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86节
  于谦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是有些沮丧。
  张博志看出了于谦的心思,问道:“你对是不开心?”
  于谦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张教喻,在于谦看来,《石灰吟》只不过是咏物言志而已,算不得什么。但我所作策问,更是用心,更有利民与国。”
  “为何策问没有被世人熟知,反倒在传一首无关紧要的诗句。皇上说过,实干兴邦,策问立足实干,诗词只是情操。于谦只是觉得,以诗传名,名不副实,以策问传名,方是正道。”
  张博志震惊地看着于谦。
  便在此时,一个温柔地声音传了过来:“好一个以诗传名,名不副实,以策问传名,方是正道。”
  张博志抬头看去,只见国子监儒学院副院长叶灵儿款款而来,身后还跟着教授张文,心头顿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行礼道:“见过叶副院长,张教授。”
  赵术文深吸了一口气,拉着于谦行礼。
  叶灵儿还礼后,笑意盈盈看着于谦。
  于谦也看向叶灵儿,眼神中掩饰不住的惊喜。
  这就是传闻中永嘉学派的传承之人,是大明国子监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子教授,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她的学识得到了国子监的高度认可,被提拔为儒学院的副院长。
  于谦听说过叶灵儿的名字,只是没想到刚到宛平县竟会见到这等大人物,她不应该在国子监,怎么会跑到宛平县学来?
  赵术文眼前一亮,心头舒畅多了,来路时的担忧不复存在。
  张博志是一个聪明人,上前一步,挡住叶灵儿看向于谦的目光,笑道:“今日钱塘社学赵术文送来一名转学的弟子,我宛平县学收了。若叶副院长有其他事,我们可以另选他地、他时商谈。”
  叶灵儿看着不打算退让的张博志,莞尔道:“张教喻,赵训导,可否借一步说话?”
  张博志、赵术文不能拒绝。
  国子监教授张文笑呵呵地走上前,拉着于谦的手,啧啧道:“好苗子,好苗子啊。”
  仁信亭。
  叶灵儿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张教喻,我此番前来并非横刀夺爱,而是代表国子监前来讨要人才。于谦是个好苗子,他参与县学的试卷副本早已送至国子监,祭酒李志刚,儒学院院长与礼部尚书董伦,一致认为,于谦学问扎实,基础牢固,见解新颖,可入国子监。换言之,这个人,国子监要定了。”
  张博志脸色一变:“叶副院长,这不合适吧。于谦今年才十三岁,如此年纪送去国子监,岂不是揠苗助长,反而毁了他?何况国子监人才济济,于谦到那里并不会多出众,一旦课业跟不上,比不得他人,屡屡受挫之下,怕是毁了他。”
  叶灵儿清楚张博志所言是有道理的,在社学里于谦能做魁首,甚至他自学了县学的所有课程,但直接进入国子监,还少了三年府学课业。
  没了这三年课业,于谦能不能跟上国子监的节奏,会不会因为掉队而失了进取之心,这确实需要考虑。
  不过,国子监是一个大熔炉,越早进入,越能锻烧出百炼真钢,越能早点结业走上官场,积累从政经验。
  若让于谦在县学、府学修个六年,跑国子监再修个六年,等他结业已是二十六,再一点点从官场向上爬,等他能成为堂官时,估计要近四十了。
  这个年纪对于寻常官员来说,确实是绝佳,心智品性成熟,政务经验丰富。可对于天才一般的人物,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比如郭嘉乐,宋断断这些天才,比如二炮局的陶增光,胡元澄的儿子黎叔林等等,这些都是年轻的时候大有作为。
  年纪越大,创新能力越弱。
  有天才的人物,自然需要早挖掘,再培养,早使用。
  叶灵儿看着张博志,认真地回道:“我可以保证,于谦在国子监不会落伍。”
  “你拿什么保证?”
