚上接着劳作哪里能坚持住,于是很多百姓就那么倒在了荒地之中,等到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救无可救。
岭南的几千万亩肥沃之田,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用人命换来的。整整几千万亩,用时不到一年,开荒的同时还要兼顾城池建设,可想而知大家有多累。
然后陛下派人去了一个名叫占城的地方,从那里带回了一种名叫占城稻的粮食,整个岭南的土地全部播种了这种稻米,仅仅四个月时间竟然就到了收获的集结。
犹记得在耕种之初,陛下赤子脚丫亲自下了水田,无数百姓白天黑夜蹲守在稻田边,白天战战兢兢来回巡视,晚上还要打着灯笼吸引蚊虫,蚊虫叮咬令人苦不堪言,然而每一个百姓脸上都带着笑。
只要不去咬庄稼,咬一咬自己算的了什么?虽然陛下好几次严令百姓不准在夜间照看稻田,但是再强大的政令也阻不住百姓们渴盼丰收的心。
陛下说过很多次蚊虫不会啃噬庄稼,研究院的学子们甚至专门撰写了种田技术手册来解释这件事,可惜百姓们依旧放不下心来,整夜整夜打着灯笼去吸引蚊虫。
岭南的丰收,果然和上天一点关系也没有,就像陛下所说的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着不看天,人力能胜天……
“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开镰吧!”正当礼部官员在那里回忆过往的时候,忽然耳边响起了韩跃温和的声音,官员心里微微一惊,脑门上的汗水噌一下冒的更加汹涌。
及时将至,然后陛下依旧坚持不换礼服,虽然粮产丰收和上苍没有一点关系,但是这开镰慰告上苍的礼仪可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啊。
“陛下,陛下,求求您了,微臣求求您了……”礼部官员几乎哭出声来,他已经感觉到不远处那帮同僚的眼睛像利刃一般嗖嗖在砍他。
他小心翼翼转头看了一眼,入眼只见到处人山人海一片,无数百姓已经手持镰刀静静等在稻田边缘,就等着陛下亲自开启岭南收获的第一镰。
这等无比郑重的时刻,堪称帝国建国以来最头等大事,就算礼仪搞得再怎么庄重也不为过,结果陛下却穿着一身素服就准备开镰。
礼部官员长叹一声,这一刻他真觉得自己要羞惭而死。
身为礼部之官,却不能给帝国带来礼仪上的庄重,这是他最大的失职,恐怕死了都要被人嘲笑几百年。
也就在这时,终于有人挽救了他,只听后面有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一位身穿凤冠霞帔的女子款款走了过来,礼部官员心里一喜,忍不住激动喊了一声娘娘。
他急急拱手行礼,目光却悄然观察,待到发现其她皇妃也穿着盛装礼服慢慢过来的时候,这位官员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来人正是田豆豆,身穿凤衣,头戴霞冠,当年那个出身童养媳的小丫头,如今已经有了雍容华贵的气度,她慢慢走到韩跃身边,然后冲着韩跃嫣然一笑,柔声劝解道:“相公迟迟不肯换衣,您是嫌弃豆豆缝制的礼服不够好么?”
这声音有些调皮,依稀还有当年那个温柔少女的模样,韩跃忽然心中一荡,转身对礼部官员道:“拿来吧,给朕穿上……”
不远处一群礼部官员大喜,几乎是狂奔着直接冲了过来,十几个人围着韩跃七手八脚伺候,转眼之间就将一身冗繁的礼服穿戴好。
这时恰好东方旭日缓缓爬升,天地之间陡然有道道金光显现,最初那个礼部官员连说话声音都变得颤抖,惊喜万分道:“时辰刚刚好,正是开镰时……”
这家伙顾不得擦一擦脸上汗水,陡然转头对着远处大吼高喝,无限欢喜复又无限紧张,暴吼道:“鸣响礼炮,陛下开镰!”
