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甄耀庭叫张大唤了两个仆从,拿出炮仗烟花,自己领了如今已经五岁的一双双胞胎儿女——儿子乳名平哥,女儿名喜姐儿,为遥祝远方关外的姑父姑母平安喜乐之意,打开了那扇闭合了多年的大门,放着烟花爆竹,两个孩子捂住耳朵,躲到爹的身后,一边害怕,一边却又发出欢乐的格叽笑声,放完了一地的烟花爆竹,这才领了一双儿女,欢欢喜喜入内。
夜渐渐深了,聚在街头巷尾的人群才慢慢散去,城中灯火,却依旧不熄,许多的人家,父见子,兄唤弟,老伙计召老伙计,都在灯下开始合计起开港后的营生,甄家亦是如此,张大连夜唤回了那些如今还在城里的老伙计,连同东家甄耀庭在内,十几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前,点着油灯,商议着事,人人面上都带着兴奋之色。
玉珠和厨娘做了些宵夜,拿到了屋外,叫厨娘送了进去,自己便回了屋,忽听外头传来一阵叫声:“太太!少爷!少奶奶!姑爷和姑娘回了!”
孟太太连鞋都来不及穿好,领了儿子媳妇一路奔了出去,张大挑了灯笼跟出,行至二门,看见对面来了一双人影,皆外出便服的装扮,男子年近而立,头戴一顶席笠,一袭元色外氅,帽檐下面容清瘦,眉宇温质,双目轩邃,身畔那妇人二十出头,罩了件银鼠貂毛的连帽昭君氅,正是多年未见的裴右安和嘉芙夫妇二人。
嘉芙唤了声娘,飞奔着到了近前。
“阿芙!”
孟太太犹在梦中一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阔别了多年的女儿,竟突然如此就回来了,奔到了自己的面前。
她紧紧地抱住了女儿,眼泪掉落了下来,七分欢喜,亦三分心酸,母女俩抱泪之时,玉珠亦红了眼眶,上去向裴右安见礼,甄耀庭在旁,低声劝了几句,孟太太方醒悟过来,见裴右安过来,知是要向自己见礼,急忙拭去泪珠,放开了嘉芙,迎了上去,欢喜道:“回了就好!回来就好!正好今日官府也来了消息,说朝廷重开海禁,你二人今夜又回来,实是双喜临门,都快进屋去吧!”
裴右安和嘉芙入内,重新叙了一番话,又去见了老太太,当夜,嘉芙伴在孟氏身边,如她出嫁前那夜,母女同床抵膝,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哭哭笑笑,至下半夜,孟夫人才送女儿回屋。
裴右安还坐于灯下,手握一卷,目光却是凝然,书页亦许久没有翻动,听到门外传来脚步之声,放下手里的书,起身开门,将嘉芙接入屋内。
夫妇并头而眠,嘉芙闭目了片刻,手臂慢慢将他腰身抱紧,低低地道:“大表哥,我有些怕……”
明日一早,他们便要去往金龙岛了。当年的那位卓尔少年,因了心中一点不灭的明火,成了一只被折翼的青鸢,失了自由,困在金龙岛的那一方狭窄牢笼之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今再次相见,那少年将会变成如何模样?少年眼中那一抹曾令她一见难忘的的勃勃神采,又是否依旧?
