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过,这些跟胤祺一家人就没什么关系了,弘晶除了头一次被叫到前面之外,后边就没他什么事儿了,至于胤祺,不管是告假,还是开溜,对他来说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其他人也都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哪怕是告假带福晋和孩子出去玩儿,皇上也照样给了假,反正老五就算是呆在前面,也说不了几句话,心思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江南不愧是水乡,跟京城比起来少了一分大气,却多了一份雅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长街曲巷,真的是如诗如画,如果皇子阿哥可以离京的话,比起京城,毓秀倒是更喜欢在这里生活。
不只是风景好,江南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辈出,文化气息厚重,哪怕是逛街的时候,都随处可见穿长衫的书生,有的也是出来闲逛买东西的,还有是支了摊子给人写书信的。
不过也并非全都是优点,跟京城比起来,不管是卖东西的,还是买东西的,女子都要更少一些,即便是出来买东西的女子,如若不是老妪,一般都会戴着面纱。
像毓秀这样大大咧咧的穿着旗装,面上没有任何遮挡物的年轻女子,还真不多见。
不过能够身着旗装,后边又跟着好几个身高体壮的健仆,还真没几个人会对着她指指点点,多数人便是走道都是要绕开的,一点儿都没有拥挤的感觉。
毓秀并不觉得扫兴,上辈子她没少经历过人挤人的场面,这辈子是一点儿都不向往,也不怀念,反而更喜欢特权带来的便捷。
就像她作为一个现代人,可以接受这里的等级制度一样,这里的生活所给予她的东西,比从她身上剥夺的要多,比起上辈子,她更喜欢这辈子,有吃有喝有闲,不需要为生存奔波,更不需要看那么多人的脸色。
弘晶体力比他阿玛和额娘还要好,所以一路上也不需要人抱着,自己迈着小碎步走的也挺快,就是弘晊这孩子,真心是遗传了他阿玛和额娘,太懒了,虽说年纪还小,体力肯定是赶不上哥哥,但一步路也不愿意走也是醉了。
而且为了不走路,这小子也是花招百出,先是撒娇,额娘、阿玛、哥哥轮着喊,声音软软糯糯,模样俊俏可爱,能狠心拒绝的人还真不多。
好不容易扛过了这一关,紧跟着就是尖锐的哭闹声,以前哭的厉害了,虽然也是声嘶力竭,但脸上是有眼泪的,现在好了,声音足够尖锐,就跟后世的海豚音一样,但脸上一滴泪都没有。
要是打算好好教育熊孩子的家长,肯定就这么拗上了,但毓秀和胤祺并不是这样的家长,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孩子,弘晶完全是天赋异禀,相比之下,弘晊这孩子倒更像是他们两口子养出来的,一样的好吃懒做。
虽说平时还会带着弘晊一起踢蹴鞠、打拳,但是如今好不容易来一次江南,还不知道能在这儿呆多久呢,自然不能跟熊孩子就这么耗上了,下次南巡还不知道是几年,还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呢,当然要好好把握这次的时机了。
先是由毓秀抱着,毓秀抱不动了,胤祺再抱,最后两个人都抱不动了则是由侍卫顶上,弘晶虽然主动提出来要抱着弟弟,但让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子抱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哪怕天生神力,做家长的也不能允许。
一家四口就这么整日出去溜达,谁也没在意政事,谁没有闲心和余力来关注皇上的心情。
一直到三月十八日,御驾停留在了苏州府,而这一日正好是康熙五十二岁的诞辰,朝廷的筵席自然不能从京城大老远送过来。
苏州当地的父母官,带着苏州百姓进献的食品来拜见皇上,“今日是万寿节,百姓有感于皇上的仁慈,自发准备了食物聚集在官衙门口,祝愿皇上万寿无疆、龙体安康。”
“朕已经知道了百姓们的这份心意,也就算是领受了,至于食物还是让他们拿回去,百姓生活不易,为政者也应当体恤。”康熙情绪不高。
若是以往,还有兴致来一次君民同乐,哪怕知道这些不过是下边官员的主意,百姓整日为生计奔波,哪有功夫想这些东西,不过也可以君民同乐,做给天下人看。
但是如今他实在是没有这个兴致了,太子频频和京城联系,前段时间居然在曹寅的牵头下,同江南的士子们吟诗作对、讨论朝廷的重要政令,而且同江南有名的几位士子来往密切。
江南文风昌盛,同时,大清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于江南,正是因为江南的重要性,他才会把曹寅和李煦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心腹放在江南,太子在朝堂上跟直郡王相争是他刻意放任的结果,但江南这个地方,太子是不能插手的。
所以这次寿宴他不愿意交给太子去准备,同时也不想交给曹寅,也算是警告这两个人了,不能动江南的主意。
十三是太子党的人,交给十三去办理寿宴,跟交给太子是差不多的,所以数来数去,唯一能用的也就是老五了,虽然时间是紧急了点,但寿宴办成什么样,他也不嫌弃,这又不是在京城,没必要把场面弄的特别大。
胤祺哪里办过寿宴,入朝参政之后他就去了两个地方,一个工部,一个户部,都是跟举办寿宴没什么关系的部门,在府里,不管是他和福晋的寿宴,还是两个儿子的生辰宴,也全部都是由福晋来办,他是从来都没有关心过的,更何况苏州府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儿找好厨子,上哪儿弄好食材。
