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书院
  永乐二年,北平郡学复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于是明代国学有南北两监之分(亦称南北两雍)。
  永乐二十年,南京国子监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
  可以说,南京国子监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圣地。
  不过随着武宗改革,传统儒学受到了一些影响,很多非科举出身的人都进入了大明的官场,有些人也随着大明对外战事而弃文从武,因此此时的南京国子监不过只有两千余人,这也是为什么帝师孙茂敢在南京开书院的原因,毕竟国子监人少可是十分罕见的。
  帝师孙茂虽然已经提前告老还乡,不在身居高位占据中枢,但是他的能量却是没人敢小觑。
  孙茂,陕西人,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二十岁中状元,历经三朝。科举之后,先入翰林,又经六部历练,当今圣上还是太子的时候,被先帝下旨为太子太师,从此身上被深深的打上皇帝嫡系的印记。
  当官这么多年,孙茂担任科举主考十二次,可以说门生故吏在朝中已经算得上是很大一股势力。
  当今圣上在位十二年,前六年都是任用孙茂为内阁首辅,进一步实行先帝指定的计划,平衡朝中文武,大力提拔新人,要不是当时文官集团大力发动民间物议,加上当时天下接连三年大旱,孙茂为了避免文官诬陷天子失德,先下手引罪辞职,告老还乡,抗下文官这波攻击。
  孙茂离京之时,与皇帝会晤,一致认为朝廷的改革虽然得到了民心,但是百姓太容易被那些读书人忽悠了,而皇帝又不能亲自下场宣扬皇帝的好,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士林喉舌,用以宣传天子圣明,于是就有了尚儒书院。
  孙茂建立尚儒书院仅仅六年,就在江南的士林之中狠狠的多下一块地方,如今尚儒书院已经有了学生一千五百余人,这样也不免得造成了和其他地方的读书人的矛盾,毕竟那些人的想法可是皇帝垂拱而治,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南京国子监,作为江南的文教中心,更是与尚儒书院针锋相对。
  这种情况下,两边书院的人都在这里,显然会是有热闹瞧了。
  正在沐泽思索书院的事情,大街上的两伙人已经开始对骂了。
  “岳子牧,你们尚儒书院都是匹夫,莽夫,如此行事有辱斯文。”太学生这一边站在最前边的一个人对着那些尚儒书院里的学生说道。
  尚儒书院同样是最前边的一个人不屑的笑了笑,正是岳子牧,
  只见岳子牧挖了挖鼻孔,说道:“于苍,别说这些有的没的,我上回就跟你们这些太学生说了,逛青楼就得给钱,逛窑子不给钱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你你你,真是有辱斯文,什么叫逛窑子,那是名士风流,是文人雅士,岂能说出如此粗鲁之言。”于苍气的伸出右手,指着岳子牧说不出话来。
  听到这里,沐泽已经被双方说的话雷的外焦里嫩,万万没想到啊没想到,双方竟然因为这个理由在这里辩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