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煞费苦心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七月金秋,正是酷暑难耐之际。
大清早,整个金州城已经已经沸腾起来。秦浩明带着侍从室一班文官武将,开始巡视布防金州,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眼前是一个简陋的官道,似乎还垫过沙石,用石碾子夯实过,金州地不大,遍布着几个大的街道,各处由小道组成。
这是一座遍布汉人农耕式生活轨迹的城池,从长满杂草的官道向前,城门洞有一个中队的士兵在把守。
马儿穿过城洞时,士兵们和带班的军官齐涮涮的行礼,战马毫无触动,还是低头小步向前,这个场面,它经历的太多了。
城门两侧还很杂乱,有一些靴子和破衣服丢在地上,也有一些简陋粗制的武器被丢在地下。
有一些蒙古鞑子还被羁押在城门两边,他们身份特别,没有被如同普通汉商和汉人一样下令回家等候处置,而是继续躺在这里。
“让董将军把商人审一审,有愿意为我们效力的,留家人做人质,好好款待他们。不愿意的,一律查没其家产充公。”
秦浩明瞟了这些垂头丧气或跪或躺在路边的鞑子,他们的神色可怜兮兮的,有老人和孩子,估计是战死鞑子的家属。
天气太热,他们都除掉了帽子,露出光秃秃的脑勺和辫发,老人们的辫发都是灰白色的,看起来脏兮兮油腻腻的十分难看。
那些孩子,脏的也是不成模样。蒙古鞑子实在脏的可以,就算是富贵人家也是一样,都是些小脏孩。
在这些蒙古人身边是被抛在地上的手本和拜帖,被凌乱的扔在地上,一阵风刮过来,拜帖被吹的啪啪直响。
“那其他人呢?”冯厚敦指着老人还孩子问道。
“其他的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充当劳力,大明可没有多余的粮食养闲人。表现好的,酌情照顾。”
秦浩明掩着鼻子,目无表情回答。
像金州城这样的咽喉战略要地,是大明进攻辽东的桥头堡,从海路上可和登州、威海、皮岛、獐子岛连在一起,骚扰建奴。
而陆地则可支援宁锦关防线,让建奴疲于奔命,或者让他们大肆扩充兵力,穷兵黩武,拖垮狗日的经济。
所以,金州城既然已经纳入他的囊中,将来也绝不可能吐出来。
金州城里大明百姓并不多,约莫有好几千人,其他人不是为奴就是被杀了。反倒是草原鞑子人数更多,多数是随军的家属。
在此之前,秦浩明是有意纵容进行屠杀,他觉得不行杀戮无以震慑人心,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可怕。
他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漠南鞑子,跟随建奴有风险,入伙需谨慎。当汉人举起屠刀迸发血性的时候,那就是由羊变成狼。
现在又有骑兵趁着建奴大军抵达之际,被派往北方,在那里应该是更有他们广阔的用武之地。
可惜他现在有些后悔,多好的劳力啊,修葺金州正需要他们,原来白白浪费了。
“这些蒙古商人倒是好命,肯定有识趣的家伙,能在秦督手里活下来,不容易!”
阎应元是一直追随秦浩明的老人,当初如何对付八大晋商,他可是历历在目,现在见秦浩明如此说,不由得摇摇头感慨。
“元亨啊,你们要知晓两件事情。首先,本督对商人并无任何偏见。相反,商人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看看本督所做的就知道,又是搞国资委,又是商业司,还有各种作坊等等,才有了将士们的粮饷军费。
毕竟,靠劫掠只是一时之计,终非长久。
但是,盗亦有道,做人必须有底线,有些钱不能挣。”
阎应元这句话对商人有误解,秦浩明不得不重视起来,这些人今后都是国家的柱石,必须解释清楚。
他转过身,对着一众文武继续说道:“其实你们应该知道,本督和范永斗等八大晋商并无私人恩怨,但为什么要行如此霹雳手段除之?
你们也知晓,如今这年月,大明连年天灾人祸,老百姓活不下去,纷纷是举旗造反,到处是烽烟四起,搅得大明朝廷是没一日安宁,国事日愈衰落!
可是反观鞑虏,却是兵强马壮,国事一日胜过一日,兵锋也是几次三番搅得大明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难道你们就不奇怪,大明有天灾,他鞑虏就没天灾吗?
