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175章 偷吃
总管大人一走,别说宁二和丑姑松了一口气,就连老陈都好象格外轻松了些。证明大家都不喜欢被人管着啊。
丑姑私下里和宁二说:“总管肯定是个什么大人物?你看老陈明显有点怕他呢。”
“嗯。估计他权力相当大。”宁二点点头,说。
“你说,他大概是个什么品阶?”丑姑好奇的问。她对古代的官阶一点儿也不懂,就知道最大的大概是正一品。而且古代各朝各代官职也不相同,她脑子里完全是糊的。
“起码也是个三品吧。”宁二答。
“三品,也不算很太大啊。上面还有一品,二品。”丑姑嘀咕道。
宁二被她这句近似无知的话搞得笑起来了,说:“三品已经很高了,就是在京城,也不得了。在地方上最大的官职巡抚,也不过正二品呢。而且他这种实权人物,就算只有五品,也了不得了。他出来可是代表皇帝的意思呢。而且有些品阶高的闲职,是一点儿权力也没的的,完全是皇帝封赏的一个好听称号而已。”
“哎,这些官职我又搞不懂。我就知道当官的都很牛。”丑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普通百姓哪个知道什么官名,还分几品几阶啊。见到当官的一率称老爷。除了京都,在地方上,普通百姓能见到个县太爷都是了不得的事情了。”宁二笑道。丑姑能知道官分品阶,一品二品,已经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他要不是因为出身与家庭环境,从小经历了这些,也会和丑姑一样搞不清楚。
“哎,县官是最小的官了吧。”丑姑又问。
“不是啊,而且县官的职权其实很大啊,你想想啊,一县之父母官,最大的呢。再说了,也不能简单的光看官阶的大小。就比如在这里,老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官呢?他就是不是个官,也很有实权。”宁二笑道。
“他肯定是个武官,而且总管大人也肯定是武官。哦,对了,文官大,还是武官大。”丑姑又问。
“我同意老陈是武官。不过总管大人可不一定哦,别看他会武。而且武官和文官也不能单纯的比大小,总体来说,各人管的事务不同,在自己的领域里各有千秋吧。”宁二答。
本朝并没有抑武尊文的风气,不存在于同样品阶的武官比文官地位低的现象,所以也看不出来文武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你一直科考,考中之后,会当什么官?”丑姑接着问,趁着这个机会,她想多了解一下,本朝的一些官员制度什么的。
“我这种的,如果高中了,极少部分会到翰林院,另一部分有门路的会外放一个县当县丞,注意了不是县官县太爷哦。能当县太爷的极少,没条件的不一定能当官呢,好多人都等着空缺,几年之后才能当官,甚至无官可当呢。”宁二答。
“搞了半天,就算高中了,也得有钱有势才能当官啊。”丑姑有些吃惊了,她还以为只要高中了,就一定能当官了呢。不然,费那么大的劲,高中了,就回乡去种地吗?
“哦,对了,阿黑给你的菜种子,要不要去种点。”宁二一想到自己这辈子也当不成官了,哪里还有兴趣和她谈这些官场之事。
“行啊,也不知道是些什么呢,咱们随便种些吧,长出什么算什么。”丑姑笑道。
在现代南方的蔬菜种类还是很多的,可是现在,他们还得餐餐吃野菜,能采点蘑菇都很不错了。这会儿的野菜都很老了,就只有马齿苋是当季的,但那个酸味,天天吃得她都烦透了。野菜这玩意儿,菜多生活条件好的时候,吃一顿两顿的觉得不错,但你没菜吃时,把它当正经菜天天吃,就没有人喜欢了。
两人拿了菜种子,就出门了,正好遇上了老陈。
宁二就问:“我们要去种点菜,种在哪里好?”开垦田地的事情由老陈负责,他们也不好意思乱占一块地就为了种菜,而且这些菜种子还不知道能不能生出来。
“前几个阿黑给你们的那包菜种?”老陈想了想,问。
丑姑点了点头,老陈转头四处看了一下,叫道:“阿黑,叫两个人过来。和宁二他们去种菜。”老陈的态度很不在意,当然了,丑姑和宁二也完全是抱着试试的态度。
然后几个人现挖了一小块地,丑姑和宁二胡乱的在地里撒了些菜种子,管它长些什么出来呢。反正现在她最希望多点蔬菜吃,什么菜都行。她以前见别人在阳台上都能种不少菜出来呢,也不见按季节的,而且有些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
