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抓了首恶之后,其余人就好处理了。
他们都知道事关叛国之事,当封蔚说要将人一一审查时,不但没人不乐意,反而各个都十分积极。
一是海上战事频发,他们本来就与海盗、与兼职海盗的夷人有深仇大恨,恨不得将身边奸细揪出来,碎尸万段;二是如此沉重罪名,要早早洗清了,才心安。
封蔚这边暂且处理完毕之后,就将后续事情交给了闽浙总督继续督办。
闽浙总督自从从封蔚这里得知此事之后,就一直处于低气压漩涡,连封蔚心里都有些发憷。
封蔚带着一部分将士急急忙忙赶着与余柏林汇合,听闻余柏林这边也差不多压制住之后,松了一口气:“看来暂且没事了。”
忙得头昏脑涨的余柏林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暂且没事?!现在才是麻烦事的开始好吗?!”
抓人是很爽很快,现在抓人的后遗症才出来。
闽州从知县开始的实权官员全部被一一审查,整个闽州的官僚体系相当于瘫痪了!这一日二日还好,就当放假了。但长此以往,闽州还不乱套?
所以在短时间之内,余柏林和封蔚就得选出合适的代替人选,暂替这些官员办事!而也要加快审查的速度,尽快将没有问题的官员释放!
封蔚摸摸鼻子。唉,好麻烦,现在给哥写信说要回京,等事情结束再回来成不?
第119章
封蔚想逃班,但有余柏林在,他逃到那都能被提溜出来,扔到桌前继续苦哈哈的处理公务。
这时候那些崇拜德王的下属们很快明白,谁才是食物链最顶端。
看着余柏林阴嗖嗖的笑容,即使那笑容并不是针对他们,也不由感觉脊背一凉。
“长青……长青……我们只是来建立军事基地的。”封蔚笔一扔,趴在桌子上耍赖,“谁爱处理谁来处理,反正我不干了!我写信让哥重新叫人来!”
“陛下选人也需要时间,那之前你,必须负起稳定闽州的责任。”余柏林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给他,头也不抬的继续处理繁杂的事务。
余柏林现在暂任闽州布政使,并着手安排在官员上任之前,各地官衙运行的紧急方案。
每天公务都堆满了余柏林的桌案,每晚都要用掉两三根小孩手臂粗的蜡烛照明。
余柏林在闽州整个官场都几乎清空了前提下,勉力支撑到了现在。
没有嫌疑的官员已经陆陆续续被放出,临时提拔的官员也陆陆续续到位,余柏林终于支撑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政务方面的事,余柏林几乎一个人扛了下来。
闽浙总督忙着查案的事,根本帮不上忙。
而封蔚则忙着选拔临时的官员。皇帝陛下给了他这样的权力,就只能他来执行。
封蔚感觉自己快挂掉了了。
余柏林给了他一个嫌弃的眼神。
这时候来拯救封蔚的人终于来了。
原本准备袭击大晖,并且占领瀛洲的夷人见闽州混乱,虽然里应外合的人被关起来了,但也正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偷偷发起了对瀛洲的攻击。
封蔚等人早有准备,海军和从闽州指挥使那里接过来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许多探子装成渔船,一直在巡逻着。夷人那边一有动静,立刻就报到封蔚这边来了。
封蔚兴奋的再次把笔扔掉,道:“太……咳咳,太可恶了!本王要亲自迎击!”
“你会打水战?别给人拖后腿。”余柏林没好气道。
“不会,打一次就会了。”封蔚说着就要往外跑。
余柏林叹口气,也将笔搁下,道:“你留着,我去。”
封蔚:“……”
他觉得自己幻听了。
“现在闽州已经在临界线上,就跟绷紧了的弦一样,稍稍一有压力,就会断掉。”余柏林解释道,“这时候,你是定心丸,绝对不能离开闽州。你在,闽州就安稳,你一走,闽州肯定会出乱子。”
封蔚:“……”不,你不能这么残忍!