轰隆,轰隆,轰隆——
天地之间,炮声隆隆,不远处的有二十四门大炮向天喷吐怒火,发出惊天动地的二十响礼炮轰鸣。
用大炮作为开镰之音,这是韩跃亲自下的命令,于农事来说,礼炮代表着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于军事来讲,炮声也昭示着华夏帝国强盛的兵锋。
这时有礼部官员拿来两把镰刀,赫然是一把黄金一把白银精巧打造,官员分别把金镰刀和银镰刀送到韩跃和豆豆手里,然后恭恭敬敬倒着后退站到了一旁。
韩跃有些无奈,口中发出一声叹息,语带感慨道:“金刀银刀,用来割稻,想不到我也有这么摆谱的一天,往前推十五年简直不敢想,这样的礼仪,总觉得有些假……”
十五年之前,他孤独一身穿越大唐而来,犹记得那个夜晚繁星如水,他带着豆豆在荒地之中埋头割艾草,小夫妻俩那时候可真是穷啊,全家上下只有一把破菜刀。
旁边豆豆柔柔一笑,温声道:“相公,时辰到了,您虽不喜虚假的奢靡,然而百姓们却需要强大的崇拜,皇帝用金镰刀割稻,百姓们才会感觉满足。臣妾也是沾了光呢,我从小就梦想着用一把值钱的刀……”
说着调皮的举了举手里的银镰刀,冲着韩跃笑嘻嘻吐了吐小舌头,虽然已经嫁做人妇,然而眉宇之间依稀还有当年的可爱。
韩跃哈哈一笑,陡然伸手拉着豆豆走进田中,两人挥舞镰刀弯腰下去,割下了华夏帝国第一次收获的粮食。
后面那群礼部官员激动难耐,有人扯着嗓子大声向天狂呼,神情振奋道:“华夏帝国历,昭武大帝元年,陛下亲割稻米,以此慰告上天……”
这声高喝喊出,周围几十个礼部官员齐声重复,然后有人鼓起最大力气向四周暴吼,大喝道:“百姓们,收庄稼啊!”
轰隆隆——
宛如千军万马,又似海潮澎湃,但见无数早已急不可耐的百姓冲入田中,千里沃野顿时变成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
这一日,华夏帝国三百万汉人,外加岭南土著九百万百姓,整整一千两百万人进田收割,几千万亩土地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丰收时节,万众一心,有人说圣王之地必有祥瑞,华夏帝国韩跃就是这个祥瑞。
千万百姓奋战三个昼夜,几千万亩稻田收割一空,期间官府不断组织人手打粮晒场,然后扬糠,然后入仓,金灿灿的稻谷不断被割倒,白花花的大米不断被打出,短短几天时间之后,华夏帝国已经填满了几百个大粮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帝国的官员们也有了底气。
于是文官们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内政中去,组织百姓继续耕种第二季占城稻,帝国的武将们却浑身都在发痒,每天朝会都要苦求韩跃出兵去开疆拓土。
武将们的借口很简单,陛下您不是说汉人兵锋所指之地,天下尽皆是华夏的领土么?那打啊,不打怎么有领土,不打汉人怎么做人上人,现在国家粮食充足,正适合向不服的国家亮一亮獠牙。
而韩跃的心中,同样有这样的梦想!