便是在这一刻,嘉芙的眼前,浮现了出了慈儿牙牙学语,用稚嫩之声,开口唤出自己第一声“娘亲”之时的一幕,心底里,忽然模模糊糊地生出了一丝犹如就要失去了什么似的恐惧。
她知她枕畔的丈夫,此刻必定深知她恐惧源于何处。
他凝视着她的双眸,良久,慢慢地,将她揽入了自己的怀中,吻了吻她微微泛红的眼皮子。
“睡吧。”
他低低地哄她,声音格外的温柔。
……
次日清早,晨光熹微,裴右安带着嘉芙来到水师营港,董承昴、李元贵早早已经等在那里。夫妇登上一艘大船,水手扬帆划桨,朝着外海而去。
大船驶近金龙岛的那日,天近黄昏,夕阳下的海面金光泛鳞,嘉芙站在船头之上,借着目镜,眺望着前方那块变的清晰可辨的黑色陆地,视线里,渐渐地出现了一艘大船的轮廓,靠的再近些,终于看清楚了,就在海边一块平坦的沙滩之上,矗立着一艘崭新的福船,通体黑漆,头尖尾宽,两端高昂上翘,船体长约九丈,前后各有一小风帆,中间一道主帆,远远望去,桅杆高耸,宛如触云,一个身影,正踩立于那道主桅的顶端之上。
夕阳的金色光芒,照在那身影脚下的一片白色巨帆之上,犹如勾勒出了一幅金边的底画,而那道看的还并不十分真切的身影,便是画中游移的风景,偏他自己却浑然不觉,一臂抱桅,一臂够了出去,低头似正专注于整理着桅顶的那一片缆索。
嘉芙心跳微微加快,转头看向身旁的裴右安。他的双眸一眨不眨,正凝视着风帆顶上那道忙忙碌碌的模糊身影。
大船越靠越近,进入警戒距离,船头慢慢升起令旗,旗帜迎风招展,瞭望台上,按季轮换的守卫以目镜察看,向着隐在礁岛之后的炮台发送了放行的旗号。
大船一路无阻,靠到了岸边。风帆顶上那道忙碌的身影,嘉芙透过目镜已经看清,是个皮肤黧黑,身姿矫健的青年。
甲板之上,盘膝坐了一个老船工模样的老人,正在那里抽着水烟休息,他看到了来自海面的那艘朝廷官船,起身,走到风帆之下,咚咚两声,敲了敲桅杆。
帆顶之上的那道身影,终于觉察到了来自身后海面的异样。
他停下手中的事,慢慢地转头,迎着略微刺目的金色夕阳,眯了眯眼,望着海面之上那艘越行越近的船影。
他的身影凝固住了,忽然,猛地松开了缠于臂膀上的那十数道尚未系好的缆索,风帆失了牵引,宛如失了风的风筝,沿着桅杆猝然坠落,那身影亦随之迅速下滑,很快滑到甲板之上,还未站稳脚,转身便冲到了雕着栩栩龙头的高翘船头之上,纵身一个跟斗,人便如一头矫健猎豹,翻身已是跃下了船头,在沙滩地打了个人滚,随即一跃而起,赤足朝着海边狂奔而来。
裴右安疾步下了甲板,登上沙滩,朝对面那个正向自己奔来的青年大步而去。
他便是萧彧了。
漫长的囚禁,令他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变成了今日的弱冠青年。
偌大的金龙岛,从多年前的那一场海战过后,便成了困住了他的囚笼,海岛之上,除了定期更替的守卫,便只有一个哑巴老船工陪伴着他。
他被囚于此的时候,曾被问过,有何要求。那少年沉默了许久,最后说,他想打造一艘能够远洋航行的福船。
他的要求得到了准许。这几年间,造船所需的所有材料,根据他的要求,漂洋过海,被送到了这里,随了那些材料一道来的,还有那个被他唤作安叔的哑巴老船工。
安叔是个老水手,也精于造船之术,曾为朝廷船厂造过无数艘的战舟。这几年间,便是在这哑巴安叔的指导之下,少年开始打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海船。他亲手磨平每一块木料,将它们打成需要的样子。
梁、枋壁、栈板、舵杆、橹……
漫长的囚禁日子,这般在指间如流水而过。
福船慢慢地成形,变成了今日的模样,当初那少年,也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之中,长成了今日的青年男子。
萧彧奔到了裴右安的近前,还剩最后几步,突然硬生生地刹住了脚步,凝视着裴右安,一动不动。
裴右安大步走到了他的面前。
“彧儿!”
他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萧彧的双臂。
“少傅!”