种好了菜,两人又转到大豆高粱地里去看了一圈,无论是高粱还是大豆都已经出芽了。丑姑盯着刚长出来的嫩豆苗,眼睛转了一圈,说:“我们摘点回去吃吧。”
“这个能吃?”宁二有些怀疑的问。
丑姑点点头,趁着无人注意,三下两下就扯了一大把豆苗。
见她还准备多扯些,宁二连忙说:“别扯了,够了,尝个鲜就行了。这可是种来长豆子的。”要是老陈知道他们把实验田的豆苗扯回去当菜吃了,肯定要气得跳脚。
丑姑四下看了几眼,也没见到有人看到他们的行为,说:“怕什么呢。”说是这么说,她也还是停了手,把豆苗装进篮子,又和宁二去采野菜了。
这天晚上,一小盘豆苗果然成了抢手货,白大夫挟了一大筷子吃了,才问:“丑姑,哪里搞来的?这个菜好吃。明天再多炒些,天天就着不是咸菜就是野菜,老爷子我吃烦了。”
“地里多的是。”丑姑连忙抢了一筷子菜放在自己碗里。
“那干嘛炒这么少?”白大夫不满的看着已经光了的菜碗。
“那可是在豆子地里扯来的,刚长出来的豆苗呢。”宁二解释道。
白大夫和阿竹,阿树都愣了片刻,才恍然大悟又带着谴责的目光看着丑姑。他们虽然想吃新鲜菜,但他们更看重粮食。就是白大夫为什么会无怨无悔的跟着他们,有很大部分理由,是看在他们能种出粮食的份上啊。不然,就白大夫这种喜欢乱跑的人,哪里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呆得住啊,早就跑了呢。
丑姑尴尬的笑了笑,说:“你们不都吃了吗?”
白大夫想了片刻,说:“这个简单,明天让老陈再去搞些豆子过来种豆苗吃。”
结果,老陈听了他的话,却骂:“去哪里搞啊,没了。我就说了,为什么地里缺了一块呢,搞半天是你们几个馋鬼,把豆苗都偷吃了,真是太过份了啊。”
要是有多的豆子,他早就让人发豆芽菜吃了。在这个鬼地方,他们呆的时间可比丑姑他们长多了,苦日子过得够够的了。要不是总管大人有令,得好好照顾丑姑和宁二,上次去采买,他还不会花那么多银子呢。要知道,上头拔给他的银钱,永远是不够的。
其实吃豆苗这也算不上什么,别人也知道豆苗可以吃,要是都来吃,早就吃光了,甚至连豆子都不会有剩下的。就只有宁二和白大夫,阿竹和阿树四个人不知道。他们四个不过是被丑姑忽悠了一回,还以为豆苗是个什么稀罕菜。
接下来,大家只要看到宁二和丑姑往地里来,就派人跟着他们,生怕他们又偷偷摘豆苗吃,丑姑见状,只得放弃了。其实过不了几天,这片豆苗就会长大,不能再吃了。
如此,丑姑又把所有精力放在自己家的浴室上了。虽然天气很热了,这里住的又基本是青壮男人,大家都可以直接去河里洗澡了。但宁二和丑姑,阿竹却是非常需要这个浴室的。所以,浴室直接盖在他们的住房旁边,里面全铺上了比较大块的石块,还挖了排水沟,可以直接把脏水排走。唯一不方便的是,浴室和房间不相连,洗完澡要穿戴整齐才回出来。
这个浴室的正式投入使用,令其他男人们都很新奇,大家一窝蜂似的全挤过来参观了。并且都认为这个浴室很不错。
老陈在光洁的浴室里转了一圈,对丑姑和宁二的感觉又好了几分,现在他越发明白这两人真是有才华的人。
反正,要干的农活比较少,大部分人天天就是在开垦荒地,给来年种庄稼作好准备工作。老陈干脆抽了部分人出来,给每栋房子边上都加盖了一间浴室,毕竟天气总有冷的时候,那时候就不能再直接到河里去洗澡了,而且有两个女人在,男人们也得有所顾及。
这时,菜地里的菜,终于都大量成熟了。而丑姑和宁二瞎种的那些菜,也长出不少菜苗。
大家也终于结束了天天吃野菜咸菜的日子。
第176章 耍赖
在盖浴室的过程中,宁二和丑姑与大家也越发熟习起来了。因为盖浴室需要大量的石块,为了更好的防水,甚至连墙壁也有大半用的是石头。在丑姑的指挥下,这些浴室一间比一间盖得漂亮,很有些现代浴室的雏形。就连宁二都自叹不如,老陈等人就更别提了。
“丑姑,你这脑子哪里来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宁二忍不住问道。
丑姑暗自一惊,知道自己又得意忘形了,表面却很平静,转移了话题:“不过是为了方便自己而已。不过,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太满意。”
宁二连忙问:“哪里不满意?”
