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果然听到孟家传来五娘子的一阵爽朗大笑,间或夹杂几个仆从的说笑声。想必五娘子又在一众丫头、仆从面前奉承孟娘子。
☆、第2章 腐乳
莲蓬是早上趁着日出前摘下的,看着水灵灵、嫩嘟嘟的。
宝珠剥开莲衣,挑出莲子米,盛到一只白瓷葵口碗里。
李绮节连忙直摇头:“我不爱吃生莲蓬,中午炒一盘莲子添菜,加些油盐,先炒后焖,出锅前再撒一把细糖。”
宝珠诶了一声,把剥好的莲子收到灶房里放着。又拿了把小剪子,走出来剥菱角米给李绮节和李子恒吃。
菱角皮脆肉美,滋味清甜。
李子恒一屁|股坐在院中那块用来磨刀的大青石上,一边往嘴里塞菱角米,一边赞叹:“还是一早晨刚捞的菱角好吃,东大街花相公家的杂货店卖的菱米,都是隔夜的,吃起来有股子涩味。”
李绮节也给宝珠和进宝姐弟俩抓了一把菱角米。
进宝吃了几个,接口道:“嫩菱角也没甚吃头,还是老的菱角好吃,晒干之后,拿来炖肉、熬汤、煮粥,都使得,滋味也好。”
宝珠笑话弟弟:“只要是肉炖的菜,你都爱吃。”
几人吃了一地的菱角壳,只留了一大盘,泡在凉水里,等李乙中午回来吃。
宝珠拿来笤帚和竹片簸箕,正弯腰扫地,就听到李乙在外边拍门。
李绮节立即从藤椅上跳起,走去开门。
李乙头戴纱帽,脚踏布鞋,身上穿着一袭铁灰色棉袍,胳膊下夹了一个布团,手里提着一包点心,见来开门的是自家宝贝疙瘩,当即面露笑容,喜道:“三娘已能下地走动了?早上吃了几碗饭?”
宝珠答道:“官人宽心,三娘早晨吃了两碗鸭花汤饼,灌浆馒头也一并吃完了。”
李乙摸了摸李绮节乌黑油亮的发辫,点头道:“胃口好,病才能好全。”
说着举起手上的油纸包,“这是花相公家的滴酥鲍螺,他家娘子亲自拣的,比别处滋味好些,你拿去和大郎一处吃罢。”
在李绮节眼里,这大明朝市井人家时下最为风行的滴酥鲍螺,不过是奶油加蜂蜜、蔗糖罢了,粗陋得很,何况她不大爱吃甜食。
不过看李乙一脸慈爱,李绮节还是作出一副欣喜模样,接了油纸包,拿去和李子恒一起分着吃。
油纸包里头拢共只装了十二枚鲍螺。
李子恒才十四岁的年纪,就已经高出老爹李乙好几个头了,不过别看他生得五大三粗,一脸凶相,其实私底下格外喜欢吃甜点。
他的糖果匣子里,永远都装着满满当当的糖糕点心。
李绮节见李子恒喜欢,只吃了两枚,剩下十枚滴酥鲍螺,都让给她这个憨厚的大哥拿去收着了。
李绮节自问这辈子别的毛病没有,就是因着上辈子的记忆全在的缘故,这一世总有些矫情,喜欢缠着李乙,生怕这个便宜老爹和上辈子那个老爸一样,有了弟妹,转头就把她给忘了。
而李子恒作为长兄,从没和小自己三岁的李绮节争过宠,反而处处相让疼爱,惟恐李绮节受一丝委屈。
投桃报李,李绮节自然也愿意对自家哥哥好些。
李乙回房梳洗一番,换了木屐,脱下棉袍,另穿了一件家常的藕丝色素罗道袍,走下楼来吃饭。
进宝从灶间端来饭食,一家几口便围坐在庭间用饭。
李乙一边吃着饭,一边和兄妹俩说些外边的市井传闻。