萧彧停了一停,扑到了他的肩上,热泪瞬间盈眶。
裴右安紧紧拥着这个如今已经和自己一般个头的当年学生。
“啊——”
萧彧忽然仰天,大声长啸,仿似在尽情发泄自己此刻的内心情绪,啸声和着海风,远远传送。
裴右安目中亦渐渐迸出隐隐泪光。轻轻拍他后背:“彧儿,少傅来迟了,叫你受了如此多的苦楚委屈……”
萧彧蓦然停啸,一把抹去面上泪痕,冲着裴右安嘻嘻一笑,露出一副洁白的整齐牙齿。
“少傅!这不是苦楚委屈!当初一切是我心甘情愿!我只是高兴!我没有想到,这一辈子,我竟还能再次见到少傅和师母……”
他望向已从船上下来,走到近前,停在一旁,含笑望着自己的嘉芙,凝望了嘉芙片刻,朝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随即拉着裴右安的手,带着他往那艘福船大步走去。
“少傅你看,这就是这些年我自己亲手用木料一根根打造出来的福船!少傅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你就算知道的再多,我猜你也不会知道,何等木料用于船体何处!梁与枋樯,可用槠木、樟木,但若用樟木,不可用春夏所伐,否则日久粉蛀,栈板不拘何木,倘用舵杆,则需榆木、榔木,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皆可,还有龙骨和主桅……”
萧彧带着裴右安,快步登上了船舱甲板。
“需以珍贵柚木打造!不惧日晒雨淋,不怕火袭,亦不被蚁虫蛀食。少傅,我这福船的龙骨和主桅,极其牢固。便在数日之前,我刚打造完毕!他日,倘我这福船能够入海,必不惧风浪,哪怕行经数十年头,亦绝不腐朽!”
萧彧摸了摸那根粗壮的桅杆,转头看向裴右安,目光闪闪,面露骄傲之色。
“小公子——”
同行而来的董承昴亦疾步登上甲板,待要朝萧彧下跪,已被他一把托起。
萧彧打量了下董承昴,爽朗大笑:“董将军,你也来了?倭寇打的如何了?你可知道,我这几年,唯一遗憾,便是不能和你们一道再去打倭寇了!”
董承昴目含微微泪光:“承小公子的福,倭患已除,朝廷也重开了海禁之令,沿海民众,无不欢欣鼓舞。”
萧彧大笑:“好!”说完,目光望向站在一旁始终一言不发的李元贵,面露微微疑惑之色。
李元贵道:“小公子,万岁有旨,当年万岁曾对天下有诺,他日若寻回少帝,必迎奉归京,万岁命老奴随二位大人前来,履当年之诺,请小公子即刻归京,万岁必亲迎小公子于郊畿,择日祭拜宗庙,昭告天下,登基复位,以正天道。”
“小公子!”
董承昴下跪,面露激动之色。
萧彧身影僵住,面上神色,渐渐转为肃穆,忽然看向裴右安道:“少傅,我想和你说几句话。”
……
次日清晨,海面朝阳初升,那艘崭新的福船,借着涨潮下海,萧彧和老安叔扬起风帆,借着风力,在海面渐渐远去。
萧彧高高立于船头,冲着目送自己的裴右安和嘉芙,挥臂高声道:“少傅,师母!他日待我行遍四海天下,有朝一日,我必会回来看望你们!”
李元贵跪了下去,朝着萧彧离去的方向,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随即起身。
嘉芙望着萧彧渐渐变小的身影,脑海里浮出了他对裴右安说的那句话。
他说,少傅,这些年,我虽无法离开此地半步,我心却从未被囚,我心更是从未如此安宁。
少傅,我是个自私之人,当年我回京城,求的不过便是自己安心,如今我的心中,更是装不下这天下万民。
少傅,世间事,纵不如意有七八,仅存之二三分好,亦足以叫人心向往之。求你成全于我,从今往后,长风破浪,云帆沧海,则我此生,亦不空来一世!
她又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慈儿,心中的那种忐忑之感,愈发强烈。
便在此刻,慈儿身在何方,又做了何事?
……
南国渐渐入春,万里之外的京城,此刻却还寒冬不去,白雪纷飞。
皇帝月前曾以养病为由,罢朝了将近一个月,群臣无一人得见,焦心不已,终于月前复又露面,群臣这才放下了心。
只是自那之后,皇帝的身体,便迅速地衰了下去,行走亦不大方便,须拄了拐杖,亦不再每日朝会,若有事,只于御书房里召人议事。
这日,萧列议完了事,待大臣们离去,便唤出了静静坐于屏风之后的慈儿。
慈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书写字。皇帝批着奏折。崔银水往火炉里小心地添加了几块银炭,屋里暖融融的,十分安静。
“皇爷爷,‘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图其安则思其危,谋其利则虑其害,然后能长享福禄。’这是什么意思?”
慈儿捧了本自己从御书房里取的书,来到皇帝身边,问道。
萧列看了一眼,微笑着解释了一番。
慈儿似懂非懂,点了点头,想了下,又问:“皇爷爷,我也常听到大臣们说天下,这个天下,到底是什么?”
