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打造亚洲最大粮油加工厂
清楚了杨辰的目的后,联络处大佬和梁行长自然也就少了几分顾虑。
接着杨辰又表示让霍大亨负责投资的事情,两人一颗心,总算彻底落下了。
霍大亨的立场自不用多说,事情交给他,双方都没有意见。
这让霍大亨有些无语,他只是想掺和一手,没有想过去帮杨辰干活,可是现在情况貌似由不得他。
最后没办法,霍大亨只能点头答应。
如果只有杨辰一人,内陆那边(中银)至少会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获取超过一半股份。
由霍大亨负责,杨辰的三三四分配,也得到了认同。
杨辰与霍大亨各自出资十亿港币,各占三成股份,而中银则代表内陆那边出资二十亿港币,占百分之四十股份。
中银之所以出资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现在人民币与外币汇率问题。
一九八一年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是1:1.7,也就是说,1美元只值1.7元人民币,连2元都没有达到。
而港币与美元的汇率,却达到了一比五,这个时候人民币还没有得到国际的普遍认同,汇率只是内陆单方面制定的。
非官方的,咳咳,这个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可以自己去查。
如果投资数额少,几十万,几百万,自然是该多少就是多少。
现在杨辰和霍大亨拿出那么多钱投资,中间差的太离谱,梁行长也有些不好意思。
虽然补偿的不是很多,但多少让杨辰心里稍微平衡了些。
毕竟是过去开公司,干正经事,这么多钱只能走银行。
当然,中银的钱主要还是以人民币形式投入,二十亿港币,换成人名币差不多六亿接近七亿的样子。
三方加起来,总投资达十几亿人民币,一旁的联络处大佬心里默算了一下,直算的眼皮子上下打架。
现在内陆那边流行万元户,这十几亿砸下去,这得多少个万元户?
相比大佬有些不淡定,杨辰和霍大亨以及梁行长三人反倒不怎么在意。
这些钱虽然多,但是按照杨辰想要打造亚洲最大粮油加工厂的目标,各种机器设备,粮食收购等等一系列,这点钱最后够不够还两说。
正是因为有这个想法,杨辰才会将这个事交给霍大亨,对方沙皇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的,这种大规模工厂建设,只有对方才能搞定。
对于中银来说,只要是人民币,多少他们都能拿的出来。
如果换成港币,那就没办法。
小额换算没问题,大额就别想了,也就是说,杨辰接下来即便在内陆赚了钱,也得将大头留在内陆投资。
这话梁行长一点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明明白白的把话跟杨辰说清楚了。
而杨辰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内陆这个时期有困难,举国上下赚回来的外汇,基本上都用到了刀刃上。
“梁行长放心,不光这次投资,接下来我旗下所有公司在内陆投资所赚的钱,每一分都会重新投资到内陆建设上面,二十年不变…”
接下来内陆发展有多快,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不仅不会把在内陆賺的钱换出来,反而还会加大投资。
这个时期内陆市场一片空白,很多初期富起来的人,凭着就是自身胆子大,就赚取了第一桶金。
这个时期,内陆到处充满着机会,用遍地黄金来形容都一点也不为过,随便倒腾点东西,就能够赚大钱。
还有比这个时代更加美好的吗?
