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郑娴儿上了楼,恰好第一个炮仗响了起来。
胡氏吓了一大跳:“外头在干什么?”
郑娴儿笑吟吟地走过去,按住了她的肩:“你再躺一会儿,眼睛消了肿再出去!别担心,这是咱们的茶楼开张呢!”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真忙着弄这些!”胡氏实在不解。
郑娴儿笑道:“刚刚怎么说的来着?正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咱们才更要把家里家外都弄得红红火火的,防着小人钻咱们的空子啊!”
胡氏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但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半个时辰之后,妯娌两人携手下楼,楼下已经有三四桌茶客坐在那儿聊天了。
郑娴儿低声对刘掌柜吩咐道:“人多的地方,消息也最灵通。今后你若听到什么新奇的大事,记得叫人到楼家去说一声。”
刘掌柜正答应着,身后那桌茶客已大声笑了起来:“掌柜的,这两位是你们家的女眷啊?”
刘掌柜忙回头笑道:“不许胡说,这是我们东家!”
“谁家啊?”茶客们立刻来了兴致。
刘掌柜正待答话,郑娴儿已转过身来,大大方方地向众人笑道:“‘饮杯茶’是楼家的产业,今日第一天开张,每人免费送一碟点心,请大家多提意见!”
“哟,楼家?!”第一个开口的茶客惊了一下,“不是都说您家里出事了?这时候您还有心思开张做生意呐?”
郑娴儿微微皱眉,一脸不解:“家里出事?没有啊!”
旁边立刻有人凑了过来:“怎么没有?不是说书院被封了、里头那些书生都关起来了?听说是那个姓褚的惹出了大乱子,你们家不是有两位爷常跟他来往?怎么会没事?”
“原来你说的是这件事啊!”郑娴儿粲然一笑,作恍然大悟状。
众茶客见了,好奇心更盛:“怎么,这还不是大事?”
“嗐,”郑娴儿一脸不以为然,“这能算什么大事?褚先生的人品学问可不是咱们桑榆县吹出来的,那是全天下读书人都佩服的!他老人家能惹出什么乱子来?是,我们家两位公子确实还在书院里住着呢,但不是你们说的‘关起来’,他们不过是在那里等着上头来人说话罢了!那里头十来个书生倒有一半是中过举人的,剩下的也都是秀才,哪能说关起来就关起来?咱们黎县令可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人!”
几个茶客闻言暗暗点头,互相示意着,笑了起来。
有个形貌粗鲁的汉子大声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先前可吓坏了,还当是咱桑榆县也要出桩谋逆大案呢!”
这话说得十分不客气,胡氏险些要发怒,郑娴儿却依然笑着:“谋逆那种事儿可不是咱们小老百姓能干的,客官您放心就是!”
那汉子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此时见郑娴儿没生气,他自己倒讪讪地笑了起来。
“三奶奶,马车已经套好了!”伙计进来大声禀道。
郑娴儿向胡氏示意:“大嫂先请。”
胡氏点了点头,唇角也露出了一丝笑影。
众茶客才知道这两人竟都是楼家的少奶奶,一时又是一阵错愕。
再加上郑娴儿本身就是一个自带话题的人物,待二人走后,大堂中不免又是一阵热火朝天的议论,引得不少行人走了进来。
有个茶客目送着二人出门,摇头笑叹:“这个寡妇三少奶奶,不简单啊!”
一个刚进来坐下的女人闻言立刻又站了起来:“寡妇三少奶奶?难道是楼家那个?”
刘掌柜说了声“是”,那女人立刻拍着大腿叫了起来:“哎哟,楼家可坏了事了!”
伙计们一听可不乐意了,当场便有人冷笑了起来:“客官放心,楼家一时半会还坏不了事!”
那女人讪讪地坐了回去。察觉到周围那几道不善的目光,她又有些不服气:“怎么就坏不了事了?你们还没听说吧?陈财主家那位四小姐正在县衙击鼓鸣冤,申告楼家五公子糟蹋了她的身子,又不肯负责……”
第75章 原来是个衣冠禽兽
“你说什么?!”门口忽然响起一声断喝。
那女人吓得猛一哆嗦,险些撞翻了伙计提过来的茶壶。
众茶客惊愕地看向声音来处,却见本该已经走远了的郑娴儿不知何时又折了回来,脸色铁青地站在门口。
那女人被郑娴儿的目光盯得头皮发麻,好半天才说道:“就是陈四小姐要告你们家逼奸民女啊,这会儿正在县衙击鼓鸣冤呢!你不信,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此话一出,堂中伙计都有些骇然。茶客们却是兴致勃勃,好些人眼里都冒着兴奋的光。
郑娴儿定了定神,缓步走了进来:“你刚刚说,陈四小姐告的是我们家五公子?不是二公子?”
