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 章
符简一行人走后, 德王府紧闭大门, 即便是府中采办也是凌晨出清晨回, 白日静寂一片, 外人在府外尖起耳朵, 也听不出什么动静。
少了皇帝丞相的燕都, 由朝中的四位阁老共同监国, 当中为太子太傅的董之恒被点名为四大学士之首主管政务。
董之恒是朝中有名的近德王府的大臣,这厢朝中对蜀地之事议论纷纷,难免对大逆不道的德王有垢病, 都城也有德王要反的传言,好在无论外面如何言道,德王府置若罔闻, 如置身事外, 不声不响,让董之恒很是松了口气。
皇帝身为帝王, 有帝王的立场;百姓身为子民, 自当拥君, 但现在远远不到宰割德王府的时候, 而百姓不需要懂的, 帝王得懂,百姓忍不下的, 帝王得忍,忍不下也得忍。
而比之皇帝, 德王府更忍得下, 这让董之恒心中五味杂陈。
那位德王妃,目标清楚,为达到目的,蛰伏折辱都不在话下,从不意气用事。
那才是强者所为。
董之恒现在只希翼,圣上的眼光和耐心,能放得跟她一样长。
宋小五龟缩在德王府当中,宗亲和娘家人一概不见,如此她也没清闲,府中还有的是人由她调谴,每一桩发号施令的事情都要过脑。
她这不动,也就做做样子,谁叫世人都喜欢假面的表相,容易倾向于弱势的一方。
宋小五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大开晏城粮仓,赈养天下百姓的决策。
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此慷慨解囊留下的义名够让天下百姓在德王府受到“不公”“戕害”时为德王府打抱不平。
历朝历代,百姓是武器,上位者的枪引领着他们打向他,他们就会往哪边冲,哪怕有能斟破当中真相之人,也身不由己,身份注定他们没有挣扎的余地,时局皆由强势者掌控。
德王府现在全听德王妃下令调谴,上上下下从怀疑腹诽到完全遵从没花几年,全因德王府的重大决策十之七八出自她之手,王爷从不掩饰,属下人日复一日习惯成自然,视为了理所当然。
未出半月,宋小五收到了蜀地那边传来的消息,谈判很不顺利,皇帝毫不让步,不想把蜀地让出。
他给出的话,谁都不敢质驳。
他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句话听着是没错,宋小五看着信报,把这句话在嘴里咀嚼了一遍,笑了。
有王土,你才是帝王。
王土没了,谁听你说这句话?这句话又有什么用。
德王在信中问王妃,道:侄儿撒野,何解?
德王妃对德王的了解深到德王撅个腚,她都知道他要往哪边放屁。
他为难,狠不下心,想让王妃帮他狠狠心。
什么事都要靠王妃。
王妃看着信又不由得地想,这王朝,就冲这周家男人死性不改的性子,她要是有野心想走到台面上,绝对可以把周家男人逼亡,还会哭着把位置留给她。
只可惜她不是此生当中人,如果不是她强行上位后不得善终,最后两败涂地,把自己搭上成就符家等辈的结果一目了然,哪怕为了干脆点,她还真想换种方式揭开遮羞布,让小鬼痛不欲生一回,彻底断了他骨子里的那些优柔寡断。
不过,她因他成了现在的她,一物降一物,她沦落到如斯境地,不比他高明几何。
谁也无法控制全局,当朝皇帝都不能,她这个依附丈夫的一介王妃能施展出来的手段也有限,要是能把握住的那点都握不住,她现在就可以给全家四口准备棺材板了。
还是多活几年罢,哪怕为了美色,宋小五给美德王回了信,信中简言道: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事情哪儿严重到这个地步?王妃这是吓他,德王拿着信,扁着嘴找他那皇帝侄儿去了,见到人就一屁股坐下,道:“你不答应,我也不答应,耗吧,你有能耐就跟我耗,我看我俩谁能在这呆得最久。”
王妃的信很吓人,口气冷漠绝情,尤为冷酷。
她狠起心来有多狠,德王是知道的,连孩儿都不要的女人,他怕。
侄儿跟王妃在情痴王爷面前一放,侄儿已无可比性。
燕帝纠缠,也是想利用王叔的软心肠,哪怕一点点,燕帝也愿意多花些手段握在手中,他甚至下令截拦德王府从蜀地送往燕都的信,但末拦住,还是让德王妃在千里之外,控制住了德王叔。
末了,还是燕帝妥协,答应了德王府所提之求,把德王府的人所发现的几片地方归入了德王府的人管理。
事情一确定,燕帝急欲回都,他离开燕都已快一年。
当地官员送别皇帝的饯别宴上,叔侄俩连喝了两杯,气氛回到了当年,到了第三杯,燕帝举杯朝德王肃穆道:“第三杯,孤谢皇叔对孤之忠爱。”
德王被他谢得打了个嗝,他带着醉意道:“何谢之有?如是谢我对你舍而不弃,大可不必,您去谢先皇就好。要是谢我对你的爱护,更无必要,有何谢之处?逼迫你的人你都应承,我对你百依百顺,无不悉心,你又何时拿过真心待我?”