但是开启这个梦想之前,先得给臣子们来一个鸡血般的刺激。
……
时公元642年,历史上是大唐贞观十五年,华夏帝国历,昭武大帝元年,韩跃登临初次启用的皇宫,举行无比浩大的开国封赏大典。
有十二位美艳女子,终证帝国皇妃之位。
有二十四个老臣,得封开国上柱国之爵。
西府三卫一分为五,扩军五十万,其中两支为京畿左右武卫,命名昭武天子亲军,两支为精锐远征之军,奔赴西域支援正在那里的特种部队。
最后一支却偃旗息鼓,没有人知道韩跃留下这支强兵想干什么,只是由负责捕鱼的百姓曾在某个海岛见过这些军人,似乎正在练习从来没有过的海战和陆战结合的战术。
这一日的开国封赏大典,还有一项封赏震慑了世人的神经,韩跃八个子嗣全都没有成年,然而封赏的爵位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封,长子李继石(小石头),坐镇帝国东宫,是为储君太子。
封,次子李继云(小铁蛋),安西都护府大都督,爵名中亚王。
封,皇子李继跃,安东都护府大都督,爵名西伯利亚王。
除了小石头的封赐堂堂正正,李继云和李继跃的爵名已经有了古怪之处,然而剩余几个孩子的爵名更加离谱,竟然还有美洲王,欧洲王,澳洲王等等,世人皆茫然难解,不知这都是哪里的名称……
……
……从今天开始,一律用二合一大章节更新,每章最少6000字,也可能会是7000字8000字9000字甚至1万字,大高潮开启了,还有一些遗憾也要写写,李世民渐渐苍老,韩跃也人到中年,故事情节到了这里,忽然有些不敢下笔去写,因为,我很怕和你们告别。
首先要有一支强横的大军,可以外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甚至转战千里不断给国家开疆拓土。其次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支撑军队保家卫国,可以确保民众生活安定。
说白了其实就一件事,外面有军队纵横四海,国内有百姓发展民生,经济发达,繁荣昌盛。
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一个强大帝国的雏形,仿佛一条盘踞当世的巨龙,仅凭名字就可以让敌人颤栗发抖。军人在前方冲锋陷阵抛洒热血,百姓在后方织布种田富裕国家,两者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有外敌入侵而来,强大的军队会让百姓知道什么叫安全。
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军人需要粮草辎重的时候,国内无数百姓用双手创造财富,会让军人知道什么叫做富足。
……
时值公元642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大唐贞观十五年,逢秋之节,重阳刚过,中原暑气消退,岭南依旧炎炎,汉家领土西侧的吐蕃高原突然狼烟滚滚升腾,一场惊天动地战事吸引了周边无数国家的目光。
此战要从九个月之前说起,当时吐蕃高原突然遭人入侵,坐镇高原的两万西府三卫全军覆没,大唐长公主千里迢迢前往岭南。
伴随着帝国娘娘的一声‘打回吐蕃去’,华夏帝国悍然出兵十万人远赴吐蕃,时由皇正妃游游圣女统帅,皇正妃罗静儿和大唐长公主共同随军。十万特种部队挺进高原,尽展汉家儿郎之铁血。
征战十二日,肃清吐蕃全境,沦落异族之手整整九个月的大片领土,再次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掌控中。
这一战,吐蕃境内一千三百座寺庙片瓦不存。
这一战,心怀鬼胎的数十万大喇嘛屠戮一空。
这一战,入侵而来的二十万阿拉伯军全部覆灭。
这一战,沉浸在美梦中的阿拉伯王子做了阶下囚。
刚刚建国的华夏帝国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吐蕃高原几百年的和平与安定。
帝国皇帝陛下有圣旨飘然而来,此战所有参战将领,全体官升一级,战士按功加赏,粮饷增加三倍,又封皇子李继云安西都护肤大都督之位,赐封罗家罗通为定远国公。
“战士们,打出国门,打到中亚去,你们打下多少领土,朕便支持你们建立多大的国家……”