“但既然他们打上门来,我们两必须有一个人代替朝廷出战,表示重视。”余柏林揉了揉太阳穴,道,“我去。你留着。”
“……你没打过仗啊。”封蔚虽然明白余柏林说的都是对的,但他还想垂死挣扎一下。
“我又不干预将领们的决定,只是鼓舞士气罢了。”余柏林觉得自己自保还是没问题,“你好好待着。”
“嗷。”封蔚重新趴回了桌子上,一脸生无可恋。
“闽州要是乱了,我们就白忙了。”余柏林摸了摸封蔚垂头丧气的狗头。
“我知道。”封蔚蹭了蹭余柏林的手心,道,“注意安全,刀剑无眼。”
“好。”余柏林点头。
这大概是他第一次上战场,救援太子那次不算。
不过他并没有什么紧张害怕的情绪。前一世的经历已经刻印进灵魂里,让他无论过了多久,热血都不会冷却。
……余柏林随军出行,封蔚留守,这分工让众位官员将士稍稍有些吃惊。
不管怎么说,随军出征的应该是武将,留守的应该是文官吧?
不过他们又一想,闽州现在这局势,还是德王留下来,更具有震慑力一些。德王和余柏林也是无奈之举。
余柏林担任的是督军的位置。若换一个文官,肯定武将们会非常紧张。
虽然也有文官很配合武将,但至少有一半文官读了几本兵书,就自认为自己是文武双全,智谋双全,看不起一些草根出身的将领们,对战斗指手画脚,给将士们带来许多麻烦。
对于督军的文臣,武将们只希望他们能闭嘴,安安静静的看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什么出谋划策,文臣精通于军事的毕竟是罕见,他们不奢求能碰上。到时候他们拼命杀敌,把功劳分给督军的文臣都好。
别到时候什么功劳都捞不着,吃了败仗,甚至送了命。
不过余柏林是不同的。他远在刚进翰林院的时候,就“捞过界”,主持了阅兵式。
那时候武将们在皇帝面前露了脸,都十分感激余柏林,也让没去成的将士们十分羡慕嫉妒。余柏林的名声也在武将中渐渐传开。
不再是一个“厉害的读书人”,而是一个“厉害的人”。
到北疆一事,余柏林通过封蔚参与改革军营,最后这种改革推广到全军。为了推行改革,北疆调了许多将士去全国各地任职。从他们口中,余柏林的名声更甚。
据说余柏林武力值很高,和外表的柔弱完全不同,参与救援太子的时候,腿都被马踩骨折了,还面不改色的杀了不少鞑子。在最后割肉拆骨治疗的时候,余柏林也是一声不吭,连军医都赞不绝口。余柏林是条硬汉子。
据说余柏林十分铁血,在改革时弄得军营中众将士看见他就想跑,人称余阎王。直到现在,那些士兵们做噩梦还是会梦到临时遇到考试抽查,打开试卷发现一个字都不认识。
据说余柏林智谋无双,在北疆时德王打过界的时候,余柏林早就猜到了此事,神机妙算,掐着全军为难的时候送上计策,才有了后来的割地赔款。
一条一条,虽然都是事实,但基于事实的夸大,那是比凭空捏造更让人狂热。于是余柏林在军队中的地位都不一般。他这个督军完全被接纳进将领们的决策层,将领们开作战会议的时候,也会询问余柏林意见。
甚至因为余柏林官职更高,让余柏林定夺。
余柏林觉得,这些人信任有些盲目啊。不是他官职高,不是他是状元,不是他又是文人又和武将处得来,就把他神化啊。在这个世界,他毕竟从未带兵打仗,就算在原来世界,也只是执行任务。所谓带兵打仗不过是演戏罢了。
可没有这么真枪实弹的干过。
余柏林头疼的不断谦让,自己出主意成,但主导权必须是那些老将们的。
于是将领们对余柏林印象更好了,对他更尊重了。
这大概是无心插柳吧。
余柏林对这次战斗并非他之前所想那样,影响不大,只是去鼓舞士气。事实上,余柏林做了很多。
首先,他搞清楚了斗胆来大晖拈龙须的夷人的背景。
那夷人是西方的尼德兰联合王国,如今正是黄金时期,是西方海上的霸主,拥有的商船比目前整个西方的总和还多。
正是因为它有如此势力,才会第一个跟大晖叫板。
余柏林搜集资料之后,与自己回忆中时空中的尼德兰相互印证,发现华夏历史虽然改变挺大,但国外历史虽有改动,但改动不多。
在他的时空中,也发生过尼德兰强占瀛洲之事。只是那时候恰逢改朝换代,让尼德兰得逞了。
不过当新王朝建立之后,开国皇帝直接亲自出马把尼德兰赶走了,还追到了尼德兰本土去,捞了一大笔钱回来当开国建设资金。
正是这第一桶金,奠定了他那个时空的华夏向近代史改革的基础。
那时候他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正年轻,十分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回到那个时代,跟那开国皇帝一同,把贼寇赶出国土,赶回老家,再围了他们的首都,满载金银而归。
没想到穿越到另一个时空,他居然真有完成这个梦想的时候。
虽然不一定追那么远——毕竟史书中是皇帝亲征,追多远,只要后勤跟得上,都是皇帝自己说了算,他只是一介臣子,可是不成的。
封蔚倒是有这个脾气和底气。
但打败对方之后,要一笔赔偿不为过吧?用钱换俘虏什么的,应该对方也会愿意吧?
