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穆谊战死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穆谊战死
然而,在这个战场上,即便宋定边是大将军,也不能说怎样就怎样。
——他左右不了穆谊的决定。
更准确地说,在这个战场上,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都是再三考虑过的、最为适合他们自己的。
穆谊的选择,便是如此。
既然已经决定为国朝为云州死战,穆谊便没有任何犹豫,她所带领的巾帼营士兵亦是一样。
她们个个整装待发,横跨马上,手持长刀,看起来气势威严,除了身形娇小之外,便和其他士兵便没有任何分别。
她们之中,有穆谊这样出自世家大族的,也有长于寻常百姓之家的,也有是从军户而来的,她们的出身和成长的环境截然不同,但最后都成为了巾帼营的士兵,自然也担当着保家卫国的责任。
在这一刻,她们的出身、成长和性别,全部都模糊隐去,就只剩下“士兵”这一个身份。
宋定边看着这些英姿飒爽的士兵,心头震荡不已。
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生死险地,也曾有过许多次同袍兄弟牺牲的情况,自然是悲伤而后奋勇的,但是现在面对着这些巾帼营士兵……
他不由自主地挡在了这些士兵的前面,一言不发。
穆谊骑在马上,微微低着头看向宋定边,眉头略皱了起来。
从她献策开始,宋定边虽然没有强令士兵阻止她,但是其态度十分明显。她本想着,宋定边有身为大将军的职责和决断,必定能知道在目前的情势之下,只有她的献策,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现在宋定边却档在了她们面前,是要罔顾当前的情势、决心阻挡她们吗?
倘若如此,那么云州城所有人就只有等死了,宋定边在军中既有那么高的声名,自然就不是没有眼光果决之人,他现在挡着,只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去做这件事而已。
是了,宋定边是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又怎么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去送死呢?不管是为着什么理由。
穆谊思虑到这里,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大将军,这……属下心意已决。”
宋定边看了看穆谊身后的巾帼营女兵,然后便对上穆谊的目光,摇摇头道:“本将不是要阻止你们。本将认为你说得很对,如今的云州城唯缺一死而已。”
穆谊眼光骤然一亮,脱口道:“那么,大将军此举……”
既然宋将军都赞同她的做法,为何还要挡在她面前呢?
宋定边顿了一下,唇角竟然扬了起来,笑道:“云州城是尚缺一死,但是,却缺的不仅仅是你的死。本将身为国朝大将军,自然要率领士兵杀敌,怎么可能只让你和巾帼营士兵出城?”
到了现在,留在云州城这里的将领士兵,哪一个是怕死之人?他们任何一个都不会退缩,都会为了国朝而死战,他们保家卫国之心,和穆谊、巾帼营的是一模一样。
既然大雍士兵已经侵至国朝,敌将霍真还下令将云州屠城,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怕的?
为国朝而战,马革裹尸,这是军中士兵将领的荣誉才是!
“哈哈哈!大雍有何而惧?即便五十万士兵又如何,我们云州守卫必定要将他们拖在这里!人在城在,为国朝而战!众将领,众士兵,是也不是!“
“是!”所有将领士兵异口同声应道,云州城响起了一阵阵震天的响声。
穆谊自然也明白了宋定边的意思,云州城唯缺一死,但宋定边和云州守卫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去死,他们所选择的,就是和她们一起浴血奋战!
便是死,又何惧?
穆谊眼见着宋定边翻上马,高举着手中的长刀,所表达的命令自然不言而喻。
又过了几个时辰,天色仍旧还是亮着,云州城自然是城门紧闭,高耸的城墙上,架着一座座弩床,这些弩床已经全部上好弓箭,乌黑的箭头上全都淬了毒。
而城墙上的士兵,有的半蹲着,手已经搭在弩机上,随时准备发射;有的则直立远眺,观察着城外的情况。
无论是半蹲着还是直立着的士兵,他们个个都面容肃穆、眼神坚毅,仔细一看,还有的士兵眼眶都红了,却死死咬着嘴唇,拼命地控制着自己,不让自己露出悲伤之意。
虽则云州城门紧闭,但是怪异的是,城外却肃立着一排排士兵,他们同样是全副武装蓄势待发,身后是深深的壕沟和紧闭的城门。
宋定边和穆谊,赫然就在其中!
