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 蛰伏(中)
“ ()”
西京集团的“隐身豹”方案虽然落选,但该方案因为资金充裕且计划开始的较早,已经走完了第一阶段的方案论证,包括气动外形、机体布局、主要性能指标等参数都已经确定完毕,进入了实质性的工程研制阶段,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些家伙早就心怀叵测。
“隐身豹”方案,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机两型”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一个陆基型号和一个舰载型号是同步发展的,由同一个工作小组负责实施,采用了几乎完全一样的气动布局,二者之间的零部件通用率将超过70%,只是舰载型号做了很多上舰的适应性设计,比如机翼面积增大了一些以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更低的降落速度,比如起落架和机身结构得到了加强,比如增加了着舰尾勾,再比如所有机构部件都经过了耐盐雾处理等等,这些差异的叠加,导致舰载型号比陆上型号重了大约一吨,因此机动性能和续航力有所下降,但这也只是相对的,因为,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方案——力大砖飞。
这型战机的标准动力系统并不是已有的“涡扇12”,而是两台最大加力推力为10吨的“涡扇12B”!
这样算下来,“隐身豹”的两台发动机能够提供最大20吨的推力,对于这样一架空重不到14吨的战机来说,完全够用了,而且如果气动设计得好,该机还能在低负载的情况下,不用开加力,仅凭军用推力就进入低马赫数的超音速飞行!
当西京介绍完“隐身豹”的方案之后,所有与会评标的人都只能叹一句:“你们藏得好深……”
原来早在“涡扇12”刚刚研制成功,才进入第一个批次装备实用阶段之后,燃气涡轮院方面便马不停蹄地推进了在这一行发动机上的型号改进发展,计划内部代号“涡扇12B”,目标是将该发动机的推力提升到10吨级,推重比提高到9.5!
这一性能的提升,虽然还比不上由罗罗主导,欧洲4国联合研制的“EJ200”那达到11的恐怖推重比,但对于华夏来说,不啻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再次革命!
不过不管是刘大响还是具体负责这一改进型号的新一代航发主持设计师程荣辉都对按时完成这型发动机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因为这型发动机是燃气涡轮院完全正向研制的,也就是说,研究院对这型发动机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当然也对其目前状态下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有着充分的了解和预期,而基于工程产品的标准交付性能一定是留有余量的这一全球通用的准则,团队认为,他们应该很快就能完成“涡扇12B”的基础设计工作并转入型号的正式研制。
当然,能有如此信心,也得益于某人坚持不懈地在各类基础材料领域的烧钱投资、得益于他旗下的企业在精密机械加工领域的不断进步、得益于在他的推动下,半导体行业的迭代发展、化工行业的推陈出新……如航发这般复杂而精密的机电产品,它的每一次进步,其实是国力不断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各项基础工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标志!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当有心人回首过去,便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华夏的航空事业能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局面,源自二十年前,有一位全身上下穿着不超过十元钱衣物的年轻人,来到了魔都,走进了一位即将被投闲散置的飞机总师的简陋宿舍……
“隐身豹”虽然未能获得空军的青睐,但它的舰载型号却不出预料地被海军看中,而由于华夏其他几家飞机研制的大厂所根本没做这方面的准备,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深厚的技术积累,因此,该机将获得海军的认可几乎是板上钉钉,且西飞集团与海军的渊源,也是国内其他厂所难以比肩的,这是所有人都默认的事实。
不过么,随着海军首艘航母顺利展开海试,舰上固定翼战机这一块巨大的蛋糕肯定不可能被西飞集团一家独吞的,第一代上舰的战机已经被西飞垄断,就连第二代隐身战机眼看着也要被其收入囊中,那怎么可以呢?没有了竞争,怎么能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下降?
