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_144
她这么真诚地道歉,沈眷也就气不起来了,其实,她要的只是一句她以后不乱跑的承诺罢了,正想要说话,手机响了。
沈眷看了眼屏幕,是李队打来的。
李队离开还不到两个小时,这时候打电话来,肯定是有进展了。
沈眷接了电话。
李队兴奋的声音在电话那端响起:“找到照片上字迹的来源了!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写的!”
第六十四章
隔着玻璃往里看,小女孩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边上围着两个穿制服的年轻警察。其中一个是女警察,正微笑着对小女孩说着什么,看得出来,她在极力表现自己的友善。
小女孩四五步远的地方,一个中年男子警惕地盯着小女孩那边,显得既害怕又抗拒,他边上站着一个年纪比较的大警察,随时准备做安抚工作。
“就是这个小姑娘,今年七岁,下半年刚上的一年级。能找到她也是巧合。”李队站在沈眷边上,一边看着里头的情形,一边说,又示意那个中年男子,“这是她的爸爸。”
“小姑娘前两天参加了一个书法比赛,有一个投票环节,她家里人不怎么上心,但孩子的老师很重视,帮她在朋友圈拉票。链接一转再转,被我们一个同事看到了。这小姑娘的书法作品,就是照片背后的那句话。”
李队说着拿出手机,把女孩的作品翻出来,给沈眷看:“已经鉴定过了,和照片的字迹同属一人。”
沈眷看了一眼,那句话排版成了诗歌的形式,字迹要端正得多。
“很可爱是不是?
虽然舍不得但如果是和你分享的话相信她也会愿意的。”
顾树歌也跟着凑过去看,一看就想到了那张照片,那个标本瓶,身上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她老师竟然也不觉得这句话很诡异吗?”
她的声音只有沈眷能听到,李队听不见,自顾自地说下去:“她的指导老师我们已经联系了,正在赶过来的路上。”
沈眷看着里面。这是一间小会客室,对这样年幼的小朋友,警察当然不会把她安排到讯问室问讯。女警官的脸都快笑僵了,但小女孩还是没有开口的迹象,目光中透着些无所适从,与畏惧,但小嘴却闭得紧紧的,透着股拒绝的意味。
“她和家人关系很淡。”沈眷说道。
顾树歌也发现了,人在陌生危险的环境下,会下意识地寻找亲近的人寻求庇护。这个小姑娘虽然害怕,但她从头到尾没有朝站在她不远处的爸爸看一眼。
这小姑娘是关键人物,李队在沈眷来前就对她的家庭、学校,平时的习惯之类的信息做了了解。
“她爸爸在她五岁的时候和她妈妈离异,很快就重组了家庭,二婚不到十个月,就又添了个女儿。男人嘛,主要还是赚钱,对家里顾不太上,下班回家,看到大女儿没少胳膊少腿,也没缺吃没缺穿,也就没过问她的生活情况。”男人更偏向新老婆,家和万事兴,为了清净,也不可能去跟新老婆沟通,提升前妻留下的女儿的待遇问题。
李队眼中浮现怜悯:“不过您也看到了,这小姑娘和她爸爸很不亲,平时在家里应该没什么存在感,后妈对她肯定称不上好。”
长期的冷暴力,和多次的寻求帮助失望后,才会导致她在这样一个担惊受怕的环境下,都不去向父亲寻求安慰,哪怕只是一个眼神。
“她过来,我们就把照片给她看了,问她后面的字是不是她写的,谁让她写的,但她一直不肯说话。我猜测多半是和凶手建立过什么约定。”
李队摇了摇头,笑着说:“她不知道,她越是沉默就越说明,她和这张照片有关,她对凶手的了解,肯定很多。”
这就是孩子的天真了,以为只要什么都不说,就不会泄露任何秘密,她不知道,对狡猾的大人来说,单单是她的态度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请儿童心理问题方面的专家来了吗?”沈眷问。
“在路上了。我们打算让孩子的老师先试试,她应该就到了。”李队说道。
顾树歌觉得可以,从孩子的老师替她的作品拉票就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恐怕比她的父母都要关心。而一个缺少关爱的一年级小朋友,在面对一向很关心她的老师时,一定会产生依赖情绪。
不到五分钟,一个年轻女子从外面小跑着进来,李队看到了,走上去,问:“是周老师吗?”
年轻女子小喘着气,连连点头:“是我,彤彤呢?”
“许彤在会客室,您方便的话,我想先和您交流一下。”李队说着话,就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没等周老师回答就把她带到了边上的一间办公室里。
“我去看看。”顾树歌说了一声,得到沈眷微微颔首的同意,才飘了过去。
周老师显得很紧张,一进门慌张地打量了一眼这间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双手拧在了一起,问:“这位同志,案子是怎么回事,彤彤一个孩子,怎么就成了关键证人了?”