进宝和宝珠从前照顾李子恒和李绮节的吃喝拉撒,吃饭时也守在一旁,防着他俩摔了碗碟。这么多年姐弟俩都是同李家家人一桌吃饭,已成了惯例,李乙也从没叫他们分开吃。
堂屋的门扇都大敞着,正对着院中那棵大桂树。午时的日头洒在院子里,映得石缸里一阵旖旎波光。
李乙吃的是冷淘,李子恒和李绮节则是吃的稻米饭。
桌上摆了一小锅汤汁浓白的黄芪山药羊肉汤,一碗清炒莲子,一盘切开的高邮腌蛋,并一碟青方豆腐乳。
瑶江县的老百姓常吃腐乳,一般人家的妇人,闲暇时都会自家制些腐乳、豆豉、酸菜、腌蛋,好省俭些菜蔬嚼用。
腐乳易做,家家都会,但此时的腐乳并没有青方、红方、白方之分,只有一味传统的红酱豆腐乳。
这碟口味独特的甜辣味、五香桂花味腐乳,还是李绮节鼓捣出来的。
腐乳上不得大雅之堂,李绮节霉腐乳,只是为了给自己解馋下饭吃。
而李乙和李子恒晓得瑶江县几乎家家都霉腐乳,见李绮节霉的几坛腐乳味道新颖,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只以为是她无意间加了旁的材料,把腐乳给霉坏了,才会霉出不一样的腐乳来。
霉腐乳的法子,又不是李绮节发明的。她没藏私,把具体做法告诉李乙,让李乙说与东大街的花相公听——花相公家开着货栈,也经营些下饭鱼肉鲞腊等物,招待瑶江水上来往的船夫、县城的过路人,豆腐乳、辣酱菜、咸鱼干、酸咸菜最是下饭,花相公家卖的不少。
花相公和李乙一向交好,得了李乙告知的青方、白方的详细做法,十分感激。
自此,李家便不缺豆腐乳和腊鱼、腊肉吃。
花家装坛浸腐乳要用的清酒,也只在李家购买,两家也算是互惠互利。
霉腐乳方法简单,花相公虽然没告诉旁人,但买的人多了,自然便有人有样学样,跟着发酵出相同口味的腐乳来。不过花相公家的花娘子手艺精巧,是瑶江县出了名的精细人。他家的油炸鲫鱼仔,专拿小指粗细的小鱼仔,用鸡蛋和麦粉拌匀腌制过后,在滚油里炸至金黄,再捞出来摆盘,作为一道下酒小菜。油炸鲫鱼仔香酥可口,口感鲜美,很受欢迎。
别家货栈也照样售卖炸鱼仔,但却没有花娘子炸得香脆。
这青方腐乳,也只有花家卖的才是正经的“闻着臭,吃着香”,别说旁人,就连李绮节这个“师傅”,也没花娘子做的地道。
李子恒爱吃汤泡饭,舀了大半碗羊肉汤在饭碗里,稀里哗啦直往嘴里扒饭。天气比七八月间凉了许多,他仍然吃得大汗淋漓。
李乙浇了几勺羊肉在冷淘上,拌了些腌蛋黄,吃得斯斯文文的。
而进宝和宝珠则一边啃咸菜肉馅的胡麻饼,一边呼噜呼噜抿肉汤喝,姐弟俩不爱吃稻米饭。
只有李绮节先喝下一小碗羊肉汤,再盛一碗白米饭,夹些菜吃。
清炒莲子虽然没有去芯,但莲子鲜嫩,吃起来只有清甜,一丝苦味都没有。她一颗接一颗夹到碗里,李子恒看得眼累,直接端起盘子,拿汤勺拨了一小半在她碗里,笑道:“三娘吃饭恁的秀气,不知道跟谁学的。”
进宝嘴里含着一块羊肉,笑道:“三娘像举人家的小姐,斯斯文文的,大郎倒是有些像乡间的大官人。”
大官人说的是李大伯。
李乙放下筷子,也笑了一下。
忽然听得有人在外边拍门,进宝连忙放下手里的汤勺、瓷碗,走去开门。
却见五娘子挑着两个麻袋,站在房檐底下,朝里看了一眼,笑着道:“李相公才吃饭呢?”