“你不觉得,咱们排出去的洗澡水,就这么直接流着,不太好吗?怕时间长了,这些小水沟会发臭呢。”丑姑说。他们目前并没有设计下水道,只是随便挖了一道小沟,排放洗澡水和厨房的洗锅碗等的水。
宁二果然听进去了她的话,又仔细的围着排水沟转了几天,终于想出个办法。
“我们把小水沟挖深一些宽一些,再全部铺上石头,上面再封上石板,遮盖起来。”
“这就需要采石工匠了,而且需要的时间也不短吧。”丑姑说。
她早就这样想过了,但是这里的人采石头非常不方便,准确的来说,现在大家只是直接在附近捡石块,再选择合适的大小,想要得到同样大小的石板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还有个办法,就是烧砖头来彻。”宁二又提了个办法。
“谁会烧砖头?只怕更加不可能呢。”丑姑直摇头。
“我去问问老陈,不行就去找石板吧,不过是多费些劲而已,反正大家有的是时间。”宁二倒是不在意。
这里都是些青壮年,除了开垦荒地,平时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干,找些石板也算不上很大的事情,抽调十个人,专门搞这些事也忙不了几天,毕竟大家居住的地方很小,竖横就三排房子,加起来也不过二百来米长。
“行啊,你去搞吧。”丑姑说,反正不用自己出力,但能把自己住的地方弄得更加舒服,她还是很赞同的。
他们到的时候,这里已过了阴雨季节,大部分时间都是晴天,还不觉得有多么不方便,但如果经常下雨,还阴雨连绵,并且连空气中都是湿的时候,不把下水道搞好,这地方就很容易滋生蚊虫了。对于一个在南方生活过多年的人来说,她太了解这种气候了。
老陈一听要找人烧砖,连连反对:“我们这里哪来的窖工啊。找几块石板,还能想想办法,不过是多花些时间而已。烧砖头,可是大难题呢。首先要有一口窖,再还要有人会烧窖,会制砖啊。你们也太想的容易了。”
“那就找石板吧。”宁二连忙说。他说这话不过是逼老陈安排人出力而已,毕竟老陈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开垦荒地上了。建窖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最开始,还想过直接去买些砖头回来,但想到这里出去一趟太不容易了,这个想法他都没好意思说出口。
“阿黑,你给带几个人,和他们去找石头。”老陈吼了一嗓子,阿黑三步并着两步就跑过来了。
接下来,丑姑和宁二就天天跟着阿黑他们。不知不觉间,丑姑就会和阿黑聊些他家乡的事情,阿黑的官话虽然说的不错,但说的太带劲时也会不自觉的说几句家乡话。众人都听不明白,只有丑姑听的毫无障碍,甚至还会跟着他说几句他的家乡话。其实阿黑的家乡话与现代的广东话还是很类似的。
在现代的广东工作生活多年的丑姑,早就能听说流利的白话了,即使阿黑现在讲的白话与现代有些变化,但大多数她还是能听的懂,自然很容易就能学会了。
听到她没过多久就能说自己的家乡话了,阿黑惊讶的说:“吴姑娘,你好厉害啊。”
宁二和众人更是一脸崇拜的看着她,大家都听不懂阿黑的家乡话,甚至连听他的官话有时候都觉得吃力,毕竟阿黑的南方口音很重。
丑姑笑道:“我也不知道,怎的就学会了呢。”
其实她在语言方面真的很有天赋,而且她在广东工作的同事,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都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当地的土话,所以,她不仅会讲白话,还会客家话呢,甚至会一些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后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她曾经还特意学过朝鲜语和日语,再加上第一外语英语,她等同于会四国语言,并且本国语还会几种地方方言。