本督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有,当然有!不但是有,而且比起大明来,那也是好不了多少!
可都是面对天灾,这国事怎么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大明出了一批卖国贼!而且最要命是这批卖国贼还很有本事!
这些卖国贼是什么人呢?有很多,有官员、将军、平民、也有士兵,可是他们都没有这些卖国的商人的危害大!
那这些商人怎么卖国呢?
以范永斗这些卖国商人为例,他们用自己庞大的商业网络,在大明采购大批量的物资,比如说粮食、铁器、火器、布匹、药材等等,然后转卖给鞑虏。
得到这些物资以后,大大的缓解了天灾人祸带来的危害这自然也是带来了鞑奴实力的大涨!”
“实力大涨之后怎么办呢?
抢!
鞑虏不会生产,偏偏又穷得可怜,他们那些山参鹿茸能养得起八旗大爷吗?
不去抢,这银子哪里来,没银子,范永斗他们也不会卖东西过来啊!
那到哪里抢呢,当然是到大明抢啊,大明有银子啊!
于是鞑虏只要有机会,那必定来找大明的麻烦,抢到了银子,那就用来买范永斗他们手里的物资。
抢到了值钱货,比如说文玩古董,珠宝之类的东西,那就委托范永斗他们再带到大明来卖!
卖完,得了银子,又可以买范永斗他们手里的物资,得了物资,实力又强了,又来大明抢,就这样,陷入了一个循环!
不但如此,这些商人为了给鞑虏军事行动提供方便,还在大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
这个网络覆盖大明的各级官员,不管文官武将,那都能把手伸过去,特别是边关,那都被他们搞的烂透了!
还有各个地方,只要发生点什么事情,都能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鞑虏那里去!
要不然,为什么每次叛贼即将要被朝廷覆灭之际,鞑虏就入关呢?没人通风报信,这时间能配合如此默契?”
这些话,秦浩明讲得非常仔细,一问一答,把问题剖析清清楚楚。又怕武将听不懂,语言也非常直白。
他说这番有两个目的,一,自然是强调商业的重要性。二,是给众人警告。
他不希望打倒了一批,跟他浴血奋战的班底也栽在这里,陷入无休止的恶行循环中。
当然,他知道只靠说想要杜绝这类现象,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他表明了态度,真有人还想走这条路,那也怪不了他心狠手辣。
当然,有些话他还是挑着说,至少,今后发生的事情他就没办法说。
比如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一路打到京城,可远在千里之外的多尔衮却是对李自成了如指掌,
不但知道李自成的行军路线,还能知道他每次打下城池的实际情况,手里实际上有多少可战之兵,他都知道!
最后多尔衮看到有机会,立即是动员全族之人,跑来和李自成争天下!
这里面谁对鞑虏的功劳最大,当然是那些商人了!
后来鞑虏得了天下,为了感谢那些为他们做出巨大贡献的商人们,顺治小儿特地在皇宫召见了他们,给他们封官赐爵。
后来就整出个“八大皇商”,没有大功劳,一个封建王朝的商人,肥猪一般的存在,凭什么得到这个待遇!
不过,话说到这里,也已经足够了!
“秦督煞费苦心,吾等受教!”
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阎应元代表众人躬身俯首表达谢意。
“哈哈……”该说的的都说了,秦浩明也是一副很得意的样子,马鞭指指前方,说道:“叫人安排,本督今晚要入住王府。”
“诺,大人!”
一群侍从官也都是感觉精神振奋,他们年纪都不是很大,还没有沾染上官场老油子的恶习,更加上秦督对他们推心置腹,众人更加感觉前途光明。
“吩咐前方,少些杀戮,尽量多抓些劳力到金州构筑公事。对了,让城里将士们不要太凶,注意效率。”
先前杀得太狠,秦浩明急忙补充性的命令。
善待城中居民,共实也是为了日后的大局考虑。毕竟,辽东的人口不如大明境内,全都杀了,哪来的劳工?
“诺,卑职立马去办理!”