李乙端着饭碗,站起身来,站在庭前,隔着院子回道:“五娘子这就家去了,怎么也不歇一夜?”
五娘子松松扁担,挥了挥手,“家里还有一堆农活等着呢,我家那个又不是什么精细人,夜里炉子灭了,他也不晓得起来加些炭,还是家去才放得下心。”
说着便指着李子恒和李绮节,笑道,“难为李相公记着我家四郎,那秋梨膏可够他吃上好几个月了。我也没啥回礼,每回也就送些乡下土物罢了。大郎和三娘的鞋子可够穿不?不如将鞋样子给我一对,我家去给他兄妹俩做几双棉鞋,保管比人家卖的要扎实。”
李子恒和李绮节的鞋袜衣裳都是请布庄上的裁缝帮着做的,很是便宜。李乙听五娘子这般说,自是开口推辞,那五娘子却是个热情爽朗的,甭管李乙如何客气,三言两句间便拿到李家兄妹的鞋样子,塞到背上的大竹篓里。
复又担起扁担,挑着两个装了半满的口袋,摇摇晃晃往来路去了。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不想就因为那一对鞋样子,竟惹出些风波来。
☆、第3章 婆婆
葫芦巷从头到尾有三四里深,从巷口一直往里,都是临街的二层青砖大房,住的大半是些商户人家和瑶江县的殷实乡绅。
因为葫芦巷和县里最热闹的东大街离得不远,人流繁华,巷头许多人家都搬到楼上居住,在楼下挂上布幡,开个正经铺子,经营些大小买卖。
这里茶坊、酒肆、彩帛、油酱、饭庄、面点香烛、腊味等店随处可见,铺子林立,应有尽有。
巷尾幽深僻静,巷子里遍植笔直茂盛的木樨桂树。有一种是月月都能开花的,现下正值初秋,油绿枝叶下已藏了千朵万朵桂花细蕊。花朵细密,虽然靠近了,也能嗅到一股子淡香,不过及不上十月才开的丹桂那般馥郁香浓。
李家院子里种的是一年一开的金桂。
入秋之后,一连七八天都是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桂花树矗立在烈日底下,叶子闪闪发亮,像抹了一层蜡油。
李家人在桂树下吃早饭。
早饭是一大锅清粥,桌上摆了几样小菜:一碟子凉拌孔明菜,一碟子切开的高邮腌蛋,一碟子米醋拌蒸茄,并一碟子风干咸鱼块。
进宝和宝珠一人抱着一只大海碗,蹲在桂花树下,一边淅淅沥沥喝清粥,一边啃胡麻饼,姐弟俩一天三餐都离不开面食。
风干咸鱼太咸,李绮节只吃了一口,就齁得嗓子发干。
孔明菜又脆又嫩,特别下饭,拌茄子微微发酸,口感润滑,倒是很对她的胃口。
李乙拿起一半腌蛋,挖出油滋滋的蛋黄,拨到李绮节的粥碗里,又拿起另一半,照样挖出蛋黄,拨到李子恒碗里,然后几口吃掉剩下的蛋白:“今天要去乡下贩货,大郎跟我出门。三娘留在家,进宝和宝珠留在家陪你,夜里我就回来,明天好腾出空预备中秋回乡下的行李包袱。”
李家老宅在瑶江对岸的李家村,回去要坐渡船。行李包袱通常得提前收拾好,托相熟的货郎带回李宅,他们走的是山路,要价便宜些,能省几十个铜板,路上也稳当。
正吃着,忽然听得屋外一阵接一阵高亢、悠长的调子,接着便听到葫芦巷各家各户开门唤那叫卖的师傅上前。
李乙侧耳听了片刻,道:“是卖豆腐崽的老刘,咱们也买几碗,粥饭不吃了,留着发米糟,过几天好吃米酒。”