“我也要学,很好玩。”宁二感兴趣的说。
在这里的生活其实也很无聊,带来的书都要翻烂了,现在他终于又找到一个新目标了。他天天跟着丑姑身边,自然听了不少她与阿黑的谈话,遇到阿黑讲家乡话的时候,丑姑要是发现宁二听迷糊了,也会给他解释一下。所以,他现在居然也能听懂一些了,就是不会说。
“好啊。我们两个都跟着阿黑学。”丑姑同意了。她反正也是闲着,而且学会了,他们两人用白话交流,也不怕其他人听到他俩说什么了,只要避开阿黑就行了。
等到别人听到丑姑和宁二经常用听不懂的鸟语说话时,老陈和阿竹,阿树才明白自己又上当了。这两人能大大方方的在你面前商量事情,可是他们讲得大方,你却一个字也听不懂,只能干瞪眼。为此,老陈就让阿黑专门跟着他俩,给他们跑腿了。不过有阿黑在时,丑姑和宁二就根本不会讲什么怕别人听到的话。有什么事情,都留到阿黑不在身边时再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和高粱都开花结果了,并且长势喜人,毕竟土地肥,劳动力又多,庄稼被照料的非常好,能不长的好吗。
宁二看着两片绿油油庄稼,笑道:“这地方果然不错啊。要是全开出来,以后这里就是个大粮仓了。”
“确实很不错。”丑姑也笑道。
现在她都有种自己是知青下乡,到南泥湾或者北大荒开荒的感觉呢。这地方大,起码也得有两千多亩,还不提附近的山坡都能开出来。最重要的是,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又多。高处的地能开成了旱田,低处的地能开成了水田,水稻小麦,大豆高粱样样都能种,多花几年,多弄些人过来,以后这里确实能发展成一个大粮仓。
老陈也得意的笑了,做梦似的说:“明年开春,我们就能多种些了,小麦水稻样样都种个几十亩,你们再搞个二季生长的,一年下来,就能收个几万斤粮食了。”
“呵呵,就三十多号人,还想种几十几百亩地,收几万斤粮食啊,你忙得过来吗?”丑姑打断他的梦想,打趣道。
“我是说以后啊。现在当然不行了。等你们搞出二季水稻小麦什么的了,自然会多弄些人过来种地了。”老陈笑道。显然他早就打算在这里建立一个大型农业基地了。
丑姑明白了他的意思,笑了笑没吭声,心里却在想现代的水稻都能种三季,分为早中晚稻,在这里弄个二季水稻应该难度不大。至于小麦嘛,本身就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之分。这地方暖和,估计只能种冬小麦了。高粱弄二季就更加容易了,毕竟在寒冷的老家,他们已经实验成功了。
“这些人当中,应当有人会种水稻吧?”丑姑示意宁二问话。宁二肯定是不会的,丑姑也只有半吊子的理论基础,如果有经验丰富的人来当帮手,她就更有把握了。
“有啊,有两个种过十年的水稻。”老陈说着,叫了两个人过来。两人都是三十出头的模样,是堂兄弟一个叫张老三,一个叫张老四。
张老三说:“我们家那块儿都种水稻,我们家有五亩地,年年都种,我们打小就下地,育种插秧,收割打谷,样样都会。”
“那就好,明年开春,到点儿你们就开始育种,水稻就交给你俩负责了。”丑姑大喜,她只要提前安排他们育好种就行了。
“那明年要种多少?”老陈连忙问。
丑姑冲宁二比了比手指,宁二连忙说:“三亩左右吧,你弄六亩的种回来。”
“干嘛有六亩的种?”老陈不解的问。
丑姑笑道:“剩下的当然是要做实验啦。”
老陈本想再问的细一点,转头一想,反正到时候他自己能看到,就不提这个话题了。
丑姑却没准备放过他,问:“我们可以写信,让你捎给我们的家人吧?”