“是五公子啊,就是考了解元的那个!”那女人说得很肯定。
刘掌柜见郑娴儿脸色不好,忙走了过来:“您先别急,五公子的人品,我们都看在眼里的……”
郑娴儿站在柜台前呆了半晌,终于扯出了一个笑容:“多谢这位大姐告知。今日您的茶水点心,我请了。”
茶客中又有人叫了起来:“楼三奶奶,您府上那位五公子看着端端正正的,想不到竟是个衣冠禽兽啊!啧啧……真是可惜了那一副好皮囊!”
郑娴儿眯起眼睛盯着那人,冷笑道:“如今真相未明,我不便为谁辩解。我只想请各位客官记着——流言止于智者,大伙儿可别被一个居心叵测的女人给耍了!”
“居心叵测的女人?说谁呢?”先前那女人不乐意了。
郑娴儿笑道:“我说的自然是那位借住在楼家二房院子里的陈四小姐!——刘掌柜,你即刻派个人去楼家问问二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刘掌柜忙答应着。郑娴儿又向众茶客笑了笑:“我们家五公子的人品如何,相信诸位客官心中自有判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诸位都是耳聪目明之人!”
此话说完,她便决然地转过身,大步走了出去。
留下茶楼之中一片哗然。
显然,郑娴儿留下的那几句话还是有些用处的,马上就有人想到了陈四小姐是以探望表姐的名义住到楼家去的,而且在表姐去世之后也并没有离开楼家。
更有人通过郑娴儿的那几句话,想到了陈四小姐一直是住在二房的院子里,所以即使出了丑事,也只能是跟她那位表姐夫出。
再联想到楼家二公子的风评,众人越发坚信出事的不可能是那位谪仙一般的五公子,反倒是二公子的可能性极大。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更愿意相信先前那个女人的话。毕竟,“翩翩公子私底下其实是个禽兽”这种话题,是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后面的这些议论,郑娴儿已经顾不上了。
她深知此时去管别人的嘴是最徒劳的。如果陈景真还在县衙门口、如果陈景真一定要往楼阙的身上泼脏水,谁又能堵得住全城百姓的悠悠之口呢?
马车急急赶往县衙的方向,郑娴儿的心里越来越慌。
胡氏攥住郑娴儿的手腕,急问:“事情很严重,对不对?”
郑娴儿定了定神,坐直了身子:“如果只是陈景真一个人的主意,那还不算严重。我只怕……”
“怕什么?”胡氏忽然有些紧张。
郑娴儿摇了摇头:“希望不是二公子搞的鬼,否则——这一招是要把咱们所有人全都踩死啊!”
胡氏听得心惊胆战,许久都没有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郑娴儿在心里细细地捋了一遍,越想越觉得心惊。
陈景真这场官司一旦升了堂,楼家是一定有人要遭殃的。
或许是二爷楼闿,或许是除了楼闿之外的所有人。
如今只能祈祷陈景真没有跟楼闿联手,否则事情可就真麻烦了!
郑娴儿揪心揪肺地想了一路,直到马车停下来,她还没有回神。
还是胡氏掀开车帘看了看,脸色煞白地缩了回来:“县衙门口好多人!里面好像在升堂了……”
郑娴儿立刻跳下马车,转身回来丢下一句话:“你即刻回去告诉太太和安姨娘千万看住二公子,否则咱们这些人都要完蛋!”
胡氏一时没有想明白,正要追问,郑娴儿却已向着人多的地方飞跑了过去。
县衙门前的鸣冤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敢敲的。一旦鼓响,必有冤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当鼓响之时,必定会有许多百姓凑过来看热闹。
此时此刻,衙门外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堆了一大片人。
郑娴儿不顾众人异样的目光,一路挤到了最里面,果然看见陈景真跪伏在地上,痛哭不止。
黎县令居然和颜悦色,似乎是在安慰她。
郑娴儿的耳朵里“嗡嗡”地响成一片,许久都没有分清哪一声是陈景真的哭诉、哪一声是围观者的议论。
也不知过了多久,混乱的耳朵里终于听清了一个声音,却是黎县令的:“岂有此理!即刻带楼阙上堂!”
