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直到陛下登基称帝。
  之后阿束就突然病逝了。
  她的丈夫带着两人的孩子离开,临行前到徐家拜访,留下了一封信。
  青焰回来后才得知,阿束并非病逝,而是被其父母亲手勒杀。
  ——仅仅是担心阿束会和其夫霸占家产。
  这样的举措在世家中并不鲜见。早年在家中招婿的女子,现在有不少因情势变化,不得不随夫归家。
  更有许多女子遭家族遗弃,或除名,或遣至旁支养育,或早早出嫁。
  女子因陛下而启智,也因陛下而遭弃。
  何者为因?何者为果?
  白哥安抚着她,最后说:“一切都会变好的。”
  青焰擦干净泪,红着一双眼睛摇头又点头:“不会一切都好……但总会慢慢变得更好。”
  第792章 问君安好
  凤凰台十里营。
  营内正有一群人正在踢球, 到处都是喝彩声和叫好声。
  姜旦“被迫”在外观战。
  由于球赛规则被陛下改了,二十岁以下球员的球赛他就不能参加了,他只能参加和他同龄的人的。
  陛下还在其中加了体重和身高的限制, 所以他能参加的球赛一点都不激烈了, 不过他受伤的次数也减少了,现在春花有时还会让孩子去跟他一起踢球——反正球赛没那么危险,小孩子也能一起玩。
  姜旦现在身边只剩下平时陪他踢球的那些人了, 其余有志向的士子在进了凤凰台之后就迅速被陛下“夺”走。
  他们统统通过选官入仕了。
  姜旦体会到了什么是“求贤若渴”。姐姐看到鲁国士子时的眼神真让他发毛,那是何等的欢喜!
  而追随他而来的士子们——他也是才知道, 这些人根本不是为了追随他!不然也不会在姐姐问“尔等可愿助朕?”这一句话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的身边当时就空荡荡的了。
  等第二天再看, 他身边的人只剩下只会踢球的那些了……
  就算让姜旦自己说,他也要说:剩下这些全是酒囊饭袋。
  因为哪怕有一点武艺,想建功立业的也都在陪了他几年后找机会成为了侍卫或军人。
  只有不想读书, 不想打仗,只想跟他一起吃喝玩乐的人留了下来。
  姜旦觉得十分没有面子。
  他觉得家里就他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了。春花与孩子们都比他聪明……于是连球也不太想踢了, 似乎有点想向吃喝玩乐, 酒囊饭袋的方向发展。
  姜姬从侍人口中听说姜旦沮丧的原因之后就给了他一个任务。
  “阿扬快来了, 你去迎一迎他——要好好管教他。你是当哥哥的,知道吗?”她怕姜旦听不懂, 特意授意姜陶回去跟他爹仔细说清楚。
  于是姜旦就来了, 他的任务是在这里接到姜扬后把他带到他家里去,一生都不许他离开。
  这个任务的“刺激”性多多少少让姜旦提起了精神。
  他在这里等了几天, 慢慢回忆起与姜扬相处的点滴。
  他并不是没有察觉到外人在骂他的同时夸姜扬, 他也不是没有感受到当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时的恶意与阴谋。
  他确实想过, 姜扬可能一直都想取他而代之。
  春花与阿陶都因此而记恨姜扬。
  他却没有记恨他。
  不是因为他宽容,而是因为他很清楚,不管姜扬打的什么主意,鲁国的事轮不到他作主。
  他做什么都没用。
  他曾让姜扬多多读书,多多与人游戏——不要搞那些没用的东西。
  但随即外面又有流言说他嫉妒太子,如何如何。他也就不再费那个口舌了。
  但他每当看到姜扬费尽心血要把他比下去的动作时都感到无奈。
  他觉得姜扬很蠢。比他更蠢。
  姜扬根本不了解陛下。
  发生在金潞宫那天的事永远都停留在姜旦的记忆深处,他现在回想起来时已经不会再害怕陛下了。因为他已经体会到了陛下到底对他有多宽容。
  等姜谷回宫之后,他从义姐的口中得知了原因。他才知道,陛下对他所有的宽容都来源于他一点都不记得的母亲。
  长子被改名为“陶”,他于无人时总是回忆长子的长相,希望能回忆起母亲的脸来。可惜什么都没有,他一点都不记得了。
  唯有莲花台中神女庙里供奉的两尊神女像,据说其中一尊是他的另一个义姐,另一尊就是他的母亲。
  他曾无数次在神女庙驻足良久,盯着那尊娇小的神女像拼命的回忆:母亲居然如此弱小吗?
  她遭遇到不幸时,恐惧吗?害怕吗?