因为离开家也有小半年了,他们与家人分隔两地,音讯全无。他俩都很担心家人的安全,并且明儿和小弟两人又是小孩子,吴氏与孙婆婆虽然很照顾他们,但毕竟大家相处的时间也不长,又不是正经的亲人。
总管大人一走,别说宁二和丑姑松了一口气,就连老陈都好象格外轻松了些。证明大家都不喜欢被人管着啊。
丑姑私下里和宁二说:“总管肯定是个什么大人物?你看老陈明显有点怕他呢。”
“嗯。估计他权力相当大。”宁二点点头,说。
“你说,他大概是个什么品阶?”丑姑好奇的问。她对古代的官阶一点儿也不懂,就知道最大的大概是正一品。而且古代各朝各代官职也不相同,她脑子里完全是糊的。
“起码也是个三品吧。”宁二答。
“三品,也不算很太大啊。上面还有一品,二品。”丑姑嘀咕道。
宁二被她这句近似无知的话搞得笑起来了,说:“三品已经很高了,就是在京城,也不得了。在地方上最大的官职巡抚,也不过正二品呢。而且他这种实权人物,就算只有五品,也了不得了。他出来可是代表皇帝的意思呢。而且有些品阶高的闲职,是一点儿权力也没的的,完全是皇帝封赏的一个好听称号而已。”
“哎,这些官职我又搞不懂。我就知道当官的都很牛。”丑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普通百姓哪个知道什么官名,还分几品几阶啊。见到当官的一率称老爷。除了京都,在地方上,普通百姓能见到个县太爷都是了不得的事情了。”宁二笑道。丑姑能知道官分品阶,一品二品,已经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他要不是因为出身与家庭环境,从小经历了这些,也会和丑姑一样搞不清楚。
“哎,县官是最小的官了吧。”丑姑又问。
“不是啊,而且县官的职权其实很大啊,你想想啊,一县之父母官,最大的呢。再说了,也不能简单的光看官阶的大小。就比如在这里,老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官呢?他就是不是个官,也很有实权。”宁二笑道。
“他肯定是个武官,而且总管大人也肯定是武官。哦,对了,文官大,还是武官大。”丑姑又问。
“我同意老陈是武官。不过总管大人可不一定哦,别看他会武。而且武官和文官也不能单纯的比大小,总体来说,各人管的事务不同,在自己的领域里各有千秋吧。”宁二答。
本朝并没有抑武尊文的风气,不存在于同样品阶的武官比文官地位低的现象,所以也看不出来文武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你一直科考,考中之后,会当什么官?”丑姑接着问,趁着这个机会,她想多了解一下,本朝的一些官员制度什么的。
“我这种的,如果高中了,极少部分会到翰林院,另一部分有门路的会外放一个县当县丞,注意了不是县官县太爷哦。能当县太爷的极少,没条件的不一定能当官呢,好多人都等着空缺,几年之后才能当官,甚至无官可当呢。”宁二答。
“搞了半天,就算高中了,也得有钱有势才能当官啊。”丑姑有些吃惊了,她还以为只要高中了,就一定能当官了呢。不然,费那么大的劲,高中了,就回乡去种地吗?
“哦,对了,阿黑给你的菜种子,要不要去种点。”宁二一想到自己这辈子也当不成官了,哪里还有兴趣和她谈这些官场之事。
“行啊,也不知道是些什么呢,咱们随便种些吧,长出什么算什么。”丑姑笑道。
在现代南方的蔬菜种类还是很多的,可是现在,他们还得餐餐吃野菜,能采点蘑菇都很不错了。这会儿的野菜都很老了,就只有马齿苋是当季的,但那个酸味,天天吃得她都烦透了。野菜这玩意儿,菜多生活条件好的时候,吃一顿两顿的觉得不错,但你没菜吃时,把它当正经菜天天吃,就没有人喜欢了。
两人拿了菜种子,就出门了,正好遇上了老陈。
宁二就问:“我们要去种点菜,种在哪里好?”开垦田地的事情由老陈负责,他们也不好意思乱占一块地就为了种菜,而且这些菜种子还不知道能不能生出来。
“前几个阿黑给你们的那包菜种?”老陈想了想,问。
丑姑点了点头,老陈转头四处看了一下,叫道:“阿黑,叫两个人过来。和宁二他们去种菜。”老陈的态度很不在意,当然了,丑姑和宁二也完全是抱着试试的态度。
然后几个人现挖了一小块地,丑姑和宁二胡乱的在地里撒了些菜种子,管它长些什么出来呢。反正现在她最希望多点蔬菜吃,什么菜都行。她以前见别人在阳台上都能种不少菜出来呢,也不见按季节的,而且有些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
