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震撼!
  【求订阅!求订阅!求订阅!今日十更,第一更送到!】
  文比之上一句九鼓,这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这样的成绩一出,前无古人,后面也不见得会有来者,只要鸣鼓摘花的规则不发生改变,那么九鼓就会一直是最好的成绩,只会被追平,不会被超越!
  再者,先不说这个成绩会不会被超越,就是一句诗这种情况,那也是从未在鸣鼓摘花之上出现过。一句九鼓更加是例外中的例外。
  这么戏剧性的变化,在场的权贵们,和各家楼船上的人们,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就很是正常了。
  不过那些离得相对比较远的百姓们,这会儿可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只能远远的看着,也听不到任何的对话。
  此时一众百姓依然是满心的失望,唉声叹气的唉声叹气,离场的离场,景象与高台近处是截然不同。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很是突然的,居然响起了的铜鼓之声。这铜鼓之声,一声一声的接连响起,在这颇为寂静的环境里显得很是刺耳。
  这么一来,离场的百姓们一下子都站住了身子,满脸的茫然,完全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了?不是说萧公子无诗可成么?怎么突然响起了鼓声?”
  “是啊!这是出什么问题了么?四海楼此时并没有退场啊?也没有其他才子上场文比,怎么会突兀的响起鼓声?难道刚刚传来的无诗可成消息是假的?”
  “今年的鸣鼓摘花到底是要闹哪样?怎么处处都是如此不合常理?”
  “难不成今年的鸣鼓摘花上,无诗可成也能获得鼓声?”
  在鼓声响起之后,四下都是响起了各种疑惑之声,直到鼓声进行到了第九响,所有人一下子变得鸦鹊无声了。
  九声鼓响,这就太不可思议了,其中包含的意思完全超出了人们所能消化的范围。
  而慢慢的,当萧莫一句九鼓的消息传开的时候,百姓之中又是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片刻之后,这哗然之声就变成呼喝之声了。
  百姓们大多都是淳朴的,虽然不懂诗词,但是对于九声鼓响的含义可是清楚的很。
  九声鼓响,这意味着萧公子得到了鸣鼓摘花文比上所能得到的最好成绩。所有的百姓情不自禁的都给出了所能给出的最热烈喝彩。
  如此强烈的戏剧性反复,也是让看台上的权贵们有些吃不消。
  王展鹏此时已经是不顾仪表了,站起身来哈哈大笑,显得很是得意。
  萧乐安倒是相对要冷静的多,不过那面部流露出的喜色是掩盖不了的。
  至于四海楼的众人,和萧莫的一众奴婢,用欢呼雀跃来形容了是再贴切不过了。
  前后的强烈对比,对于这几个丫头的心脏抗压能力来说,还真的是个巨大的考验。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这一句九鼓可不仅仅证明了萧莫不是无诗可成。也意味着萧莫即将成为新进的洛都第一才子,同时意味着四海楼跻身大院之流,更是排在了大院第一的位置。
  而云雨涵,不论是从献艺还是文比来说,其都将会成为此次鸣鼓摘花上无可争议的花魁。
  不过这一结果对部分人来说,就有些不太好受了。
  红月楼的涟依大家,才刚刚讽刺完萧莫没多久,因为保住大院之名得意了没有一会儿,便被啪啪如此狠狠地打了脸,纵是以涟依大家纵横风月的脸皮厚度,此时也有些挂不住了。
  要是仔细打量,就会发现那涟依大家此时是面色铁青,牙齿狠狠的咬破了自己的嘴唇都没有发觉。
  而那看台上萧家所在的位置,那位坐在萧乐安的身侧的萧家主母,在萧莫一句九鼓之后,虽然依旧是面有微笑,但放在袖子里的手却已经是仅仅的攥成了拳头,指甲陷入了肉里流出了献血都没有发觉。
  看台正中的三位大儒在鼓声响起之前已经是坐下了身子,微笑的看向了前方。
  萧莫在评定结果出来之后,也是站回了原来在楼船上的位置,准备随着楼船返回。
  而此时那郧国公王谊却是挥手示意道:“先莫急着回去,本爵细细品味此句,发现此句韵味无穷,但又绝不像是单独成句,料想应是还有上文,不知文信男可否告知?”
  萧莫听了,拱手道:“王公高才,仅凭一句诗就可推断出这些,实在学识渊博。此句诗的确不是单独成句,也的确是有上文。只是小子觉得整首诗与端午并不相合,所以便只单独拿出了这一句。这也是小子为何会思考这么久的原因。”
  王谊听了萧莫这话,很有兴致的道:“不知可否将此全诗诵来一听?”
  萧莫听了微笑道:“这又有何不可的。”
  说着萧莫便朗声道:“洛都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都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四海楼的楼船此时还在正中,萧莫与王谊的谈话自然也落在了人们的耳中。
  萧莫这整首诗一出,比之之前的单独一句诗可要震撼的多。如此长诗,可不是说作就能作的出来。何况还能作的如此出彩!
  高台正中的三位大儒也是一时之间都陷入了品诗的状态,左右的一众权贵们,状态也相差不多。
  至于其余还未参与文比的才子们,在萧莫诵出此诗后。大都露出苦涩这意。似乎在考虑自己是不是不应该参与此次的鸣鼓摘花。
  ps:【作者君申明个事,扑街归扑街,牢骚归牢骚,作者君的热情可没有减少。此书是会一直写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