豆腐崽就是豆腐脑,瑶江县人喜欢用桂花卤子和红豆蜜水拌着吃。爱吃甜的李子恒尤其喜欢豆腐脑,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大碗。
听到熟悉的调子,李子恒第一个摔下碗筷,捧着一个大海碗欢欢喜喜奔出门去。
李绮节有些矜持,仍然坐着没动。
李乙起身去灶间拿了几个干净大碗,摸摸李绮节头上梳的小辫子,牵着她走出门。
老刘正蹲在自家担子前,手里拿一个锈迹斑斑的铜匙子,刮下大木桶里雪白细嫩的豆腐脑,倒在一个白瓷碗里,再小心翼翼撒上一小撮桂花卤子和绵白糖,递到一个穿石榴红绢裙的小娘子手里。
红裙小娘子数出两枚铜钱,丢到旁边一个竹篾编的框子里,端着热腾腾的豆腐脑转身回屋。
迎面看到李子恒,红裙小娘子冷哼一声,昂着头从他身边走过。
自从李绮节搅合了李乙和周桃姑的亲事,周家两个小娘子开始对他们兄妹俩横眉竖眼,看他们的眼神厌恶里带着不屑。
可李子恒压根没注意到周家小娘子,见轮到自己,连忙把手里的大海碗举到老刘跟前,眼巴巴盯着老刘替他打满一大碗豆腐脑。等撒上糖接到手里,也不嫌烫,拿起汤匙就舀了一勺,直往嘴里送。
然后一边喊烫,一边七手八脚跑进屋去。
李乙付过钱,又买了几碗豆腐脑,其中一大碗让李绮节自己端着。
他一个人端三大碗,回房给进宝和宝珠一人一碗。
进宝和宝珠愁眉苦脸,两人偏偏和李子恒相反,不爱吃甜的豆腐脑。
李绮节递了把匙子给宝珠:“把绵白糖舀出来,灶上有剩下的肉汤,用肉汤当卤子。”
宝珠答应一声,一点一点刮下碗沿上的一层白糖,倒了温在炉子上的肉汤,姐弟俩这才唏哩呼噜把两碗豆腐脑吃完。
李子恒端着海碗,凑到灶台边,把宝珠刮下来的白糖全都一股脑倒进去。
白糖可是金贵东西,县里人家平时待客煮鸡蛋茶时才舍得搁一小把的,不能浪费了。
☆、第2章 腐乳
莲蓬是早上趁着日出前摘下的,看着水灵灵、嫩嘟嘟的。
宝珠剥开莲衣,挑出莲子米,盛到一只白瓷葵口碗里。
李绮节连忙直摇头:“我不爱吃生莲蓬,中午炒一盘莲子添菜,加些油盐,先炒后焖,出锅前再撒一把细糖。”
宝珠诶了一声,把剥好的莲子收到灶房里放着。又拿了把小剪子,走出来剥菱角米给李绮节和李子恒吃。
菱角皮脆肉美,滋味清甜。
李子恒一屁|股坐在院中那块用来磨刀的大青石上,一边往嘴里塞菱角米,一边赞叹:“还是一早晨刚捞的菱角好吃,东大街花相公家的杂货店卖的菱米,都是隔夜的,吃起来有股子涩味。”
李绮节也给宝珠和进宝姐弟俩抓了一把菱角米。
进宝吃了几个,接口道:“嫩菱角也没甚吃头,还是老的菱角好吃,晒干之后,拿来炖肉、熬汤、煮粥,都使得,滋味也好。”
宝珠笑话弟弟:“只要是肉炖的菜,你都爱吃。”
几人吃了一地的菱角壳,只留了一大盘,泡在凉水里,等李乙中午回来吃。
宝珠拿来笤帚和竹片簸箕,正弯腰扫地,就听到李乙在外边拍门。
李绮节立即从藤椅上跳起,走去开门。
李乙头戴纱帽,脚踏布鞋,身上穿着一袭铁灰色棉袍,胳膊下夹了一个布团,手里提着一包点心,见来开门的是自家宝贝疙瘩,当即面露笑容,喜道:“三娘已能下地走动了?早上吃了几碗饭?”