今后,家乐福的大本营,最终还是会回在内陆,只等他在东南亚地区站稳脚跟,就会调转枪头,回内陆大力发展。
听到杨辰这话,梁行长不由松了一口气,认真道:“多谢杨生能够体谅,我相信国家发展起来后,一定不会忘了你的付出。”
对于这话,杨辰并不感冒,摆了摆手道:“忘不忘不重要,重要的是祖国发展起来了,我们这些国人以后走出去,腰杆才能挺直了。”
说完,杨辰看向一旁沉默不语,不怎么说话的大佬,开口道:“对了领导,有件事麻烦你帮我跟上面申请一下。
最迟明年,我需要在内陆招几支工程队去澳大利亚帮忙开发粮食基地,人数大概可能需要两三万人左右,具体多少,到时候看情况而定。”
“这件事麻烦领导帮我跟上面通个气,看看上面能不能帮我一把。”
大佬听到两三万人的数目,眼皮子又忍不住跳了跳,这么多人,招募的肯定不是只会种地的农民。
国内很多大的工程队是什么人组成的,大佬自是再清楚不过。
对此,大佬仅仅只是犹豫了片刻,便点头道:“行,没问题,我会把事情详细汇报给上面。”
见大佬答应的这么干脆,杨辰有些不放心。
这件事可是事关他的身价性命,接下来他能不能尽快在澳大利亚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打造自属的粮食基地,直接影响着他未来的发展。
没有素质过硬的工程队,就算有各种机器辅助,单凭澳大利亚那群白人老爷们,想要把上千万公顷的土地开发出来,不知道要何年何月。
而内陆工程队就不一样了,看看后世内陆在基建上的发展,速度比坐动车还快。
只要他舍得大手笔投入,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北澳洲开发出来。
杨辰忍不住提醒道:“领导,你汇报的时候,顺便将澳大利亚那边矿产资源递上去,接下来国家要是发展好了,对于资源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
“澳洲那边矿产资源丰富,小子在那边也不光只投资农业,矿产行业也会涉及,如果我能在那边发展好,到时候也可以帮上一点忙。”
“……”
霍大亨和梁行长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这也就是杨辰敢这样明目张胆的跟那边谈条件了,换了霍大亨,他绝对做不到,或者说根本做不出来。
大佬眼皮子继续跳着,不同于前两次,这次显得格外认真。
对于杨辰的话,他是认同的,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一拍大腿,“这事包在我身上,过几天我刚好要回内陆一趟,到时候我亲自帮你跟上面说。”
国家发展建设越快,需要的资源也就越多,这个道理谁都懂,也分的明白。
虽然内陆地大物博,世界上有的,没有的,都能在内陆找到。
初期发展自给自足自然没问题,可一旦进入快车道,那么凭着内陆的人口基数,以及内陆广大的地域分部,需要的资源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走一步,探两步,看三步,大船行使,从来就不是只看眼前这么简单。
————
(未完待续)
接着杨辰又表示让霍大亨负责投资的事情,两人一颗心,总算彻底落下了。
霍大亨的立场自不用多说,事情交给他,双方都没有意见。
这让霍大亨有些无语,他只是想掺和一手,没有想过去帮杨辰干活,可是现在情况貌似由不得他。
最后没办法,霍大亨只能点头答应。
如果只有杨辰一人,内陆那边(中银)至少会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获取超过一半股份。
由霍大亨负责,杨辰的三三四分配,也得到了认同。
杨辰与霍大亨各自出资十亿港币,各占三成股份,而中银则代表内陆那边出资二十亿港币,占百分之四十股份。
中银之所以出资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现在人民币与外币汇率问题。
一九八一年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是1:1.7,也就是说,1美元只值1.7元人民币,连2元都没有达到。
而港币与美元的汇率,却达到了一比五,这个时候人民币还没有得到国际的普遍认同,汇率只是内陆单方面制定的。
非官方的,咳咳,这个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可以自己去查。
如果投资数额少,几十万,几百万,自然是该多少就是多少。
现在杨辰和霍大亨拿出那么多钱投资,中间差的太离谱,梁行长也有些不好意思。
虽然补偿的不是很多,但多少让杨辰心里稍微平衡了些。
毕竟是过去开公司,干正经事,这么多钱只能走银行。
当然,中银的钱主要还是以人民币形式投入,二十亿港币,换成人名币差不多六亿接近七亿的样子。
三方加起来,总投资达十几亿人民币,一旁的联络处大佬心里默算了一下,直算的眼皮子上下打架。
现在内陆那边流行万元户,这十几亿砸下去,这得多少个万元户?
