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谭盛礼没有再聊此事,而是教他们怎么写对联,字句工整简洁寓意好就行,但正房灶房书房贴的对联寓意又不同,谭盛礼随口写了两副做示例。
  “四十多吉庆,八岁永平安”,“调和五位承金鼎,拾掇群芳补太各”
  邻里上门,谭盛礼担心辜负他们的期望,分别让四人写了几副,没问题才敢让他们落笔,四人的字各有特色,老妇人在旁边看得赞不绝口,顺嘴问道,“怎么不见谭老爷?”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谭老爷还在,总不好越过他直接和汪氏聊。
  旁边,蘸墨的谭振业抢先回答,“父亲在书房。”他容色出挑但略显冷峻,老妇人打量他两眼,没有作声。
  谭振业写完这副对联,拿起吹了吹,放到窗边的长桌上晾着,状似不经意的问老妇人,“婶子找我父亲有事?”
  在惠明村时,谭盛礼时不时会找村里人聊聊天,进城后除了书铺哪儿都不去,成天待在书房抄书,就为了多挣几个钱养家,常常抄到半夜,累得脖子酸疼立不起来,长姐要去外边给人洗衣服,他拦着不让,说养家糊口是男人的事,谭家姑娘就是太善解人意以致于过得不好。
  看老妇人笑得皱纹深邃的脸,谭振业并不认为谭盛礼认识她。
  如果不认识,有什么好聊的呢?
  老妇人姓刘,是巷子口门前栽柳树的那户人家,她手背长了冻疮,进屋后不停地挠,笑容僵硬道,“没什么,问问而已。”
  谭振业没有再问,写完对联,亲自送她们出门,态度不冷不热,弄得几个老妇心头打鼓,想说谭家这位小公子阴晴不定的,说话也滴水不漏,直到走出院门几人都没找到机会说谭佩玉的事。
  “谭家真是乡下来的?”为人处事深沉老练,不像没见过世面的乡野村夫啊。
  挽着圆髻的长脸老妇道,“应该不会有错,据说搬来前在客栈柴房睡了好几天呢。”
  郡城说大不大,真要打听点什么事并不难,谭家具体底细她们不知,但进城后的住哪儿又做了些什么还是有蛛丝马迹的,另外个圆脸妇人道,“今日不行就明日再来问问吧。”
  虽然没见到谭盛礼,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从刚刚接触来看,家里大小事汪氏做不得主,她抱着孩子坐在旁边就没说过几句话,倒是谭家长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想来在家地位不低,令她们稍微诧异的是,谭佩玉竟是长女,算算年纪,少说20出头了吧。
  这个年纪,便在大户人家都少有没说亲的。
  “是该问清楚了,有些姑娘命里克夫,咱们给她说亲是想积德,别不小心造孽害了人。”
  想到这,几人面面相觑,都有些讳莫如深,其中一人叹息道,“罢了罢了,以后再说吧。”要不是看谭佩玉勤快能干,也不会生出这种心思来。
  不谈说亲的事,便将视线落在了对联上,本是随便找的借口,不成想捡了大便宜,几副对联少说十几文呢,几人不禁喜出望外,都不是富裕人家,能省则省,花钱情人些对联每副要一文钱,她们去谭家,没花半文钱就解决不说,还喝到了谭家的糯米茶,男尊女卑,谁舍得拿茶招待女子啊,谭家太大方了。
  邻里互帮互助在谭盛礼眼里不过理所应当,岂料此后几天,来串门的人络绎不绝,都是来请他们写对联的,有些生面孔,有些熟面孔,谭佩玉不好将她们拒之门外,通通迎进堂屋茶水伺候着,谭盛礼不好厚此薄彼落人口实,来多少写多少,谭振业琢磨着不对劲,他都打定注意卖对联字画了,结果出了这茬......
