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态度决定一切
“谁把循环系统关了啊?”崔国盛发出一声惨叫,就急匆匆地要跑过去重新打开海水循环系统。
要知道这么多鱼苗挤在一起,后果绝对非常严重。崔国盛觉得自己已经看到大量鱼苗死亡的情形,一颗心也沉到了谷底。
李源已经往暂养池加了金珠,当然不能让崔国盛打开循环系统,连忙拦住他道:“老崔,别激动,冷静点!”
“快把循环系统打开啊!”崔国盛犟不过李源,连忙大声对他道:“这样下去鱼苗会死光的!”
见崔国盛这么关心鱼苗,李源也是暗暗高兴,知道这次自己算是找对人了。当然,他是绝对不会听崔国盛的,而是面带微笑道:“老崔,你冷静一点,先看看鱼苗的情况再说!”
李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也让崔国盛稍稍冷静了一些。觉得既然老板能连夜把鱼苗都放进暂养池,应该也不会是不在乎鱼苗死活的人,既然他这么平静,肯定有自己的道理。
想明白这一节后,崔国盛也不再挣扎,老老实实地来到暂养池边,查看石斑鱼和鲍鱼苗的情况。
这一看崔国盛立刻大吃一惊,嘴巴张得能塞下两只鸡蛋,目瞪口呆地看着暂养池里的鱼苗,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这不可能,为什么养殖密度这么大,这些鱼苗的情况却还这么好,简直就像刚刚从海里捞出来一样……不,鱼苗的情况比刚从海里捞出来还要好,这……简直就是奇迹!”
听了崔国盛的喃喃自语,李源对他更加看重几分。崔国杰说得没错,崔国盛确实是个网箱养殖的高手。只是随便看了几眼,就能判断出这些鱼苗的情况,要是换了个外行过来,肯定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更让李源满意的,还是崔国盛对网箱养殖上心的态度。
李源拥有神奇的桃核,对他来说培育上好的养殖品种和饲养这些品种完全不在话下。就算换一个完全不懂网箱养殖的人来,只要他足够用心,照样能养好这些石斑鱼和鲍鱼苗。
而崔国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是李源最需要的。毕竟经验之类的可以培养,而工作态度则全看各人了。
既然崔国盛确实全心全意为农场的网箱养殖业着想,李源觉得应该也可以让他多知道一些内幕情况,于是高深莫测地一笑道:“老崔,没想到会这样吧?”
“真是没想到。”崔国盛老实答道:“李先生,这些种苗的情况出乎意料的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著名的生物公司工作。”李源开始信口开河:“他们公司研制出了新的药剂,对各种水产都有效,不但能提高存活率,降低发生病害的危险,还有助于水产品的生长,绝对是水产养殖的一次革命性发明。”
听李源说到这里,崔国盛也恍然大悟道:“难怪你一心要发展网箱养殖,原来心里早就有底了。”
如果其他人对崔国盛这么说,说不定他还会有所怀疑。然而如今不容置疑的事实就在眼前,也不由得他不相信了。
李源则朝崔国盛笑笑,压低了声音道:“不过这事可不要让外人知道。目前这款产品还没正式发布,我答应要为他保守这个秘密的。”
见李源对自己这么信任,崔国盛也非常激动,连忙向他保证:“李先生你放心,这件事我绝对不会对别人说。”
李源轻轻点头道:“很好,等我走的时候,会留给你一些药物。你每隔一段时间就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把这些药物添加到饲料里,对我们的网箱养殖业会有很大的好处。”
崔国盛连连点头,然后有些担心地问:“李先生,这种药物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比如药物残留或者会让水产的品质变差?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李源笑道:“这个你放心,这种药物没有任何负作用,反而会提高水产品的品质。这点已经经过严格的论证,完全没有问题!我可不会拿自己农场的声誉来开玩笑,你说对不对?”
听李源这么说了,崔国盛也不再担心,而是不由自主地赞叹:“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药物,现在的科学可真是昌明……”
李源叮嘱崔国盛不要急着开启循环系统,让鱼苗把药效都吸收干净再说,然后就留着崔国盛一人在暂养池边,自己去找农场的其他管理人员了。
李源很快就找到了崔国杰,在得知他已经找人把种子都放进仓库了,也感到非常满意,笑着对他道:“老崔,播种的事情就拜托你了。这些种子都是我朋友煞费苦心培育出来的,等你种下就知道,绝对能带来极大的惊喜。”
崔国杰点头道:“你放心吧,农场的所有员工都会认真努力地工作,绝对不会错过农时的。”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一个农场的工人来找崔国杰。这工人说的是当地话,李源也听不懂,最后还是崔国杰问他:“李先生,我们要去看看甘蔗育种的情况,你要不要一起去?”
李源当然要一起去,三人坐着农场里那辆老掉牙的路虎,一路颠簸地来到了培育甘蔗种苗的地方。
一般来说甘蔗都会用培芽的方式来育种。就是把甘蔗砍成一段段地养在水里,每一段都包含甘蔗上的一个节疤。在一段时间之后,甘蔗就会长出根来,节疤上则会抽出新芽来。这时候只要把一段段的甘蔗种进土里,就能长成一棵新的甘蔗了。
长成的甘蔗可以收割好几次,在三、四年之后植株就开始老化。这时候就要挖掉老根,重新种下新的甘蔗。
作为一家成熟的农场,仙壶农场的甘蔗地分为好几块。每年都会更新其中一块地里的甘蔗,这样就能保证每年的产量都比较稳定,不会因为供应量的波动,而影响到农场的整体收入。
培养甘蔗种苗的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水泥池,里面密密麻麻地培养着很多甘蔗。李源看到这些甘蔗苗,就知道改良甘蔗品种的机会来了。(未完待续。)
要知道这么多鱼苗挤在一起,后果绝对非常严重。崔国盛觉得自己已经看到大量鱼苗死亡的情形,一颗心也沉到了谷底。
李源已经往暂养池加了金珠,当然不能让崔国盛打开循环系统,连忙拦住他道:“老崔,别激动,冷静点!”