萧列想了下,放下了笔,命人取来外出的寻常衣物,被服侍着穿妥当后,亲手为慈儿罩上一件披风,戴了顶毛茸茸的兔儿帽。
“皇爷爷,是我爹爹和娘亲回了,要出宫去接他们吗?”慈儿露出欢喜之色。
萧列摸了摸他的脑袋:“皇爷爷带你出宫,去看看何为天下。”
第111章
天近傍晚,雪渐渐止住,皇宫东北角更鼓房侧的一扇角门开启,里面出来了一顶暖轿。
两个身着便服的太监,抬着轿子,沿着宫墙下的步道南行,穿过保太坊,最后停在通往灯市的街坊口,压轿。
轿里下来一对祖孙,祖父年近五旬,一手拄拐,一手牵了那四五岁大的男童,一大一小,两道身影,沿着街道,朝前继续慢慢走去。
十数步后,数名同样身着便服的侍卫,默默地跟随同行。
祖孙入了灯市。但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肆铺张,天还未黑,家家门前,便已灯笼高挑,门里更是灯火辉煌,宾客如云,笑声阵阵,不绝于耳,更有龙马香车,川流不息,整条街道,远远望去,犹如银龙蜿蜒,匍匐向前。
此处,便是京城皇宫之外最为繁丽的所在。富贵气象,帝都繁华,大抵也就不过如此了。
所谓灯市,最初原本只是太祖在上元之时,为与民同乐而在皇宫东侧所设的一处灯场,那时每年到了上元前后,朝廷搭设锦绣彩楼,招徕南北富商,入夜张灯作乐,施放烟火,全城民众,上从王侯公卿,下至苍头百姓,无论贵贱,无不至此,既为赏灯,也为游乐,流连不去。当时前后十日,后来渐渐改成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一月三次,再后来,这一片地方,集齐了珠宝古玩、香绸瓷锦,南北奇货,海外珍物,更兼酒肆店铺,豪宅丽邸,一路迤逦往东,绵延长达几十里地。至今,灯市虽名字依旧不改,但早就不再限于上元或是每月三次的集市了,一年到头,若无特殊情况,人来人往,灯火往往通宵达旦。
慈儿跟着祖父,穿行在到处都是身着轻裘华服路人的街道上,左看右看,走完灯市最为热闹的一条街后,怀中已抱了数样玩物,都是方才路过街边铺子时,侍卫代他买的。虽腿脚有些乏了,却很是兴奋,随祖父坐回到那顶等在街尾的软轿里,问东问西。
夜渐渐深了,聚在街头巷尾的人群才慢慢散去,城中灯火,却依旧不熄,许多的人家,父见子,兄唤弟,老伙计召老伙计,都在灯下开始合计起开港后的营生,甄家亦是如此,张大连夜唤回了那些如今还在城里的老伙计,连同东家甄耀庭在内,十几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前,点着油灯,商议着事,人人面上都带着兴奋之色。
玉珠和厨娘做了些宵夜,拿到了屋外,叫厨娘送了进去,自己便回了屋,忽听外头传来一阵叫声:“太太!少爷!少奶奶!姑爷和姑娘回了!”
孟太太连鞋都来不及穿好,领了儿子媳妇一路奔了出去,张大挑了灯笼跟出,行至二门,看见对面来了一双人影,皆外出便服的装扮,男子年近而立,头戴一顶席笠,一袭元色外氅,帽檐下面容清瘦,眉宇温质,双目轩邃,身畔那妇人二十出头,罩了件银鼠貂毛的连帽昭君氅,正是多年未见的裴右安和嘉芙夫妇二人。
嘉芙唤了声娘,飞奔着到了近前。
“阿芙!”
孟太太犹在梦中一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阔别了多年的女儿,竟突然如此就回来了,奔到了自己的面前。
她紧紧地抱住了女儿,眼泪掉落了下来,七分欢喜,亦三分心酸,母女俩抱泪之时,玉珠亦红了眼眶,上去向裴右安见礼,甄耀庭在旁,低声劝了几句,孟太太方醒悟过来,见裴右安过来,知是要向自己见礼,急忙拭去泪珠,放开了嘉芙,迎了上去,欢喜道:“回了就好!回来就好!正好今日官府也来了消息,说朝廷重开海禁,你二人今夜又回来,实是双喜临门,都快进屋去吧!”
