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割完稻子,皇上又摔打稻穗,翻晒,真真正正当了一回农人。
  秋完完毕,今年得了个好收成。只要不是贪官污吏随意加税,百姓们应该都能过个好年。
  皇上在朝会上跟大家讲起秋收这件事,说起自己跟一个宫女比赛割稻子却输的事儿。
  “朕才五十一,自小就习武,原本以为自己身体康健,却比不过一个宫女。皇后还与朕打赌,说武人未必是农家女的对手。朕不信,请各位爱卿做个见证。”
  大臣们见皇上玩兴这么大,自然奉陪。
  皇上带大臣们一起去军营挑人。
  挑了二十个壮硕有力但都是大户人家出身的武人。
  林云舒也带着老三从乡下挑来二十个农家女。亲自来一场割稻子比赛。
  大臣们瞧着皇上皇后玩得热闹,也都鼓起了掌。只要皇上不砍人,不算计人,爱玩一点就爱玩一点吧。
  有些大臣却没这么乐观。狡猾的狐狸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给人设套子。谁知道皇上又憋着什么招儿呢。他们只能打起精神来应付。
  割稻子比赛,皇后以压倒性胜出了。
  皇上脸色很沉,任谁都看出他心情不好,憋着气,“这不公平。这些农女都是干惯了农活的。而朕的这些兵却是从小养尊处优,没有干过活。自然比不过她们。这跟男女没关系。”
  林云舒好脾气地露出微笑,“皇上若是觉得不公平,咱们可以换个比法。”
  皇上来了兴致,“比什么?”
  “不如比跑步吧。”林云舒想了想,“不过这次不是跟农家女比,而是农家子和富家子的比赛,咱们就比跑步。谁先跑到终点,谁就赢。”
  皇上想了好一会儿,跟她双掌相击,“行!”
  大臣们闹不明白比这些有什么意义。
  可皇上却是动了真格的,亲自找了练过武的富家子。而林云舒自然还是挑农家子。
  同样是二十人。见证人依旧是朝中的文武大臣。
  这次见证人更多,大朝会上的官员全都到了。
  皇家教场围了里三圈外三圈,不少官员议论纷纷。
  “皇上上次输给皇后,非要一雪前耻,让咱们来观战助威。你说他要是输了,多丢人呐。”
  “嘘!不要命了,敢说皇上输。”有官员当即瞪眼。
  一声洪亮的鞭响,两队开始跑起来。一次十个人并排着跑,沿着演武场跑五圈。
  很快大家发现不对劲儿了,皇上的队伍胳膊肘都扎着红布,但是却落后于没扎布的农家子。
  “还真叫你乌鸦嘴给说中了。皇上真的输了。”
  说中的人也没有高兴。皇上输了,那就得迎接他的怒火。
  一个大男人输给一个女人,多丢人呐。说起去也没面子。
  更要命的是,一连比了四次,皇上都输了。五对五,最多只有两个跑过对方的。要多丢人就有多丢人。皇上脸色越发惨白。
  也是!好胜心这么强的皇上自打登基后就顺风顺水,一点下风都没落。谁成想竟会输给自己的枕边人。
  最要命的是皇后还不怕死,得意洋洋地向皇上炫耀自己的成果,皇上扔给她一样战利品,黑着脸一甩袖子走了。
  朝臣们朝皇后露出个一言难尽的表情,纷纷跟在皇上身后走了。
  小四却没有直接走,而是逆着人群走到林云舒跟前,恭恭敬敬请了安,待看清左右没有闲杂人等才开口,“皇上为了娘娘牺牲真大啊。”
  为了达成皇后的心愿,皇上是把自己的脸面扔在地上给他娘踩。这份气魄,他自愧不如。
  他这是看出她的用意来了,林云舒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孩子当了这么多年的官,眼神越发毒了,她欣慰的同时,也很是自豪。这是她的儿子,没有辜负她的教导。两人聊了一会儿。
  林云舒要赶着回屋,叮嘱他,“你三哥这事办得不错。回头让他好好奖励这些人。”
  这些农家子也是老三千挑万选选出来的,跑起来,那是相当快。为了让这些见识短浅的大臣们见识到这些农家人健硕的体魄,林云舒也是费了一番心思。
  小四点头称是。
  林云舒带着宫人,浩浩荡荡往后宫去了。
  小四看着母亲斗志昂扬,心里只觉得热气上涌,无论何时他娘都那么精神,让人很容易就忘记她的年龄。
  第134章
  夜色一点一点被一盏盏灯笼点亮,大庆殿却黑黢黢的,也静得出齐,朝臣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谁也不敢怵皇上的眉头。
  龙椅后面的男人脸上阴云密布,看什么都不顺眼。已经发了好几通火。
  王公公跟着皇上这么多年,也拿不准皇上的脾气。以前皇上也跟属下比过武,输的次数都数不过来。也没见他生过气。怎么输给皇后娘娘,他就气成这样。王公公想不通。
  他战战兢兢拿着蜡烛将四周的灯点亮。
  他动作极轻,却给平静到极致的大殿里解了围。
  有大臣不怕死上前迈了一步,“皇上,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比试,不值一提。万岁切莫伤了身子,那可就划不来了。”
  有大臣符合。
  皇上终于回过神来,“一次比试输了可以说是意外,两次比试输了可以说是巧合,三次比试输了那应该是事实了吧?朕一连输了四次。朕选的可是诸位爱卿的子侄。他们都是从小练武的,输给农家小子,你们身为长辈就不觉得丢人吗?”