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打破西飞的垄断。
盛京集团认为这事儿么,身为华夏航空厂所的老大哥,自然非我莫属。
而且他们这次也是有备而来。
盛京集团这次隆重推出的,是他们为新歼万一落选而准备的第二方案——华夏版“雅克41”。
其实在经过了多轮的方案修改之后,盛京拿出的方案已经与它的罗刹原版有了很大的区别,或者说,已经被彻底地魔改到了就连“雅克41”的亲妈罗刹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都认不出来的地步——好吧这是华夏航空业的老传统了,要不然老爷子“轰六”也不会经常感叹英文字母表上为啥只有26个字母,眼看着就不够用了……
盛京集团推出的这个方案,采用了隐身修型的机身结构,在机腹和机身的两侧各安排了一个弹仓,使得这型战机能够在执行隐身空战任务时,具备“4中2近”的导弹挂载能力,空重11吨,最大速度1.7马赫,最大起飞重量随起飞模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最大可达25吨,航程随作战剖面的不同也有很大不同,理想状态下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计划以一台研制中的具备矢量推进能力的,最大推力达到15.5吨的“涡扇15”发动机为动力,另外配备两台推力为4.2吨的升力发动机以供飞机实现垂直/短距起降的能力。
毫无疑问,单就空战能力而言,这型战机在面对如蓉城集团和西京集团推出的“新歼”时,是明显处于弱势的,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垂直起降!
也就是说,这型战机,就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海军视若珍宝的12架“海鹞”一样,甚至可以在经过简单改装过的货轮上起降并执行任务,而对比能同样做到这一点的直升机来说,它的战力远远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而这种能力,对登陆作战时必须执行的战场遮蔽任务,简直太重要了,有了这种能力,海军就能用比航母便宜很多很多的两栖攻击舰来搭载这些飞机,而登陆部队也能以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呼叫到空中支援,对敌的时间敏感目标打击能力也一下就跃升了好几个数量级!
海军的众亲们,香不香?
香,简直太香了,就是,那个,顾院士、李院士,你们提报的这个研制预算费用的后缀,是不是多写了几个零?
西京集团的“隐身豹”方案虽然落选,但该方案因为资金充裕且计划开始的较早,已经走完了第一阶段的方案论证,包括气动外形、机体布局、主要性能指标等参数都已经确定完毕,进入了实质性的工程研制阶段,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些家伙早就心怀叵测。
“隐身豹”方案,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机两型”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一个陆基型号和一个舰载型号是同步发展的,由同一个工作小组负责实施,采用了几乎完全一样的气动布局,二者之间的零部件通用率将超过70%,只是舰载型号做了很多上舰的适应性设计,比如机翼面积增大了一些以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更低的降落速度,比如起落架和机身结构得到了加强,比如增加了着舰尾勾,再比如所有机构部件都经过了耐盐雾处理等等,这些差异的叠加,导致舰载型号比陆上型号重了大约一吨,因此机动性能和续航力有所下降,但这也只是相对的,因为,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方案——力大砖飞。
这型战机的标准动力系统并不是已有的“涡扇12”,而是两台最大加力推力为10吨的“涡扇12B”!
这样算下来,“隐身豹”的两台发动机能够提供最大20吨的推力,对于这样一架空重不到14吨的战机来说,完全够用了,而且如果气动设计得好,该机还能在低负载的情况下,不用开加力,仅凭军用推力就进入低马赫数的超音速飞行!
当西京介绍完“隐身豹”的方案之后,所有与会评标的人都只能叹一句:“你们藏得好深……”
原来早在“涡扇12”刚刚研制成功,才进入第一个批次装备实用阶段之后,燃气涡轮院方面便马不停蹄地推进了在这一行发动机上的型号改进发展,计划内部代号“涡扇12B”,目标是将该发动机的推力提升到10吨级,推重比提高到9.5!
这一性能的提升,虽然还比不上由罗罗主导,欧洲4国联合研制的“EJ200”那达到11的恐怖推重比,但对于华夏来说,不啻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再次革命!