裴右安和嘉芙入内,重新叙了一番话,又去见了老太太,当夜,嘉芙伴在孟氏身边,如她出嫁前那夜,母女同床抵膝,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哭哭笑笑,至下半夜,孟夫人才送女儿回屋。
裴右安还坐于灯下,手握一卷,目光却是凝然,书页亦许久没有翻动,听到门外传来脚步之声,放下手里的书,起身开门,将嘉芙接入屋内。
夫妇并头而眠,嘉芙闭目了片刻,手臂慢慢将他腰身抱紧,低低地道:“大表哥,我有些怕……”
明日一早,他们便要去往金龙岛了。当年的那位卓尔少年,因了心中一点不灭的明火,成了一只被折翼的青鸢,失了自由,困在金龙岛的那一方狭窄牢笼之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今再次相见,那少年将会变成如何模样?少年眼中那一抹曾令她一见难忘的的勃勃神采,又是否依旧?
便是在这一刻,嘉芙的眼前,浮现了出了慈儿牙牙学语,用稚嫩之声,开口唤出自己第一声“娘亲”之时的一幕,心底里,忽然模模糊糊地生出了一丝犹如就要失去了什么似的恐惧。
她知她枕畔的丈夫,此刻必定深知她恐惧源于何处。
他凝视着她的双眸,良久,慢慢地,将她揽入了自己的怀中,吻了吻她微微泛红的眼皮子。
“睡吧。”
他低低地哄她,声音格外的温柔。
……
次日清早,晨光熹微,裴右安带着嘉芙来到水师营港,董承昴、李元贵早早已经等在那里。夫妇登上一艘大船,水手扬帆划桨,朝着外海而去。
大船驶近金龙岛的那日,天近黄昏,夕阳下的海面金光泛鳞,嘉芙站在船头之上,借着目镜,眺望着前方那块变的清晰可辨的黑色陆地,视线里,渐渐地出现了一艘大船的轮廓,靠的再近些,终于看清楚了,就在海边一块平坦的沙滩之上,矗立着一艘崭新的福船,通体黑漆,头尖尾宽,两端高昂上翘,船体长约九丈,前后各有一小风帆,中间一道主帆,远远望去,桅杆高耸,宛如触云,一个身影,正踩立于那道主桅的顶端之上。
夕阳的金色光芒,照在那身影脚下的一片白色巨帆之上,犹如勾勒出了一幅金边的底画,而那道看的还并不十分真切的身影,便是画中游移的风景,偏他自己却浑然不觉,一臂抱桅,一臂够了出去,低头似正专注于整理着桅顶的那一片缆索。
嘉芙心跳微微加快,转头看向身旁的裴右安。他的双眸一眨不眨,正凝视着风帆顶上那道忙忙碌碌的模糊身影。
大船越靠越近,进入警戒距离,船头慢慢升起令旗,旗帜迎风招展,瞭望台上,按季轮换的守卫以目镜察看,向着隐在礁岛之后的炮台发送了放行的旗号。
大船一路无阻,靠到了岸边。风帆顶上那道忙碌的身影,嘉芙透过目镜已经看清,是个皮肤黧黑,身姿矫健的青年。
甲板之上,盘膝坐了一个老船工模样的老人,正在那里抽着水烟休息,他看到了来自海面的那艘朝廷官船,起身,走到风帆之下,咚咚两声,敲了敲桅杆。
帆顶之上的那道身影,终于觉察到了来自身后海面的异样。
他停下手中的事,慢慢地转头,迎着略微刺目的金色夕阳,眯了眯眼,望着海面之上那艘越行越近的船影。
他的身影凝固住了,忽然,猛地松开了缠于臂膀上的那十数道尚未系好的缆索,风帆失了牵引,宛如失了风的风筝,沿着桅杆猝然坠落,那身影亦随之迅速下滑,很快滑到甲板之上,还未站稳脚,转身便冲到了雕着栩栩龙头的高翘船头之上,纵身一个跟斗,人便如一头矫健猎豹,翻身已是跃下了船头,在沙滩地打了个人滚,随即一跃而起,赤足朝着海边狂奔而来。
裴右安疾步下了甲板,登上沙滩,朝对面那个正向自己奔来的青年大步而去。
他便是萧彧了。
漫长的囚禁,令他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变成了今日的弱冠青年。
偌大的金龙岛,从多年前的那一场海战过后,便成了困住了他的囚笼,海岛之上,除了定期更替的守卫,便只有一个哑巴老船工陪伴着他。
他被囚于此的时候,曾被问过,有何要求。那少年沉默了许久,最后说,他想打造一艘能够远洋航行的福船。
他的要求得到了准许。这几年间,造船所需的所有材料,根据他的要求,漂洋过海,被送到了这里,随了那些材料一道来的,还有那个被他唤作安叔的哑巴老船工。
安叔是个老水手,也精于造船之术,曾为朝廷船厂造过无数艘的战舟。这几年间,便是在这哑巴安叔的指导之下,少年开始打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海船。他亲手磨平每一块木料,将它们打成需要的样子。
梁、枋壁、栈板、舵杆、橹……
漫长的囚禁日子,这般在指间如流水而过。
福船慢慢地成形,变成了今日的模样,当初那少年,也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之中,长成了今日的青年男子。
萧彧奔到了裴右安的近前,还剩最后几步,突然硬生生地刹住了脚步,凝视着裴右安,一动不动。
裴右安大步走到了他的面前。
“彧儿!”