  说是从小练武,其实只是强身健体,并不是真正想走武举。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位大臣道,“臣回去以后,一定督促小辈多多习武。”
  好嘛,皇上这是想让他们以后重视武举。所以才搞这么一出。
  不管怎么说先答应,要不然他又得闹幺蛾子了。
  有那机灵的连连附和,“臣回去就办。”
  皇上如何能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思,面上哼笑,“你们都想自家小辈走科举一道。朕也不在意,无论从文还是从武,只要能为我月国出一份力就是好臣民。”
  大臣们糊涂了。他们猜测了,皇上不是想要他们小辈也参加武举。那皇上闹这一出是想干什么?
  皇上轻叹了口气,从龙椅上站起来,一步一步下了台阶,“朕是替各位爱卿心痛啊。”他视线落到众人身上,“诸位爱卿都颇有资产,辛辛苦苦培养他们长大,锦衣玉食吃着,拳脚师傅请着,但儿孙们的身体却远不如农家小子健硕。能成大成材的儿孙更是寥寥无几。整个月国那么大,屹立百年不倒的世家,却只坎坎四家。你们可有想过原因?”
  这话说到臣子们的心坎心里去了。
  他们的子孙辈明明是精心教养反而比农家小子更容易生病。这其中要是一点缘由都没有,也确实说不过去。
  皇上招了招王公公,“去把太医院的御医请过来。朕今天要是弄不明白。朕恐怕都睡不着。”他在诸位大臣脸上溜一圈,“估计你们也是。”
  大臣们还能说什么。一块等呗。
  太医院所有当值的太医都被叫过来了。
  太医们提着药箱,一个个提心吊胆,不明白皇上这是闹哪样。
  不多时,到了大庆殿,跪下行礼,皇上把事情简明扼要说了一遍,“你们太医应该是最懂身体的。你们说为何富家子的身体比农家要差。”
  太医们是真没研究过这方面。他们只是治病救人的。又不像后世那些科研人员喜欢做调查。
  见他们答不出,皇上默默叹气,“从先皇到文王,再至朕,三任皇帝子嗣尤其单薄。朕只有一个皇太孙,将来国家重任就压在他一人身上,若是他身体也不好,朕如何能将整个国家压在他身上。你们太医不应该只想着治病救人,还应该教会大家保养身体,使人延年益寿才是正经。”
  有太医当即就提了华佗的“五禽戏”,简单来说就是要多要多锻炼。
  皇上很满意,“这些都是后天培养的。有没有什么好法子能让孩子一出身就比别的孩子更强壮?”
  这……太医们都词穷了。
  倒是有医正开了口,“臣听张御医说过,父母有好底子,孩子的身体多半会好些。比如父母个子高,那孩子高个子就比别人多了五成。”
  皇上明显来了兴致,“哦?张神医说的?”
  “正是!”医正小心翼翼窥视皇上的脸色,继续开口,“张御医曾经将十年内治过的病人做过详细记录。才得出这个结论。”
  皇上更信了几分,“早些年,张御医也曾给朕治过病。他的医术联是信得过的。他说的父母拥有好身体也很有道理呀。老话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朕看还是有些道理的。”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这话确实在理。”
  皇上将太医们挥退,又将之前的二十个富家子叫进来。问他们的父母,都是什么身体。
  二十个富家子,现在父辈都是官身,算的上是官二代,但几年前,父辈们并没有考中进士,儿子却已在老家娶妻,娶的自然就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小姐。
  其中有几个跑赢贫家子的官二代,早年就是出自寒门。他们的母亲无一例外都是农家女。
  要说这世上也并不全是
  “那贫家子呢?”
  王公公带着太监亲自去做了调查,“多半都是农人。父母身体都极好。”
  皇上将那几个赢的官二代挑出来,“你们的父辈不说也罢。但你们母亲却明显有些不同。”
  有大臣忙附和,“母亲是农家女,生的孩子身体就能好一点。”
  皇上摸着自己手心的玉串,反问大家,“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道,“世家女身体不好,也是常态。”
  “可她们生的才是嫡子。嫡庶不分是乱家之源。各位爱卿有何改变之法?”皇上紧盯着大家不放。
  大臣们更加小心翼翼了。
  皇上这思路还真为他们打算上了?
  每位皇帝上位前,都不想重用世家出身,就怕被大臣辖制,自己的权力被架空。他们不相信,皇上会真正为他们打算。所以皇上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猜不透,只能更加小心,谨防被皇上算计。
  大臣们斟酌再三,“我们回去后就督促女眷多多训练身体。务必让她们调养好自己的身体。”
  皇上终于满意了,“正好。皇后也是闲着无聊,就让她们进宫陪皇后吧。”
  大臣们心生忐忑,只好应是。
  皇上也不是所有人的家眷都来的。四品以上的女眷必须出一人。
  于是第二日,上百个女眷全部进了宫,崔宛毓赫然在列。
  昨天晚上,她夫君回去就跟她说了,她已经做好吃苦的准备。
  只是再怎么打预防针,当皇后让她们沿着教场跑两圈,还是差点吓晕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