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名动世界(下)
卓川刚走进公司大门,有别于平时的安静,一阵吵杂声就传来。
“没想到咱们老总真是牛,居然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一个员工正在浏览着《自然》杂志的官方网页,上面正以硕大的标题,展示着卓川的论文题目。
“这下我们可不用担心公司会坚持不下去了,说实在的,这么高的工资待遇,我原本以为,老板再有钱也烧不了几个月,现在好了,老板有这本事,还怕没资金进来?”另一个员工抬头说着。
“好了好了,陈经理只是让大家看看,看完了都赶紧忙正事,老板来了”一位组长眼尖,看到了卓川的进来,忙说道。
卓川见状笑笑,员工的声音大都是充满了自豪和庆幸,这就是高待遇的好处了,为了能维持这种待遇,员工会发自内心地想将公司维持下去,期盼公司的每一个好消息,尤其是一线的员工。
卓川穿过办公区,来到自己的总经理办公室。
刚坐下不到五分钟,手机就响了。
“卓老弟可真是不够意思啊,之前在我们医院做实验时,有大夫就问你这软件预测判断病人生理状况变化的原理,你一直不说个详细,原来都藏在这儿啊,不声不响,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手机对面的是市立肿|瘤|专科医院的周院长,虽然语气里是责怪,但卓川一下就听出对方并未真的生气。
“实在不好意思了,我是太小心了点,您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消息的?”卓川道了一声歉,却又疑惑了,公司员工会知道,是商务部的陈正乾经理,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发布了消息,又布置了庆典,这周院长又从那里得到的第一消息。
《自然》杂志固然名气大,但文章只是刚刚刊登出来,除非事先知道消息的,只有长期关注这杂志的,才能第一时间从官网上得到信息。
“哦,我是刚刚上班时,例行登录一个专业医生论坛时,有一个医学博士在上面发了帖子,他早上7点发的帖子,一上班我就看到了,一看题目,再一看论文作者名字,”周院长没有隐瞒,很痛快地说了消息来源。
“还有里面的内容和案例,甚至有我们医院几个病号么,还有一个是我亲手收治的,我还能猜不到是你,你这是不是要给点实验费啊”
卓川笑笑,他就知道周院长这样的忙人打来电话不是没有目的。
“这实验费什么的先不说,我们在您那里实验,帮您多救了多少病号,您心里最清楚吧,李院长夸了您多少次,我可是听杨主任提过好几次了”卓川也笑着回应。
“好好,我就是开一玩笑,真说不过你”周院长举手投降了,“话说,你最近在干嘛,好像也不怎么到我们医院来了,别再出了名就忘了老朋友”
“怎么可能,最近刚刚办了公司,这不发表了论文,也是给公司打个广告,顺便多拉点资金进来”卓川自然不会,不久之后的超级养老院计划,还需要这周院长的帮忙。
“哦,你办公司了啊,是从星辉公司独立出来了么?真是的,也不说声,我也好出场给你助助威啊”周院长,说这话时,也是心里有些后悔,虽然还兼任心胸外科主任,但提上副院长后,主要精力转到了行政上面,对卓川那软件尽管重视,但还是不太敏感,当时没有大力拉关系。
“哪里,只是一家小公司,周院长那么忙,我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再说这也不是独立,之前和星辉公司只是合作关系”卓川客气道。
“怎么能是麻烦,都多少年的关系,对了,前不久医院决定了,重新换一批心电监护仪,这采购指标自然是按照星辉公司的标准走,必须带有你那软件功能的,招标书发下后,还有公司不服气,想找茬,我带他们来医院现场一看,没一个再吭声的了”周院长把一个消息又说了出来。
“哦,是这样啊,那谢谢周院长了,有空我请您吃个饭”卓川心想,这星辉公司对这消息也是一声不吭,看来还是要赶紧建好新的云服务平台,出台收费措施了,否则指望他们主动把费用交过来,不太可能。