种好了菜,两人又转到大豆高粱地里去看了一圈,无论是高粱还是大豆都已经出芽了。丑姑盯着刚长出来的嫩豆苗,眼睛转了一圈,说:“我们摘点回去吃吧。”
“这个能吃?”宁二有些怀疑的问。
丑姑点点头,趁着无人注意,三下两下就扯了一大把豆苗。
见她还准备多扯些,宁二连忙说:“别扯了,够了,尝个鲜就行了。这可是种来长豆子的。”要是老陈知道他们把实验田的豆苗扯回去当菜吃了,肯定要气得跳脚。
丑姑四下看了几眼,也没见到有人看到他们的行为,说:“怕什么呢。”说是这么说,她也还是停了手,把豆苗装进篮子,又和宁二去采野菜了。
这天晚上,一小盘豆苗果然成了抢手货,白大夫挟了一大筷子吃了,才问:“丑姑,哪里搞来的?这个菜好吃。明天再多炒些,天天就着不是咸菜就是野菜,老爷子我吃烦了。”
“地里多的是。”丑姑连忙抢了一筷子菜放在自己碗里。
“那干嘛炒这么少?”白大夫不满的看着已经光了的菜碗。
“那可是在豆子地里扯来的,刚长出来的豆苗呢。”宁二解释道。
白大夫和阿竹,阿树都愣了片刻,才恍然大悟又带着谴责的目光看着丑姑。他们虽然想吃新鲜菜,但他们更看重粮食。就是白大夫为什么会无怨无悔的跟着他们,有很大部分理由,是看在他们能种出粮食的份上啊。不然,就白大夫这种喜欢乱跑的人,哪里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呆得住啊,早就跑了呢。
丑姑尴尬的笑了笑,说:“你们不都吃了吗?”
白大夫想了片刻,说:“这个简单,明天让老陈再去搞些豆子过来种豆苗吃。”
结果,老陈听了他的话,却骂:“去哪里搞啊,没了。我就说了,为什么地里缺了一块呢,搞半天是你们几个馋鬼,把豆苗都偷吃了,真是太过份了啊。”
要是有多的豆子,他早就让人发豆芽菜吃了。在这个鬼地方,他们呆的时间可比丑姑他们长多了,苦日子过得够够的了。要不是总管大人有令,得好好照顾丑姑和宁二,上次去采买,他还不会花那么多银子呢。要知道,上头拔给他的银钱,永远是不够的。
其实吃豆苗这也算不上什么,别人也知道豆苗可以吃,要是都来吃,早就吃光了,甚至连豆子都不会有剩下的。就只有宁二和白大夫,阿竹和阿树四个人不知道。他们四个不过是被丑姑忽悠了一回,还以为豆苗是个什么稀罕菜。
接下来,大家只要看到宁二和丑姑往地里来,就派人跟着他们,生怕他们又偷偷摘豆苗吃,丑姑见状,只得放弃了。其实过不了几天,这片豆苗就会长大,不能再吃了。
如此,丑姑又把所有精力放在自己家的浴室上了。虽然天气很热了,这里住的又基本是青壮男人,大家都可以直接去河里洗澡了。但宁二和丑姑,阿竹却是非常需要这个浴室的。所以,浴室直接盖在他们的住房旁边,里面全铺上了比较大块的石块,还挖了排水沟,可以直接把脏水排走。唯一不方便的是,浴室和房间不相连,洗完澡要穿戴整齐才回出来。
这个浴室的正式投入使用,令其他男人们都很新奇,大家一窝蜂似的全挤过来参观了。并且都认为这个浴室很不错。
老陈在光洁的浴室里转了一圈,对丑姑和宁二的感觉又好了几分,现在他越发明白这两人真是有才华的人。
反正,要干的农活比较少,大部分人天天就是在开垦荒地,给来年种庄稼作好准备工作。老陈干脆抽了部分人出来,给每栋房子边上都加盖了一间浴室,毕竟天气总有冷的时候,那时候就不能再直接到河里去洗澡了,而且有两个女人在,男人们也得有所顾及。
这时,菜地里的菜,终于都大量成熟了。而丑姑和宁二瞎种的那些菜,也长出不少菜苗。
大家也终于结束了天天吃野菜咸菜的日子。
第176章 耍赖
在盖浴室的过程中,宁二和丑姑与大家也越发熟习起来了。因为盖浴室需要大量的石块,为了更好的防水,甚至连墙壁也有大半用的是石头。在丑姑的指挥下,这些浴室一间比一间盖得漂亮,很有些现代浴室的雏形。就连宁二都自叹不如,老陈等人就更别提了。
“丑姑,你这脑子哪里来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宁二忍不住问道。
丑姑暗自一惊,知道自己又得意忘形了,表面却很平静,转移了话题:“不过是为了方便自己而已。不过,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太满意。”
宁二连忙问:“哪里不满意?”
