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_106
  陆景恒清了清嗓子,开始抑扬顿挫地给慕离风重现早朝的情形。事实证明,陆景恒还是很有一些说书天赋的,可惜被领兵打仗耽误了。
  逗得心上人笑容不断之后,陆景恒十分得意,趁机亲了一口。
  慕离风松开手,搂住他的脖子,心里暖融融的。
  这家伙都愿意为了他当淮王妃了,让他住进王府也没什么。而且,日后陆景恒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陪着他了,慕离风想到这里,心中踏实了不少。
  “那你住哪儿?”慕离风问道,“得给你安排个屋子吧?”
  掩人耳目也好,总不能就直接说让他和淮王同居。
  陆景恒其实不乐意要个单独的屋子,因为这样的话他和离风闹别扭的时候,离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他赶出来了。可是不要不行,而且不能只要个屋子,最好是给个大院子,否则太子他们以后看陆景恒的眼神估计就想捅死他了。
  五个表舅哥,现在才搞定了一个,任重而道远,现在还没到为所欲为的时候。
  陆景恒这些天已经很不给表舅哥们面子了,有些地方还是收敛些好。而且,经过上次的事情,太子和四皇子已经有接受他的苗头了,所以要重点防范五皇子和几个月后归来的二皇子。
  至于慕家那边的堂舅哥......瞒着吧,反正离风和他们也不算多亲近。
  在慕离风紧张地准备着和陆景恒正式回去见家长的时候,太子妃终于要生产了。
  四月中旬,太子妃发动。彼时慕离风正在东宫做客,和太子讨论给菱华郡主选伴读的事情。
  菱华郡主是太子的庶女,一直记在太子妃膝下,也养在她身边。元宵节的时候,皇帝因为太子妃有孕而龙心大悦,干脆封了太子之女为郡主。这在皇子的子嗣里是头一份,毕竟这会儿几个皇子都没有嫡子女,只有庶子庶女,可太子的庶女就得封了郡主。
  太子当然不在意女儿被封为郡主,毕竟以后她是要当公主的。但是六皇子很在意,因为六皇子觉得自己能抢得过太子,所以太子的女儿得了封号就很打眼了。
  可惜六皇子自己刚成亲每两年,一个孩子都没有,也没办法和太子争。他只能气闷地去了后院,把那些莺莺燕燕训了一顿,觉得他们没用,到现在还没怀上。
  六皇子妃也在被训人的里,但她并不在意六皇子的折腾。这两个月来她没怎么和六皇子独处,任由那些女把六皇子给勾搭走。
  她的目标是赶紧怀上一个儿子,然后绊倒六皇子让自己儿子继承王爵。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就要不管不顾地霸占着六皇子造儿子,毕竟先调养好自己的身子才是重点。等身体好了,再生儿子比较保险。
  六皇子这会儿拉着莺莺燕燕闹腾,那就随他去,只要别来打扰她就好了。
  而菱华郡主,如今已经快五岁了,是该相看伴读了。郡主和公主的伴读不如皇子的伴读那么重要,但受宠的皇女也是要有伴读的。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那就是面子的问题了。
  太子看上了慕家的丫头,但皇后却喜欢陆家的巧巧,所以这日慕离风来做客,太子就把这事儿提出来说了说。他想问问慕离风的意见,做个参考。
  慕离风听完微微蹙眉:“巧巧她,不合适。”
  “哦?”太子有些惊讶,他以为慕离风会更喜欢陆巧书,因为他和陆巧书关系亲近。
  慕离风无奈地摇了摇头:“巧巧性子天真烂漫,不适合入宫陪菱华。”
  那丫头就适合在家里被大家宠着捧着,而且陆家也不需要一个太子家郡主的伴读这一镀金手段。陆巧书更是有两个十分有本事的兄长,用不着她依靠伴读的身份提高身价。
  所以,对陆巧书来说,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够了。就算她不是伴读,日后成亲的人家也会只高不低,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一定非要不可。
  更何况,陆巧书和菱华差着辈分,相处起来不太方便。
  太子转念一想就释然了:“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去和母后说说。”
  慕离风点点头,刚想说什么,突然有个太监跑来道:“太子妃要生了!”
  太子霍然起身,这会儿也没空说其他话了,连忙和慕离风一起朝着正院走去。按理说慕离风不该进后院的,但特殊情况,太子没拦着,别人也不好阻拦。
  此时,正院里太子妃已经进了产房,而仅有的几个姬妾也到了场。他们没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吸引太子的注意力,而是低调地坐在旁边,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太子妃这一胎还不知道能不能平安生产呢,若是出了什么事,太子说不定会迁怒他们。
  “见过殿下,见过淮王。”他们行礼之后就全程安静,假装自己不存在。
  两人也没心思搭理他们,紧张地盯着产房的门。屋子里没什么大动静,显得有些安静。
  有个懂行的小太监在旁边帮着安抚两位主子:“这会儿太子妃娘娘应该还在屋子里走动,这样利于生产。等羊水破了,再开始生产,等开始生产,才会疼得叫喊。不过为了节省力气,也可能会忍着不喊。”
  太子点点头,这些他一概不懂,有个懂行的帮着解释,他总算松了口气。以前他也见过几次其他娘娘生产,不像这么安静,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当初他都是中途过来待一会儿就走,毕竟他是储君,即便是四妃也没有资格让他一直陪着。他一般是陪着皇帝来的,然后跟着皇帝一起走,或者皇帝让他先回去继续做功课。
  “这要生产多久?”太子又忍不住问道。
  小太监为难地说道:“一般头一胎时间比较长,长则十几个时辰,短则几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