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王彪之带王献之坐下。他动手打开木盒,查看盒子里的情报。
王彪之在看情报。王献之闲来无事,只好随意的张望。
看到其中一条情报,王彪之突然出声叫好:“甚好!甚好!”
王献之好奇的开口问道:“叔父,何事?”
王彪之把绢布放下,他神色兴奋的望着王献之,激动的说道:“赵王宠爱秦公,有意废太子立秦公为储。赵国太子听闻此事,怒杀了秦公。赵王彻查得知真相后,杀了太子。赵国内乱,我晋国可北上伐赵!”
王献之拿起那块绢布,仔细浏览绢布上的内容。
赵王石虎宠爱儿子石韬,有意改立石韬为储君。石韬仗着石虎他的宠爱,修建了一座宫殿,命名为“宣光殿”。太子石宣得知此事,觉得石韬是在故意挑衅他。石宣十分恼怒,于是斩了修建那座宫殿的工匠,并且让人毁了那座宫殿。石韬继续修建宫殿,甚至将横梁加长了十丈。石宣得知后,气愤不已,他与亲信合谋,杀了石韬。
杀完石韬后,石宣丢下杀人的刀子离开了案发现场。赵王石虎得知心爱的儿子被人害死了,直接气晕过去。一段时日才醒过来。
王献之觉得石宣这个人或许是个二傻子吧!杀了人还如此猖狂,在石韬的灵堂上不哭反笑,甚至还掀开长布,讥笑石韬的尸体。这不是在告诉所有人,人是他石宣杀的吗!
赵王石虎自然怀疑起了太子石宣,于是他找了个借口说皇后有病,让石宣进宫探望母亲。石宣被骗入宫后,石虎直接扣住了这个儿子。查清楚真相后,石虎勃然大怒。把石宣关押在刑室里,让人用铁环穿透他的下巴,并拴上了铁锁。取来那把杀了石韬的作案工具,让石宣舔刀子上的血迹。石宣痛苦的嚎叫声,让宫人觉得可怕。
看到这里,王献之觉得背后有些发凉。
接着往下看,说有个和尚站出来劝石虎宽恕石宣。石虎没有听,他命人在都城北边堆上柴草。在柴草上面立着横杆,横杆的两端按上了井口取水用的辘轳,然后缠绕着绳子。随后,将石宣带到下面绑着。让石韬生前的亲信,扯着石宣的头发,拽着石宣的舌头,将绳子缠绕在石宣的脖子上,用辘轳绞着石宣。并且还砍断了石宣的手脚,挖他双目,刺穿他的肚肠。最后放火,焚了石宣。
弄死石宣后,石虎也没有放过石宣的亲信以及他的妻儿。几百人,全都车裂肢解,然后抛尸到漳水河里。并且将石宣居住过的东宫改为养畜生的地方,东宫诸率十多万人,全都被贬谪到凉州!
看完绢布上的文字,王献之脑子里只有四个字——丧心病狂!
这一家子,都是什么人呐!
见王献之神色煞白,明显受了惊吓。王彪之放轻声音,对他说道:“七郎莫怕。”
王献之轻轻点头。
王彪之眯着眼睛,不疾不徐的说道:“赵国宗室自相残杀,正是出兵攻打赵国的好时机!必须得立马召集族人做好安排!”
王献之却开口说道:“不可。”
王彪之挑眉,他静静地看着王献之:“为何?”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趁他病,要他命。这种事,其一不义,其二众所皆知。其他国家又岂会不抱着这样的心思?”
“诸国一起起兵,共伐赵国,岂不是更好?”王彪之觉得王献之还是阅历不够。
王献之反问王彪之:“叔父又怎知,其他国家抱着什么心思?若是到时候只有我晋国出兵,其他国家养精蓄锐,坐看二虎相斗。二虎相斗,哪怕不死,也会大受创伤。倘若别的国家抱着现在这种心思,趁着晋国这只猛虎受伤之时,进攻我晋国。那当如何?”
王彪之沉默,他目光复杂的端视着王献之。
王献之继续说道:“再而言之,选将时,朝廷势必会经过一番争斗。叔父笑话赵国宗室内乱,其他国家又何尝不笑话我晋国朝廷内乱?晋国的眼睛在盯着赵国看的时候,殊不知其他国家的眼睛也在盯着晋国!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又怎知有没有第三方第四方在算计你?”
王彪之的手,抓住了下裳布料。
沉默了许久,王彪之沉声言道:“七郎所言,甚有道理。不知七郎有何高见?”