  “父亲,再有两天就过年了,待会我们去客栈接陈伯,顺便瞧瞧有没有什么要买的。”与其待在家伺候别人,不如出去转转,哪怕帮陈伯找儿子也比给人写对联强,来的都是妇人,东家长西家短的,说话跟吵架似的,听得谭振业耳朵疼。
  谭盛礼喜静,这几天屋里闹哄哄的他也不太习惯,正好他抄的书剩下几页了,赶在下午抄完就去了铺子。
  如此,家里就剩下汪氏和谭佩玉姐妹。
  来写对联的自然没写成,离开时脸色就不太好看,约好明天再来,耳提面命地要她们明天哪儿也别去。
  语气强势,听得人心里不爽。
  傍晚谭盛礼回来,谭佩珠提了两句,“父亲,邻里写的对联是不是太多了?”寻常人家就几副对联,而这些天来的人里,好几个是来过的,有点过分了,而且今早她随谭佩玉出门买菜,在街头碰到挑对联卖的摊贩,对方恶狠狠地瞪她们来着,说她们家坏了规矩。
  寻常百姓家会写对联的不多,要么花钱买对联,要么裁了红纸花钱请人写,无论哪种都得花钱,谭家写对联却分文不取,摆明了抢摊贩生意,不仅这样,周围几个读书人也心存怨怼,往年他们靠写对联挣点钱贴补家用,今年被谭家断了活路。
  后边这些话她没说,谭盛礼纯良坦荡,又好面子,做不出拒人于门外之事,谭佩珠道,“其实多写几副对联留着明年用也没什么,但人进进出出的,影响大哥他们看书...”
  谭振业眼底精光一闪,忙附和,“小妹说得对,人多,七嘴八舌的,吵得人静不下心来,算算对联,我们也写了不少,要不和邻里说明年要考试,得专心温习功课,明年再写吧。”
  巷子里统共没住多少户人家,他们写的对联早就写够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定是有人把亲戚的对联也带来了,谭振业最讨厌这种占了便宜还要捎全家的。
  “本欲助邻却绝他人之路...”谭盛礼面露怅然,“罢了,明日就说我们有事外出不在家,让他们另请高明吧。”
  看得出,谭盛礼心情不是很好,并未在此事上多说,谭家众人不太习惯,谭盛礼乐善好施爱乐于助人,以为会遭到拒绝呢,不成想谭盛礼心平气和地答应了。
  谭佩珠蹙眉,小声问谭振业,“父亲怎么了?”
  谭振业摇头,示意她别多问。
  以谭盛礼的性子,其中定是出了什么事,问谭盛礼他也不会说的。
  果然,谭盛礼回屋后晚饭都没出来吃,谭振业给他送到屋里他也说不饿,坐在桌边,专注地抄着书,谭振业坐在旁边,故意找话题和他聊,“陈伯是大年三十再来,我劝也劝不动,好在客栈老板人好,送了炭炉给他,让他冷就自己生火取暖。”
  谭盛礼淡淡地应了声,并不怎么搭理谭振业,谭振业又说这两天写的文章,谭盛礼俱没什么兴致,不仅没兴致,心情明显有些低落。
  “父亲是不是听到什么闲言碎语了?”谭振业望着书上的内容,决定开门见山。
  只见谭盛礼顿了顿笔,不过他反应快,并未在纸上留下顿笔的痕迹,他道,“外边有何闲言碎语?”
  上辈子的他几岁就启蒙读书考科举,入翰林后钻研古籍不问朝事,后来老皇帝驾崩命他教导扶持幼帝,身为人师,他处处以身作则,自认做人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从不敢算计半分,身边交往的也多是正直之人……
  他以为世人大多如此,而重活后,人和事复杂了许多,远超他的想象。
  ☆、第36章 036
  “外边有何闲言碎语?”谭盛礼又问了遍, 谭振业知道糊弄不过去,就将街上摊贩的抱怨说了,偷偷观察谭盛礼的表情, 发现他似乎毫不知情, 回想傍晚他说的那些话, 谭振业细细思考, “父亲, 是不是有摊贩找你诉苦啊?”
  是了,谭盛礼品行纯良, 比起抱怨谩骂,装可怜诉苦更能引起谭盛礼的共鸣, 博得他的同情, 为了减少谭盛礼心头的愧疚, 谭振业安慰他,“都是街坊邻里,人家找上门不好不帮, 帮了这家不帮那家说不过去......”除非一开始就拒绝帮忙, 然而如果那样做未免太不近人情了,不说传出去会落得他们瞧不起人的名声,就是自个心里也迈不过那道坎儿。
  举手之劳都不愿, 他日如何为官造福百姓?