他醉眼朦胧,抬起看燕帝的眼睛似有感伤,“罢,高处不胜寒,我这当叔叔的,当年能陪你走几步,已是你我缘分。”
“干了。”燕帝怔住,但转眼他拿起杯子一敬,干了手中酒,尔后又由内侍倒满手中酒杯,面赏下面的臣子去了。
皇叔还能率性至此,作为侄子,燕帝恭贺他能享有这份福气。
以前有先帝护着,他为所欲为,有着自己的性子,现在的他跟过去又有何区别?
一个人,年及三旬,活得如十岁那样肆意纵放,这天下人谁都可怜,他都不可怜。
他已有够多的真心,再多一些,哪怕再多一点点,燕帝心道他作为皇帝、天下之主都要止不住嫉恨了?
何人生易?
**
燕帝本来他邀了德王父子一行人同行,但同行了两天,德王往后慢了两步,让急于赶路的皇帝先行。
周承对他父王之举默不出声,过了两日,见他父王没有另择一道往都城赶,这才奇怪了起来。
父王不想母妃?
周世子心里疑惑,但他城府极深,即便是亲爹也不让其轻易看出心思来,等又过了两日,他父王问他要是骑快马怕不怕颠簸,到底是来了,他心里松了口气 ,点点头道:“孩儿不怕。”
周世子这头点得深沉,小脸板着不苟言笑,跟德王完全不像,倒有那么一点像王妃处理公务时的样子在里面。
德王最骇王妃那看不出深浅喜怒的样子,但又最爱王妃的人,他对着王妃只想与她厮缠,做足痴儿态,对小世子反而足够怜惜心疼,他哪能不知儿子所想,丝毫不介意,捏捏儿子的脸蛋,把人护到怀里拿披风裹着,臀下塞够软垫,带着随行铁卫择道一路日行数百里,往燕都赶回。
他多拖了几日才急行,也是等着皇帝先入都,他后脚再进,抢先了,朝廷那班人又有得是话说了。
王妃在府里为了长久之计绞尽脑汁,德王也不想拖她后腿。
这厢燕都百姓夹道欢迎皇帝回都,那厢德王静悄悄地摸回了德王府,还令随行铁卫和暗哨不许提前知会王妃,他要给王妃一个惊喜。
他回到王府时,王妃在书房,德王本欲把怀里因日夜赶路昏昏欲睡的世子交给铁卫,哪想刚到铁卫手里,世子睁着眼就朝他张手,德王舍不得,又接过世子,父子俩往书房赶。
书房门前轮值的护卫丫鬟都被要悄悄给王妃一个惊喜的德王处理了,等他到了书房前,德王刚清了清喉咙,就听里面道:“进。”
德王愣了愣,拿手指点了点门,没栓住的门“吱呀呀”地响着,开了。
德王抱着怀里困极的世子,傻呼呼地往里探头,道:“小辫子,你知道我回来了?”
