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下跪(2更)
汪印在进入雁州城后,所下的第一个命令,便是令全部百姓出城去为士兵们敛尸!
这个命令一出,连那连绵不绝的呜咽哭声都停滞了片刻。
这个时候,幸存的士兵个个身上都染了血,全部都疲惫不堪,最需要的便是休息,而要尽量保证这十几万士兵可以休息,城中百姓的协助和帮忙就必不可少。
现在,汪督主却让全城百姓去敛尸?这……
士兵将领们深感不解,但是汪印积威太重,尤其是通过这一次战争,他用果决的判断和强悍的本领,征服了所有的士兵,赢得了他们全部的信任。
哪怕是那些汪印用胁迫“借”来的士兵,也对其心悦诚服。
国朝能够战胜大雍,有许多因素,但其中必不可少、起决定性的因素,便是汪印!
可以说,如果没有汪印,那么国朝这一仗必定会输,雁州也必定会失守,这些雁西卫和雁州百姓,也必将南存。
旁的不说,只说在这一战中,汪印杀敌的数目最多,就以这点来论军功,谁人能及?
经此一战,汪印的威望在雁西卫达到了顶峰。
在这些士兵和将领的心目中,汪印是他们的英雄,是他们的主心骨,哪怕此刻他们不明白这个命令,也下意识遵照执行。
至于雁州百姓……他们同样对汪印心悦诚服。
要知道,汪印当年就任雁西卫大将军之时,与其妻子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了瘟疫之地,挽救了无数雁西道的百姓,百姓们对他们都感恩不已。
如今汪印又摔援兵前来,成功击败了大雍士兵,保住了他们的家园,护住了他们的性命。
可以说,汪印对他们有两次再造之恩。
敛尸之令,自然会恭敬执行。
于是,雁州的百姓全出,朝着雁西卫与大雍交战的主战场而去,去为那些战死的士兵敛尸。
而刚刚进入城中的幸存士兵,只要还能行走的,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跟在了百姓的后面。
哪怕汪督主没有下令让他们去敛尸,但是为同袍敛尸,即便没有命令,只要他们还能动,都会去做!
从高处看过去,由雁州百姓和士兵所组成的队伍,从城门处一直延伸到主战场那里,连绵不绝。
雁州百姓当然知道战争有多惨烈,也当然知道有无数兵将战死,但知道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一回事。
他们看见战场上漫山遍野的尸体,看见血水已经浸满了道路,这就是尸山血海,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活生生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人间炼狱。
那一座座尸山,堆着他们的雁西卫士兵,那一条条血河,浸着他们的雁西卫士兵!
这些尸体,在数日前还在雁州城中,与他们说说笑笑,说不久就可以返乡,说迟些会将家眷结果来,说待年纪大了,他们就在雁州养马……
可是,大雍率兵入侵,一场惨烈的战争突然而来,摧毁了这些士兵所有的期待。
他们战死了,不管是返乡,还是接家眷来,又或是养马,所有这些,都不可能实现了!
他们战死了,是为了保护他们而战死,是为了守住雁西道而战死,是为了国朝而战死!
所有的百姓都沉默了,在这尸山血海面前,一切都是苍白的,没有一个词语能够形容他们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几十万人,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只有上空盘旋的秃鹫发出尖锐的叫声。
随即,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跪了下来, 重重叩了三个响头。
他浑浊的眼中蓄满了泪水,悲怆地哭喊:“好儿郎!好儿郎啊……”
他的下跪哭泣,就是一个信号,在场所有悲痛沉默的人都反应过来了,都纷纷下跪,全都重重叩了三个响头,边哭喊着他们的好儿郎。
然后,有人冲进了那些尸山中,拼命扒拉着,从那些交叠重合的尸体中找出大安朝的士兵,小心翼翼地将其平放在地上,仔细拭去他们脸上的血污。
所有的百姓和士兵都动了起来,他们扒拉出一具具尸体,然后将他们放好、收拾妥当,如汪印所下的军令,为这些士兵敛尸!
强忍着悲痛和伤势前来的穆太澄见此,忍不住别过头,眼眶一片通红。
汪印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地安慰着,实在也说不出话来。
穆太澄合了合眼,努力不让泪水落下来,哑着声音说道:“督主,还是您有远见,让这些百姓来敛尸。”
百姓们的举动,他都看在眼内了,自然也明白了为何汪印会让全城百姓来敛尸。
这一次汪印令雁州百姓来敛尸,起码能再保雁州乃至雁西道五十年安宁!