现在,王彪之不敢小瞧王献之了!
这个孩子,心机深沉,老谋深算,根本不能把王献之当成寻常孩子一样看待!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养精蓄锐。坐看其他国家相斗。”
“坐收渔翁之利?”
王献之点头。
王彪之深思起来,心中开始盘算天下大势。
见王彪之在沉思,王献之并不出声打扰他。
王彪之思索了许久,他开口问道:“不知七郎以为,何时才是时机?”
王献之沉着冷静的告诉王彪之:“等我晋国富强起来,百姓居有所,食有粮,国力强盛,才消耗得起战事!叔父,你看,这几百年来,天下分分合合。赢得了战事又如何,那只是短暂的胜利!国力被消耗弱了,找得到人打仗,却找不到军粮养兵。最后还不是会被其他国家灭掉?只有我晋国国强民富,百姓丰衣足食,才消耗得起战事!”
王彪之再次沉默。少顷,他点头,缓缓言道:“七郎深谋远虑。”
王彪之突然觉得,王献之好像不需要栽培了!他的这份心机,胜过了朝堂上一群老臣!
随后,王彪之提起了卫将军府的事情。
王彪之选出了几个族人,担任卫将军府的长史与司马,还有从事中郎。
王献之却告诉王彪之:“叔父,这些人选我已经选好了。多谢叔父关心!”
王彪之皱着眉头问道:“你选了何人?”
王献之把那块绢布放到案上,他回答王彪之:“我招揽嘉宾外兄做卫将军府的长史,招揽谢家一位才子做卫将军府的司马,四郎愿意入卫将军府做我的从事中郎。”
一听王献之竟然把长史跟司马这两个要职给了郗超跟谢家人,王彪之不满的说道:“这两个位置,需要亲信来担任!你应当让四郎为长史,让五郎为司马!至于你那外兄,他不是在征西大将军府做事吗?”
王献之解释道:“五郎不愿出仕,我不能强求他为我做事。四郎能力不足,担当不起长史一职。我已经与桓大将军商量好了,今后嘉宾随我做事。”
“大郎呢?还有二郎三郎!你几个兄长,莫非都不愿意出仕?”王彪之面色不悦。他还是觉得要让琅琊王氏的族人来当王献之的亲信最妥当!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大郎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二郎三郎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不能强求几位兄长为我办事。更何况,这几位兄长,才能都不及嘉宾。”
王彪之:……
王彪之纳闷了,那个郗超当真有那么好?他不相信。
“明日让他登门见我。”王彪之打算亲自会一会郗超,看看郗超这个人才能如何,人品如何,可不可信。
见王彪之不信任郗超,王献之目光清澈的望着他,他慢慢的说道:“叔父,我是卫将军。”
言下之意:卫将军府的事情,我说了算,你说了不算。
王彪之一噎,面色不悦的盯着王献之。
大眼瞪小眼,两人对视了一会儿,王彪之无奈的说道:“七郎,叔父是为了你好。”
“我知叔父是为了我考虑,恳请叔父相信我!”王献之忽然起身,朝王彪之作揖。
王彪之目光复杂的盯着面前这个小人,他幽幽的叹了口气,声音低沉的言道:“随你吧!择日你也要上朝议事了。有一点,你必须谨记。琅琊王氏的政见,必须一致!”
言下之意,若是在朝堂上发生撕逼事件,琅琊王氏出身的官员,必须要站成一队,团结起来一起怼别人!不能帮着别人怼琅琊王氏!
王献之思索了一下,他乖巧的点头回答道:“我知晓了!”
王彪之点头,带王献之离开了密室。
第二日官服送来了,王献之试过之后,觉得很合身。
王献之穿着官服,第一日上朝。东晋的“情报局”正好把赵国内乱的消息传到建康。
刚上朝,就赶上了一场大撕逼。
庾家与何家还有其他世家,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时机,可以攻打赵国了!
会稽王也觉得这是个好时机。
见会稽王赞成攻打赵国,武陵王自然附和这个政见。
桓温沉默不语,没有表态。
今日的琅琊王氏格外安静,吸引了各家官员的注意。
于是,有人开口询问王彪之是什么态度。
王彪之一本正经的回答:“听从吾皇命令!”