皇阿玛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有太子,有十三弟,再不济还有曹寅呢,或者让当地的地方官来准备也行,何苦让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安排寿宴,而且时间还这么赶,十八日过生日,十八日早上才跟他说这事儿,但凡能早一天,也不至于慌乱成这样。
第94章
“往日咱们府里头办寿宴都需要准备什么?福晋帮我列个清单,我先去问问李德全,预备了多少食材,有多少人能用。”
猛不丁的皇阿玛突然让他负责寿宴,他都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了,好在御驾里带了御厨,也带了食材,真要是不够的话,就地采买是可以的,反正又不是没有银子,就怕忙中出错。
办寿宴这事儿毓秀是有经验的,只不过皇帝的寿宴跟府上的寿宴还是不一样的,毓秀也怕自己摸不准,“爷先去找李公公,我去问问额娘,到时候把清单列出来。”
“别到时候,赶紧、马上,这都火烧眉毛了,越快越好。”胤祺嘱咐道,本来以为这次到了江南可以痛痛快快好好玩的,没成想还是被抓了壮丁,要不是看皇阿玛心情不太好,他非得拉着十三弟一块儿帮忙。
得,这事儿确实挺急的,她听说太子和曹寅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没想到临了皇上没把这事儿安排给太子和曹寅,而是安排给了胤祺,就只有半天的功夫,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对太子和曹寅不满,还是对她们家那位爷不满,虽说是折了太子和曹寅的面子,不过折腾的可是她们爷。
胤祺匆匆忙忙去问李德全,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皇阿玛的寿宴不能出差错,毓秀也带着两个孩子去见宜妃娘娘,一方面是询问寿宴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把弘晶和弘晊放到宜妃娘娘那里,她也好抽出空来给胤祺帮帮忙。
宜妃娘娘作为四妃之一,虽然没有单独给皇上办过万寿节,但自从四妃掌管宫权之后,每年都会主管一部分,所以对这些事情也算是熟门熟路了,给了不少意见,不过当务之急却是食材的采购。
虽然御驾出行是备了食材的,但那基本上都是燕窝、人参这些已经被处理好的食材,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准备的分量并不多,平日里也需要采买,而寿宴所需要的量更大。
别说什么‘有银子不怕买不着东西’,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如今这时候,早市都已经过去了,这么短的时间里,上哪儿去买那么多新鲜的食材。
“不如让老五去找找太子,或许太子那边会有准备,也省得着急忙慌的出去购买食材,再出了差错。”要她说,皇上就是胡来,入口的东西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就算最新采买的这些食材不会被皇上吃的,但不管是参加寿宴的哪个人出了问题,对胤祺而言都是办事不力。
毓秀知道寿宴一是太子早有准备,但皇上没把这事交给太子去办,明显就是打了太子的脸,胤祺办寿宴,如果让太子提供食材,人家未必乐意,这不是上赶着得罪人吗。
毓秀在担心什么,宜妃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放心,太子是不会计较这些小事儿的。”
一国储君,没那么多唧唧歪歪的小心眼,而且就算是得罪了也没什么,皇上虽说年事已高,但如今看着再活个十年二十年绝对不成问题,太子就算是能继位,也不知道还能再当几年的皇帝,没必要现在就小心翼翼的,储君毕竟不是君。
毓秀知道自己跟娘娘比起来,算不上是聪明人,既然不聪明,那就听聪明人的。
“我这就回去跟我们家爷说,弘晶和弘晊还麻烦您照看。”如果太子肯帮忙把之前的准备拿出来的话,那事情就没这么紧张了。
皇上的身体状况,但凡是能见到圣驾的人都清楚,更遑论是太子,如今的皇阿玛,抛开年纪不谈,只看状态的话,说一句春秋正盛也不为过。
所以他才会昏了头,不光是在朝堂上动作频频,来了江南之后也一直没消停,更是跟曹寅在私底下达成了协议,曹家要给自己找后路,他要掌握江南的讯息,所以他允了曹寅,下次选秀让曹寅的孙女做他的侧福晋。
以前曹家人就隐晦的提过这件事儿,只不过他没答应,但是这一次却是应下了,索额图没了,他必须发展自己的势力才对,老四跟老十三虽说也是跟着他干,但兄弟跟外臣是不一样的。
太子是什么想法,胤祺不知道,也根本就没有关注过,不过太子最近小动作这么多,连他都有所耳闻,也难怪皇阿玛这次要折了太子的面子。
要他说,太子如今这样,也算是被皇阿玛逼的,三十一岁的人,当了三十年的太子,早些年还能办点儿正经差事,如今被皇阿玛走哪带到哪,别人说是正经差事了,连监国这种事情皇阿玛都不放心太子了,而且索额图不管是犯了什么错,毕竟是太子的叔祖父,也该给个体面的死法,被活活饿死……就有些过了。
不光是太子,这几年,但凡是已经入朝参政的皇子阿哥,其实都有感觉,皇阿玛对权力是越抓越紧,早些年皇阿玛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还能带着他们一起去积累军功,现在可就没这个待遇了,所有的皇子阿哥基本上都被圈在京城里,像他这种没本事、没能力的还好说,有本事、有能力的,真心是被束缚住了手脚。
听人劝吃饱饭,额娘和福晋都让他去找太子,他自然不会非要梗着脖子自己去弄,那是直郡王才会办的事情,他既没有大哥的能耐,也不像大哥一样跟太子有那么多矛盾,何苦来哉,自然是怎么轻松怎么来。
“皇阿玛寿宴将临,怕食材不够,孤确实提前让人准备了些,既然五弟要用,孤这就让人送来。”太子压根就没把这当回事儿,早上被皇阿玛给五弟的旨意折了面子,他也就知道皇阿玛的意思了,一边儿担心曹寅被皇阿玛此举吓破了胆,另一边又担心京城的局势,老四在京城追缴欠银的手段可是激烈的很,虽说如今还没找到他门下的人,但老四的性子还真说不准,保不齐脑子一抽,这把火就烧到他身上来了。