汪印还是沉默不言,他看着一个个在拼命敛尸的百姓,脸上淡漠依旧。
人啊,是最难估算的,人心,也是最难猜测,更是最难控制的。
世间有那么多人,他们或许有善恶之分,也要懒勤之分……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每一个人的心底,还是有一些共通的东西。
这种东西,无法看见也难以触摸,却可以被激发,激发出庞大的威力。
汪印下令让全城百姓去敛尸,就是为了激发他们此刻内心里共通的东西。
这种东西,在此时此刻名为“同理心”。
同理心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此刻雁州百姓看到了什么,他们心里就感受到了什么,并且这种感受会被激发至最大最深刻。
这一战,二十多万士兵付出了性命,但在雁州百姓心目中,这二十万,更多意义是一个数字。
汪印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数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原本,雁州百姓本应该是这些尸山中的一员,但是因为有了这二十万士兵,他们才能活着。
只有他们亲眼见到战场上的尸山血海,才能真正知道国朝士兵为了会保护他们、为了守住国朝,究竟付出了多少代价!
只有他们亲手为这些士兵敛尸,亲手拾起这些士兵的残肢残躯,他们才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才能真正渴望国朝的平和。
他要让他们他们记得,要那么多人为了保护他们而死去,要让他们感受至深,永世难忘!
此战之后,起码五十年内,只要是来为士兵敛尸过的人,都绝不敢再有任何兴兵作乱的念头。
这是他的善后,也唯有这一点,才能告慰这二十多万士兵的在天之灵。
这个时候,穆太澄也朝那些尸山走去,用仅剩的一只手,拼命在其中扒拉着。
这些尸山里,有他的属下,有他的同袍兄弟,更有他的女儿!
他的女儿头颅是找到了,但是尸身还没有找到,他要找到她的尸体,为她敛收安葬!
汪印合上了眼睛,掩住了通红的眼睛,他雪白淡漠的脸容上,滑落了两行眼泪,然后缓缓跪了下来。
这些士兵,值得他下跪。
山河寸血,承平万尸,千秋道理,俱是如此。
这个命令一出,连那连绵不绝的呜咽哭声都停滞了片刻。
这个时候,幸存的士兵个个身上都染了血,全部都疲惫不堪,最需要的便是休息,而要尽量保证这十几万士兵可以休息,城中百姓的协助和帮忙就必不可少。
现在,汪督主却让全城百姓去敛尸?这……
士兵将领们深感不解,但是汪印积威太重,尤其是通过这一次战争,他用果决的判断和强悍的本领,征服了所有的士兵,赢得了他们全部的信任。
哪怕是那些汪印用胁迫“借”来的士兵,也对其心悦诚服。
国朝能够战胜大雍,有许多因素,但其中必不可少、起决定性的因素,便是汪印!
可以说,如果没有汪印,那么国朝这一仗必定会输,雁州也必定会失守,这些雁西卫和雁州百姓,也必将南存。
旁的不说,只说在这一战中,汪印杀敌的数目最多,就以这点来论军功,谁人能及?
经此一战,汪印的威望在雁西卫达到了顶峰。
在这些士兵和将领的心目中,汪印是他们的英雄,是他们的主心骨,哪怕此刻他们不明白这个命令,也下意识遵照执行。
至于雁州百姓……他们同样对汪印心悦诚服。
要知道,汪印当年就任雁西卫大将军之时,与其妻子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了瘟疫之地,挽救了无数雁西道的百姓,百姓们对他们都感恩不已。
如今汪印又摔援兵前来,成功击败了大雍士兵,保住了他们的家园,护住了他们的性命。
可以说,汪印对他们有两次再造之恩。
敛尸之令,自然会恭敬执行。
于是,雁州的百姓全出,朝着雁西卫与大雍交战的主战场而去,去为那些战死的士兵敛尸。
而刚刚进入城中的幸存士兵,只要还能行走的,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跟在了百姓的后面。
哪怕汪督主没有下令让他们去敛尸,但是为同袍敛尸,即便没有命令,只要他们还能动,都会去做!