宝珠答道:“官人宽心,三娘早晨吃了两碗鸭花汤饼,灌浆馒头也一并吃完了。”
李乙摸了摸李绮节乌黑油亮的发辫,点头道:“胃口好,病才能好全。”
说着举起手上的油纸包,“这是花相公家的滴酥鲍螺,他家娘子亲自拣的,比别处滋味好些,你拿去和大郎一处吃罢。”
在李绮节眼里,这大明朝市井人家时下最为风行的滴酥鲍螺,不过是奶油加蜂蜜、蔗糖罢了,粗陋得很,何况她不大爱吃甜食。
不过看李乙一脸慈爱,李绮节还是作出一副欣喜模样,接了油纸包,拿去和李子恒一起分着吃。
油纸包里头拢共只装了十二枚鲍螺。
李子恒才十四岁的年纪,就已经高出老爹李乙好几个头了,不过别看他生得五大三粗,一脸凶相,其实私底下格外喜欢吃甜点。
他的糖果匣子里,永远都装着满满当当的糖糕点心。
李绮节见李子恒喜欢,只吃了两枚,剩下十枚滴酥鲍螺,都让给她这个憨厚的大哥拿去收着了。
李绮节自问这辈子别的毛病没有,就是因着上辈子的记忆全在的缘故,这一世总有些矫情,喜欢缠着李乙,生怕这个便宜老爹和上辈子那个老爸一样,有了弟妹,转头就把她给忘了。
而李子恒作为长兄,从没和小自己三岁的李绮节争过宠,反而处处相让疼爱,惟恐李绮节受一丝委屈。
投桃报李,李绮节自然也愿意对自家哥哥好些。
李乙回房梳洗一番,换了木屐,脱下棉袍,另穿了一件家常的藕丝色素罗道袍,走下楼来吃饭。
进宝从灶间端来饭食,一家几口便围坐在庭间用饭。
李乙一边吃着饭,一边和兄妹俩说些外边的市井传闻。
进宝和宝珠从前照顾李子恒和李绮节的吃喝拉撒,吃饭时也守在一旁,防着他俩摔了碗碟。这么多年姐弟俩都是同李家家人一桌吃饭,已成了惯例,李乙也从没叫他们分开吃。
堂屋的门扇都大敞着,正对着院中那棵大桂树。午时的日头洒在院子里,映得石缸里一阵旖旎波光。
李乙吃的是冷淘,李子恒和李绮节则是吃的稻米饭。
桌上摆了一小锅汤汁浓白的黄芪山药羊肉汤,一碗清炒莲子,一盘切开的高邮腌蛋,并一碟青方豆腐乳。
瑶江县的老百姓常吃腐乳,一般人家的妇人,闲暇时都会自家制些腐乳、豆豉、酸菜、腌蛋,好省俭些菜蔬嚼用。
腐乳易做,家家都会,但此时的腐乳并没有青方、红方、白方之分,只有一味传统的红酱豆腐乳。
这碟口味独特的甜辣味、五香桂花味腐乳,还是李绮节鼓捣出来的。
腐乳上不得大雅之堂,李绮节霉腐乳,只是为了给自己解馋下饭吃。
而李乙和李子恒晓得瑶江县几乎家家都霉腐乳,见李绮节霉的几坛腐乳味道新颖,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只以为是她无意间加了旁的材料,把腐乳给霉坏了,才会霉出不一样的腐乳来。
霉腐乳的法子,又不是李绮节发明的。她没藏私,把具体做法告诉李乙,让李乙说与东大街的花相公听——花相公家开着货栈,也经营些下饭鱼肉鲞腊等物,招待瑶江水上来往的船夫、县城的过路人,豆腐乳、辣酱菜、咸鱼干、酸咸菜最是下饭,花相公家卖的不少。
花相公和李乙一向交好,得了李乙告知的青方、白方的详细做法,十分感激。
自此,李家便不缺豆腐乳和腊鱼、腊肉吃。
花家装坛浸腐乳要用的清酒,也只在李家购买,两家也算是互惠互利。