“你不觉得,咱们排出去的洗澡水,就这么直接流着,不太好吗?怕时间长了,这些小水沟会发臭呢。”丑姑说。他们目前并没有设计下水道,只是随便挖了一道小沟,排放洗澡水和厨房的洗锅碗等的水。
宁二果然听进去了她的话,又仔细的围着排水沟转了几天,终于想出个办法。
“我们把小水沟挖深一些宽一些,再全部铺上石头,上面再封上石板,遮盖起来。”
“这就需要采石工匠了,而且需要的时间也不短吧。”丑姑说。
她早就这样想过了,但是这里的人采石头非常不方便,准确的来说,现在大家只是直接在附近捡石块,再选择合适的大小,想要得到同样大小的石板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还有个办法,就是烧砖头来彻。”宁二又提了个办法。
“谁会烧砖头?只怕更加不可能呢。”丑姑直摇头。
“我去问问老陈,不行就去找石板吧,不过是多费些劲而已,反正大家有的是时间。”宁二倒是不在意。
这里都是些青壮年,除了开垦荒地,平时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干,找些石板也算不上很大的事情,抽调十个人,专门搞这些事也忙不了几天,毕竟大家居住的地方很小,竖横就三排房子,加起来也不过二百来米长。
“行啊,你去搞吧。”丑姑说,反正不用自己出力,但能把自己住的地方弄得更加舒服,她还是很赞同的。
他们到的时候,这里已过了阴雨季节,大部分时间都是晴天,还不觉得有多么不方便,但如果经常下雨,还阴雨连绵,并且连空气中都是湿的时候,不把下水道搞好,这地方就很容易滋生蚊虫了。对于一个在南方生活过多年的人来说,她太了解这种气候了。
老陈一听要找人烧砖,连连反对:“我们这里哪来的窖工啊。找几块石板,还能想想办法,不过是多花些时间而已。烧砖头,可是大难题呢。首先要有一口窖,再还要有人会烧窖,会制砖啊。你们也太想的容易了。”
“那就找石板吧。”宁二连忙说。他说这话不过是逼老陈安排人出力而已,毕竟老陈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开垦荒地上了。建窖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最开始,还想过直接去买些砖头回来,但想到这里出去一趟太不容易了,这个想法他都没好意思说出口。
“阿黑,你给带几个人,和他们去找石头。”老陈吼了一嗓子,阿黑三步并着两步就跑过来了。
接下来,丑姑和宁二就天天跟着阿黑他们。不知不觉间,丑姑就会和阿黑聊些他家乡的事情,阿黑的官话虽然说的不错,但说的太带劲时也会不自觉的说几句家乡话。众人都听不明白,只有丑姑听的毫无障碍,甚至还会跟着他说几句他的家乡话。其实阿黑的家乡话与现代的广东话还是很类似的。
在现代的广东工作生活多年的丑姑,早就能听说流利的白话了,即使阿黑现在讲的白话与现代有些变化,但大多数她还是能听的懂,自然很容易就能学会了。
听到她没过多久就能说自己的家乡话了,阿黑惊讶的说:“吴姑娘,你好厉害啊。”
宁二和众人更是一脸崇拜的看着她,大家都听不懂阿黑的家乡话,甚至连听他的官话有时候都觉得吃力,毕竟阿黑的南方口音很重。
丑姑笑道:“我也不知道,怎的就学会了呢。”
其实她在语言方面真的很有天赋,而且她在广东工作的同事,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都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当地的土话,所以,她不仅会讲白话,还会客家话呢,甚至会一些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后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她曾经还特意学过朝鲜语和日语,再加上第一外语英语,她等同于会四国语言,并且本国语还会几种地方方言。