伴随着帝国皇帝一声令下,西府三卫再次开启征程,十万特种部队越过高山一路向西,恰好和远征而来的阿拉伯帝国军队撞了个迎面。
这一战,才是两个大国正面碰撞的第一战。
西府三卫天下无敌,对方同样是极其强悍的战士,双方在西域边境惊天一战,特种部队战死八千,阿拉伯三十万全军覆没。
只可惜战后清点全军的时候,众人才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损失,原来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大唐的长乐公主却战死在沙场之中。
噩耗传遍天下,特种部队悲痛欲绝,彼时恰好有一个青年被人从吐蕃私牢中救出,闻讯之后只是默默发出一声长叹。
“长乐,祝福你……”
这个青年长叹之时,有人分明看到他满脸都是热泪,似乎在缅怀一段逝去的感情,又似乎终于从某种苦楚中解脱出来。
从那天以后,华夏帝国的百姓再也没有见过长孙冲,那个青年毕生坐镇吐蕃高原,再也不曾回归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
华夏帝国,岭南浩土。
烈日炎炎高照,火辣犹如毒蛇,然而再炎热的天气也压不住百姓们亢奋的心,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着满足的微笑。
岭南四季如夏,没有春夏秋冬这一说,当十万西府三卫远在吐蕃奋勇征战的时候,华夏帝国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时刻。
有风徐徐而来,吹出一片稻浪,放眼四下而望,但见千里沃野金黄,韩跃负手站在稻田边缘,脸上同样带着满足和欣喜。
这时有个礼部官员愁眉苦脸上前,语气明显带着又惆怅又无奈的苦求,小声道:“陛下,陛下,臣等求求您了,及时将至,请换礼装,几百万民众都等着您开镰收割,陛下万万不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啊……”
原来是要韩跃换礼服,然后举行丰收告天的开镰之礼,这种礼仪在中原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没到收获之节皇帝们都要这么干。
“陛下,陛下……”
礼部官员见韩跃不语,忍不住再次小声苦求,这货已经急的满头大汗,心里不断在骂着某个人的老娘。
他不敢骂韩跃,骂的是推他出来的礼部同僚,众人都知道陛下不喜欢冗繁俗套,所以逼迫陛下换礼服绝对不是什么好差事。
但是再难的差事也得有人干,他们礼部官员就是吃这碗饭的。
韩跃仍旧负手站在稻田边,目光遥遥眺望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蹈海,他如今威势越发强大,即便静默不言也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个礼部官员汗水涔涔而下,不断挥舞着袖子去擦额头。
吉时马上就要到了,然而陛下始终没有换礼服的打算,如果耽误了开镰收割的礼节,他怕是第一个因为此礼被撸下去的礼部官。
也就在这个时候,韩跃终于转身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淡微笑道:“朕有一事不明,丰收和上天到底有什么关系?所谓粮产丰足乃是百姓勤劳所致,为什么一定要让朕换上花里胡哨的礼服去感谢上苍?朕凭什么感谢上苍,他从来不曾插手帮助我的子民?”
礼部官员哑然无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总不能跟韩跃说,丰收就是上苍风调雨顺的结果吧。他也是经历华夏帝国开国的官员,一路从大唐追随韩跃到了岭南,一年前刚来此地的事情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所有人都在为吃喝而发愁。
移民的时候,游游皇妃为了保证百姓饿不死,一路走一路抢,抢光了沿途各府各县的官仓之粮,至今大唐那边还有户部官员来信讨债。
开荒的时候,数百万民众几乎是拿着身体换土地,因为从草原那边采购的耕牛还没能运来,老百姓就用自己去拉耕梨。