李队声音温和,带着友善的微笑:“电话里说不清,我和您要沟通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取出一个透明的自封袋,自封袋里是一张照片,递给周老师。
周老师接过,倒吸了口气,手一抖,险些把东西掉地上。
沈眷看了眼屏幕,是李队打来的。
李队离开还不到两个小时,这时候打电话来,肯定是有进展了。
沈眷接了电话。
李队兴奋的声音在电话那端响起:“找到照片上字迹的来源了!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写的!”
第六十四章
隔着玻璃往里看,小女孩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边上围着两个穿制服的年轻警察。其中一个是女警察,正微笑着对小女孩说着什么,看得出来,她在极力表现自己的友善。
小女孩四五步远的地方,一个中年男子警惕地盯着小女孩那边,显得既害怕又抗拒,他边上站着一个年纪比较的大警察,随时准备做安抚工作。
“就是这个小姑娘,今年七岁,下半年刚上的一年级。能找到她也是巧合。”李队站在沈眷边上,一边看着里头的情形,一边说,又示意那个中年男子,“这是她的爸爸。”
“小姑娘前两天参加了一个书法比赛,有一个投票环节,她家里人不怎么上心,但孩子的老师很重视,帮她在朋友圈拉票。链接一转再转,被我们一个同事看到了。这小姑娘的书法作品,就是照片背后的那句话。”
李队说着拿出手机,把女孩的作品翻出来,给沈眷看:“已经鉴定过了,和照片的字迹同属一人。”
沈眷看了一眼,那句话排版成了诗歌的形式,字迹要端正得多。
“很可爱是不是?
虽然舍不得但如果是和你分享的话相信她也会愿意的。”
顾树歌也跟着凑过去看,一看就想到了那张照片,那个标本瓶,身上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她老师竟然也不觉得这句话很诡异吗?”
她的声音只有沈眷能听到,李队听不见,自顾自地说下去:“她的指导老师我们已经联系了,正在赶过来的路上。”
沈眷看着里面。这是一间小会客室,对这样年幼的小朋友,警察当然不会把她安排到讯问室问讯。女警官的脸都快笑僵了,但小女孩还是没有开口的迹象,目光中透着些无所适从,与畏惧,但小嘴却闭得紧紧的,透着股拒绝的意味。
“她和家人关系很淡。”沈眷说道。
顾树歌也发现了,人在陌生危险的环境下,会下意识地寻找亲近的人寻求庇护。这个小姑娘虽然害怕,但她从头到尾没有朝站在她不远处的爸爸看一眼。
这小姑娘是关键人物,李队在沈眷来前就对她的家庭、学校,平时的习惯之类的信息做了了解。
“她爸爸在她五岁的时候和她妈妈离异,很快就重组了家庭,二婚不到十个月,就又添了个女儿。男人嘛,主要还是赚钱,对家里顾不太上,下班回家,看到大女儿没少胳膊少腿,也没缺吃没缺穿,也就没过问她的生活情况。”男人更偏向新老婆,家和万事兴,为了清净,也不可能去跟新老婆沟通,提升前妻留下的女儿的待遇问题。
李队眼中浮现怜悯:“不过您也看到了,这小姑娘和她爸爸很不亲,平时在家里应该没什么存在感,后妈对她肯定称不上好。”
长期的冷暴力,和多次的寻求帮助失望后,才会导致她在这样一个担惊受怕的环境下,都不去向父亲寻求安慰,哪怕只是一个眼神。
“她过来,我们就把照片给她看了,问她后面的字是不是她写的,谁让她写的,但她一直不肯说话。我猜测多半是和凶手建立过什么约定。”
李队摇了摇头,笑着说:“她不知道,她越是沉默就越说明,她和这张照片有关,她对凶手的了解,肯定很多。”
这就是孩子的天真了,以为只要什么都不说,就不会泄露任何秘密,她不知道,对狡猾的大人来说,单单是她的态度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请儿童心理问题方面的专家来了吗?”沈眷问。
“在路上了。我们打算让孩子的老师先试试,她应该就到了。”李队说道。
顾树歌觉得可以,从孩子的老师替她的作品拉票就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恐怕比她的父母都要关心。而一个缺少关爱的一年级小朋友,在面对一向很关心她的老师时,一定会产生依赖情绪。
不到五分钟,一个年轻女子从外面小跑着进来,李队看到了,走上去,问:“是周老师吗?”
年轻女子小喘着气,连连点头:“是我,彤彤呢?”
“许彤在会客室,您方便的话,我想先和您交流一下。”李队说着话,就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没等周老师回答就把她带到了边上的一间办公室里。
“我去看看。”顾树歌说了一声,得到沈眷微微颔首的同意,才飘了过去。
周老师显得很紧张,一进门慌张地打量了一眼这间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双手拧在了一起,问:“这位同志,案子是怎么回事,彤彤一个孩子,怎么就成了关键证人了?”
李队声音温和,带着友善的微笑:“电话里说不清,我和您要沟通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取出一个透明的自封袋,自封袋里是一张照片,递给周老师。
周老师接过,倒吸了口气,手一抖,险些把东西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