小辫子坐在太师椅里,神情跟当初一样的沉静,容颜跟当初一样的秀美,眼睛跟当初一样的古井无波,但她没有像当年看着他一样的无动于衷,而是朝他看来,慢慢地、轻轻浅浅地朝他露出了一抹笑……
她道:“嗯,知道了,从昨晚等到现在……”
“应该说是从知道你要回来的那刻,等到现在。”她含着笑,看着他又补道了一句,她那双没有情绪的眼睛,此时慢慢荡漾起了一丝丝的笑意,一圈一圈拢聚成了微笑的涟漪,温柔至极,也甜美至极。
顷刻之间,德王的心如酒醉,双颊泛红。
他抱着世子,红着脸站在原地,依旧如当年爱上她的那一刻一模一样——因全身心沉醉于她的容貌、眼神、一举一动,所有的动作都是不对,他全然不知所措,只想偷偷地多看她一眼。
一眼,再多一眼。
少了皇帝丞相的燕都, 由朝中的四位阁老共同监国, 当中为太子太傅的董之恒被点名为四大学士之首主管政务。
董之恒是朝中有名的近德王府的大臣,这厢朝中对蜀地之事议论纷纷,难免对大逆不道的德王有垢病, 都城也有德王要反的传言,好在无论外面如何言道,德王府置若罔闻, 如置身事外, 不声不响,让董之恒很是松了口气。
皇帝身为帝王, 有帝王的立场;百姓身为子民, 自当拥君, 但现在远远不到宰割德王府的时候, 而百姓不需要懂的, 帝王得懂,百姓忍不下的, 帝王得忍,忍不下也得忍。
而比之皇帝, 德王府更忍得下, 这让董之恒心中五味杂陈。
那位德王妃,目标清楚,为达到目的,蛰伏折辱都不在话下,从不意气用事。
那才是强者所为。
董之恒现在只希翼,圣上的眼光和耐心,能放得跟她一样长。
宋小五龟缩在德王府当中,宗亲和娘家人一概不见,如此她也没清闲,府中还有的是人由她调谴,每一桩发号施令的事情都要过脑。
她这不动,也就做做样子,谁叫世人都喜欢假面的表相,容易倾向于弱势的一方。
宋小五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大开晏城粮仓,赈养天下百姓的决策。
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此慷慨解囊留下的义名够让天下百姓在德王府受到“不公”“戕害”时为德王府打抱不平。
历朝历代,百姓是武器,上位者的枪引领着他们打向他,他们就会往哪边冲,哪怕有能斟破当中真相之人,也身不由己,身份注定他们没有挣扎的余地,时局皆由强势者掌控。
德王府现在全听德王妃下令调谴,上上下下从怀疑腹诽到完全遵从没花几年,全因德王府的重大决策十之七八出自她之手,王爷从不掩饰,属下人日复一日习惯成自然,视为了理所当然。
未出半月,宋小五收到了蜀地那边传来的消息,谈判很不顺利,皇帝毫不让步,不想把蜀地让出。
他给出的话,谁都不敢质驳。
他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句话听着是没错,宋小五看着信报,把这句话在嘴里咀嚼了一遍,笑了。
有王土,你才是帝王。
王土没了,谁听你说这句话?这句话又有什么用。
德王在信中问王妃,道:侄儿撒野,何解?
德王妃对德王的了解深到德王撅个腚,她都知道他要往哪边放屁。
他为难,狠不下心,想让王妃帮他狠狠心。
什么事都要靠王妃。
王妃看着信又不由得地想,这王朝,就冲这周家男人死性不改的性子,她要是有野心想走到台面上,绝对可以把周家男人逼亡,还会哭着把位置留给她。
只可惜她不是此生当中人,如果不是她强行上位后不得善终,最后两败涂地,把自己搭上成就符家等辈的结果一目了然,哪怕为了干脆点,她还真想换种方式揭开遮羞布,让小鬼痛不欲生一回,彻底断了他骨子里的那些优柔寡断。
不过,她因他成了现在的她,一物降一物,她沦落到如斯境地,不比他高明几何。
谁也无法控制全局,当朝皇帝都不能,她这个依附丈夫的一介王妃能施展出来的手段也有限,要是能把握住的那点都握不住,她现在就可以给全家四口准备棺材板了。
还是多活几年罢,哪怕为了美色,宋小五给美德王回了信,信中简言道: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事情哪儿严重到这个地步?王妃这是吓他,德王拿着信,扁着嘴找他那皇帝侄儿去了,见到人就一屁股坐下,道:“你不答应,我也不答应,耗吧,你有能耐就跟我耗,我看我俩谁能在这呆得最久。”
王妃的信很吓人,口气冷漠绝情,尤为冷酷。
她狠起心来有多狠,德王是知道的,连孩儿都不要的女人,他怕。
侄儿跟王妃在情痴王爷面前一放,侄儿已无可比性。
燕帝纠缠,也是想利用王叔的软心肠,哪怕一点点,燕帝也愿意多花些手段握在手中,他甚至下令截拦德王府从蜀地送往燕都的信,但末拦住,还是让德王妃在千里之外,控制住了德王叔。
末了,还是燕帝妥协,答应了德王府所提之求,把德王府的人所发现的几片地方归入了德王府的人管理。
事情一确定,燕帝急欲回都,他离开燕都已快一年。
当地官员送别皇帝的饯别宴上,叔侄俩连喝了两杯,气氛回到了当年,到了第三杯,燕帝举杯朝德王肃穆道:“第三杯,孤谢皇叔对孤之忠爱。”
德王被他谢得打了个嗝,他带着醉意道:“何谢之有?如是谢我对你舍而不弃,大可不必,您去谢先皇就好。要是谢我对你的爱护,更无必要,有何谢之处?逼迫你的人你都应承,我对你百依百顺,无不悉心,你又何时拿过真心待我?”