立刻有衙役高声答应着,跑了出去。
郑娴儿的心立刻紧紧地揪了起来。
从书院把楼阙带到这里来受审,书院里的那些人会怎么想?此刻在门口瞧热闹的百姓们又会怎么想?
楼阙一旦出现在这大堂上,名声就算是毁了!
可是,能怎么办呢?拦不住啊!
郑娴儿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偏偏黎县令眼尖看见了她,立刻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那不是楼家三少奶奶?怎么,您也来瞧热闹来了?”
郑娴儿知道躲不过,干脆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大人说笑了,我可不是来瞧热闹的。”
“哦?难道你是来作证的?”黎县令皱了皱眉。
郑娴儿眯起眼睛死死地盯了陈景真一眼,随后又抬起头,坦然笑道:“我公公婆婆不愿跟小辈计较,特地叫我过来瞧一眼,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奴才在诬告我们家呢?”
陈景真闻言立刻直着脖子叫了起来:“我是不是诬告,还轮不到你这个贱妇来说!”
“大胆!”郑娴儿厉声断喝,“我是受过朝廷诰封的正五品宜人,你说我是‘贱妇’,究竟是在骂我,还是在骂当今皇上?”
陈景真仰起头来,恶狠狠地迎着郑娴儿的目光。
四目相对,郑娴儿勾起唇角,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
陈景真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发憷,下意识地就缩了缩脖子。
黎县令听见郑娴儿主动提起“诰封”,只得叫人在书吏旁边添了一张椅子,请郑娴儿入座。
郑娴儿半点都没跟他客气。
在这大堂上,她没叫黎县令站起来向她行礼,已经是很给面子的了。
陈景真看见郑娴儿坐下了,再想想自己依然跪着,心里立时觉得委屈得受不住,又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郑娴儿舒舒服服地往椅背上一靠,笑问黎县令道:“大人怎么不审呢?”
黎县令耐着性子解释道:“被告还没到,无法审问。”
郑娴儿懒懒地笑了笑:“被告没到,可以先审原告啊——我听人说,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在深更半夜,只要鸣冤鼓响,大人就必须升堂,是这样的么?”
黎县令立刻答道:“不错。钟鼓一响官必上堂,这是父母官亲民爱民、为民做主之象征。下官食君之禄,自然不敢不升堂。”
胡氏吓了一大跳:“外头在干什么?”
郑娴儿笑吟吟地走过去,按住了她的肩:“你再躺一会儿,眼睛消了肿再出去!别担心,这是咱们的茶楼开张呢!”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真忙着弄这些!”胡氏实在不解。
郑娴儿笑道:“刚刚怎么说的来着?正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咱们才更要把家里家外都弄得红红火火的,防着小人钻咱们的空子啊!”
胡氏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但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半个时辰之后,妯娌两人携手下楼,楼下已经有三四桌茶客坐在那儿聊天了。
郑娴儿低声对刘掌柜吩咐道:“人多的地方,消息也最灵通。今后你若听到什么新奇的大事,记得叫人到楼家去说一声。”
刘掌柜正答应着,身后那桌茶客已大声笑了起来:“掌柜的,这两位是你们家的女眷啊?”
刘掌柜忙回头笑道:“不许胡说,这是我们东家!”
“谁家啊?”茶客们立刻来了兴致。
刘掌柜正待答话,郑娴儿已转过身来,大大方方地向众人笑道:“‘饮杯茶’是楼家的产业,今日第一天开张,每人免费送一碟点心,请大家多提意见!”
“哟,楼家?!”第一个开口的茶客惊了一下,“不是都说您家里出事了?这时候您还有心思开张做生意呐?”
郑娴儿微微皱眉,一脸不解:“家里出事?没有啊!”
旁边立刻有人凑了过来:“怎么没有?不是说书院被封了、里头那些书生都关起来了?听说是那个姓褚的惹出了大乱子,你们家不是有两位爷常跟他来往?怎么会没事?”
“原来你说的是这件事啊!”郑娴儿粲然一笑,作恍然大悟状。
众茶客见了,好奇心更盛:“怎么,这还不是大事?”
“嗐,”郑娴儿一脸不以为然,“这能算什么大事?褚先生的人品学问可不是咱们桑榆县吹出来的,那是全天下读书人都佩服的!他老人家能惹出什么乱子来?是,我们家两位公子确实还在书院里住着呢,但不是你们说的‘关起来’,他们不过是在那里等着上头来人说话罢了!那里头十来个书生倒有一半是中过举人的,剩下的也都是秀才,哪能说关起来就关起来?咱们黎县令可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人!”