其他世家出身的官员,听到这话,纷纷嗤笑起来。
百官们撕逼的时候,小皇帝司马聃正在跟王献之“眉来眼去”。只有桓温与刘惔注意到这两个小人的互动。
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突然被其中一名官员询问问题,司马聃有些紧张,他转头看向帷幕后的女人。
这时候,王献之站出来了。
由于他个子太矮,没有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王献之脆生生的开口言道:“臣以为,不该出兵!”
这时候,另一个声音掩盖过了王献之的发言。
“不知太后如何看待此事?”
王彪之转头一看,是庾家的官员在抢王献之的风头,他没好脸色,直接冲那人说道:“足下失礼了!”
那人一愣,面色怪异的盯着王彪之,心里还以为琅琊王氏因为上一次的事情在排挤庾家,他顿时不满的说道:“下官何时失礼了?”
王彪之指着王献之说道:“方才卫将军在发表己见,足下不等卫将军言罢,便开口抢话。这不是失礼,是什么?”
“下官、下官并不知晓卫将军在发表己见……”
众人这才把目光望向王献之,寻找了一会儿,总算看到了这个小人。
司马聃目光期待的望着王献之,他开口问道:“卫将军如何看待此事?”
王献之开口说道:“臣以为,不该出兵!”
现在大殿里出声表态的官员,都是支持出兵伐赵的。众人没想到会有人出声反对北伐!
原本很多人见王献之年纪小,便不将他放在眼里。现在听到王献之表态反对伐赵,许多人越发觉得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当卫将军,真是儿戏!
有人正准备出声讥讽几句,武陵王忽然站出来说话了。
“小王思量了一番,还是觉得不该出兵。”
会稽王一听。武陵王竟然反悔了!刚才还附和他的政见,现在王献之一开口说话,表达了相反的政见后,武陵王竟然改为附和王献之!
会稽王没好气的瞪了眼武陵王。
武陵王腰板挺直,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斜视了一眼会稽王。
“臣也以为,不该出兵!”
会稽王正准备出声说几句,突然听到了一个十分耳熟的声音!
转头一看,这不是那个被他赶出家门的孽子吗!这小子今日竟然上朝了!还敢跟他唱反调!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会稽王怒瞪着司马道生。
司马道生抬着下巴,一副倨傲的模样,与会稽王对视。
见此,会稽王心里更是恼火。
会稽王正准备开口骂儿子的时候,桓温忽然站出来了。
“臣以为,不该出兵!”
</div>
</div>
王彪之在看情报。王献之闲来无事,只好随意的张望。
看到其中一条情报,王彪之突然出声叫好:“甚好!甚好!”
王献之好奇的开口问道:“叔父,何事?”
王彪之把绢布放下,他神色兴奋的望着王献之,激动的说道:“赵王宠爱秦公,有意废太子立秦公为储。赵国太子听闻此事,怒杀了秦公。赵王彻查得知真相后,杀了太子。赵国内乱,我晋国可北上伐赵!”
王献之拿起那块绢布,仔细浏览绢布上的内容。
赵王石虎宠爱儿子石韬,有意改立石韬为储君。石韬仗着石虎他的宠爱,修建了一座宫殿,命名为“宣光殿”。太子石宣得知此事,觉得石韬是在故意挑衅他。石宣十分恼怒,于是斩了修建那座宫殿的工匠,并且让人毁了那座宫殿。石韬继续修建宫殿,甚至将横梁加长了十丈。石宣得知后,气愤不已,他与亲信合谋,杀了石韬。
杀完石韬后,石宣丢下杀人的刀子离开了案发现场。赵王石虎得知心爱的儿子被人害死了,直接气晕过去。一段时日才醒过来。
王献之觉得石宣这个人或许是个二傻子吧!杀了人还如此猖狂,在石韬的灵堂上不哭反笑,甚至还掀开长布,讥笑石韬的尸体。这不是在告诉所有人,人是他石宣杀的吗!
赵王石虎自然怀疑起了太子石宣,于是他找了个借口说皇后有病,让石宣进宫探望母亲。石宣被骗入宫后,石虎直接扣住了这个儿子。查清楚真相后,石虎勃然大怒。把石宣关押在刑室里,让人用铁环穿透他的下巴,并拴上了铁锁。取来那把杀了石韬的作案工具,让石宣舔刀子上的血迹。石宣痛苦的嚎叫声,让宫人觉得可怕。
看到这里,王献之觉得背后有些发凉。
接着往下看,说有个和尚站出来劝石虎宽恕石宣。石虎没有听,他命人在都城北边堆上柴草。在柴草上面立着横杆,横杆的两端按上了井口取水用的辘轳,然后缠绕着绳子。随后,将石宣带到下面绑着。让石韬生前的亲信,扯着石宣的头发,拽着石宣的舌头,将绳子缠绕在石宣的脖子上,用辘轳绞着石宣。并且还砍断了石宣的手脚,挖他双目,刺穿他的肚肠。最后放火,焚了石宣。
弄死石宣后,石虎也没有放过石宣的亲信以及他的妻儿。几百人,全都车裂肢解,然后抛尸到漳水河里。并且将石宣居住过的东宫改为养畜生的地方,东宫诸率十多万人,全都被贬谪到凉州!