霉腐乳方法简单,花相公虽然没告诉旁人,但买的人多了,自然便有人有样学样,跟着发酵出相同口味的腐乳来。不过花相公家的花娘子手艺精巧,是瑶江县出了名的精细人。他家的油炸鲫鱼仔,专拿小指粗细的小鱼仔,用鸡蛋和麦粉拌匀腌制过后,在滚油里炸至金黄,再捞出来摆盘,作为一道下酒小菜。油炸鲫鱼仔香酥可口,口感鲜美,很受欢迎。
别家货栈也照样售卖炸鱼仔,但却没有花娘子炸得香脆。
这青方腐乳,也只有花家卖的才是正经的“闻着臭,吃着香”,别说旁人,就连李绮节这个“师傅”,也没花娘子做的地道。
李子恒爱吃汤泡饭,舀了大半碗羊肉汤在饭碗里,稀里哗啦直往嘴里扒饭。天气比七八月间凉了许多,他仍然吃得大汗淋漓。
李乙浇了几勺羊肉在冷淘上,拌了些腌蛋黄,吃得斯斯文文的。
而进宝和宝珠则一边啃咸菜肉馅的胡麻饼,一边呼噜呼噜抿肉汤喝,姐弟俩不爱吃稻米饭。
只有李绮节先喝下一小碗羊肉汤,再盛一碗白米饭,夹些菜吃。
清炒莲子虽然没有去芯,但莲子鲜嫩,吃起来只有清甜,一丝苦味都没有。她一颗接一颗夹到碗里,李子恒看得眼累,直接端起盘子,拿汤勺拨了一小半在她碗里,笑道:“三娘吃饭恁的秀气,不知道跟谁学的。”
进宝嘴里含着一块羊肉,笑道:“三娘像举人家的小姐,斯斯文文的,大郎倒是有些像乡间的大官人。”
大官人说的是李大伯。
李乙放下筷子,也笑了一下。
忽然听得有人在外边拍门,进宝连忙放下手里的汤勺、瓷碗,走去开门。
却见五娘子挑着两个麻袋,站在房檐底下,朝里看了一眼,笑着道:“李相公才吃饭呢?”
李乙端着饭碗,站起身来,站在庭前,隔着院子回道:“五娘子这就家去了,怎么也不歇一夜?”
五娘子松松扁担,挥了挥手,“家里还有一堆农活等着呢,我家那个又不是什么精细人,夜里炉子灭了,他也不晓得起来加些炭,还是家去才放得下心。”
说着便指着李子恒和李绮节,笑道,“难为李相公记着我家四郎,那秋梨膏可够他吃上好几个月了。我也没啥回礼,每回也就送些乡下土物罢了。大郎和三娘的鞋子可够穿不?不如将鞋样子给我一对,我家去给他兄妹俩做几双棉鞋,保管比人家卖的要扎实。”
李子恒和李绮节的鞋袜衣裳都是请布庄上的裁缝帮着做的,很是便宜。李乙听五娘子这般说,自是开口推辞,那五娘子却是个热情爽朗的,甭管李乙如何客气,三言两句间便拿到李家兄妹的鞋样子,塞到背上的大竹篓里。
复又担起扁担,挑着两个装了半满的口袋,摇摇晃晃往来路去了。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不想就因为那一对鞋样子,竟惹出些风波来。
☆、第3章 婆婆
葫芦巷从头到尾有三四里深,从巷口一直往里,都是临街的二层青砖大房,住的大半是些商户人家和瑶江县的殷实乡绅。
因为葫芦巷和县里最热闹的东大街离得不远,人流繁华,巷头许多人家都搬到楼上居住,在楼下挂上布幡,开个正经铺子,经营些大小买卖。
这里茶坊、酒肆、彩帛、油酱、饭庄、面点香烛、腊味等店随处可见,铺子林立,应有尽有。
巷尾幽深僻静,巷子里遍植笔直茂盛的木樨桂树。有一种是月月都能开花的,现下正值初秋,油绿枝叶下已藏了千朵万朵桂花细蕊。花朵细密,虽然靠近了,也能嗅到一股子淡香,不过及不上十月才开的丹桂那般馥郁香浓。
李家院子里种的是一年一开的金桂。