打仗首先要知己知彼,因为离得远,虽然对尼德兰王国还是有所耳闻,但其对本土的了解肯定不如余柏林深,余柏林不说人家风俗民情,连人家地形地貌都很清楚。
“有余大人这资料,打到他们老家去都可以了。”一将领呐呐道,眼中满是惋惜。
要是德王也在这,有德王顶着,这群人说不定真会撺掇着,打到他们老家去。
余柏林为这次出征做出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检查了全群的军火配置,对战船上的军火配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经工匠执行之后,的确比之前要来的更顺手。
众人不由赞叹,余柏林不愧是首先提出火枪和火炮之人,他才是真正的行家。
第三点,他改变了派兵布阵,使其更能发挥炮火的威力。
毕竟大家都是冷兵器时代搞惯了,不像余柏林本身就出自枪支的时代。
三点下来,奠定了余柏林在军中的主导地位。
如今准备完毕,海军在岸边整装待发,只看对方反应。
第120章
事前战略定了一套又一套,到真打起来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是空想。
因为实力压制。
在大晖的炮程和精确度比对方高许多的情况下,两军海上相遇的时候,就是碾压。
每射一次,火炮的后坐力就让大船剧烈颠簸一下。余柏林站在旗舰上,远眺尼德兰的战船,看着他们的炮弹还未飞到船前就落入了海中,心中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们都知道事关叛国之事,当封蔚说要将人一一审查时,不但没人不乐意,反而各个都十分积极。
一是海上战事频发,他们本来就与海盗、与兼职海盗的夷人有深仇大恨,恨不得将身边奸细揪出来,碎尸万段;二是如此沉重罪名,要早早洗清了,才心安。
封蔚这边暂且处理完毕之后,就将后续事情交给了闽浙总督继续督办。
闽浙总督自从从封蔚这里得知此事之后,就一直处于低气压漩涡,连封蔚心里都有些发憷。
封蔚带着一部分将士急急忙忙赶着与余柏林汇合,听闻余柏林这边也差不多压制住之后,松了一口气:“看来暂且没事了。”
忙得头昏脑涨的余柏林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暂且没事?!现在才是麻烦事的开始好吗?!”
抓人是很爽很快,现在抓人的后遗症才出来。
闽州从知县开始的实权官员全部被一一审查,整个闽州的官僚体系相当于瘫痪了!这一日二日还好,就当放假了。但长此以往,闽州还不乱套?
所以在短时间之内,余柏林和封蔚就得选出合适的代替人选,暂替这些官员办事!而也要加快审查的速度,尽快将没有问题的官员释放!
封蔚摸摸鼻子。唉,好麻烦,现在给哥写信说要回京,等事情结束再回来成不?
第119章
封蔚想逃班,但有余柏林在,他逃到那都能被提溜出来,扔到桌前继续苦哈哈的处理公务。
这时候那些崇拜德王的下属们很快明白,谁才是食物链最顶端。
看着余柏林阴嗖嗖的笑容,即使那笑容并不是针对他们,也不由感觉脊背一凉。
“长青……长青……我们只是来建立军事基地的。”封蔚笔一扔,趴在桌子上耍赖,“谁爱处理谁来处理,反正我不干了!我写信让哥重新叫人来!”