几个茶客闻言暗暗点头,互相示意着,笑了起来。
有个形貌粗鲁的汉子大声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先前可吓坏了,还当是咱桑榆县也要出桩谋逆大案呢!”
这话说得十分不客气,胡氏险些要发怒,郑娴儿却依然笑着:“谋逆那种事儿可不是咱们小老百姓能干的,客官您放心就是!”
那汉子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此时见郑娴儿没生气,他自己倒讪讪地笑了起来。
“三奶奶,马车已经套好了!”伙计进来大声禀道。
郑娴儿向胡氏示意:“大嫂先请。”
胡氏点了点头,唇角也露出了一丝笑影。
众茶客才知道这两人竟都是楼家的少奶奶,一时又是一阵错愕。
再加上郑娴儿本身就是一个自带话题的人物,待二人走后,大堂中不免又是一阵热火朝天的议论,引得不少行人走了进来。
有个茶客目送着二人出门,摇头笑叹:“这个寡妇三少奶奶,不简单啊!”
一个刚进来坐下的女人闻言立刻又站了起来:“寡妇三少奶奶?难道是楼家那个?”
刘掌柜说了声“是”,那女人立刻拍着大腿叫了起来:“哎哟,楼家可坏了事了!”
伙计们一听可不乐意了,当场便有人冷笑了起来:“客官放心,楼家一时半会还坏不了事!”
那女人讪讪地坐了回去。察觉到周围那几道不善的目光,她又有些不服气:“怎么就坏不了事了?你们还没听说吧?陈财主家那位四小姐正在县衙击鼓鸣冤,申告楼家五公子糟蹋了她的身子,又不肯负责……”
第75章 原来是个衣冠禽兽
“你说什么?!”门口忽然响起一声断喝。
那女人吓得猛一哆嗦,险些撞翻了伙计提过来的茶壶。
众茶客惊愕地看向声音来处,却见本该已经走远了的郑娴儿不知何时又折了回来,脸色铁青地站在门口。
那女人被郑娴儿的目光盯得头皮发麻,好半天才说道:“就是陈四小姐要告你们家逼奸民女啊,这会儿正在县衙击鼓鸣冤呢!你不信,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此话一出,堂中伙计都有些骇然。茶客们却是兴致勃勃,好些人眼里都冒着兴奋的光。
郑娴儿定了定神,缓步走了进来:“你刚刚说,陈四小姐告的是我们家五公子?不是二公子?”
“是五公子啊,就是考了解元的那个!”那女人说得很肯定。
刘掌柜见郑娴儿脸色不好,忙走了过来:“您先别急,五公子的人品,我们都看在眼里的……”
郑娴儿站在柜台前呆了半晌,终于扯出了一个笑容:“多谢这位大姐告知。今日您的茶水点心,我请了。”
茶客中又有人叫了起来:“楼三奶奶,您府上那位五公子看着端端正正的,想不到竟是个衣冠禽兽啊!啧啧……真是可惜了那一副好皮囊!”
郑娴儿眯起眼睛盯着那人,冷笑道:“如今真相未明,我不便为谁辩解。我只想请各位客官记着——流言止于智者,大伙儿可别被一个居心叵测的女人给耍了!”
“居心叵测的女人?说谁呢?”先前那女人不乐意了。
郑娴儿笑道:“我说的自然是那位借住在楼家二房院子里的陈四小姐!——刘掌柜,你即刻派个人去楼家问问二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刘掌柜忙答应着。郑娴儿又向众茶客笑了笑:“我们家五公子的人品如何,相信诸位客官心中自有判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诸位都是耳聪目明之人!”
此话说完,她便决然地转过身,大步走了出去。
留下茶楼之中一片哗然。
显然,郑娴儿留下的那几句话还是有些用处的,马上就有人想到了陈四小姐是以探望表姐的名义住到楼家去的,而且在表姐去世之后也并没有离开楼家。
更有人通过郑娴儿的那几句话,想到了陈四小姐一直是住在二房的院子里,所以即使出了丑事,也只能是跟她那位表姐夫出。
再联想到楼家二公子的风评,众人越发坚信出事的不可能是那位谪仙一般的五公子,反倒是二公子的可能性极大。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更愿意相信先前那个女人的话。毕竟,“翩翩公子私底下其实是个禽兽”这种话题,是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后面的这些议论,郑娴儿已经顾不上了。
她深知此时去管别人的嘴是最徒劳的。如果陈景真还在县衙门口、如果陈景真一定要往楼阙的身上泼脏水,谁又能堵得住全城百姓的悠悠之口呢?