  张博志不相信。
  叶灵儿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董院长愿意亲自带于谦,我也愿意。有我们两人悉心教导,我不认为勤奋聪慧的于谦会输给任何人,六年之后,他将会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张博志凝眸,不知如何回答。
  得良才而育之,这是每一位先生最得意的事。回顾生平时也可以说一句:当年谁谁是我的弟子。
  对于于谦这种人才,张博志很想亲自教育。
  可如今,因为于谦名声在外,刚到手的于谦,就这么眼睁睁要飞到国子监去,实在是不甘心。
  叶灵儿知道让张博志放人很难,若不是赵术文早一步送文书到了宛平县学,国子监还可以半路截胡,可现在只能从张博志这里要人。
  “国子监的实验室,每三个月可以给宛平县学开放一次。宛平县学的弟子,暑假寒假可以进入国子监游览,这是国子监要人的条件。”
  张博志苦涩地点了点头:“罢了,你们可以带走于谦,但我有一句话先说在前面,若他日于谦没成才,你们便是罪人,莫要忘了方仲永之事!”
  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于谦入国子监
  赵术文很是高兴,自己最终的目标不是送于谦来宛平县学,而是想要让他早点进入国子监。
  张博志是个惜才之人,当他发现无法教导聪慧的于谦时,一定会举荐至国子监。只不过一首《石灰吟》让于谦名声大噪,国子监竟主动伸出手来。
  面对叶灵儿,张博志选择了退让:“今日放走于谦,不是因为国子监的条件与强势,而是出于于谦这孩子的未来考虑。你们带走他吧,我与他算是没有师生缘分。”
  叶灵儿深施一礼:“张教喻高风亮节,我愿代表国子监感谢先生。”
  张博志摆了摆手,有些落寞。
  叶灵儿走向于谦,含笑道:“于谦,因你扎实的学问功底,县学考试时出色的成绩。经国子监祭酒、司业、儒学院院长等一干人商议,遵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主张,国子监决定破格将你录用。从现在起,你就是国子监的一名监生。”
  于谦有些迷茫,看向赵术文。
  不是说来宛平县,以张教喻为师,怎么突然加入到国子监了?
  国子监!
  那是自己向往的学问圣地,赵术文、胡可为两位启蒙先生都出自国子监,他们对国子监有着无尽推崇,并讲述了国子监的诸多故事,令人神往。
  自己立下过志向,一定要进入国子监修习最好的学问,有朝一日为朝廷所用。原以为自己只有在府学考试结束之后,以成绩敲开国子监的大门,那至少是五六年之后的事。
  不成想,自己突然就来到了国子监的门口。
  境遇改变得太快,以至于于谦有些不知所措。
  赵术文将国子监的考虑、张博志的惜才与放手等告知了于谦,于谦想了想,看向张博志,肃然行大礼。
  张博志、叶灵儿等人有些不明所以。
  于谦对张博志叩头,喊道:“赵训导说张教喻是一个心胸宽广,德高望重的先生,今日虽不能拜入门下,但先生给于谦上了一课,亦是于谦之师!”
  张博志上前拉起于谦,看着眼前钟灵毓秀的少年,感叹道:“我何来给你一课?”
  于谦肃然道:“先生告诉于谦,虽己所不欲,然为弟子前程,依旧可忍痛割爱。正如官员勤勉奔波,虽疲惫交加,然为治下百姓,当担起负累,负重前行。”
  张博志看了一眼叶灵儿,哈哈笑道:“这孩子交给你们,有你们的好日子了。”
  叶灵儿有些苦恼。
  天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聪明。而太聪明的人往往又很有个性,不好管,也不好教。比如郭嘉乐,这家伙太孤傲,没几个教授喜欢,可架不住人他是真正的天才。
  眼前的于谦能随机应变,可触类旁通,如此年纪就有惊人心智,他日说不得又是个妖孽。
  罢了。
  国子监足够大,养一些妖孽也没问题。
  张博志深深看着于谦,道:“你既然行礼喊我一声先生,那我可就要叮嘱几句。”
  于谦点头:“先生请讲。”
  张博志认真地说:“你如今年少却已成名,但可莫要高看了自己,这天底下你未知的学问海了去,千万莫要孤傲自大,故步自封。所谓学海无涯,逆水行舟,唯有前行方不会落伍。止步不前,骄傲自满,便会被这个诸多变化的时代所丢弃,成为寂寂无名,庸庸碌碌之人。”
  于谦行礼:“弟子谨受教!”
