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无妄之灾
  通过赈济灾民树立道教的声誉,通过以工代赈加快紫阳观和紫竹园的建造速度,是朱道临与师傅玄青道长和几位师伯师叔反复商议之后定下的策略。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朱道临代表的紫阳观和紫竹园顺利获得上元县、江宁县两县官员的大力支持。
  官场有句名言: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金陵城乃是大明朝陪都,一直保留南京六部,衙门设在金陵城中的上元、江宁两县官员脑袋上顶着一大群省部级、厅局级上官,无疑是大明朝想一小撮最倒霉最惨的苦逼了!
  因此,日夜担心上万流民聚众闹事的两县官员比谁都积极,不但派出大量胥吏衙役协助朱道临转移流民,两位县令还亲自前往建设中的紫阳观,借视察之名向德高望重普济天下的玄青道长和他的师兄弟致以衷心感谢,并郑重承诺将会在土地购买和作坊码头等手续报备等方面,给予紫阳观和紫竹园最大程度的支持,紫阳观借此机会获得了铁器作坊的特许经营资格。
  扩建中的紫竹园在朱道临的管理下一直做得很好,不但收留两千余青壮流民参与建造付给工钱,还在大门外至下街口之间清理出大片空地,搭起十个粥棚日夜施粥,朱道临多次抽出时间参与其中。
  因不忍看到越来越多失去父母的孤儿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甚至备受欺凌孤苦无助,朱道临咬咬牙将整个东跨院腾空出来,收留数以百计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孤儿,聘请大夫治疗那些骨瘦嶙峋长满疥疮和其他疾病的孩子,又从流民中挑选诚实勤快且有孩子的十余对夫妻,专门照顾孤儿们的饮食起居。
  成百上千的无助流民因紫阳观和紫竹园的善举得以活下来,朱道临首次以茅山派住持道长身份公开亮相便获成功,“紫竹园”因其普济天下的胸怀和大兴土木的雄厚实力,迅速被金陵城各界民众官员所熟悉。
  唯一令朱道临意想不到也颇为郁闷的是,绝大多数民众甚至金陵城的官员们都把紫竹园看作是紫阳观的别院。
  与获得的利益和声誉相比,朱道临和紫阳观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短短十天,高达两万三千余流民在应天府和江宁、上元两县官吏明里暗里的引导之下,陆续涌到幕府山下的紫阳观外,黑压压一片或坐或卧等待救济的灾民塞满了紫阳观周围的开阔地。
  悲天悯人的玄青道长和几位师兄弟数次爬上矮岗,居高临下统计流民人数,以便调集粮食展开赈济,可灾民源源不断涌来,怎么数也数不清,最后玄青等人不得不忍痛做出有多少米煮多少粥的决定,并火速派遣两名腿脚快的小道士火速进城,把满肚子鬼主意的朱道临请回来住持大局。
  朱道临听完两名师弟的讲述头大如斗,这几天他也听到流民中的一些言论,非常仗义的应昌培还在百忙中派来老管家,询问两万石粮食够不够用?并告诉朱道临最近粮价开始上涨了,若还要大宗购粮那就趁早买,否则下去会越涨越高。
  朱道临不用多想,就知道其中存在阴谋,第一个遭到朱道临记恨的对象是金陵四大粮商,其次是为了官声和脑袋上的乌纱帽不择手段推卸责任的官府。
  可不管如何记恨,朱道临目前没能力去报复人家,甚至连指责的话都说不出口,沉重压力下的朱道临在一番恼怒之后,意识到短短时间内声名鹊起的紫阳观甚至自己本人已经引起某些人的不满,紫竹园若不是坐落于金陵城内,绝对难逃成千上万流民包围的命运。
  反复分析之后,朱道临找来负责紫竹园总体建造的赵训庭,把紫阳观目前面临的严峻局面告诉这位兢兢业业的技术官僚,把紫竹园东跨院里的三百多名可怜孩子托他照看,然后乘马车赶往应家总号,与数钱数得不亦乐乎的应大掌柜关上门密商半个多时辰。
  得到应昌培立即派人想方设法购买十万石粮食的支持后,朱道临立刻返回被两万多流民围得水泄不通的紫阳观。
  登上四轮马车的朱道临和出门送行的应昌培都不知道,不远处有双眼睛在盯着他们,四轮马车刚刚离去,应大掌柜尚未转身进门,不远处一名地痞打扮的年轻人已悄然离开,一刻钟后出现在秦淮河畔的翠微斋后院正堂上。
  端坐主位上的锦袍青年听完家丁长达半刻钟的禀报,满意地赏了家丁二两银子,挥挥手将跪地磕谢的家丁打发之后环视左右:“你们几位怎么看?”