“好说好说,能被你这未来的科学家请吃饭,可是我的荣幸啊”周院长费了一番嘴舌,终于将关系拉近了,才放下心,这卓川论文一发,他就知道以后两人地位就要倒过来了。
也难怪对方要那么小心,若是当时在医院做临床实验时,对方就把原理说了,有心人一查,没有任何刊物发表过,拼凑一下抢先去发了,现在卓川可没眼下将要到来的风光。
挂了手机后,卓川摇摇头,之前他见了周院长,还要靠以前的人情才能得到帮助,以后对方会上赶着帮他的忙。
国人对顶级科学期刊的崇拜,还有对顶级科学家的情结,可不是一般重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影响。
整个周一上午,卓川都在处理着各种的邮件,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尤其是医学家和生理学家,包括心电方面的诸多专家,给他发来各种询问的邮件。
卓川耐心花费不少时间回复了开头几封后,就受不来这种时间的消耗了。他又不可能一一去查哪一个专家更有地位,或者更有名气,他毕竟之前不是圈内人,没办法挑出其中重要的人,公司也没人能做到。
他把商务部的陈正乾经理找来,给了他一个模板,让他去处理这些邮件,告诉他按照模板回复就行。
卓川的名声此时已经在这些世界范围内的业内顶级专家中,传播开来,开始具有了世界知名度。
这些专家们在邮件中,除了询问相关论文中的知识之外,更多地是在询问卓川自身的经历,想要邀请他去讲学授课的也不在少数。
卓川此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已经有了大量重复实验做证据,而且后面还有十三位专业审稿人做背书,重复实验是成功的,这就告诉了他们这项成果是科学的,是得到了大量验证的,不是那些伪造出来的重大发现。
不过只是第一天,还是只有圈内人才关注,这论文引起的波澜扩散得还没那么快,卓川一天下来,还算平静,除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时常听到本楼层的其他公司员工在聊这件事,作为事件的主角被反复提起,很多人在说,卓川最少也是个四五十的中青年。
“没想到咱们老总真是牛,居然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一个员工正在浏览着《自然》杂志的官方网页,上面正以硕大的标题,展示着卓川的论文题目。
“这下我们可不用担心公司会坚持不下去了,说实在的,这么高的工资待遇,我原本以为,老板再有钱也烧不了几个月,现在好了,老板有这本事,还怕没资金进来?”另一个员工抬头说着。
“好了好了,陈经理只是让大家看看,看完了都赶紧忙正事,老板来了”一位组长眼尖,看到了卓川的进来,忙说道。
卓川见状笑笑,员工的声音大都是充满了自豪和庆幸,这就是高待遇的好处了,为了能维持这种待遇,员工会发自内心地想将公司维持下去,期盼公司的每一个好消息,尤其是一线的员工。
卓川穿过办公区,来到自己的总经理办公室。
刚坐下不到五分钟,手机就响了。
“卓老弟可真是不够意思啊,之前在我们医院做实验时,有大夫就问你这软件预测判断病人生理状况变化的原理,你一直不说个详细,原来都藏在这儿啊,不声不响,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手机对面的是市立肿|瘤|专科医院的周院长,虽然语气里是责怪,但卓川一下就听出对方并未真的生气。
“实在不好意思了,我是太小心了点,您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消息的?”卓川道了一声歉,却又疑惑了,公司员工会知道,是商务部的陈正乾经理,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发布了消息,又布置了庆典,这周院长又从那里得到的第一消息。
《自然》杂志固然名气大,但文章只是刚刚刊登出来,除非事先知道消息的,只有长期关注这杂志的,才能第一时间从官网上得到信息。
“哦,我是刚刚上班时,例行登录一个专业医生论坛时,有一个医学博士在上面发了帖子,他早上7点发的帖子,一上班我就看到了,一看题目,再一看论文作者名字,”周院长没有隐瞒,很痛快地说了消息来源。