阎应元知道这事特别要紧,立刻带着侍从司文宣局的人,找了一个地方就开始书写印涮晓谕和军令,然后由侍从文官官和侍从武官分别交给相关的部门去颁布施行。
秦浩明没有理会过多的细节,他成立侍从司原本就是要帮自己的手,再过问细节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七月金秋,正是酷暑难耐之际。
大清早,整个金州城已经已经沸腾起来。秦浩明带着侍从室一班文官武将,开始巡视布防金州,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眼前是一个简陋的官道,似乎还垫过沙石,用石碾子夯实过,金州地不大,遍布着几个大的街道,各处由小道组成。
这是一座遍布汉人农耕式生活轨迹的城池,从长满杂草的官道向前,城门洞有一个中队的士兵在把守。
马儿穿过城洞时,士兵们和带班的军官齐涮涮的行礼,战马毫无触动,还是低头小步向前,这个场面,它经历的太多了。
城门两侧还很杂乱,有一些靴子和破衣服丢在地上,也有一些简陋粗制的武器被丢在地下。
有一些蒙古鞑子还被羁押在城门两边,他们身份特别,没有被如同普通汉商和汉人一样下令回家等候处置,而是继续躺在这里。
“让董将军把商人审一审,有愿意为我们效力的,留家人做人质,好好款待他们。不愿意的,一律查没其家产充公。”
秦浩明瞟了这些垂头丧气或跪或躺在路边的鞑子,他们的神色可怜兮兮的,有老人和孩子,估计是战死鞑子的家属。
天气太热,他们都除掉了帽子,露出光秃秃的脑勺和辫发,老人们的辫发都是灰白色的,看起来脏兮兮油腻腻的十分难看。
那些孩子,脏的也是不成模样。蒙古鞑子实在脏的可以,就算是富贵人家也是一样,都是些小脏孩。
在这些蒙古人身边是被抛在地上的手本和拜帖,被凌乱的扔在地上,一阵风刮过来,拜帖被吹的啪啪直响。
“那其他人呢?”冯厚敦指着老人还孩子问道。
“其他的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充当劳力,大明可没有多余的粮食养闲人。表现好的,酌情照顾。”
秦浩明掩着鼻子,目无表情回答。
像金州城这样的咽喉战略要地,是大明进攻辽东的桥头堡,从海路上可和登州、威海、皮岛、獐子岛连在一起,骚扰建奴。
而陆地则可支援宁锦关防线,让建奴疲于奔命,或者让他们大肆扩充兵力,穷兵黩武,拖垮狗日的经济。
所以,金州城既然已经纳入他的囊中,将来也绝不可能吐出来。
金州城里大明百姓并不多,约莫有好几千人,其他人不是为奴就是被杀了。反倒是草原鞑子人数更多,多数是随军的家属。
在此之前,秦浩明是有意纵容进行屠杀,他觉得不行杀戮无以震慑人心,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可怕。
他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漠南鞑子,跟随建奴有风险,入伙需谨慎。当汉人举起屠刀迸发血性的时候,那就是由羊变成狼。
现在又有骑兵趁着建奴大军抵达之际,被派往北方,在那里应该是更有他们广阔的用武之地。
可惜他现在有些后悔,多好的劳力啊,修葺金州正需要他们,原来白白浪费了。
“这些蒙古商人倒是好命,肯定有识趣的家伙,能在秦督手里活下来,不容易!”
阎应元是一直追随秦浩明的老人,当初如何对付八大晋商,他可是历历在目,现在见秦浩明如此说,不由得摇摇头感慨。
“元亨啊,你们要知晓两件事情。首先,本督对商人并无任何偏见。相反,商人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看看本督所做的就知道,又是搞国资委,又是商业司,还有各种作坊等等,才有了将士们的粮饷军费。
毕竟,靠劫掠只是一时之计,终非长久。
但是,盗亦有道,做人必须有底线,有些钱不能挣。”
阎应元这句话对商人有误解,秦浩明不得不重视起来,这些人今后都是国家的柱石,必须解释清楚。
他转过身,对着一众文武继续说道:“其实你们应该知道,本督和范永斗等八大晋商并无私人恩怨,但为什么要行如此霹雳手段除之?
你们也知晓,如今这年月,大明连年天灾人祸,老百姓活不下去,纷纷是举旗造反,到处是烽烟四起,搅得大明朝廷是没一日安宁,国事日愈衰落!
可是反观鞑虏,却是兵强马壮,国事一日胜过一日,兵锋也是几次三番搅得大明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难道你们就不奇怪,大明有天灾,他鞑虏就没天灾吗?