考虑的事情一多,也就忘了五弟准备寿宴时间太紧这事儿,要是想起来了,他早就让人把食材给五弟送过去了,也算是卖五弟一份面子,反正都已经准备了,与其让奴才糟蹋了,还不如给五弟呢。
太子就是大气,胤祺一边道谢,一边又忍不住有些同情太子,若太子不是太子,只是普通的官宦子弟,30岁说不定就已经做出一番政绩来了,不像现在,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斗心眼上,以前是跟直郡王斗,现在除了直郡王还有老八,甚至还有皇阿玛,以后只会更多。
不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这只小麻雀,在世人看来应该还不够格去同情太子。
在太子、李德全、额娘和福晋的帮衬下,寿宴安排的特别顺利,而且毫不费力,在其他人看来,五贝勒小半天的时间里准备一场寿宴相当游刃有余。
康熙自然知道这场寿宴都有谁出了力,不过能用人也算是个本事,对老五他本来期望就不高,所以也就没什么过高的要求,这样就挺好的,以前总想着让儿子们个个精明能干,但等到年纪大了,才发现儿子个个精明能干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反倒是像老五这样,守礼知规矩,还有点能力,关键是没野心的儿子,最是让人省心不过了。
“办的不错,朕有赏,你也在户部呆了也有年头了,既然宴会办得不错,回京以后就去礼部。”他让老四当孤臣,老五就别跟着老四在户部了,免得成了人家手里的刀,既然没什么野心,那就别掺和这些事儿了。
胤祺赶紧跪下来谢恩,头一次觉得皇阿玛对他还不错,四哥现在办的那差事儿确实够棘手的,他虽然愿意配合,但绝对不会上赶着掺和,相反能避就避,皇阿玛现在把他调去礼部,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某种程度上,也就不用得罪四哥了,在一起共事这么久了,四哥的心眼还真没太子大。
“四哥,对你也挺好的,不用在户部呆下去至于这么高兴吗。”回到屋里,毓秀忍不住道,再说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更何况这些大臣欠的不是皇上的银子,是户部的银子,怎么能赖着。
“我知道,四哥对我好不好还用你说,但是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牵扯太大了。”他一没什么野心,二没有什么追求,犯不上得罪那么多人。
“行行行。”毓秀不想再多劝下去了,追缴欠银是困难了点,而且特别招骂,但哪里有四爷办不成的事儿,人家可是未来的雍正帝,就算现在把这事儿办成了之后会被人记恨,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康熙身体再好,也不可能当个百八十年的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早晚还是要换人的。
不过她跟胤祺两个人都不爱折腾,没有站队的打算,也没有日后要被新皇重用的期许,所以爱咋地咋地,既然都已经被皇上调去了礼部,那就更用不着跟着折腾这些事儿了,如今不出力,日后她们也不打算沾光。
第95章
四月二十八日,御驾抵达京城,就算日子,这次南巡走了有两个半月,京城虽然没出什么差错,但被康熙寄予厚望负责追缴欠银的四贝勒,这两个多月却是把差事给办砸了。
不想还钱的人太多了,上到太子下到普通官员,愿意还钱的没多少人,皇上离京之前四贝勒拿三贝勒开刀,不光是把三贝勒府的欠银追缴回来了,而且还借此让皇上表明了态度,有心还钱的人,比如五贝勒府,也跟着把钱还回来了。
不过,更多的是死耗着不想还钱的人,这些人各有各的阵营,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四贝勒拿三贝勒开刀这事儿原本是很有震慑力的,真要是跟这些欠款的大臣们死扛,说不定还真能强制性的收回不少银子了。
但是太子南巡之前给了四贝勒一份名单,上面全部都是皇太子一系的官员,太子的意思自然是名单上的人都不能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四贝勒也是属于皇太子一系的。
康熙把太子带出来,原本是希望老四能够在京城腾出手来,好好的追缴欠银,只是没想到老四从头到尾都没有动太子的人,在有所偏颇的情况下,其他被追缴欠赢的人自然不服气。
四贝勒的手段强硬,他们的反抗方式也同样强硬。四贝勒抬着棺材去收钱,人家就敢当堂以头撞棺材,虽说人是救回来了,没什么性命之忧,不过这名声可够难听的了。
刻薄寡恩,这四个字就是外界对四贝勒的评价,当然落得这么个名声确实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但辛辛苦苦忙了这么久,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落了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心里总归是不怎么舒服的。
康熙可不管儿子心里头舒不舒服,差事没办好,免不了要责骂一番,并且暂停了户部追缴欠银一事,不然再发展下去,‘刻薄寡恩’的就不止是四贝勒了,他这个当皇帝的怕是也要牵扯进去。
忙活了好几个月,既坏了名声又遭了皇上责骂的四贝勒干脆闭门不出,消消停停的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当然少了一个四贝勒,对京城的局势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该吵的吵,该争的争,该算计的也相互算计,在坑四爷这事儿上,三方人马默契的站到了一个阵营里,如今四爷退了,三方的人就又成了死对头。