  张博志满意地送走了于谦,目送于谦的马车消失在街角,才暗暗伤神。
  这一日,宛平县学惋惜者无数。
  北京,正阳门外,英烈碑广场。
  于谦走入广场,看着广场之上巨大的石碑,有些出神。
  钱塘也有英烈碑,不过高度只有三丈三,可眼前的石碑实在是高得离谱,怕是有十丈之高,人站在这石碑的下面,显得很是渺小。
  叶灵儿看着英烈碑,沉声道:“大明有如今的安稳太平,全是一个个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皇上几次至国子监时都有说起,大明人不能忘记英烈,国子监监生更应该学习英烈的付出精神,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以身为烛,燃烧己身,光明人间!”
  于谦心情激荡,取了香,对着英烈碑肃然行礼:“国子监监生于谦拜谒诸位英烈!”
  叶灵儿看着于谦稚嫩却又认真的脸庞,不知道他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
  拜过英烈之后,叶灵儿带于谦前往成贤街的国子监。于谦终于还是成了“土包子”,面对雄伟壮观的国子监,惊叹连连,就差说一句不文明的话来表达心头的震惊。
  相对于宛平学院对于谦的围观,国子监对于谦的到来显然没多少波澜。
  能被调入北京国子监的往往都是有些本事,成绩优异,还有一些是顶尖人才,谁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天才于谦,你小子知不知道自由落体,知不知道浮力公式,知不知道温度与高度的关系,知不知道打铁不仅需要自身硬,还需要有催化剂……
  于谦成为了国子监有史以来最小的监生,面对一众分选学科选择时,于谦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商学院、农学院、匠学院、兵学院四门。
  虽然董伦劝说于谦贪多不烂,选修两门便可,毕竟于谦的基础还达不到国子监的水准,需要补上府学的课业。
  于谦坚定地选定了四门,兼主修儒学与数学。
  从商,是为了治商。
  眼下商业发展很是迅猛,同样也存在诸多问题,不了解商学,很难治理。
  学农,是为了兴民。
  高产庄稼终于在今年大面积生产,未来十年,土豆、番薯、玉米、花生等,应该会广布所有适宜之地。
  学匠,是为了技术。
  技术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必要手段,尤其是火车的出现。听说朝廷正在推动大铁路计划。不懂得技术,很容易吃亏。
  学兵,是为了迎敌。
  虽说大明现在周围没什么敌人了,但皇帝都主张枕戈待旦,居安思危,自己又怎能不修习兵法之道?
  李志刚考虑到需要有人带一带于谦,索性将于谦安排到了郭嘉乐的房间里,这个决定遭到了董伦、叶灵儿等人的一致反对,包括匠学院的院长周昌也不答应。
  在众人反对声中,于谦点了头……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天才与天才
  郭嘉乐的寝室原有四人,其中两个监生受不了郭嘉乐的乱来搬走了,只有沈达道这家伙皮糙肉厚,勉强和郭嘉乐住在一起。
  既然缺员,有空床位,于谦自然没意见。
  叶灵儿看着于谦,问道:“你知不知道郭嘉乐是何许人?”
  于谦摇头,天真的眼睛忽闪着光。
  董伦悲伤:“那就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你若去了,会受不住的。”
  于谦不以为然:“我敬重其他监生,不会打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