“我也要学,很好玩。”宁二感兴趣的说。
在这里的生活其实也很无聊,带来的书都要翻烂了,现在他终于又找到一个新目标了。他天天跟着丑姑身边,自然听了不少她与阿黑的谈话,遇到阿黑讲家乡话的时候,丑姑要是发现宁二听迷糊了,也会给他解释一下。所以,他现在居然也能听懂一些了,就是不会说。
“好啊。我们两个都跟着阿黑学。”丑姑同意了。她反正也是闲着,而且学会了,他们两人用白话交流,也不怕其他人听到他俩说什么了,只要避开阿黑就行了。
等到别人听到丑姑和宁二经常用听不懂的鸟语说话时,老陈和阿竹,阿树才明白自己又上当了。这两人能大大方方的在你面前商量事情,可是他们讲得大方,你却一个字也听不懂,只能干瞪眼。为此,老陈就让阿黑专门跟着他俩,给他们跑腿了。不过有阿黑在时,丑姑和宁二就根本不会讲什么怕别人听到的话。有什么事情,都留到阿黑不在身边时再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和高粱都开花结果了,并且长势喜人,毕竟土地肥,劳动力又多,庄稼被照料的非常好,能不长的好吗。
宁二看着两片绿油油庄稼,笑道:“这地方果然不错啊。要是全开出来,以后这里就是个大粮仓了。”
“确实很不错。”丑姑也笑道。
现在她都有种自己是知青下乡,到南泥湾或者北大荒开荒的感觉呢。这地方大,起码也得有两千多亩,还不提附近的山坡都能开出来。最重要的是,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又多。高处的地能开成了旱田,低处的地能开成了水田,水稻小麦,大豆高粱样样都能种,多花几年,多弄些人过来,以后这里确实能发展成一个大粮仓。
老陈也得意的笑了,做梦似的说:“明年开春,我们就能多种些了,小麦水稻样样都种个几十亩,你们再搞个二季生长的,一年下来,就能收个几万斤粮食了。”
“呵呵,就三十多号人,还想种几十几百亩地,收几万斤粮食啊,你忙得过来吗?”丑姑打断他的梦想,打趣道。
“我是说以后啊。现在当然不行了。等你们搞出二季水稻小麦什么的了,自然会多弄些人过来种地了。”老陈笑道。显然他早就打算在这里建立一个大型农业基地了。
丑姑明白了他的意思,笑了笑没吭声,心里却在想现代的水稻都能种三季,分为早中晚稻,在这里弄个二季水稻应该难度不大。至于小麦嘛,本身就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之分。这地方暖和,估计只能种冬小麦了。高粱弄二季就更加容易了,毕竟在寒冷的老家,他们已经实验成功了。
“这些人当中,应当有人会种水稻吧?”丑姑示意宁二问话。宁二肯定是不会的,丑姑也只有半吊子的理论基础,如果有经验丰富的人来当帮手,她就更有把握了。
“有啊,有两个种过十年的水稻。”老陈说着,叫了两个人过来。两人都是三十出头的模样,是堂兄弟一个叫张老三,一个叫张老四。
张老三说:“我们家那块儿都种水稻,我们家有五亩地,年年都种,我们打小就下地,育种插秧,收割打谷,样样都会。”
“那就好,明年开春,到点儿你们就开始育种,水稻就交给你俩负责了。”丑姑大喜,她只要提前安排他们育好种就行了。
“那明年要种多少?”老陈连忙问。
丑姑冲宁二比了比手指,宁二连忙说:“三亩左右吧,你弄六亩的种回来。”
“干嘛有六亩的种?”老陈不解的问。
丑姑笑道:“剩下的当然是要做实验啦。”
老陈本想再问的细一点,转头一想,反正到时候他自己能看到,就不提这个话题了。
丑姑却没准备放过他,问:“我们可以写信,让你捎给我们的家人吧?”
因为离开家也有小半年了,他们与家人分隔两地,音讯全无。他俩都很担心家人的安全,并且明儿和小弟两人又是小孩子,吴氏与孙婆婆虽然很照顾他们,但毕竟大家相处的时间也不长,又不是正经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