  无意抢摊贩饭碗, 只能说造化弄人。
  “父亲...”谭振业还欲再劝。
  “人心复杂, 是我考虑不够周全, 出去忙你们的吧, 这几天家里人多扰得你们不清静,明日起就不写对联了,专心读书,若有邻里抱怨,你就说是我的意思。”说到后边,谭盛礼叹息不止,“出去吧。”
  谭振业隐隐感觉其中还有事,但谭盛礼不肯说,他放下饭菜,叮嘱谭盛礼吃了饭再继续,晚上别熬太晚对身体不好。
  谭盛礼的字好看,写字的速度快,抄书的钱比旁人多,寻常人抄半个月的书,他顶多七八天就完成了,今晚心情低落,丑时才歇下。
  夜里又飘起了雪花,谭盛礼睡得沉,醒来时已经快晌午了,外边有人在说话,谭盛礼快速的套上衣衫,理了理发髻,推开门走了出去。
  “谭公子,你们是读书人,写对联不是轻而易举吗?就帮帮忙吧,否则我们买的红纸就白费了啊。”
  院门口,两个缩着脖子的老妇人殷切地望着谭振业,眼睛频频往里边看,谭振业心下不喜,关上门,留出条缝隙与她们说话,“婶子,不是不帮,今日事情多没空,明日就大年三十了,咱们要杀鸡...”
  嘴上说着无奈,面上却生人勿近的模样,谭振业不像谭振兴好说话,他双手扒着门,其他人不好往里冲。
  “振业...”谭盛礼唤了声,走出去看,外边站着十来个抱着红纸的妇人,人人怀里的红纸够写十几副对联好远了,他皱了皱眉,礼貌地问道,“诸位来有何事?”
  人前的谭盛礼素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此刻谈不上热情,却也客客气气的,为首的老妇人笑得脸上堆出褶子,热络道,“谭老爷,马上就过年了,我们家的对联还没着落,听说谭公子是读书人,就想托他写几副...”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老妇人自认谭盛礼不会和她计较,脸上的笑又灿烂了几分,“谭老爷,不会耽误你们多少时间的。”
  谄媚的嘴脸看得谭振业心头不悦,一个人是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可人多就不同了,担心谭盛礼答应,他正欲开口拒绝,话刚到嘴边,就被身边的谭盛礼抢了先,“你拿的纸恐怕不止几副对联吧。”
  谭盛礼语调平平,没有丁点情绪夹在其中,他垂眸,像平常授课那般沉重冷静,“做人讲究诚信,说几副对联就几副对联,为何又多出几副?”
  他不是个尖酸刻薄的人,说话的语气温和,并不具攻击力,也不惹人反感,他上前两步,修长的手指拨了拨老妇人手腕的纸,“57张,19副对联,寻常人家哪儿用得着这么多?”
  老妇人的笑僵脸上,支支吾吾道,“帮我娘家兄弟写的。”
  “是吗?”谭盛礼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眼底无波无澜,却莫名让人心慌。
  老妇人目光闪烁,心虚地后退半步,不敢和谭盛礼对视,低头望着脚上的鞋,并不回答这个问题。
  见状,她身后的好几个人偷偷地抓着几张红纸藏到背后,并不吭声。
  气氛凝滞,四周骤时安静下来,旁边院门口探着脖子张望的人们听不到动静了心底好奇,纷纷猫着腰走出来,站在不远处驻足窥视,半晌仍未听到声音,大着胆子走了过来,不忘给自己找借口,“我在家煮饭,听到外边有人说话就出来看看,年底小偷猖獗,前两天我家院子里晒的衣服就被偷了件呢。”
  说话时,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谭盛礼,这几日谭家门庭若市,好多街坊邻里都请他们写过对联,然而没和谭盛礼打过照面,今日见着,只觉得上了年纪的男子也能这般干净好看,便是穿着最素净的衣衫仍然有气质,难怪教的子女.优秀,是言传身教的缘故啊。
  美好的事物令人愉悦,哪怕不知事情的前应后果,邻里们的心已经偏向这位风度翩翩的老爷了。
  都是老邻居,众人心里想什么老妇人门清,心底没少唾骂她们水性杨花,见着个好看点的男人就没脑子思考了,眼看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她索性不要面子了,拍腿大哭,“不过想请你写几副对联,不写就不写,犯不着摆出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瞧不起人吧。”说着,理直气壮地撇了撇嘴,就差没吐口痰了。
  谭振业火大,他们这几日帮忙写的对联有几百副了吧,不懂感恩就算了竟倒打一耙,世上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他瞪大眼睛,面露凶光,“你说什么?”
  “振业。”谭盛礼呵斥,“回屋看书去。”
  老妇人双手环胸,大有不依不挠的阵仗,“读过几年书就了不起是不是啊,能不能考上秀才还不好说呢。”
  谭振业挺着胸脯就要冲过去,谭盛礼斜眼,脸色阴沉,“我的话不管用了是不是?”