不过不管是刘大响还是具体负责这一改进型号的新一代航发主持设计师程荣辉都对按时完成这型发动机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因为这型发动机是燃气涡轮院完全正向研制的,也就是说,研究院对这型发动机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当然也对其目前状态下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有着充分的了解和预期,而基于工程产品的标准交付性能一定是留有余量的这一全球通用的准则,团队认为,他们应该很快就能完成“涡扇12B”的基础设计工作并转入型号的正式研制。
当然,能有如此信心,也得益于某人坚持不懈地在各类基础材料领域的烧钱投资、得益于他旗下的企业在精密机械加工领域的不断进步、得益于在他的推动下,半导体行业的迭代发展、化工行业的推陈出新……如航发这般复杂而精密的机电产品,它的每一次进步,其实是国力不断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各项基础工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标志!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当有心人回首过去,便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华夏的航空事业能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局面,源自二十年前,有一位全身上下穿着不超过十元钱衣物的年轻人,来到了魔都,走进了一位即将被投闲散置的飞机总师的简陋宿舍……
“隐身豹”虽然未能获得空军的青睐,但它的舰载型号却不出预料地被海军看中,而由于华夏其他几家飞机研制的大厂所根本没做这方面的准备,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深厚的技术积累,因此,该机将获得海军的认可几乎是板上钉钉,且西飞集团与海军的渊源,也是国内其他厂所难以比肩的,这是所有人都默认的事实。
不过么,随着海军首艘航母顺利展开海试,舰上固定翼战机这一块巨大的蛋糕肯定不可能被西飞集团一家独吞的,第一代上舰的战机已经被西飞垄断,就连第二代隐身战机眼看着也要被其收入囊中,那怎么可以呢?没有了竞争,怎么能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下降?
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打破西飞的垄断。
盛京集团认为这事儿么,身为华夏航空厂所的老大哥,自然非我莫属。
而且他们这次也是有备而来。
盛京集团这次隆重推出的,是他们为新歼万一落选而准备的第二方案——华夏版“雅克41”。
其实在经过了多轮的方案修改之后,盛京拿出的方案已经与它的罗刹原版有了很大的区别,或者说,已经被彻底地魔改到了就连“雅克41”的亲妈罗刹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都认不出来的地步——好吧这是华夏航空业的老传统了,要不然老爷子“轰六”也不会经常感叹英文字母表上为啥只有26个字母,眼看着就不够用了……
盛京集团推出的这个方案,采用了隐身修型的机身结构,在机腹和机身的两侧各安排了一个弹仓,使得这型战机能够在执行隐身空战任务时,具备“4中2近”的导弹挂载能力,空重11吨,最大速度1.7马赫,最大起飞重量随起飞模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最大可达25吨,航程随作战剖面的不同也有很大不同,理想状态下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计划以一台研制中的具备矢量推进能力的,最大推力达到15.5吨的“涡扇15”发动机为动力,另外配备两台推力为4.2吨的升力发动机以供飞机实现垂直/短距起降的能力。
毫无疑问,单就空战能力而言,这型战机在面对如蓉城集团和西京集团推出的“新歼”时,是明显处于弱势的,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垂直起降!
也就是说,这型战机,就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海军视若珍宝的12架“海鹞”一样,甚至可以在经过简单改装过的货轮上起降并执行任务,而对比能同样做到这一点的直升机来说,它的战力远远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而这种能力,对登陆作战时必须执行的战场遮蔽任务,简直太重要了,有了这种能力,海军就能用比航母便宜很多很多的两栖攻击舰来搭载这些飞机,而登陆部队也能以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呼叫到空中支援,对敌的时间敏感目标打击能力也一下就跃升了好几个数量级!
海军的众亲们,香不香?
香,简直太香了,就是,那个,顾院士、李院士,你们提报的这个研制预算费用的后缀,是不是多写了几个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