马车急急赶往县衙的方向,郑娴儿的心里越来越慌。
胡氏攥住郑娴儿的手腕,急问:“事情很严重,对不对?”
郑娴儿定了定神,坐直了身子:“如果只是陈景真一个人的主意,那还不算严重。我只怕……”
“怕什么?”胡氏忽然有些紧张。
郑娴儿摇了摇头:“希望不是二公子搞的鬼,否则——这一招是要把咱们所有人全都踩死啊!”
胡氏听得心惊胆战,许久都没有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郑娴儿在心里细细地捋了一遍,越想越觉得心惊。
陈景真这场官司一旦升了堂,楼家是一定有人要遭殃的。
或许是二爷楼闿,或许是除了楼闿之外的所有人。
如今只能祈祷陈景真没有跟楼闿联手,否则事情可就真麻烦了!
郑娴儿揪心揪肺地想了一路,直到马车停下来,她还没有回神。
还是胡氏掀开车帘看了看,脸色煞白地缩了回来:“县衙门口好多人!里面好像在升堂了……”
郑娴儿立刻跳下马车,转身回来丢下一句话:“你即刻回去告诉太太和安姨娘千万看住二公子,否则咱们这些人都要完蛋!”
胡氏一时没有想明白,正要追问,郑娴儿却已向着人多的地方飞跑了过去。
县衙门前的鸣冤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敢敲的。一旦鼓响,必有冤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当鼓响之时,必定会有许多百姓凑过来看热闹。
此时此刻,衙门外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堆了一大片人。
郑娴儿不顾众人异样的目光,一路挤到了最里面,果然看见陈景真跪伏在地上,痛哭不止。
黎县令居然和颜悦色,似乎是在安慰她。
郑娴儿的耳朵里“嗡嗡”地响成一片,许久都没有分清哪一声是陈景真的哭诉、哪一声是围观者的议论。
也不知过了多久,混乱的耳朵里终于听清了一个声音,却是黎县令的:“岂有此理!即刻带楼阙上堂!”
立刻有衙役高声答应着,跑了出去。
郑娴儿的心立刻紧紧地揪了起来。
从书院把楼阙带到这里来受审,书院里的那些人会怎么想?此刻在门口瞧热闹的百姓们又会怎么想?
楼阙一旦出现在这大堂上,名声就算是毁了!
可是,能怎么办呢?拦不住啊!
郑娴儿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偏偏黎县令眼尖看见了她,立刻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那不是楼家三少奶奶?怎么,您也来瞧热闹来了?”
郑娴儿知道躲不过,干脆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大人说笑了,我可不是来瞧热闹的。”
“哦?难道你是来作证的?”黎县令皱了皱眉。
郑娴儿眯起眼睛死死地盯了陈景真一眼,随后又抬起头,坦然笑道:“我公公婆婆不愿跟小辈计较,特地叫我过来瞧一眼,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奴才在诬告我们家呢?”
陈景真闻言立刻直着脖子叫了起来:“我是不是诬告,还轮不到你这个贱妇来说!”
“大胆!”郑娴儿厉声断喝,“我是受过朝廷诰封的正五品宜人,你说我是‘贱妇’,究竟是在骂我,还是在骂当今皇上?”
陈景真仰起头来,恶狠狠地迎着郑娴儿的目光。
四目相对,郑娴儿勾起唇角,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
陈景真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发憷,下意识地就缩了缩脖子。
黎县令听见郑娴儿主动提起“诰封”,只得叫人在书吏旁边添了一张椅子,请郑娴儿入座。
郑娴儿半点都没跟他客气。
在这大堂上,她没叫黎县令站起来向她行礼,已经是很给面子的了。
陈景真看见郑娴儿坐下了,再想想自己依然跪着,心里立时觉得委屈得受不住,又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郑娴儿舒舒服服地往椅背上一靠,笑问黎县令道:“大人怎么不审呢?”
黎县令耐着性子解释道:“被告还没到,无法审问。”
郑娴儿懒懒地笑了笑:“被告没到,可以先审原告啊——我听人说,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在深更半夜,只要鸣冤鼓响,大人就必须升堂,是这样的么?”
黎县令立刻答道:“不错。钟鼓一响官必上堂,这是父母官亲民爱民、为民做主之象征。下官食君之禄,自然不敢不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