那可真是全家老少齐上阵,无论百姓还是官员全都得干活,就连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亲自开垦了二十亩土地,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也有自己的垦荒田。
从天色朦胧干到日落西山,从晨鸟未鸣干到百兽夜宿,华夏帝国在移民的时候没有饿死过百姓,反而在开发土地的时候累死了几万人。
不是官府不阻拦,而是百姓们偷偷干,只要巡视的官员一个不留心,立马就有百姓大半夜偷偷跑到田地里去开荒。
要知道他们白天可是干了一整天啊,晚上接着劳作哪里能坚持住,于是很多百姓就那么倒在了荒地之中,等到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救无可救。
岭南的几千万亩肥沃之田,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用人命换来的。整整几千万亩,用时不到一年,开荒的同时还要兼顾城池建设,可想而知大家有多累。
然后陛下派人去了一个名叫占城的地方,从那里带回了一种名叫占城稻的粮食,整个岭南的土地全部播种了这种稻米,仅仅四个月时间竟然就到了收获的集结。
犹记得在耕种之初,陛下赤子脚丫亲自下了水田,无数百姓白天黑夜蹲守在稻田边,白天战战兢兢来回巡视,晚上还要打着灯笼吸引蚊虫,蚊虫叮咬令人苦不堪言,然而每一个百姓脸上都带着笑。
只要不去咬庄稼,咬一咬自己算的了什么?虽然陛下好几次严令百姓不准在夜间照看稻田,但是再强大的政令也阻不住百姓们渴盼丰收的心。
陛下说过很多次蚊虫不会啃噬庄稼,研究院的学子们甚至专门撰写了种田技术手册来解释这件事,可惜百姓们依旧放不下心来,整夜整夜打着灯笼去吸引蚊虫。
岭南的丰收,果然和上天一点关系也没有,就像陛下所说的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着不看天,人力能胜天……
“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开镰吧!”正当礼部官员在那里回忆过往的时候,忽然耳边响起了韩跃温和的声音,官员心里微微一惊,脑门上的汗水噌一下冒的更加汹涌。
及时将至,然后陛下依旧坚持不换礼服,虽然粮产丰收和上苍没有一点关系,但是这开镰慰告上苍的礼仪可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啊。
“陛下,陛下,求求您了,微臣求求您了……”礼部官员几乎哭出声来,他已经感觉到不远处那帮同僚的眼睛像利刃一般嗖嗖在砍他。
他小心翼翼转头看了一眼,入眼只见到处人山人海一片,无数百姓已经手持镰刀静静等在稻田边缘,就等着陛下亲自开启岭南收获的第一镰。
这等无比郑重的时刻,堪称帝国建国以来最头等大事,就算礼仪搞得再怎么庄重也不为过,结果陛下却穿着一身素服就准备开镰。
礼部官员长叹一声,这一刻他真觉得自己要羞惭而死。
身为礼部之官,却不能给帝国带来礼仪上的庄重,这是他最大的失职,恐怕死了都要被人嘲笑几百年。
也就在这时,终于有人挽救了他,只听后面有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一位身穿凤冠霞帔的女子款款走了过来,礼部官员心里一喜,忍不住激动喊了一声娘娘。
他急急拱手行礼,目光却悄然观察,待到发现其她皇妃也穿着盛装礼服慢慢过来的时候,这位官员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来人正是田豆豆,身穿凤衣,头戴霞冠,当年那个出身童养媳的小丫头,如今已经有了雍容华贵的气度,她慢慢走到韩跃身边,然后冲着韩跃嫣然一笑,柔声劝解道:“相公迟迟不肯换衣,您是嫌弃豆豆缝制的礼服不够好么?”
这声音有些调皮,依稀还有当年那个温柔少女的模样,韩跃忽然心中一荡,转身对礼部官员道:“拿来吧,给朕穿上……”
不远处一群礼部官员大喜,几乎是狂奔着直接冲了过来,十几个人围着韩跃七手八脚伺候,转眼之间就将一身冗繁的礼服穿戴好。
这时恰好东方旭日缓缓爬升,天地之间陡然有道道金光显现,最初那个礼部官员连说话声音都变得颤抖,惊喜万分道:“时辰刚刚好,正是开镰时……”
这家伙顾不得擦一擦脸上汗水,陡然转头对着远处大吼高喝,无限欢喜复又无限紧张,暴吼道:“鸣响礼炮,陛下开镰!”