看完绢布上的文字,王献之脑子里只有四个字——丧心病狂!
这一家子,都是什么人呐!
见王献之神色煞白,明显受了惊吓。王彪之放轻声音,对他说道:“七郎莫怕。”
王献之轻轻点头。
王彪之眯着眼睛,不疾不徐的说道:“赵国宗室自相残杀,正是出兵攻打赵国的好时机!必须得立马召集族人做好安排!”
王献之却开口说道:“不可。”
王彪之挑眉,他静静地看着王献之:“为何?”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趁他病,要他命。这种事,其一不义,其二众所皆知。其他国家又岂会不抱着这样的心思?”
“诸国一起起兵,共伐赵国,岂不是更好?”王彪之觉得王献之还是阅历不够。
王献之反问王彪之:“叔父又怎知,其他国家抱着什么心思?若是到时候只有我晋国出兵,其他国家养精蓄锐,坐看二虎相斗。二虎相斗,哪怕不死,也会大受创伤。倘若别的国家抱着现在这种心思,趁着晋国这只猛虎受伤之时,进攻我晋国。那当如何?”
王彪之沉默,他目光复杂的端视着王献之。
王献之继续说道:“再而言之,选将时,朝廷势必会经过一番争斗。叔父笑话赵国宗室内乱,其他国家又何尝不笑话我晋国朝廷内乱?晋国的眼睛在盯着赵国看的时候,殊不知其他国家的眼睛也在盯着晋国!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又怎知有没有第三方第四方在算计你?”
王彪之的手,抓住了下裳布料。
沉默了许久,王彪之沉声言道:“七郎所言,甚有道理。不知七郎有何高见?”
现在,王彪之不敢小瞧王献之了!
这个孩子,心机深沉,老谋深算,根本不能把王献之当成寻常孩子一样看待!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养精蓄锐。坐看其他国家相斗。”
“坐收渔翁之利?”
王献之点头。
王彪之深思起来,心中开始盘算天下大势。
见王彪之在沉思,王献之并不出声打扰他。
王彪之思索了许久,他开口问道:“不知七郎以为,何时才是时机?”
王献之沉着冷静的告诉王彪之:“等我晋国富强起来,百姓居有所,食有粮,国力强盛,才消耗得起战事!叔父,你看,这几百年来,天下分分合合。赢得了战事又如何,那只是短暂的胜利!国力被消耗弱了,找得到人打仗,却找不到军粮养兵。最后还不是会被其他国家灭掉?只有我晋国国强民富,百姓丰衣足食,才消耗得起战事!”
王彪之再次沉默。少顷,他点头,缓缓言道:“七郎深谋远虑。”
王彪之突然觉得,王献之好像不需要栽培了!他的这份心机,胜过了朝堂上一群老臣!
随后,王彪之提起了卫将军府的事情。
王彪之选出了几个族人,担任卫将军府的长史与司马,还有从事中郎。
王献之却告诉王彪之:“叔父,这些人选我已经选好了。多谢叔父关心!”
王彪之皱着眉头问道:“你选了何人?”
王献之把那块绢布放到案上,他回答王彪之:“我招揽嘉宾外兄做卫将军府的长史,招揽谢家一位才子做卫将军府的司马,四郎愿意入卫将军府做我的从事中郎。”
一听王献之竟然把长史跟司马这两个要职给了郗超跟谢家人,王彪之不满的说道:“这两个位置,需要亲信来担任!你应当让四郎为长史,让五郎为司马!至于你那外兄,他不是在征西大将军府做事吗?”