入秋之后,一连七八天都是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桂花树矗立在烈日底下,叶子闪闪发亮,像抹了一层蜡油。
李家人在桂树下吃早饭。
早饭是一大锅清粥,桌上摆了几样小菜:一碟子凉拌孔明菜,一碟子切开的高邮腌蛋,一碟子米醋拌蒸茄,并一碟子风干咸鱼块。
进宝和宝珠一人抱着一只大海碗,蹲在桂花树下,一边淅淅沥沥喝清粥,一边啃胡麻饼,姐弟俩一天三餐都离不开面食。
风干咸鱼太咸,李绮节只吃了一口,就齁得嗓子发干。
孔明菜又脆又嫩,特别下饭,拌茄子微微发酸,口感润滑,倒是很对她的胃口。
李乙拿起一半腌蛋,挖出油滋滋的蛋黄,拨到李绮节的粥碗里,又拿起另一半,照样挖出蛋黄,拨到李子恒碗里,然后几口吃掉剩下的蛋白:“今天要去乡下贩货,大郎跟我出门。三娘留在家,进宝和宝珠留在家陪你,夜里我就回来,明天好腾出空预备中秋回乡下的行李包袱。”
李家老宅在瑶江对岸的李家村,回去要坐渡船。行李包袱通常得提前收拾好,托相熟的货郎带回李宅,他们走的是山路,要价便宜些,能省几十个铜板,路上也稳当。
正吃着,忽然听得屋外一阵接一阵高亢、悠长的调子,接着便听到葫芦巷各家各户开门唤那叫卖的师傅上前。
李乙侧耳听了片刻,道:“是卖豆腐崽的老刘,咱们也买几碗,粥饭不吃了,留着发米糟,过几天好吃米酒。”
豆腐崽就是豆腐脑,瑶江县人喜欢用桂花卤子和红豆蜜水拌着吃。爱吃甜的李子恒尤其喜欢豆腐脑,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大碗。
听到熟悉的调子,李子恒第一个摔下碗筷,捧着一个大海碗欢欢喜喜奔出门去。
李绮节有些矜持,仍然坐着没动。
李乙起身去灶间拿了几个干净大碗,摸摸李绮节头上梳的小辫子,牵着她走出门。
老刘正蹲在自家担子前,手里拿一个锈迹斑斑的铜匙子,刮下大木桶里雪白细嫩的豆腐脑,倒在一个白瓷碗里,再小心翼翼撒上一小撮桂花卤子和绵白糖,递到一个穿石榴红绢裙的小娘子手里。
红裙小娘子数出两枚铜钱,丢到旁边一个竹篾编的框子里,端着热腾腾的豆腐脑转身回屋。
迎面看到李子恒,红裙小娘子冷哼一声,昂着头从他身边走过。
自从李绮节搅合了李乙和周桃姑的亲事,周家两个小娘子开始对他们兄妹俩横眉竖眼,看他们的眼神厌恶里带着不屑。
可李子恒压根没注意到周家小娘子,见轮到自己,连忙把手里的大海碗举到老刘跟前,眼巴巴盯着老刘替他打满一大碗豆腐脑。等撒上糖接到手里,也不嫌烫,拿起汤匙就舀了一勺,直往嘴里送。
然后一边喊烫,一边七手八脚跑进屋去。
李乙付过钱,又买了几碗豆腐脑,其中一大碗让李绮节自己端着。
他一个人端三大碗,回房给进宝和宝珠一人一碗。
进宝和宝珠愁眉苦脸,两人偏偏和李子恒相反,不爱吃甜的豆腐脑。
李绮节递了把匙子给宝珠:“把绵白糖舀出来,灶上有剩下的肉汤,用肉汤当卤子。”
宝珠答应一声,一点一点刮下碗沿上的一层白糖,倒了温在炉子上的肉汤,姐弟俩这才唏哩呼噜把两碗豆腐脑吃完。
李子恒端着海碗,凑到灶台边,把宝珠刮下来的白糖全都一股脑倒进去。
白糖可是金贵东西,县里人家平时待客煮鸡蛋茶时才舍得搁一小把的,不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