和城墙上的士兵强忍悲痛不同,城墙外的这些兵将,包括宋定边和穆谊在内,脸容看起来都无比从容沉着,甚至,看起来还有些轻松。
远处兵马的颤动越来越明显了,意味着大雍士兵越来越近了,似夹杂着无数风雨血腥而来,城外的所有兵将似乎都感受到这种风雨血腥了。
穆谊策马向前,朝宋定边说道:“大将军,我们出发吧。”
该做的安排已经做了,该下的命令已经下了,他们现在要做的便是奋勇向前,以敌人祭刀而已。
宋定边点点头,然后手一挥,所有立于城墙前的兵马都像离弦箭一样飞速冲出去。
先前就说过,云州城所在的地方就是一个凹字形,介于大雍与大安之间,而宋定边所选择的激战地方,正是在于三者的中心点。
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离大安朝最近,仅此而已。
他们唯一目的,便是尽可能的为城墙上的士兵拖延一点时间。
只要他们能在外面坚持的时间久一点,那么云州城就能多一点希望。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朝历代,只要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所垫着的都是无数兵将的尸体,流淌着的都是无数兵将的鲜血。
山河的铸造,是从尸山血海中一寸寸立起来的,此刻的云州之战,自然也是如此。
当穆谊战死的消息传到雁州的时候,穆太澄整个人都愣住了,似不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穆谊战死
然而,在这个战场上,即便宋定边是大将军,也不能说怎样就怎样。
——他左右不了穆谊的决定。
更准确地说,在这个战场上,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都是再三考虑过的、最为适合他们自己的。
穆谊的选择,便是如此。
既然已经决定为国朝为云州死战,穆谊便没有任何犹豫,她所带领的巾帼营士兵亦是一样。
她们个个整装待发,横跨马上,手持长刀,看起来气势威严,除了身形娇小之外,便和其他士兵便没有任何分别。
她们之中,有穆谊这样出自世家大族的,也有长于寻常百姓之家的,也有是从军户而来的,她们的出身和成长的环境截然不同,但最后都成为了巾帼营的士兵,自然也担当着保家卫国的责任。
在这一刻,她们的出身、成长和性别,全部都模糊隐去,就只剩下“士兵”这一个身份。
宋定边看着这些英姿飒爽的士兵,心头震荡不已。
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生死险地,也曾有过许多次同袍兄弟牺牲的情况,自然是悲伤而后奋勇的,但是现在面对着这些巾帼营士兵……
他不由自主地挡在了这些士兵的前面,一言不发。
穆谊骑在马上,微微低着头看向宋定边,眉头略皱了起来。
从她献策开始,宋定边虽然没有强令士兵阻止她,但是其态度十分明显。她本想着,宋定边有身为大将军的职责和决断,必定能知道在目前的情势之下,只有她的献策,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现在宋定边却档在了她们面前,是要罔顾当前的情势、决心阻挡她们吗?
倘若如此,那么云州城所有人就只有等死了,宋定边在军中既有那么高的声名,自然就不是没有眼光果决之人,他现在挡着,只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去做这件事而已。
是了,宋定边是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又怎么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去送死呢?不管是为着什么理由。
穆谊思虑到这里,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大将军,这……属下心意已决。”
宋定边看了看穆谊身后的巾帼营女兵,然后便对上穆谊的目光,摇摇头道:“本将不是要阻止你们。本将认为你说得很对,如今的云州城唯缺一死而已。”
穆谊眼光骤然一亮,脱口道:“那么,大将军此举……”
既然宋将军都赞同她的做法,为何还要挡在她面前呢?
宋定边顿了一下,唇角竟然扬了起来,笑道:“云州城是尚缺一死,但是,却缺的不仅仅是你的死。本将身为国朝大将军,自然要率领士兵杀敌,怎么可能只让你和巾帼营士兵出城?”
到了现在,留在云州城这里的将领士兵,哪一个是怕死之人?他们任何一个都不会退缩,都会为了国朝而死战,他们保家卫国之心,和穆谊、巾帼营的是一模一样。
既然大雍士兵已经侵至国朝,敌将霍真还下令将云州屠城,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怕的?
为国朝而战,马革裹尸,这是军中士兵将领的荣誉才是!
“哈哈哈!大雍有何而惧?即便五十万士兵又如何,我们云州守卫必定要将他们拖在这里!人在城在,为国朝而战!众将领,众士兵,是也不是!“
“是!”所有将领士兵异口同声应道,云州城响起了一阵阵震天的响声。
穆谊自然也明白了宋定边的意思,云州城唯缺一死,但宋定边和云州守卫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去死,他们所选择的,就是和她们一起浴血奋战!
便是死,又何惧?
穆谊眼见着宋定边翻上马,高举着手中的长刀,所表达的命令自然不言而喻。
又过了几个时辰,天色仍旧还是亮着,云州城自然是城门紧闭,高耸的城墙上,架着一座座弩床,这些弩床已经全部上好弓箭,乌黑的箭头上全都淬了毒。
而城墙上的士兵,有的半蹲着,手已经搭在弩机上,随时准备发射;有的则直立远眺,观察着城外的情况。
无论是半蹲着还是直立着的士兵,他们个个都面容肃穆、眼神坚毅,仔细一看,还有的士兵眼眶都红了,却死死咬着嘴唇,拼命地控制着自己,不让自己露出悲伤之意。
虽则云州城门紧闭,但是怪异的是,城外却肃立着一排排士兵,他们同样是全副武装蓄势待发,身后是深深的壕沟和紧闭的城门。
宋定边和穆谊,赫然就在其中!
和城墙上的士兵强忍悲痛不同,城墙外的这些兵将,包括宋定边和穆谊在内,脸容看起来都无比从容沉着,甚至,看起来还有些轻松。
远处兵马的颤动越来越明显了,意味着大雍士兵越来越近了,似夹杂着无数风雨血腥而来,城外的所有兵将似乎都感受到这种风雨血腥了。
穆谊策马向前,朝宋定边说道:“大将军,我们出发吧。”
该做的安排已经做了,该下的命令已经下了,他们现在要做的便是奋勇向前,以敌人祭刀而已。
宋定边点点头,然后手一挥,所有立于城墙前的兵马都像离弦箭一样飞速冲出去。
先前就说过,云州城所在的地方就是一个凹字形,介于大雍与大安之间,而宋定边所选择的激战地方,正是在于三者的中心点。
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离大安朝最近,仅此而已。
他们唯一目的,便是尽可能的为城墙上的士兵拖延一点时间。
只要他们能在外面坚持的时间久一点,那么云州城就能多一点希望。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朝历代,只要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所垫着的都是无数兵将的尸体,流淌着的都是无数兵将的鲜血。
山河的铸造,是从尸山血海中一寸寸立起来的,此刻的云州之战,自然也是如此。
当穆谊战死的消息传到雁州的时候,穆太澄整个人都愣住了,似不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