  谭振业顿足,不甘心的退回去,目光凶狠地瞪了老妇人好几眼。
  谭盛礼回眸,他立刻将神情敛去,谭盛礼没有多言,冲老妇人感慨了两字,“是啊。”
  回答老妇人那句能不能考上秀才不好说的问题。
  “十年寒窗苦读最后落榜的人不在少数,你说的在理,既是如此,就希望诸位别再上门打扰了,多留点时间给他们看书罢。”谭盛礼朝她拱手,语落,转身就要走人,老妇人顿时坐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和谭振兴的痛哭流涕不同,老妇人是干嚎,“我苦命的兄弟哦,大姐害了你啊,你说你要买对联大姐不该拦着你啊,不该为了省点钱就劝你买纸啊,现在害得你白花了钱连对联都没有啊,我这造什么孽饿啊......”
  谭振业心揪紧了,担心地看了眼谭盛礼,最怕还是来了,谭盛礼不会吵架,遇到撒泼的就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说请,他跃跃欲试地欲上前,但看谭盛礼冲他摆手,示意他别插手。
  长幼有序,老妇人是长辈,谭振业出面讨不着好,事情因他而起,自是该由他出面解决。
  薄薄的雪化开,地面湿哒哒的,老妇坐过的地面干干净净,纤尘不染,谭盛礼负手而立,面上无动于衷,心平气和道,“是你造了孽,做不到的事万不该轻易承诺人,再者,你既是帮人办事,在你请人帮忙时态度就该谦逊些,两句不和就撒泼打滚骂人,莫不是你以为骂了人家,人家还会帮你?”
  老妇人:“......”
  谭盛礼的确不会吵架,但讲道理是他的强项。
  几句话挤兑得老妇人哑口无言,索性撕破脸赖上谭盛礼了,“不行,你必须帮我写,要不然我的纸就白费了。”
  “写是不会写的,你别强人所难。”谭盛礼声音轻轻柔柔的,急得老妇人面红耳赤,仿佛拳头打在棉花上,“你...你不写我就不走。”整个人躺在地上,哭天抢地的大喊大闹。
  谭盛礼仍然不为所动,与周围邻里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我谭家人品行如何,日后自有分晓,还望诸位莫因这件事就和谭家起了隔阂...”他态度端正,周围的人纷纷摇头,“谭老爷客气了,几位公子课业繁重,是该多花心思读书的。”
  家里亲戚或多或少有读书的,多紧迫他们是清楚的,别说帮人写对联,过年走亲戚都抽不出时间来。
  读书人的时间宝贵,谭家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天帮邻里写对联,尽到邻里的情分了。
  何况她们不傻,这位老太太前几天已经到谭家写过对联了,怎么还有十几副要人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几位公子小姐都是好人,想来是谭老爷教得好,有你这样的邻居,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因此而疏远谭家呢?”人群里,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道。
  谭盛礼再次拱手,感激道,“还望诸位见谅。”
  看谭盛礼这般客气,众人对他更为敬畏,不愧是读书人,品德修养不是寻常人有的,齐声道,“谭老爷言重了。”
  解释过后,谭盛礼的视线重新落在地上躺着不起的老妇人身上,“人各有志,你既想躺着我也不好多加阻拦,只是天冷地上湿气重,小心别着凉了。”话完,再次朝众人拱手,进门关了门。
  突然,老妇人的咆哮谩骂声响彻天际,谭盛礼无奈的叹了口气,和人打交道真的是个力气活,他不知这样做会得罪多少人......
  却不知他今日这般作为得到不少人的赞许,尤其是老太太们,提到谭盛礼无不面若桃花双眼发亮,活到这把岁数没和盛礼这般彬彬有礼的读书人打过交道,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儒雅温润,不是自家那个几天不洗澡不洗脚的死老头子能比的,也不是家里满嘴之乎者也的晚辈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谭老爷气质如兰,所有人都不配和他比较。
  谁要说半句谭家不好,她们劈头盖脸的就骂,空前的维护谭盛礼名声。
  谭盛礼不出门不知道外边的事,还是陈山过来碰到几个老太太站在门口指着里边的人破口大骂知道的,大过年的,人们说话做事都会有所忌讳,大清早的就堵在家门口骂人,可见心里有多气,“谭老爷,你心地善良,走到哪儿都受人欢迎,周围住的多是土生土长的郡城人,我没见她们出面维护过谁呢。”
  从老太太的话语里,陈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是谭盛礼他们帮忙写对联,有人贪得无厌,借此机会做起了对联买卖,害得谭盛礼遭其他摊贩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