  年逾四十身形瘦高的翠微居大掌柜张贵芝双眼微转,看向对面把玩掌中玉球显得神清气和的周师爷,显然不愿意抢这个风头。
  坐在下首浓眉大眼的华服青年却抢先说道:“姓朱的道士急匆匆赶往应家总号找应老三,完了又急匆匆乘马车朝城北走,肯定是紫阳观的粮食快没了,情急之下只能找应老三帮忙购买,否则他哪用这么着急?”
  锦袍青年摸了摸光洁的下巴:“周先生以为如何?”
  富态的周师爷停止转动掌中两个玉球,捻着稀疏的胡子从容笑道:“义和少爷目光敏锐,连日来不辞辛劳上下奔忙,当居首功啊!”
  四大粮商之首的严家少爷严义和很是得意,但他没忘记恭维一下主座上的锦袍青年:“全靠小侯爷料事在前,指挥有方,在下只不过跑跑腿,到几位世叔世伯家里递个消息罢了。”
  “还有周先生,要不是周先生在宴席上说动应天府几位大人,把成千上万流民引过去,我严家有再多粮食也没用,其他几家也不会欣然同意涨价,这连番动作一下就把紫阳观逼到险境。”
  “再过两天,周边百里之内听到消息的上万流民定会汹涌而来,到时几万流民聚集在大兴土木的紫阳观外,要是没了吃的活不下去,谁敢保证不会铤而走险啊?哈哈!”
  众人哈哈一笑,主位上的小侯爷张德义也笑了,笑完极为感慨地长出口气,略显苍白的脸多了几许血色:
  “这两天,每每想起应家总号日进万金的兴旺,想起应家几大商铺客商云集争相抢购的盛况,我心里就不是滋味啊!要不是近一个月的暗查,谁能想到一次次引发全城轰动的背后,竟然是个毫不起眼的道士。”
  “唉!说起来也怪我疏忽了,若是朝天宫聚众发卖那五座西洋大座钟时我多留意一下,如今又怎么会轮到应家风光啊!”
  一直没开口的翠微居大掌柜张贵芝连忙站起,弯下腰惶恐认错:“小侯爷千万别这么说,早在朱道长到铺子里出让水晶球的时候,小的就该禀报侯爷,之后那朱道长又到铺子里买走两件唐朝三彩奔马,小的仍然没有重视,小的一错再错,才误了小侯爷,辜负了老侯爷这么多年的信任和栽培。”
  张德义大度地摆摆手:“贵叔坐下吧,虽然你也疏忽了,但我知道这事不能全怪你,金陵城那么多有钱人,到我翠微斋花个一万八千买几件古董珠宝是常有的事,谁能想到一个年纪轻轻普普通通的道士,竟然是个背景深厚的大海商?若不是周先生提议弄清来龙去脉,恐怕我至今还蒙在鼓里呢。”
  文质彬彬的周先生笑着出来打圆场:“小侯爷没错,贵芝兄也无须自责,若不是历经一个月的暗查,又请动老侯爷麾下中城兵马司的陆指挥大力相助,谁能想到多年来不显山不露水的茅山派,竟然暗藏如此深厚的实力?”
  “虽然镇守三山门水关的几个千户声称毫不知情,漕帮两位堂主也矢口否认,同时碍于道门势力和应家背后的魏国公,我们停止暗查不再寻根问底,但得到的结果已经**不离十了!”
  “唉!若是换成别家而不是应家,我就不用这么苦心布置日夜操劳了。”
  张德义说完再次叹息,历来都是直截了当仗势欺人的小侯爷,在各种顾忌之下难得地按照商场规则玩一次阴谋,确实很不容易,哪怕让隆平侯张拱薇张老侯爷得知后责罚于他,相信转个背之后张老侯爷也会对儿子的进步深感欣然的。
  周师爷见状,再次含笑鼓励:“小侯爷无需叹气,古语云: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经过小侯爷的精心布置,以及大家的同心协力,机会已经摆在眼前,当务之急是尽快抓住机会,派个合适的人和朱道长见个面,一切将会水到渠成。”
  “至于应家老三那边,小侯爷只需摆桌宴席即可,彼此都是德高望重的勋贵士绅世家,和气生财嘛,有什么话不好说的?”
  张德义心情大好,看到自己的狗腿严义和跃跃欲试的样子,犹豫片刻果断吩咐:
  “贵叔和姓朱的道士熟悉,他不是喜欢古玩字画吗?等会你跟我回家,搬几件永乐朝成祖御赐的珍品回来摆在货架上,然后请他来做客,义和你从旁协助,请他去最好的酒楼,要不上徐妈妈的花舫,吩咐徐妈妈找几个清倌人给他开苞,然后告诉他翠微斋是谁家开的,如此一来,不信拿不下他!”
  “遵命!”
  老家人张贵芝和浓眉大眼的严义和齐齐站起,脸上全是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