要说四爷被康熙训斥这事儿,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德妃,甭管她跟这个儿子亲近不亲近,但是在其他人看来她跟老四都是利益共同体,老四得皇上看中,她面子上也有光,老四被皇上训斥,未尝不是把她的脸面给丢在地上。
所以对老四这个儿子,德妃没有半分的怜惜,至于记恨到也是说不上,人生就像是打叶子牌,蠢人即便是摸到了一手好牌也能最后打烂,聪明人恰恰相反,手里头的牌再烂,最终也能打赢。
老四被皇上训斥,德妃虽然丢了面子,但这也算是一个契机,扮可怜、装柔弱这样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她没少做,尤其是当年孝懿仁皇后把老四抱过去之后,当额娘的思念自己的儿子,时不时落泪也是应有之事,她能够被单独封嫔,大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皇上年幼丧母,最是向往慈母之心,如今老四被训斥,心灰意冷,干脆做起了富贵闲人,她这个做额娘的心里也应当是不落忍,私底下伤怀,以至于‘生了病’。
好歹有着多年的情分,又是四妃之一,正如德妃预料到的那样,没过几天皇上便起驾永和宫,亲自过来探望她。
妆是早就已经画好的,并不浓重,相反淡的很,眉毛极其浅淡,但是形状姣好,脸上搽了淡淡的珍珠粉,看上去很白,病态的那种白,唇上并没有擦胭脂,头发被简单的盘起来。
总之看上去绝对是生了病的人,只不过并不丑,当然了,德妃还没有胆子欺君,身体确实是不怎么舒服,太医那边也开了药方,只不过她这病并非是因为老四遭训斥,而是头两个月减肥吃的东西太少了,而且之前一直吃重油重荤的东西,突然改变膳食,老胳膊老腿也受不了,毕竟不是年轻人了,身体经不起折腾。
德妃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进宫三十多年,她不敢说对万岁爷有十分的了解,但对万岁爷的心思多多少少还是能猜到一些的,万岁爷既然来看她,那就说明待她有几分情分,而她现在这个模样,跟多年前把老四抱到孝懿仁皇后那会儿一样,而且对万岁爷来说,她这次生病同样也是因为老四,拥有慈母之心的人总是让人怜惜的。
德妃想的很好,准备的也足够充分,不过却是算漏了一点,三十年过去了,四爷已经三十岁了,而她也快要五十岁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跟宜妃一样,当了祖母还能保持姣好的面容,甚至更有风情。
德妃原就不是以容貌在宫中出头的,年轻的时候比不得宜妃和良妃,如今就更是比不得了,早些年吃东西不忌口,前两个月又突然减肥,人能好看才怪了呢,德妃看惯了自己的脸,再加上使用的铜镜又不甚清晰,对自己还真……没有正确的认知。
康熙身边从来不乏有貌美之人,宫女、宫妃,端茶倒水的人也都面容姣好、相貌上乘,更别说南巡这段时间他日日都能看到宜妃那张国色天香的脸,对比之下,昔日同样是宠妃的德妃,实在是惨烈了点。
当然了,德妃生病,康熙并非是无动于衷,心疼是有的,但跟德妃想象的怜惜不一样。
“好好养病,别让孩子们挂心,都已经是做祖母的人了,万事都应该看开些,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四也老大不小的了,你就别跟着操心上火了。”
德妃差点没被怄死,这话乍一听没什么毛病,但仔细品品,没有一句话不是在说她老,到了这个年纪,按理来说也不应该计较这么多,但有宜妃的例子明晃晃的摆在眼前,她这心里头实在是不平衡。
德妃心里头平衡不平衡,除了永和宫里的人,其他也就没人关注了,甚至没过多长时间,德妃自己就想通了,女人前半辈子拼恩宠,后半辈子就该拼儿子了,宜妃的两个儿子,全都是没出息的,注定跟那个位置无缘。
但她就不一样了,老四的名声臭了,十四可还好着呢,皇上这两年身子骨越来越好,以后指不定继位的会是小儿子,与其跟宜妃争宠爱,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儿子身上,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那个。
后宫都已经是这个想法了,前朝的人就更别提了,三方人马旗帜鲜明,没有一盏省油的灯,太子、直郡王和八贝勒三个人之间更不存在什么兄弟之情了,几乎已经斗红了眼。
胤禟也算是看明白了,什么兄弟不兄弟的,但凡是动了那个心思的,兄弟之情又能算得了什么,与其指望哪个兄弟上位,还不如盼着皇阿玛长命百岁,他们这些注定与大位无缘的皇阿哥们也能多自在一会儿。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没有野心,尤其是皇子阿哥,进一步便是天下之主,这样的诱惑太大了,没几个人能把持得住,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原本旗帜鲜明站在太子身后的四爷蛰伏起来了,但皇太子党、皇长子党和八爷党的斗争仍然在持续,这中间甚至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背了‘善妒’名声多年的八福晋没少尝试求子的办法,没少吃了药,没少拜了佛,多少太医都诊断过了,没人说八福晋不能生,只说缘分未到。
在夺嫡的紧要关头,没有嫡子都算是个弱势,更何况八爷膝下一个孩子都没有,免不得要遭人议论、被人攻诘。
不过就算是如此,八爷对八福晋仍旧是情深意重,让京城的不少女人都羡慕嫉妒。
毓秀知道历史上的八爷是有后的,虽然她不记得是嫡出还是庶出了,但能做到如今这个份儿上,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很不容易了,就算日后真的有庶子庶女出生,在这么多皇子福晋里头,八福晋也仍旧是头一份儿的了。