  更大的悲哀涌上心头。
  他是鲁王了,陛下更是富有四海。但他们强大的太晚了,根本来不及去救心中最想救的那个人。
  这点感触让他在心底感到与陛下更亲近了一点。
  奇异的是当他见到陛下时没办法把她当成“姐姐”来看。可当他一个人回忆的时候,总能感受到她是“姐姐”。
  春花在得知他会今后负责看管、管教姜扬后对他说,她觉得姐姐对姜扬并没有对他那么好。
  姜旦知道为什么,但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春花。哪怕她是他的妻子,他非常爱她。
  但有些事是不必告诉每一个人的。
  他只是对春花说,因为他与姜扬有不同的母亲。
  这足以解释了。春花希望他能对姜扬提高警惕。
  姜旦点点头:“放心吧。等他到了以后,我会把他关在宫里,哪里都不让他去。”
  这是为了他好。
  姐姐对姜扬是没有多少耐心的。
  姜旦在十里营等了半个月才等到了姜扬一行人。
  出人意料,同行的人中还有孙相,却没有姜奔。他与孙相见礼,孙相道:“大王安好?”
  姜旦笑道:“孤一切都好。”
  孙菲说姜扬在路上受了风寒,有点生病,最好还是赶紧找个地方让他养病。
  姜旦连忙去看姜扬,还真不是瞎说,姜扬真病了。
  姜扬病得脸色腊黄,整个人没什么精神,见到他也奄奄的。在旁边服侍的是龚后。
  姜扬这次来凤凰台,随行的只有他的王后。他的其他夫人都归家了,姜扬还赠了金银财物当嫁资,传为美名。
  但等没有人时,姜旦才听孙菲说姜扬根本不想放他的夫人们走,但他的夫人们都想走。
  姜扬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他与龚后感情不深,一直以来都十分宠爱那些夫人,除了太子之位不敢许出去之外,平时的待遇真的相当不坏了。
  但孙菲与龚獠商量好了送姜扬去凤凰台,根本都不必让他同意,龚獠通知了宫里的龚后,龚后就把后宫诸人都召来说咱们大王也要去凤凰台,不做大王了。
  因为有姜旦的例子在前面,倒是没什么人怀疑真假。
  于是众位夫人当时就向龚后说想回家。
  龚后就准了,还一人发了五百金。众位夫人回宫收拾好东西,通知了家人,离宫前去找姜扬辞行,姜扬才知道。
  他倒是已经从姜礼和姜良的口中听说了他要去凤凰台,这本来也不是他能做主的事,还不敢反抗,正郁闷着呢,宠爱的夫人们就联袂而来——还不是来安慰他,不是来说大王去哪里我们都追随,而是告辞说大王你保重,我们要回家去了。
  姜扬顿时大怒。
  但众夫人也有话要说啊,毕竟都是世家女,又有陛下珠玉在前,鲁女的地位在家中本来就不低,能进宫给姜扬做夫人也是为了家族考虑,现在姜扬都不当大王了,还让她们屈就?
  就有夫人当殿质问姜扬:“夫已非君王,视吾如婢乎?”
  ——你都不是大王了,还不放我走,是把我当小婢小妾吗?!
  众夫人哭着来辞别夫君,毕竟还是有快乐的回忆的,一见姜扬发怒,众夫人倒觉得姜扬实在太没有风度了,也太没有自知之明了。这种时候难道不该他先说“某不能耽误汝等之花期,今放汝等自去,日后多加珍重”云云。这不是也成一段佳话了吗?
  非逼着人把脸撕破,真是太过分了。
  孙菲笑道:“等出了莲花台就日日长吁短叹,离了鲁地更是缠绵起来,慢慢的就生了病。”这病说白了,就是郁闷出来的。
  姜旦连忙起身向孙菲致歉,代姜扬赔不是。
  孙菲也赶紧扶起姜旦,感叹:“大王如今大有长进了。”
  姜旦这位“大王”的动向还是有很多人关注的。毕竟他是陛下最心爱的弟弟,虽然平时很少见姜旦去凤凰台陪陛下吃吃饭、谈谈天,但姜旦的孩子,不管男的女的,出入凤凰台跟自己家一样简单,跟大公主和三公主的孩子一样,都是陛下的自家人。
  姜旦突然出城近一个月才回来,还带着另一行人进凤凰台朝见,很快这些人的底细就都被众人给翻出来了。
  众人才知道,姜旦让位的那个弟弟也因渴慕陛下,把鲁国一丢,带着妻儿臣子跑来了。而且一来就把一个名叫孙菲的人举荐给陛下,陛下见之心喜,立刻就授了二品官!
  太过分了!
  令人发指!
  上头的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平白又被鲁人占去一个!这怎么能行呢?
  于是更多的世家都激动起来了,纷纷找门路自荐,于是姜姬就觉得最近几次殿试的人数好像越来越多了?
  人多也好,不愁没地方放。因为这前几批的人员全都可以算是“试用品”,最后能留下多少不好说,所以基数越大越好。
  殿试的考试也很简单,就只是考一考鲁律而已。
  不过入放的官员们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更习惯以前人治时的方式,虽然会通背鲁律,却根本做不到每时每刻照着鲁律去做。
  姜姬对这种事的应对是:只看结果。
  只要结果上与鲁律的结果一致就可以,行事方法上可以不必太过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