他醉眼朦胧,抬起看燕帝的眼睛似有感伤,“罢,高处不胜寒,我这当叔叔的,当年能陪你走几步,已是你我缘分。”
“干了。”燕帝怔住,但转眼他拿起杯子一敬,干了手中酒,尔后又由内侍倒满手中酒杯,面赏下面的臣子去了。
皇叔还能率性至此,作为侄子,燕帝恭贺他能享有这份福气。
以前有先帝护着,他为所欲为,有着自己的性子,现在的他跟过去又有何区别?
一个人,年及三旬,活得如十岁那样肆意纵放,这天下人谁都可怜,他都不可怜。
他已有够多的真心,再多一些,哪怕再多一点点,燕帝心道他作为皇帝、天下之主都要止不住嫉恨了?
何人生易?
**
燕帝本来他邀了德王父子一行人同行,但同行了两天,德王往后慢了两步,让急于赶路的皇帝先行。
周承对他父王之举默不出声,过了两日,见他父王没有另择一道往都城赶,这才奇怪了起来。
父王不想母妃?
周世子心里疑惑,但他城府极深,即便是亲爹也不让其轻易看出心思来,等又过了两日,他父王问他要是骑快马怕不怕颠簸,到底是来了,他心里松了口气 ,点点头道:“孩儿不怕。”
周世子这头点得深沉,小脸板着不苟言笑,跟德王完全不像,倒有那么一点像王妃处理公务时的样子在里面。
德王最骇王妃那看不出深浅喜怒的样子,但又最爱王妃的人,他对着王妃只想与她厮缠,做足痴儿态,对小世子反而足够怜惜心疼,他哪能不知儿子所想,丝毫不介意,捏捏儿子的脸蛋,把人护到怀里拿披风裹着,臀下塞够软垫,带着随行铁卫择道一路日行数百里,往燕都赶回。
他多拖了几日才急行,也是等着皇帝先入都,他后脚再进,抢先了,朝廷那班人又有得是话说了。
王妃在府里为了长久之计绞尽脑汁,德王也不想拖她后腿。
这厢燕都百姓夹道欢迎皇帝回都,那厢德王静悄悄地摸回了德王府,还令随行铁卫和暗哨不许提前知会王妃,他要给王妃一个惊喜。
他回到王府时,王妃在书房,德王本欲把怀里因日夜赶路昏昏欲睡的世子交给铁卫,哪想刚到铁卫手里,世子睁着眼就朝他张手,德王舍不得,又接过世子,父子俩往书房赶。
书房门前轮值的护卫丫鬟都被要悄悄给王妃一个惊喜的德王处理了,等他到了书房前,德王刚清了清喉咙,就听里面道:“进。”
德王愣了愣,拿手指点了点门,没栓住的门“吱呀呀”地响着,开了。
德王抱着怀里困极的世子,傻呼呼地往里探头,道:“小辫子,你知道我回来了?”
小辫子坐在太师椅里,神情跟当初一样的沉静,容颜跟当初一样的秀美,眼睛跟当初一样的古井无波,但她没有像当年看着他一样的无动于衷,而是朝他看来,慢慢地、轻轻浅浅地朝他露出了一抹笑……
她道:“嗯,知道了,从昨晚等到现在……”
“应该说是从知道你要回来的那刻,等到现在。”她含着笑,看着他又补道了一句,她那双没有情绪的眼睛,此时慢慢荡漾起了一丝丝的笑意,一圈一圈拢聚成了微笑的涟漪,温柔至极,也甜美至极。
顷刻之间,德王的心如酒醉,双颊泛红。
他抱着世子,红着脸站在原地,依旧如当年爱上她的那一刻一模一样——因全身心沉醉于她的容貌、眼神、一举一动,所有的动作都是不对,他全然不知所措,只想偷偷地多看她一眼。
一眼,再多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