毓秀这么认为,不代表八福晋也这么认为,成婚八年,贝勒府里的女人就没少过,但那些女人都只是摆设而已,是宫里头非要硬塞进来的,贝勒爷从来都没去过她们屋里,更没宠过她们。
所以哪怕是告假带福晋和孩子出去玩儿,皇上也照样给了假,反正老五就算是呆在前面,也说不了几句话,心思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江南不愧是水乡,跟京城比起来少了一分大气,却多了一份雅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长街曲巷,真的是如诗如画,如果皇子阿哥可以离京的话,比起京城,毓秀倒是更喜欢在这里生活。
不只是风景好,江南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辈出,文化气息厚重,哪怕是逛街的时候,都随处可见穿长衫的书生,有的也是出来闲逛买东西的,还有是支了摊子给人写书信的。
不过也并非全都是优点,跟京城比起来,不管是卖东西的,还是买东西的,女子都要更少一些,即便是出来买东西的女子,如若不是老妪,一般都会戴着面纱。
像毓秀这样大大咧咧的穿着旗装,面上没有任何遮挡物的年轻女子,还真不多见。
不过能够身着旗装,后边又跟着好几个身高体壮的健仆,还真没几个人会对着她指指点点,多数人便是走道都是要绕开的,一点儿都没有拥挤的感觉。
毓秀并不觉得扫兴,上辈子她没少经历过人挤人的场面,这辈子是一点儿都不向往,也不怀念,反而更喜欢特权带来的便捷。
就像她作为一个现代人,可以接受这里的等级制度一样,这里的生活所给予她的东西,比从她身上剥夺的要多,比起上辈子,她更喜欢这辈子,有吃有喝有闲,不需要为生存奔波,更不需要看那么多人的脸色。
弘晶体力比他阿玛和额娘还要好,所以一路上也不需要人抱着,自己迈着小碎步走的也挺快,就是弘晊这孩子,真心是遗传了他阿玛和额娘,太懒了,虽说年纪还小,体力肯定是赶不上哥哥,但一步路也不愿意走也是醉了。
而且为了不走路,这小子也是花招百出,先是撒娇,额娘、阿玛、哥哥轮着喊,声音软软糯糯,模样俊俏可爱,能狠心拒绝的人还真不多。
好不容易扛过了这一关,紧跟着就是尖锐的哭闹声,以前哭的厉害了,虽然也是声嘶力竭,但脸上是有眼泪的,现在好了,声音足够尖锐,就跟后世的海豚音一样,但脸上一滴泪都没有。
要是打算好好教育熊孩子的家长,肯定就这么拗上了,但毓秀和胤祺并不是这样的家长,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孩子,弘晶完全是天赋异禀,相比之下,弘晊这孩子倒更像是他们两口子养出来的,一样的好吃懒做。
虽说平时还会带着弘晊一起踢蹴鞠、打拳,但是如今好不容易来一次江南,还不知道能在这儿呆多久呢,自然不能跟熊孩子就这么耗上了,下次南巡还不知道是几年,还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呢,当然要好好把握这次的时机了。
先是由毓秀抱着,毓秀抱不动了,胤祺再抱,最后两个人都抱不动了则是由侍卫顶上,弘晶虽然主动提出来要抱着弟弟,但让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子抱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哪怕天生神力,做家长的也不能允许。
一家四口就这么整日出去溜达,谁也没在意政事,谁没有闲心和余力来关注皇上的心情。
一直到三月十八日,御驾停留在了苏州府,而这一日正好是康熙五十二岁的诞辰,朝廷的筵席自然不能从京城大老远送过来。
苏州当地的父母官,带着苏州百姓进献的食品来拜见皇上,“今日是万寿节,百姓有感于皇上的仁慈,自发准备了食物聚集在官衙门口,祝愿皇上万寿无疆、龙体安康。”
“朕已经知道了百姓们的这份心意,也就算是领受了,至于食物还是让他们拿回去,百姓生活不易,为政者也应当体恤。”康熙情绪不高。
若是以往,还有兴致来一次君民同乐,哪怕知道这些不过是下边官员的主意,百姓整日为生计奔波,哪有功夫想这些东西,不过也可以君民同乐,做给天下人看。
但是如今他实在是没有这个兴致了,太子频频和京城联系,前段时间居然在曹寅的牵头下,同江南的士子们吟诗作对、讨论朝廷的重要政令,而且同江南有名的几位士子来往密切。
江南文风昌盛,同时,大清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于江南,正是因为江南的重要性,他才会把曹寅和李煦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心腹放在江南,太子在朝堂上跟直郡王相争是他刻意放任的结果,但江南这个地方,太子是不能插手的。
所以这次寿宴他不愿意交给太子去准备,同时也不想交给曹寅,也算是警告这两个人了,不能动江南的主意。
十三是太子党的人,交给十三去办理寿宴,跟交给太子是差不多的,所以数来数去,唯一能用的也就是老五了,虽然时间是紧急了点,但寿宴办成什么样,他也不嫌弃,这又不是在京城,没必要把场面弄的特别大。
胤祺哪里办过寿宴,入朝参政之后他就去了两个地方,一个工部,一个户部,都是跟举办寿宴没什么关系的部门,在府里,不管是他和福晋的寿宴,还是两个儿子的生辰宴,也全部都是由福晋来办,他是从来都没有关心过的,更何况苏州府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儿找好厨子,上哪儿弄好食材。
皇阿玛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有太子,有十三弟,再不济还有曹寅呢,或者让当地的地方官来准备也行,何苦让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安排寿宴,而且时间还这么赶,十八日过生日,十八日早上才跟他说这事儿,但凡能早一天,也不至于慌乱成这样。