相比大佬有些不淡定,杨辰和霍大亨以及梁行长三人反倒不怎么在意。
这些钱虽然多,但是按照杨辰想要打造亚洲最大粮油加工厂的目标,各种机器设备,粮食收购等等一系列,这点钱最后够不够还两说。
正是因为有这个想法,杨辰才会将这个事交给霍大亨,对方沙皇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的,这种大规模工厂建设,只有对方才能搞定。
对于中银来说,只要是人民币,多少他们都能拿的出来。
如果换成港币,那就没办法。
小额换算没问题,大额就别想了,也就是说,杨辰接下来即便在内陆赚了钱,也得将大头留在内陆投资。
这话梁行长一点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明明白白的把话跟杨辰说清楚了。
而杨辰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内陆这个时期有困难,举国上下赚回来的外汇,基本上都用到了刀刃上。
“梁行长放心,不光这次投资,接下来我旗下所有公司在内陆投资所赚的钱,每一分都会重新投资到内陆建设上面,二十年不变…”
接下来内陆发展有多快,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不仅不会把在内陆賺的钱换出来,反而还会加大投资。
这个时期内陆市场一片空白,很多初期富起来的人,凭着就是自身胆子大,就赚取了第一桶金。
这个时期,内陆到处充满着机会,用遍地黄金来形容都一点也不为过,随便倒腾点东西,就能够赚大钱。
还有比这个时代更加美好的吗?
今后,家乐福的大本营,最终还是会回在内陆,只等他在东南亚地区站稳脚跟,就会调转枪头,回内陆大力发展。
听到杨辰这话,梁行长不由松了一口气,认真道:“多谢杨生能够体谅,我相信国家发展起来后,一定不会忘了你的付出。”
对于这话,杨辰并不感冒,摆了摆手道:“忘不忘不重要,重要的是祖国发展起来了,我们这些国人以后走出去,腰杆才能挺直了。”
说完,杨辰看向一旁沉默不语,不怎么说话的大佬,开口道:“对了领导,有件事麻烦你帮我跟上面申请一下。
最迟明年,我需要在内陆招几支工程队去澳大利亚帮忙开发粮食基地,人数大概可能需要两三万人左右,具体多少,到时候看情况而定。”
“这件事麻烦领导帮我跟上面通个气,看看上面能不能帮我一把。”
大佬听到两三万人的数目,眼皮子又忍不住跳了跳,这么多人,招募的肯定不是只会种地的农民。
国内很多大的工程队是什么人组成的,大佬自是再清楚不过。
对此,大佬仅仅只是犹豫了片刻,便点头道:“行,没问题,我会把事情详细汇报给上面。”
见大佬答应的这么干脆,杨辰有些不放心。
这件事可是事关他的身价性命,接下来他能不能尽快在澳大利亚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打造自属的粮食基地,直接影响着他未来的发展。
没有素质过硬的工程队,就算有各种机器辅助,单凭澳大利亚那群白人老爷们,想要把上千万公顷的土地开发出来,不知道要何年何月。
而内陆工程队就不一样了,看看后世内陆在基建上的发展,速度比坐动车还快。
只要他舍得大手笔投入,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北澳洲开发出来。
杨辰忍不住提醒道:“领导,你汇报的时候,顺便将澳大利亚那边矿产资源递上去,接下来国家要是发展好了,对于资源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
“澳洲那边矿产资源丰富,小子在那边也不光只投资农业,矿产行业也会涉及,如果我能在那边发展好,到时候也可以帮上一点忙。”
“……”
霍大亨和梁行长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这也就是杨辰敢这样明目张胆的跟那边谈条件了,换了霍大亨,他绝对做不到,或者说根本做不出来。
大佬眼皮子继续跳着,不同于前两次,这次显得格外认真。
对于杨辰的话,他是认同的,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一拍大腿,“这事包在我身上,过几天我刚好要回内陆一趟,到时候我亲自帮你跟上面说。”
国家发展建设越快,需要的资源也就越多,这个道理谁都懂,也分的明白。
虽然内陆地大物博,世界上有的,没有的,都能在内陆找到。
初期发展自给自足自然没问题,可一旦进入快车道,那么凭着内陆的人口基数,以及内陆广大的地域分部,需要的资源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走一步,探两步,看三步,大船行使,从来就不是只看眼前这么简单。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