从高处看过去,由雁州百姓和士兵所组成的队伍,从城门处一直延伸到主战场那里,连绵不绝。
雁州百姓当然知道战争有多惨烈,也当然知道有无数兵将战死,但知道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一回事。
他们看见战场上漫山遍野的尸体,看见血水已经浸满了道路,这就是尸山血海,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活生生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人间炼狱。
那一座座尸山,堆着他们的雁西卫士兵,那一条条血河,浸着他们的雁西卫士兵!
这些尸体,在数日前还在雁州城中,与他们说说笑笑,说不久就可以返乡,说迟些会将家眷结果来,说待年纪大了,他们就在雁州养马……
可是,大雍率兵入侵,一场惨烈的战争突然而来,摧毁了这些士兵所有的期待。
他们战死了,不管是返乡,还是接家眷来,又或是养马,所有这些,都不可能实现了!
他们战死了,是为了保护他们而战死,是为了守住雁西道而战死,是为了国朝而战死!
所有的百姓都沉默了,在这尸山血海面前,一切都是苍白的,没有一个词语能够形容他们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几十万人,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只有上空盘旋的秃鹫发出尖锐的叫声。
随即,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跪了下来, 重重叩了三个响头。
他浑浊的眼中蓄满了泪水,悲怆地哭喊:“好儿郎!好儿郎啊……”
他的下跪哭泣,就是一个信号,在场所有悲痛沉默的人都反应过来了,都纷纷下跪,全都重重叩了三个响头,边哭喊着他们的好儿郎。
然后,有人冲进了那些尸山中,拼命扒拉着,从那些交叠重合的尸体中找出大安朝的士兵,小心翼翼地将其平放在地上,仔细拭去他们脸上的血污。
所有的百姓和士兵都动了起来,他们扒拉出一具具尸体,然后将他们放好、收拾妥当,如汪印所下的军令,为这些士兵敛尸!
强忍着悲痛和伤势前来的穆太澄见此,忍不住别过头,眼眶一片通红。
汪印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地安慰着,实在也说不出话来。
穆太澄合了合眼,努力不让泪水落下来,哑着声音说道:“督主,还是您有远见,让这些百姓来敛尸。”
百姓们的举动,他都看在眼内了,自然也明白了为何汪印会让全城百姓来敛尸。
这一次汪印令雁州百姓来敛尸,起码能再保雁州乃至雁西道五十年安宁!
汪印还是沉默不言,他看着一个个在拼命敛尸的百姓,脸上淡漠依旧。
人啊,是最难估算的,人心,也是最难猜测,更是最难控制的。
世间有那么多人,他们或许有善恶之分,也要懒勤之分……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每一个人的心底,还是有一些共通的东西。
这种东西,无法看见也难以触摸,却可以被激发,激发出庞大的威力。
汪印下令让全城百姓去敛尸,就是为了激发他们此刻内心里共通的东西。
这种东西,在此时此刻名为“同理心”。
同理心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此刻雁州百姓看到了什么,他们心里就感受到了什么,并且这种感受会被激发至最大最深刻。
这一战,二十多万士兵付出了性命,但在雁州百姓心目中,这二十万,更多意义是一个数字。
汪印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数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原本,雁州百姓本应该是这些尸山中的一员,但是因为有了这二十万士兵,他们才能活着。
只有他们亲眼见到战场上的尸山血海,才能真正知道国朝士兵为了会保护他们、为了守住国朝,究竟付出了多少代价!
只有他们亲手为这些士兵敛尸,亲手拾起这些士兵的残肢残躯,他们才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才能真正渴望国朝的平和。
他要让他们他们记得,要那么多人为了保护他们而死去,要让他们感受至深,永世难忘!
此战之后,起码五十年内,只要是来为士兵敛尸过的人,都绝不敢再有任何兴兵作乱的念头。
这是他的善后,也唯有这一点,才能告慰这二十多万士兵的在天之灵。
这个时候,穆太澄也朝那些尸山走去,用仅剩的一只手,拼命在其中扒拉着。
这些尸山里,有他的属下,有他的同袍兄弟,更有他的女儿!
他的女儿头颅是找到了,但是尸身还没有找到,他要找到她的尸体,为她敛收安葬!
汪印合上了眼睛,掩住了通红的眼睛,他雪白淡漠的脸容上,滑落了两行眼泪,然后缓缓跪了下来。
这些士兵,值得他下跪。
山河寸血,承平万尸,千秋道理,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