第94章
“往日咱们府里头办寿宴都需要准备什么?福晋帮我列个清单,我先去问问李德全,预备了多少食材,有多少人能用。”
猛不丁的皇阿玛突然让他负责寿宴,他都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了,好在御驾里带了御厨,也带了食材,真要是不够的话,就地采买是可以的,反正又不是没有银子,就怕忙中出错。
办寿宴这事儿毓秀是有经验的,只不过皇帝的寿宴跟府上的寿宴还是不一样的,毓秀也怕自己摸不准,“爷先去找李公公,我去问问额娘,到时候把清单列出来。”
“别到时候,赶紧、马上,这都火烧眉毛了,越快越好。”胤祺嘱咐道,本来以为这次到了江南可以痛痛快快好好玩的,没成想还是被抓了壮丁,要不是看皇阿玛心情不太好,他非得拉着十三弟一块儿帮忙。
得,这事儿确实挺急的,她听说太子和曹寅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没想到临了皇上没把这事儿安排给太子和曹寅,而是安排给了胤祺,就只有半天的功夫,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对太子和曹寅不满,还是对她们家那位爷不满,虽说是折了太子和曹寅的面子,不过折腾的可是她们爷。
胤祺匆匆忙忙去问李德全,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皇阿玛的寿宴不能出差错,毓秀也带着两个孩子去见宜妃娘娘,一方面是询问寿宴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把弘晶和弘晊放到宜妃娘娘那里,她也好抽出空来给胤祺帮帮忙。
宜妃娘娘作为四妃之一,虽然没有单独给皇上办过万寿节,但自从四妃掌管宫权之后,每年都会主管一部分,所以对这些事情也算是熟门熟路了,给了不少意见,不过当务之急却是食材的采购。
虽然御驾出行是备了食材的,但那基本上都是燕窝、人参这些已经被处理好的食材,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准备的分量并不多,平日里也需要采买,而寿宴所需要的量更大。
别说什么‘有银子不怕买不着东西’,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如今这时候,早市都已经过去了,这么短的时间里,上哪儿去买那么多新鲜的食材。
“不如让老五去找找太子,或许太子那边会有准备,也省得着急忙慌的出去购买食材,再出了差错。”要她说,皇上就是胡来,入口的东西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就算最新采买的这些食材不会被皇上吃的,但不管是参加寿宴的哪个人出了问题,对胤祺而言都是办事不力。
毓秀知道寿宴一是太子早有准备,但皇上没把这事交给太子去办,明显就是打了太子的脸,胤祺办寿宴,如果让太子提供食材,人家未必乐意,这不是上赶着得罪人吗。
毓秀在担心什么,宜妃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放心,太子是不会计较这些小事儿的。”
一国储君,没那么多唧唧歪歪的小心眼,而且就算是得罪了也没什么,皇上虽说年事已高,但如今看着再活个十年二十年绝对不成问题,太子就算是能继位,也不知道还能再当几年的皇帝,没必要现在就小心翼翼的,储君毕竟不是君。
毓秀知道自己跟娘娘比起来,算不上是聪明人,既然不聪明,那就听聪明人的。
“我这就回去跟我们家爷说,弘晶和弘晊还麻烦您照看。”如果太子肯帮忙把之前的准备拿出来的话,那事情就没这么紧张了。
皇上的身体状况,但凡是能见到圣驾的人都清楚,更遑论是太子,如今的皇阿玛,抛开年纪不谈,只看状态的话,说一句春秋正盛也不为过。
所以他才会昏了头,不光是在朝堂上动作频频,来了江南之后也一直没消停,更是跟曹寅在私底下达成了协议,曹家要给自己找后路,他要掌握江南的讯息,所以他允了曹寅,下次选秀让曹寅的孙女做他的侧福晋。
以前曹家人就隐晦的提过这件事儿,只不过他没答应,但是这一次却是应下了,索额图没了,他必须发展自己的势力才对,老四跟老十三虽说也是跟着他干,但兄弟跟外臣是不一样的。
太子是什么想法,胤祺不知道,也根本就没有关注过,不过太子最近小动作这么多,连他都有所耳闻,也难怪皇阿玛这次要折了太子的面子。
要他说,太子如今这样,也算是被皇阿玛逼的,三十一岁的人,当了三十年的太子,早些年还能办点儿正经差事,如今被皇阿玛走哪带到哪,别人说是正经差事了,连监国这种事情皇阿玛都不放心太子了,而且索额图不管是犯了什么错,毕竟是太子的叔祖父,也该给个体面的死法,被活活饿死……就有些过了。
不光是太子,这几年,但凡是已经入朝参政的皇子阿哥,其实都有感觉,皇阿玛对权力是越抓越紧,早些年皇阿玛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还能带着他们一起去积累军功,现在可就没这个待遇了,所有的皇子阿哥基本上都被圈在京城里,像他这种没本事、没能力的还好说,有本事、有能力的,真心是被束缚住了手脚。
听人劝吃饱饭,额娘和福晋都让他去找太子,他自然不会非要梗着脖子自己去弄,那是直郡王才会办的事情,他既没有大哥的能耐,也不像大哥一样跟太子有那么多矛盾,何苦来哉,自然是怎么轻松怎么来。
“皇阿玛寿宴将临,怕食材不够,孤确实提前让人准备了些,既然五弟要用,孤这就让人送来。”太子压根就没把这当回事儿,早上被皇阿玛给五弟的旨意折了面子,他也就知道皇阿玛的意思了,一边儿担心曹寅被皇阿玛此举吓破了胆,另一边又担心京城的局势,老四在京城追缴欠银的手段可是激烈的很,虽说如今还没找到他门下的人,但老四的性子还真说不准,保不齐脑子一抽,这把火就烧到他身上来了。
考虑的事情一多,也就忘了五弟准备寿宴时间太紧这事儿,要是想起来了,他早就让人把食材给五弟送过去了,也算是卖五弟一份面子,反正都已经准备了,与其让奴才糟蹋了,还不如给五弟呢。