他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萧彧的双臂。
“少傅!”
萧彧停了一停,扑到了他的肩上,热泪瞬间盈眶。
裴右安紧紧拥着这个如今已经和自己一般个头的当年学生。
“啊——”
萧彧忽然仰天,大声长啸,仿似在尽情发泄自己此刻的内心情绪,啸声和着海风,远远传送。
裴右安目中亦渐渐迸出隐隐泪光。轻轻拍他后背:“彧儿,少傅来迟了,叫你受了如此多的苦楚委屈……”
萧彧蓦然停啸,一把抹去面上泪痕,冲着裴右安嘻嘻一笑,露出一副洁白的整齐牙齿。
“少傅!这不是苦楚委屈!当初一切是我心甘情愿!我只是高兴!我没有想到,这一辈子,我竟还能再次见到少傅和师母……”
他望向已从船上下来,走到近前,停在一旁,含笑望着自己的嘉芙,凝望了嘉芙片刻,朝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随即拉着裴右安的手,带着他往那艘福船大步走去。
“少傅你看,这就是这些年我自己亲手用木料一根根打造出来的福船!少傅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你就算知道的再多,我猜你也不会知道,何等木料用于船体何处!梁与枋樯,可用槠木、樟木,但若用樟木,不可用春夏所伐,否则日久粉蛀,栈板不拘何木,倘用舵杆,则需榆木、榔木,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皆可,还有龙骨和主桅……”
萧彧带着裴右安,快步登上了船舱甲板。
“需以珍贵柚木打造!不惧日晒雨淋,不怕火袭,亦不被蚁虫蛀食。少傅,我这福船的龙骨和主桅,极其牢固。便在数日之前,我刚打造完毕!他日,倘我这福船能够入海,必不惧风浪,哪怕行经数十年头,亦绝不腐朽!”
萧彧摸了摸那根粗壮的桅杆,转头看向裴右安,目光闪闪,面露骄傲之色。
“小公子——”
同行而来的董承昴亦疾步登上甲板,待要朝萧彧下跪,已被他一把托起。
萧彧打量了下董承昴,爽朗大笑:“董将军,你也来了?倭寇打的如何了?你可知道,我这几年,唯一遗憾,便是不能和你们一道再去打倭寇了!”
董承昴目含微微泪光:“承小公子的福,倭患已除,朝廷也重开了海禁之令,沿海民众,无不欢欣鼓舞。”
萧彧大笑:“好!”说完,目光望向站在一旁始终一言不发的李元贵,面露微微疑惑之色。
李元贵道:“小公子,万岁有旨,当年万岁曾对天下有诺,他日若寻回少帝,必迎奉归京,万岁命老奴随二位大人前来,履当年之诺,请小公子即刻归京,万岁必亲迎小公子于郊畿,择日祭拜宗庙,昭告天下,登基复位,以正天道。”
“小公子!”
董承昴下跪,面露激动之色。
萧彧身影僵住,面上神色,渐渐转为肃穆,忽然看向裴右安道:“少傅,我想和你说几句话。”
……
次日清晨,海面朝阳初升,那艘崭新的福船,借着涨潮下海,萧彧和老安叔扬起风帆,借着风力,在海面渐渐远去。
萧彧高高立于船头,冲着目送自己的裴右安和嘉芙,挥臂高声道:“少傅,师母!他日待我行遍四海天下,有朝一日,我必会回来看望你们!”