轰隆,轰隆,轰隆——
天地之间,炮声隆隆,不远处的有二十四门大炮向天喷吐怒火,发出惊天动地的二十响礼炮轰鸣。
用大炮作为开镰之音,这是韩跃亲自下的命令,于农事来说,礼炮代表着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于军事来讲,炮声也昭示着华夏帝国强盛的兵锋。
这时有礼部官员拿来两把镰刀,赫然是一把黄金一把白银精巧打造,官员分别把金镰刀和银镰刀送到韩跃和豆豆手里,然后恭恭敬敬倒着后退站到了一旁。
韩跃有些无奈,口中发出一声叹息,语带感慨道:“金刀银刀,用来割稻,想不到我也有这么摆谱的一天,往前推十五年简直不敢想,这样的礼仪,总觉得有些假……”
十五年之前,他孤独一身穿越大唐而来,犹记得那个夜晚繁星如水,他带着豆豆在荒地之中埋头割艾草,小夫妻俩那时候可真是穷啊,全家上下只有一把破菜刀。
旁边豆豆柔柔一笑,温声道:“相公,时辰到了,您虽不喜虚假的奢靡,然而百姓们却需要强大的崇拜,皇帝用金镰刀割稻,百姓们才会感觉满足。臣妾也是沾了光呢,我从小就梦想着用一把值钱的刀……”
说着调皮的举了举手里的银镰刀,冲着韩跃笑嘻嘻吐了吐小舌头,虽然已经嫁做人妇,然而眉宇之间依稀还有当年的可爱。
韩跃哈哈一笑,陡然伸手拉着豆豆走进田中,两人挥舞镰刀弯腰下去,割下了华夏帝国第一次收获的粮食。
后面那群礼部官员激动难耐,有人扯着嗓子大声向天狂呼,神情振奋道:“华夏帝国历,昭武大帝元年,陛下亲割稻米,以此慰告上天……”
这声高喝喊出,周围几十个礼部官员齐声重复,然后有人鼓起最大力气向四周暴吼,大喝道:“百姓们,收庄稼啊!”
轰隆隆——
宛如千军万马,又似海潮澎湃,但见无数早已急不可耐的百姓冲入田中,千里沃野顿时变成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
这一日,华夏帝国三百万汉人,外加岭南土著九百万百姓,整整一千两百万人进田收割,几千万亩土地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丰收时节,万众一心,有人说圣王之地必有祥瑞,华夏帝国韩跃就是这个祥瑞。
千万百姓奋战三个昼夜,几千万亩稻田收割一空,期间官府不断组织人手打粮晒场,然后扬糠,然后入仓,金灿灿的稻谷不断被割倒,白花花的大米不断被打出,短短几天时间之后,华夏帝国已经填满了几百个大粮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帝国的官员们也有了底气。
于是文官们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内政中去,组织百姓继续耕种第二季占城稻,帝国的武将们却浑身都在发痒,每天朝会都要苦求韩跃出兵去开疆拓土。
武将们的借口很简单,陛下您不是说汉人兵锋所指之地,天下尽皆是华夏的领土么?那打啊,不打怎么有领土,不打汉人怎么做人上人,现在国家粮食充足,正适合向不服的国家亮一亮獠牙。
而韩跃的心中,同样有这样的梦想!
但是开启这个梦想之前,先得给臣子们来一个鸡血般的刺激。
……
时公元642年,历史上是大唐贞观十五年,华夏帝国历,昭武大帝元年,韩跃登临初次启用的皇宫,举行无比浩大的开国封赏大典。
有十二位美艳女子,终证帝国皇妃之位。
有二十四个老臣,得封开国上柱国之爵。
西府三卫一分为五,扩军五十万,其中两支为京畿左右武卫,命名昭武天子亲军,两支为精锐远征之军,奔赴西域支援正在那里的特种部队。
最后一支却偃旗息鼓,没有人知道韩跃留下这支强兵想干什么,只是由负责捕鱼的百姓曾在某个海岛见过这些军人,似乎正在练习从来没有过的海战和陆战结合的战术。
这一日的开国封赏大典,还有一项封赏震慑了世人的神经,韩跃八个子嗣全都没有成年,然而封赏的爵位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封,长子李继石(小石头),坐镇帝国东宫,是为储君太子。
封,次子李继云(小铁蛋),安西都护府大都督,爵名中亚王。
封,皇子李继跃,安东都护府大都督,爵名西伯利亚王。
除了小石头的封赐堂堂正正,李继云和李继跃的爵名已经有了古怪之处,然而剩余几个孩子的爵名更加离谱,竟然还有美洲王,欧洲王,澳洲王等等,世人皆茫然难解,不知这都是哪里的名称……
……
……从今天开始,一律用二合一大章节更新,每章最少6000字,也可能会是7000字8000字9000字甚至1万字,大高潮开启了,还有一些遗憾也要写写,李世民渐渐苍老,韩跃也人到中年,故事情节到了这里,忽然有些不敢下笔去写,因为,我很怕和你们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