太子就是大气,胤祺一边道谢,一边又忍不住有些同情太子,若太子不是太子,只是普通的官宦子弟,30岁说不定就已经做出一番政绩来了,不像现在,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斗心眼上,以前是跟直郡王斗,现在除了直郡王还有老八,甚至还有皇阿玛,以后只会更多。
不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这只小麻雀,在世人看来应该还不够格去同情太子。
在太子、李德全、额娘和福晋的帮衬下,寿宴安排的特别顺利,而且毫不费力,在其他人看来,五贝勒小半天的时间里准备一场寿宴相当游刃有余。
康熙自然知道这场寿宴都有谁出了力,不过能用人也算是个本事,对老五他本来期望就不高,所以也就没什么过高的要求,这样就挺好的,以前总想着让儿子们个个精明能干,但等到年纪大了,才发现儿子个个精明能干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反倒是像老五这样,守礼知规矩,还有点能力,关键是没野心的儿子,最是让人省心不过了。
“办的不错,朕有赏,你也在户部呆了也有年头了,既然宴会办得不错,回京以后就去礼部。”他让老四当孤臣,老五就别跟着老四在户部了,免得成了人家手里的刀,既然没什么野心,那就别掺和这些事儿了。
胤祺赶紧跪下来谢恩,头一次觉得皇阿玛对他还不错,四哥现在办的那差事儿确实够棘手的,他虽然愿意配合,但绝对不会上赶着掺和,相反能避就避,皇阿玛现在把他调去礼部,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某种程度上,也就不用得罪四哥了,在一起共事这么久了,四哥的心眼还真没太子大。
“四哥,对你也挺好的,不用在户部呆下去至于这么高兴吗。”回到屋里,毓秀忍不住道,再说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更何况这些大臣欠的不是皇上的银子,是户部的银子,怎么能赖着。
“我知道,四哥对我好不好还用你说,但是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牵扯太大了。”他一没什么野心,二没有什么追求,犯不上得罪那么多人。
“行行行。”毓秀不想再多劝下去了,追缴欠银是困难了点,而且特别招骂,但哪里有四爷办不成的事儿,人家可是未来的雍正帝,就算现在把这事儿办成了之后会被人记恨,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康熙身体再好,也不可能当个百八十年的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早晚还是要换人的。
不过她跟胤祺两个人都不爱折腾,没有站队的打算,也没有日后要被新皇重用的期许,所以爱咋地咋地,既然都已经被皇上调去了礼部,那就更用不着跟着折腾这些事儿了,如今不出力,日后她们也不打算沾光。
第95章
四月二十八日,御驾抵达京城,就算日子,这次南巡走了有两个半月,京城虽然没出什么差错,但被康熙寄予厚望负责追缴欠银的四贝勒,这两个多月却是把差事给办砸了。
不想还钱的人太多了,上到太子下到普通官员,愿意还钱的没多少人,皇上离京之前四贝勒拿三贝勒开刀,不光是把三贝勒府的欠银追缴回来了,而且还借此让皇上表明了态度,有心还钱的人,比如五贝勒府,也跟着把钱还回来了。
不过,更多的是死耗着不想还钱的人,这些人各有各的阵营,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四贝勒拿三贝勒开刀这事儿原本是很有震慑力的,真要是跟这些欠款的大臣们死扛,说不定还真能强制性的收回不少银子了。
但是太子南巡之前给了四贝勒一份名单,上面全部都是皇太子一系的官员,太子的意思自然是名单上的人都不能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四贝勒也是属于皇太子一系的。
康熙把太子带出来,原本是希望老四能够在京城腾出手来,好好的追缴欠银,只是没想到老四从头到尾都没有动太子的人,在有所偏颇的情况下,其他被追缴欠赢的人自然不服气。
四贝勒的手段强硬,他们的反抗方式也同样强硬。四贝勒抬着棺材去收钱,人家就敢当堂以头撞棺材,虽说人是救回来了,没什么性命之忧,不过这名声可够难听的了。
刻薄寡恩,这四个字就是外界对四贝勒的评价,当然落得这么个名声确实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但辛辛苦苦忙了这么久,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落了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心里总归是不怎么舒服的。
康熙可不管儿子心里头舒不舒服,差事没办好,免不了要责骂一番,并且暂停了户部追缴欠银一事,不然再发展下去,‘刻薄寡恩’的就不止是四贝勒了,他这个当皇帝的怕是也要牵扯进去。
忙活了好几个月,既坏了名声又遭了皇上责骂的四贝勒干脆闭门不出,消消停停的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当然少了一个四贝勒,对京城的局势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该吵的吵,该争的争,该算计的也相互算计,在坑四爷这事儿上,三方人马默契的站到了一个阵营里,如今四爷退了,三方的人就又成了死对头。
要说四爷被康熙训斥这事儿,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德妃,甭管她跟这个儿子亲近不亲近,但是在其他人看来她跟老四都是利益共同体,老四得皇上看中,她面子上也有光,老四被皇上训斥,未尝不是把她的脸面给丢在地上。