王献之解释道:“五郎不愿出仕,我不能强求他为我做事。四郎能力不足,担当不起长史一职。我已经与桓大将军商量好了,今后嘉宾随我做事。”
“大郎呢?还有二郎三郎!你几个兄长,莫非都不愿意出仕?”王彪之面色不悦。他还是觉得要让琅琊王氏的族人来当王献之的亲信最妥当!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大郎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二郎三郎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不能强求几位兄长为我办事。更何况,这几位兄长,才能都不及嘉宾。”
王彪之:……
王彪之纳闷了,那个郗超当真有那么好?他不相信。
“明日让他登门见我。”王彪之打算亲自会一会郗超,看看郗超这个人才能如何,人品如何,可不可信。
见王彪之不信任郗超,王献之目光清澈的望着他,他慢慢的说道:“叔父,我是卫将军。”
言下之意:卫将军府的事情,我说了算,你说了不算。
王彪之一噎,面色不悦的盯着王献之。
大眼瞪小眼,两人对视了一会儿,王彪之无奈的说道:“七郎,叔父是为了你好。”
“我知叔父是为了我考虑,恳请叔父相信我!”王献之忽然起身,朝王彪之作揖。
王彪之目光复杂的盯着面前这个小人,他幽幽的叹了口气,声音低沉的言道:“随你吧!择日你也要上朝议事了。有一点,你必须谨记。琅琊王氏的政见,必须一致!”
言下之意,若是在朝堂上发生撕逼事件,琅琊王氏出身的官员,必须要站成一队,团结起来一起怼别人!不能帮着别人怼琅琊王氏!
王献之思索了一下,他乖巧的点头回答道:“我知晓了!”
王彪之点头,带王献之离开了密室。
第二日官服送来了,王献之试过之后,觉得很合身。
王献之穿着官服,第一日上朝。东晋的“情报局”正好把赵国内乱的消息传到建康。
刚上朝,就赶上了一场大撕逼。
庾家与何家还有其他世家,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时机,可以攻打赵国了!
会稽王也觉得这是个好时机。
见会稽王赞成攻打赵国,武陵王自然附和这个政见。
桓温沉默不语,没有表态。
今日的琅琊王氏格外安静,吸引了各家官员的注意。
于是,有人开口询问王彪之是什么态度。
王彪之一本正经的回答:“听从吾皇命令!”
其他世家出身的官员,听到这话,纷纷嗤笑起来。
百官们撕逼的时候,小皇帝司马聃正在跟王献之“眉来眼去”。只有桓温与刘惔注意到这两个小人的互动。
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突然被其中一名官员询问问题,司马聃有些紧张,他转头看向帷幕后的女人。
这时候,王献之站出来了。
由于他个子太矮,没有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王献之脆生生的开口言道:“臣以为,不该出兵!”
这时候,另一个声音掩盖过了王献之的发言。
“不知太后如何看待此事?”
王彪之转头一看,是庾家的官员在抢王献之的风头,他没好脸色,直接冲那人说道:“足下失礼了!”
那人一愣,面色怪异的盯着王彪之,心里还以为琅琊王氏因为上一次的事情在排挤庾家,他顿时不满的说道:“下官何时失礼了?”
王彪之指着王献之说道:“方才卫将军在发表己见,足下不等卫将军言罢,便开口抢话。这不是失礼,是什么?”
“下官、下官并不知晓卫将军在发表己见……”
众人这才把目光望向王献之,寻找了一会儿,总算看到了这个小人。
司马聃目光期待的望着王献之,他开口问道:“卫将军如何看待此事?”
王献之开口说道:“臣以为,不该出兵!”
现在大殿里出声表态的官员,都是支持出兵伐赵的。众人没想到会有人出声反对北伐!
原本很多人见王献之年纪小,便不将他放在眼里。现在听到王献之表态反对伐赵,许多人越发觉得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当卫将军,真是儿戏!
有人正准备出声讥讽几句,武陵王忽然站出来说话了。
“小王思量了一番,还是觉得不该出兵。”
会稽王一听。武陵王竟然反悔了!刚才还附和他的政见,现在王献之一开口说话,表达了相反的政见后,武陵王竟然改为附和王献之!
会稽王没好气的瞪了眼武陵王。
武陵王腰板挺直,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斜视了一眼会稽王。
“臣也以为,不该出兵!”
会稽王正准备出声说几句,突然听到了一个十分耳熟的声音!
转头一看,这不是那个被他赶出家门的孽子吗!这小子今日竟然上朝了!还敢跟他唱反调!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会稽王怒瞪着司马道生。
司马道生抬着下巴,一副倨傲的模样,与会稽王对视。
见此,会稽王心里更是恼火。
会稽王正准备开口骂儿子的时候,桓温忽然站出来了。
“臣以为,不该出兵!”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