本督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有,当然有!不但是有,而且比起大明来,那也是好不了多少!
可都是面对天灾,这国事怎么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大明出了一批卖国贼!而且最要命是这批卖国贼还很有本事!
这些卖国贼是什么人呢?有很多,有官员、将军、平民、也有士兵,可是他们都没有这些卖国的商人的危害大!
那这些商人怎么卖国呢?
以范永斗这些卖国商人为例,他们用自己庞大的商业网络,在大明采购大批量的物资,比如说粮食、铁器、火器、布匹、药材等等,然后转卖给鞑虏。
得到这些物资以后,大大的缓解了天灾人祸带来的危害这自然也是带来了鞑奴实力的大涨!”
“实力大涨之后怎么办呢?
抢!
鞑虏不会生产,偏偏又穷得可怜,他们那些山参鹿茸能养得起八旗大爷吗?
不去抢,这银子哪里来,没银子,范永斗他们也不会卖东西过来啊!
那到哪里抢呢,当然是到大明抢啊,大明有银子啊!
于是鞑虏只要有机会,那必定来找大明的麻烦,抢到了银子,那就用来买范永斗他们手里的物资。
抢到了值钱货,比如说文玩古董,珠宝之类的东西,那就委托范永斗他们再带到大明来卖!
卖完,得了银子,又可以买范永斗他们手里的物资,得了物资,实力又强了,又来大明抢,就这样,陷入了一个循环!
不但如此,这些商人为了给鞑虏军事行动提供方便,还在大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
这个网络覆盖大明的各级官员,不管文官武将,那都能把手伸过去,特别是边关,那都被他们搞的烂透了!
还有各个地方,只要发生点什么事情,都能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鞑虏那里去!
要不然,为什么每次叛贼即将要被朝廷覆灭之际,鞑虏就入关呢?没人通风报信,这时间能配合如此默契?”
这些话,秦浩明讲得非常仔细,一问一答,把问题剖析清清楚楚。又怕武将听不懂,语言也非常直白。
他说这番有两个目的,一,自然是强调商业的重要性。二,是给众人警告。
他不希望打倒了一批,跟他浴血奋战的班底也栽在这里,陷入无休止的恶行循环中。
当然,他知道只靠说想要杜绝这类现象,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他表明了态度,真有人还想走这条路,那也怪不了他心狠手辣。
当然,有些话他还是挑着说,至少,今后发生的事情他就没办法说。
比如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一路打到京城,可远在千里之外的多尔衮却是对李自成了如指掌,
不但知道李自成的行军路线,还能知道他每次打下城池的实际情况,手里实际上有多少可战之兵,他都知道!
最后多尔衮看到有机会,立即是动员全族之人,跑来和李自成争天下!
这里面谁对鞑虏的功劳最大,当然是那些商人了!
后来鞑虏得了天下,为了感谢那些为他们做出巨大贡献的商人们,顺治小儿特地在皇宫召见了他们,给他们封官赐爵。
后来就整出个“八大皇商”,没有大功劳,一个封建王朝的商人,肥猪一般的存在,凭什么得到这个待遇!
不过,话说到这里,也已经足够了!
“秦督煞费苦心,吾等受教!”
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阎应元代表众人躬身俯首表达谢意。
“哈哈……”该说的的都说了,秦浩明也是一副很得意的样子,马鞭指指前方,说道:“叫人安排,本督今晚要入住王府。”
“诺,大人!”
一群侍从官也都是感觉精神振奋,他们年纪都不是很大,还没有沾染上官场老油子的恶习,更加上秦督对他们推心置腹,众人更加感觉前途光明。
“吩咐前方,少些杀戮,尽量多抓些劳力到金州构筑公事。对了,让城里将士们不要太凶,注意效率。”
先前杀得太狠,秦浩明急忙补充性的命令。
善待城中居民,共实也是为了日后的大局考虑。毕竟,辽东的人口不如大明境内,全都杀了,哪来的劳工?
“诺,卑职立马去办理!”
阎应元知道这事特别要紧,立刻带着侍从司文宣局的人,找了一个地方就开始书写印涮晓谕和军令,然后由侍从文官官和侍从武官分别交给相关的部门去颁布施行。
秦浩明没有理会过多的细节,他成立侍从司原本就是要帮自己的手,再过问细节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