李元贵跪了下去,朝着萧彧离去的方向,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随即起身。
嘉芙望着萧彧渐渐变小的身影,脑海里浮出了他对裴右安说的那句话。
他说,少傅,这些年,我虽无法离开此地半步,我心却从未被囚,我心更是从未如此安宁。
少傅,我是个自私之人,当年我回京城,求的不过便是自己安心,如今我的心中,更是装不下这天下万民。
少傅,世间事,纵不如意有七八,仅存之二三分好,亦足以叫人心向往之。求你成全于我,从今往后,长风破浪,云帆沧海,则我此生,亦不空来一世!
她又想起了远在京城的慈儿,心中的那种忐忑之感,愈发强烈。
便在此刻,慈儿身在何方,又做了何事?
……
南国渐渐入春,万里之外的京城,此刻却还寒冬不去,白雪纷飞。
皇帝月前曾以养病为由,罢朝了将近一个月,群臣无一人得见,焦心不已,终于月前复又露面,群臣这才放下了心。
只是自那之后,皇帝的身体,便迅速地衰了下去,行走亦不大方便,须拄了拐杖,亦不再每日朝会,若有事,只于御书房里召人议事。
这日,萧列议完了事,待大臣们离去,便唤出了静静坐于屏风之后的慈儿。
慈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书写字。皇帝批着奏折。崔银水往火炉里小心地添加了几块银炭,屋里暖融融的,十分安静。
“皇爷爷,‘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图其安则思其危,谋其利则虑其害,然后能长享福禄。’这是什么意思?”
慈儿捧了本自己从御书房里取的书,来到皇帝身边,问道。
萧列看了一眼,微笑着解释了一番。
慈儿似懂非懂,点了点头,想了下,又问:“皇爷爷,我也常听到大臣们说天下,这个天下,到底是什么?”
萧列想了下,放下了笔,命人取来外出的寻常衣物,被服侍着穿妥当后,亲手为慈儿罩上一件披风,戴了顶毛茸茸的兔儿帽。
“皇爷爷,是我爹爹和娘亲回了,要出宫去接他们吗?”慈儿露出欢喜之色。
萧列摸了摸他的脑袋:“皇爷爷带你出宫,去看看何为天下。”
第111章
天近傍晚,雪渐渐止住,皇宫东北角更鼓房侧的一扇角门开启,里面出来了一顶暖轿。
两个身着便服的太监,抬着轿子,沿着宫墙下的步道南行,穿过保太坊,最后停在通往灯市的街坊口,压轿。
轿里下来一对祖孙,祖父年近五旬,一手拄拐,一手牵了那四五岁大的男童,一大一小,两道身影,沿着街道,朝前继续慢慢走去。
十数步后,数名同样身着便服的侍卫,默默地跟随同行。
祖孙入了灯市。但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肆铺张,天还未黑,家家门前,便已灯笼高挑,门里更是灯火辉煌,宾客如云,笑声阵阵,不绝于耳,更有龙马香车,川流不息,整条街道,远远望去,犹如银龙蜿蜒,匍匐向前。
此处,便是京城皇宫之外最为繁丽的所在。富贵气象,帝都繁华,大抵也就不过如此了。
所谓灯市,最初原本只是太祖在上元之时,为与民同乐而在皇宫东侧所设的一处灯场,那时每年到了上元前后,朝廷搭设锦绣彩楼,招徕南北富商,入夜张灯作乐,施放烟火,全城民众,上从王侯公卿,下至苍头百姓,无论贵贱,无不至此,既为赏灯,也为游乐,流连不去。当时前后十日,后来渐渐改成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一月三次,再后来,这一片地方,集齐了珠宝古玩、香绸瓷锦,南北奇货,海外珍物,更兼酒肆店铺,豪宅丽邸,一路迤逦往东,绵延长达几十里地。至今,灯市虽名字依旧不改,但早就不再限于上元或是每月三次的集市了,一年到头,若无特殊情况,人来人往,灯火往往通宵达旦。
慈儿跟着祖父,穿行在到处都是身着轻裘华服路人的街道上,左看右看,走完灯市最为热闹的一条街后,怀中已抱了数样玩物,都是方才路过街边铺子时,侍卫代他买的。虽腿脚有些乏了,却很是兴奋,随祖父坐回到那顶等在街尾的软轿里,问东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