“快把循环系统打开啊!”崔国盛犟不过李源,连忙大声对他道:“这样下去鱼苗会死光的!”
见崔国盛这么关心鱼苗,李源也是暗暗高兴,知道这次自己算是找对人了。当然,他是绝对不会听崔国盛的,而是面带微笑道:“老崔,你冷静一点,先看看鱼苗的情况再说!”
李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也让崔国盛稍稍冷静了一些。觉得既然老板能连夜把鱼苗都放进暂养池,应该也不会是不在乎鱼苗死活的人,既然他这么平静,肯定有自己的道理。
想明白这一节后,崔国盛也不再挣扎,老老实实地来到暂养池边,查看石斑鱼和鲍鱼苗的情况。
这一看崔国盛立刻大吃一惊,嘴巴张得能塞下两只鸡蛋,目瞪口呆地看着暂养池里的鱼苗,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这不可能,为什么养殖密度这么大,这些鱼苗的情况却还这么好,简直就像刚刚从海里捞出来一样……不,鱼苗的情况比刚从海里捞出来还要好,这……简直就是奇迹!”
听了崔国盛的喃喃自语,李源对他更加看重几分。崔国杰说得没错,崔国盛确实是个网箱养殖的高手。只是随便看了几眼,就能判断出这些鱼苗的情况,要是换了个外行过来,肯定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更让李源满意的,还是崔国盛对网箱养殖上心的态度。
李源拥有神奇的桃核,对他来说培育上好的养殖品种和饲养这些品种完全不在话下。就算换一个完全不懂网箱养殖的人来,只要他足够用心,照样能养好这些石斑鱼和鲍鱼苗。
而崔国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是李源最需要的。毕竟经验之类的可以培养,而工作态度则全看各人了。
既然崔国盛确实全心全意为农场的网箱养殖业着想,李源觉得应该也可以让他多知道一些内幕情况,于是高深莫测地一笑道:“老崔,没想到会这样吧?”
“真是没想到。”崔国盛老实答道:“李先生,这些种苗的情况出乎意料的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著名的生物公司工作。”李源开始信口开河:“他们公司研制出了新的药剂,对各种水产都有效,不但能提高存活率,降低发生病害的危险,还有助于水产品的生长,绝对是水产养殖的一次革命性发明。”
听李源说到这里,崔国盛也恍然大悟道:“难怪你一心要发展网箱养殖,原来心里早就有底了。”
如果其他人对崔国盛这么说,说不定他还会有所怀疑。然而如今不容置疑的事实就在眼前,也不由得他不相信了。
李源则朝崔国盛笑笑,压低了声音道:“不过这事可不要让外人知道。目前这款产品还没正式发布,我答应要为他保守这个秘密的。”
见李源对自己这么信任,崔国盛也非常激动,连忙向他保证:“李先生你放心,这件事我绝对不会对别人说。”
李源轻轻点头道:“很好,等我走的时候,会留给你一些药物。你每隔一段时间就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把这些药物添加到饲料里,对我们的网箱养殖业会有很大的好处。”
崔国盛连连点头,然后有些担心地问:“李先生,这种药物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比如药物残留或者会让水产的品质变差?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李源笑道:“这个你放心,这种药物没有任何负作用,反而会提高水产品的品质。这点已经经过严格的论证,完全没有问题!我可不会拿自己农场的声誉来开玩笑,你说对不对?”
听李源这么说了,崔国盛也不再担心,而是不由自主地赞叹:“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药物,现在的科学可真是昌明……”
李源叮嘱崔国盛不要急着开启循环系统,让鱼苗把药效都吸收干净再说,然后就留着崔国盛一人在暂养池边,自己去找农场的其他管理人员了。
李源很快就找到了崔国杰,在得知他已经找人把种子都放进仓库了,也感到非常满意,笑着对他道:“老崔,播种的事情就拜托你了。这些种子都是我朋友煞费苦心培育出来的,等你种下就知道,绝对能带来极大的惊喜。”
崔国杰点头道:“你放心吧,农场的所有员工都会认真努力地工作,绝对不会错过农时的。”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一个农场的工人来找崔国杰。这工人说的是当地话,李源也听不懂,最后还是崔国杰问他:“李先生,我们要去看看甘蔗育种的情况,你要不要一起去?”
李源当然要一起去,三人坐着农场里那辆老掉牙的路虎,一路颠簸地来到了培育甘蔗种苗的地方。
一般来说甘蔗都会用培芽的方式来育种。就是把甘蔗砍成一段段地养在水里,每一段都包含甘蔗上的一个节疤。在一段时间之后,甘蔗就会长出根来,节疤上则会抽出新芽来。这时候只要把一段段的甘蔗种进土里,就能长成一棵新的甘蔗了。
长成的甘蔗可以收割好几次,在三、四年之后植株就开始老化。这时候就要挖掉老根,重新种下新的甘蔗。
作为一家成熟的农场,仙壶农场的甘蔗地分为好几块。每年都会更新其中一块地里的甘蔗,这样就能保证每年的产量都比较稳定,不会因为供应量的波动,而影响到农场的整体收入。
培养甘蔗种苗的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水泥池,里面密密麻麻地培养着很多甘蔗。李源看到这些甘蔗苗,就知道改良甘蔗品种的机会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