所以对老四这个儿子,德妃没有半分的怜惜,至于记恨到也是说不上,人生就像是打叶子牌,蠢人即便是摸到了一手好牌也能最后打烂,聪明人恰恰相反,手里头的牌再烂,最终也能打赢。
老四被皇上训斥,德妃虽然丢了面子,但这也算是一个契机,扮可怜、装柔弱这样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她没少做,尤其是当年孝懿仁皇后把老四抱过去之后,当额娘的思念自己的儿子,时不时落泪也是应有之事,她能够被单独封嫔,大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皇上年幼丧母,最是向往慈母之心,如今老四被训斥,心灰意冷,干脆做起了富贵闲人,她这个做额娘的心里也应当是不落忍,私底下伤怀,以至于‘生了病’。
好歹有着多年的情分,又是四妃之一,正如德妃预料到的那样,没过几天皇上便起驾永和宫,亲自过来探望她。
妆是早就已经画好的,并不浓重,相反淡的很,眉毛极其浅淡,但是形状姣好,脸上搽了淡淡的珍珠粉,看上去很白,病态的那种白,唇上并没有擦胭脂,头发被简单的盘起来。
总之看上去绝对是生了病的人,只不过并不丑,当然了,德妃还没有胆子欺君,身体确实是不怎么舒服,太医那边也开了药方,只不过她这病并非是因为老四遭训斥,而是头两个月减肥吃的东西太少了,而且之前一直吃重油重荤的东西,突然改变膳食,老胳膊老腿也受不了,毕竟不是年轻人了,身体经不起折腾。
德妃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进宫三十多年,她不敢说对万岁爷有十分的了解,但对万岁爷的心思多多少少还是能猜到一些的,万岁爷既然来看她,那就说明待她有几分情分,而她现在这个模样,跟多年前把老四抱到孝懿仁皇后那会儿一样,而且对万岁爷来说,她这次生病同样也是因为老四,拥有慈母之心的人总是让人怜惜的。
德妃想的很好,准备的也足够充分,不过却是算漏了一点,三十年过去了,四爷已经三十岁了,而她也快要五十岁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跟宜妃一样,当了祖母还能保持姣好的面容,甚至更有风情。
德妃原就不是以容貌在宫中出头的,年轻的时候比不得宜妃和良妃,如今就更是比不得了,早些年吃东西不忌口,前两个月又突然减肥,人能好看才怪了呢,德妃看惯了自己的脸,再加上使用的铜镜又不甚清晰,对自己还真……没有正确的认知。
康熙身边从来不乏有貌美之人,宫女、宫妃,端茶倒水的人也都面容姣好、相貌上乘,更别说南巡这段时间他日日都能看到宜妃那张国色天香的脸,对比之下,昔日同样是宠妃的德妃,实在是惨烈了点。
当然了,德妃生病,康熙并非是无动于衷,心疼是有的,但跟德妃想象的怜惜不一样。
“好好养病,别让孩子们挂心,都已经是做祖母的人了,万事都应该看开些,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四也老大不小的了,你就别跟着操心上火了。”
德妃差点没被怄死,这话乍一听没什么毛病,但仔细品品,没有一句话不是在说她老,到了这个年纪,按理来说也不应该计较这么多,但有宜妃的例子明晃晃的摆在眼前,她这心里头实在是不平衡。
德妃心里头平衡不平衡,除了永和宫里的人,其他也就没人关注了,甚至没过多长时间,德妃自己就想通了,女人前半辈子拼恩宠,后半辈子就该拼儿子了,宜妃的两个儿子,全都是没出息的,注定跟那个位置无缘。
但她就不一样了,老四的名声臭了,十四可还好着呢,皇上这两年身子骨越来越好,以后指不定继位的会是小儿子,与其跟宜妃争宠爱,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儿子身上,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那个。
后宫都已经是这个想法了,前朝的人就更别提了,三方人马旗帜鲜明,没有一盏省油的灯,太子、直郡王和八贝勒三个人之间更不存在什么兄弟之情了,几乎已经斗红了眼。
胤禟也算是看明白了,什么兄弟不兄弟的,但凡是动了那个心思的,兄弟之情又能算得了什么,与其指望哪个兄弟上位,还不如盼着皇阿玛长命百岁,他们这些注定与大位无缘的皇阿哥们也能多自在一会儿。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没有野心,尤其是皇子阿哥,进一步便是天下之主,这样的诱惑太大了,没几个人能把持得住,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原本旗帜鲜明站在太子身后的四爷蛰伏起来了,但皇太子党、皇长子党和八爷党的斗争仍然在持续,这中间甚至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背了‘善妒’名声多年的八福晋没少尝试求子的办法,没少吃了药,没少拜了佛,多少太医都诊断过了,没人说八福晋不能生,只说缘分未到。
在夺嫡的紧要关头,没有嫡子都算是个弱势,更何况八爷膝下一个孩子都没有,免不得要遭人议论、被人攻诘。
不过就算是如此,八爷对八福晋仍旧是情深意重,让京城的不少女人都羡慕嫉妒。
毓秀知道历史上的八爷是有后的,虽然她不记得是嫡出还是庶出了,但能做到如今这个份儿上,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很不容易了,就算日后真的有庶子庶女出生,在这么多皇子福晋里头,八福晋也仍旧是头一份儿的了。
毓秀这么认为,不代表八福晋也这么认为,成婚八年,贝勒府里的女人就没少过,但那些女人都只是摆设而已,是宫里头非要硬塞进来的,贝勒爷从来都没去过她们屋里,更没宠过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