“陛下选人也需要时间,那之前你,必须负起稳定闽州的责任。”余柏林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给他,头也不抬的继续处理繁杂的事务。
余柏林现在暂任闽州布政使,并着手安排在官员上任之前,各地官衙运行的紧急方案。
每天公务都堆满了余柏林的桌案,每晚都要用掉两三根小孩手臂粗的蜡烛照明。
余柏林在闽州整个官场都几乎清空了前提下,勉力支撑到了现在。
没有嫌疑的官员已经陆陆续续被放出,临时提拔的官员也陆陆续续到位,余柏林终于支撑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政务方面的事,余柏林几乎一个人扛了下来。
闽浙总督忙着查案的事,根本帮不上忙。
而封蔚则忙着选拔临时的官员。皇帝陛下给了他这样的权力,就只能他来执行。
封蔚感觉自己快挂掉了了。
余柏林给了他一个嫌弃的眼神。
这时候来拯救封蔚的人终于来了。
原本准备袭击大晖,并且占领瀛洲的夷人见闽州混乱,虽然里应外合的人被关起来了,但也正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偷偷发起了对瀛洲的攻击。
封蔚等人早有准备,海军和从闽州指挥使那里接过来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许多探子装成渔船,一直在巡逻着。夷人那边一有动静,立刻就报到封蔚这边来了。
封蔚兴奋的再次把笔扔掉,道:“太……咳咳,太可恶了!本王要亲自迎击!”
“你会打水战?别给人拖后腿。”余柏林没好气道。
“不会,打一次就会了。”封蔚说着就要往外跑。
余柏林叹口气,也将笔搁下,道:“你留着,我去。”
封蔚:“……”
他觉得自己幻听了。
“现在闽州已经在临界线上,就跟绷紧了的弦一样,稍稍一有压力,就会断掉。”余柏林解释道,“这时候,你是定心丸,绝对不能离开闽州。你在,闽州就安稳,你一走,闽州肯定会出乱子。”
封蔚:“……”不,你不能这么残忍!
“但既然他们打上门来,我们两必须有一个人代替朝廷出战,表示重视。”余柏林揉了揉太阳穴,道,“我去。你留着。”
“……你没打过仗啊。”封蔚虽然明白余柏林说的都是对的,但他还想垂死挣扎一下。
“我又不干预将领们的决定,只是鼓舞士气罢了。”余柏林觉得自己自保还是没问题,“你好好待着。”
“嗷。”封蔚重新趴回了桌子上,一脸生无可恋。
“闽州要是乱了,我们就白忙了。”余柏林摸了摸封蔚垂头丧气的狗头。
“我知道。”封蔚蹭了蹭余柏林的手心,道,“注意安全,刀剑无眼。”
“好。”余柏林点头。
这大概是他第一次上战场,救援太子那次不算。
不过他并没有什么紧张害怕的情绪。前一世的经历已经刻印进灵魂里,让他无论过了多久,热血都不会冷却。
……余柏林随军出行,封蔚留守,这分工让众位官员将士稍稍有些吃惊。
不管怎么说,随军出征的应该是武将,留守的应该是文官吧?
不过他们又一想,闽州现在这局势,还是德王留下来,更具有震慑力一些。德王和余柏林也是无奈之举。
余柏林担任的是督军的位置。若换一个文官,肯定武将们会非常紧张。
虽然也有文官很配合武将,但至少有一半文官读了几本兵书,就自认为自己是文武双全,智谋双全,看不起一些草根出身的将领们,对战斗指手画脚,给将士们带来许多麻烦。
对于督军的文臣,武将们只希望他们能闭嘴,安安静静的看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什么出谋划策,文臣精通于军事的毕竟是罕见,他们不奢求能碰上。到时候他们拼命杀敌,把功劳分给督军的文臣都好。
别到时候什么功劳都捞不着,吃了败仗,甚至送了命。
不过余柏林是不同的。他远在刚进翰林院的时候,就“捞过界”,主持了阅兵式。
那时候武将们在皇帝面前露了脸,都十分感激余柏林,也让没去成的将士们十分羡慕嫉妒。余柏林的名声也在武将中渐渐传开。
不再是一个“厉害的读书人”,而是一个“厉害的人”。
到北疆一事,余柏林通过封蔚参与改革军营,最后这种改革推广到全军。为了推行改革,北疆调了许多将士去全国各地任职。从他们口中,余柏林的名声更甚。