“还有里面的内容和案例,甚至有我们医院几个病号么,还有一个是我亲手收治的,我还能猜不到是你,你这是不是要给点实验费啊”
卓川笑笑,他就知道周院长这样的忙人打来电话不是没有目的。
“这实验费什么的先不说,我们在您那里实验,帮您多救了多少病号,您心里最清楚吧,李院长夸了您多少次,我可是听杨主任提过好几次了”卓川也笑着回应。
“好好,我就是开一玩笑,真说不过你”周院长举手投降了,“话说,你最近在干嘛,好像也不怎么到我们医院来了,别再出了名就忘了老朋友”
“怎么可能,最近刚刚办了公司,这不发表了论文,也是给公司打个广告,顺便多拉点资金进来”卓川自然不会,不久之后的超级养老院计划,还需要这周院长的帮忙。
“哦,你办公司了啊,是从星辉公司独立出来了么?真是的,也不说声,我也好出场给你助助威啊”周院长,说这话时,也是心里有些后悔,虽然还兼任心胸外科主任,但提上副院长后,主要精力转到了行政上面,对卓川那软件尽管重视,但还是不太敏感,当时没有大力拉关系。
“哪里,只是一家小公司,周院长那么忙,我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再说这也不是独立,之前和星辉公司只是合作关系”卓川客气道。
“怎么能是麻烦,都多少年的关系,对了,前不久医院决定了,重新换一批心电监护仪,这采购指标自然是按照星辉公司的标准走,必须带有你那软件功能的,招标书发下后,还有公司不服气,想找茬,我带他们来医院现场一看,没一个再吭声的了”周院长把一个消息又说了出来。
“哦,是这样啊,那谢谢周院长了,有空我请您吃个饭”卓川心想,这星辉公司对这消息也是一声不吭,看来还是要赶紧建好新的云服务平台,出台收费措施了,否则指望他们主动把费用交过来,不太可能。
“好说好说,能被你这未来的科学家请吃饭,可是我的荣幸啊”周院长费了一番嘴舌,终于将关系拉近了,才放下心,这卓川论文一发,他就知道以后两人地位就要倒过来了。
也难怪对方要那么小心,若是当时在医院做临床实验时,对方就把原理说了,有心人一查,没有任何刊物发表过,拼凑一下抢先去发了,现在卓川可没眼下将要到来的风光。
挂了手机后,卓川摇摇头,之前他见了周院长,还要靠以前的人情才能得到帮助,以后对方会上赶着帮他的忙。
国人对顶级科学期刊的崇拜,还有对顶级科学家的情结,可不是一般重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影响。
整个周一上午,卓川都在处理着各种的邮件,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尤其是医学家和生理学家,包括心电方面的诸多专家,给他发来各种询问的邮件。
卓川耐心花费不少时间回复了开头几封后,就受不来这种时间的消耗了。他又不可能一一去查哪一个专家更有地位,或者更有名气,他毕竟之前不是圈内人,没办法挑出其中重要的人,公司也没人能做到。
他把商务部的陈正乾经理找来,给了他一个模板,让他去处理这些邮件,告诉他按照模板回复就行。
卓川的名声此时已经在这些世界范围内的业内顶级专家中,传播开来,开始具有了世界知名度。
这些专家们在邮件中,除了询问相关论文中的知识之外,更多地是在询问卓川自身的经历,想要邀请他去讲学授课的也不在少数。
卓川此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已经有了大量重复实验做证据,而且后面还有十三位专业审稿人做背书,重复实验是成功的,这就告诉了他们这项成果是科学的,是得到了大量验证的,不是那些伪造出来的重大发现。
不过只是第一天,还是只有圈内人才关注,这论文引起的波澜扩散得还没那么快,卓川一天下来,还算平静,除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时常听到本楼层的其他公司员工在聊这件事,作为事件的主角被反复提起,很多人在说,卓川最少也是个四五十的中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