据说余柏林武力值很高,和外表的柔弱完全不同,参与救援太子的时候,腿都被马踩骨折了,还面不改色的杀了不少鞑子。在最后割肉拆骨治疗的时候,余柏林也是一声不吭,连军医都赞不绝口。余柏林是条硬汉子。
据说余柏林十分铁血,在改革时弄得军营中众将士看见他就想跑,人称余阎王。直到现在,那些士兵们做噩梦还是会梦到临时遇到考试抽查,打开试卷发现一个字都不认识。
据说余柏林智谋无双,在北疆时德王打过界的时候,余柏林早就猜到了此事,神机妙算,掐着全军为难的时候送上计策,才有了后来的割地赔款。
一条一条,虽然都是事实,但基于事实的夸大,那是比凭空捏造更让人狂热。于是余柏林在军队中的地位都不一般。他这个督军完全被接纳进将领们的决策层,将领们开作战会议的时候,也会询问余柏林意见。
甚至因为余柏林官职更高,让余柏林定夺。
余柏林觉得,这些人信任有些盲目啊。不是他官职高,不是他是状元,不是他又是文人又和武将处得来,就把他神化啊。在这个世界,他毕竟从未带兵打仗,就算在原来世界,也只是执行任务。所谓带兵打仗不过是演戏罢了。
可没有这么真枪实弹的干过。
余柏林头疼的不断谦让,自己出主意成,但主导权必须是那些老将们的。
于是将领们对余柏林印象更好了,对他更尊重了。
这大概是无心插柳吧。
余柏林对这次战斗并非他之前所想那样,影响不大,只是去鼓舞士气。事实上,余柏林做了很多。
首先,他搞清楚了斗胆来大晖拈龙须的夷人的背景。
那夷人是西方的尼德兰联合王国,如今正是黄金时期,是西方海上的霸主,拥有的商船比目前整个西方的总和还多。
正是因为它有如此势力,才会第一个跟大晖叫板。
余柏林搜集资料之后,与自己回忆中时空中的尼德兰相互印证,发现华夏历史虽然改变挺大,但国外历史虽有改动,但改动不多。
在他的时空中,也发生过尼德兰强占瀛洲之事。只是那时候恰逢改朝换代,让尼德兰得逞了。
不过当新王朝建立之后,开国皇帝直接亲自出马把尼德兰赶走了,还追到了尼德兰本土去,捞了一大笔钱回来当开国建设资金。
正是这第一桶金,奠定了他那个时空的华夏向近代史改革的基础。
那时候他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正年轻,十分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回到那个时代,跟那开国皇帝一同,把贼寇赶出国土,赶回老家,再围了他们的首都,满载金银而归。
没想到穿越到另一个时空,他居然真有完成这个梦想的时候。
虽然不一定追那么远——毕竟史书中是皇帝亲征,追多远,只要后勤跟得上,都是皇帝自己说了算,他只是一介臣子,可是不成的。
封蔚倒是有这个脾气和底气。
但打败对方之后,要一笔赔偿不为过吧?用钱换俘虏什么的,应该对方也会愿意吧?
打仗首先要知己知彼,因为离得远,虽然对尼德兰王国还是有所耳闻,但其对本土的了解肯定不如余柏林深,余柏林不说人家风俗民情,连人家地形地貌都很清楚。
“有余大人这资料,打到他们老家去都可以了。”一将领呐呐道,眼中满是惋惜。
要是德王也在这,有德王顶着,这群人说不定真会撺掇着,打到他们老家去。
余柏林为这次出征做出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检查了全群的军火配置,对战船上的军火配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经工匠执行之后,的确比之前要来的更顺手。
众人不由赞叹,余柏林不愧是首先提出火枪和火炮之人,他才是真正的行家。
第三点,他改变了派兵布阵,使其更能发挥炮火的威力。
毕竟大家都是冷兵器时代搞惯了,不像余柏林本身就出自枪支的时代。
三点下来,奠定了余柏林在军中的主导地位。
如今准备完毕,海军在岸边整装待发,只看对方反应。
第120章
事前战略定了一套又一套,到真打起来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是空想。
因为实力压制。
在大晖的炮程和精确度比对方高许多的情况下,两军海上相遇的时候,就是碾压。
每射一次,火炮的后坐力就让大船剧烈颠簸一下。余柏林站在旗舰上,远眺尼德兰的战船,看着他们的炮弹还未飞到船前就落入了海中,心中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