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井陉收尾
井陉关的战役已然是到了收尾的阶段。
赵军在山道之中的人数虽然不少,约莫还有着七八万人,可实际上,战心已经溃散,士卒根本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斗志。
尤其是在败退之后,回到井陉关,看到井陉关上数之不尽的秦军旗帜,赵军士气更是大溃!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秦军是如何夺走井陉关的,当一件事情超乎人们的想象和认知的时候,鬼神就成了最好的解释。
而这样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一旦在军中流传开来,效果不亚于一个核弹。尤其是亲眼见识和感受到了火药的威力。
赵军之中的许多士卒已然是深信不疑。
秦军有着鬼神庇佑,与秦军作对,一定是没有好下场的,种种言论,在赵军军中肆意的传播。
陈余就算是有心想要阻拦,也根本无法拦得住。
函谷关的惨败,而今再次大败,已然令军中从上到下的人对陈余失去了信心。
在军中,一个一再失败的人,又怎么能继续执掌权位呢?难道让他带着大家一起去死?
对于陈余下达的军令,已然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可是陈余还想做最后一次垂死挣扎,韩信账下的秦军已然是步步紧逼,一步步缩小赵军能够活动的范围。
而陈余,已然决意带着赵军向韩信再次发起一次进攻。
只要正面击溃韩信,就还有着希望。
不过,陈余心中亦很是明白,这样的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
当陈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却发现自己曾经视为心腹的将领一个个都站立在原地,根本不动弹。
陈余心中隐隐有了一丝不妙的感觉。
这是,一名将领望着陈余道:“将军,事已至此,我军再与秦军厮杀,不过是徒添伤亡,不如将军……”
“投降?”陈余咬牙切齿的替那名将领说出了这两个字,然后道:“我陈余与秦国势不两立,要我陈余投降……”
“那既然如此,就借将军头颅一用,为兄弟们谋个好的前程。”突然间,陈余身后那名副将手起刀落,一剑刺进了陈余的后心,然后将陈余的头颅割下来。
而台下,亦是有着一些人直接被身旁的人格杀在了当场,这些皆是陈余的心腹。
诸多将领见到这副情形,不乏有些对陈余仍旧保留着忠心的人眼睛赤红,想要冲上去为陈余报仇,只不过这些人不知何时,皆被身旁的人给拦住。
他们这些,不算是陈余最为信任的心腹,不过也算是委以重任的将领,陈余平日对他们,亦是不错。
其实在此之前,这些人也多多少少察觉到今日要发生的事,不过在他们听来,无非便是有人会进言,要陈余率领众人投降。
对于这一点,当然不会有人反对。
如今赵军情势的危急,不需要旁人去说,也明白到了何种程度。
若是能够投降秦军,讨得一个性命,乃至于保留几分富贵,也未尝不可。
可是事情的演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在他们的设想之中,可没有兵变这一出戏码。
那名副将利剑横在身前,剑上陈余的鲜血还顺着剑尖不断地滴落下来。望着那些眼睛赤红的将领,那名副将斥道:“陈余已死,难道你们要为这么一个人枉送了性命?”
“艾阳,将军对你可谓是情深义重,没想到你今日却做出了这等卖主求荣之事。”这时,一名被挟持住的将领大声的斥责。
“兄弟们,将军平日对你们如何,你们哪一个没有受过将军的恩惠,将军如今被这叛贼杀死,我们该当为将军报仇雪恨,又岂能任由将军不明不白的死去……”
艾阳此刻已然走到了那名将领面前,手中利剑立即出手,刺死了那名将领,手段相当的果断狠辣。
艾阳见此人已经断气,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众人之中有几人眼中已经有了几分意动之色,不过却未曾动手。
艾阳心中清楚,这些人不过是摄于刚才自己杀死那名将领的威势。
若是任由那人说下去,今日自己好不容易搞好的大败局面,就要功亏一篑了!
不过也幸亏自己处理的及时,才未酿成这最终的大祸。
艾阳扫了众人一眼,道:“我们都是赵人,陈余这些年在赵国做了大将军,搜罗了我赵国多少的金银财宝,那些,可都是我赵国百姓的财富。”
“还有如今我们麾下各自的士卒,那些可都是我赵人,他们在家中都有老父老母,都有妻儿,难道你们要和陈余一样,领着他们一起去和秦军拼杀送死?”
“这值得么?”艾阳大声质问。
一些人眼中的愤怒渐渐黯淡下来,陈余做的那些事,他们如何不知道?
包括对于他们,陈余其实是有着防范之心的,而陈余那些信任的心腹,毫无疑问,都是陈余身边跟随良久的班底。
像他们这些,虽然也重用了,但和陈余之间始终有一层隔膜。
艾阳此刻又道:“魏地的事情想必诸位已经有所耳闻,如今秦军已经应李牧之孙李左车之请,攻下赵地之后,愿意将魏赵两地一视同仁。”
“魏地有的,赵地的百姓也能有。”
“而你们的所在的职位和部下,如今的秦军统帅韩将军已经向我许诺原定不变。若是尔等能立战功,一样可以如同秦人获爵,绝不会有任何的偏袒和徇私。”
众人心头皆是一震,未曾想到这艾阳居然早就和秦军暗通款曲,而且这条件也商议的差不多了!
众人也立即明白,眼下若是谁在站出来反对,那毫无疑问,就是挡住众人的活路了!
如此大好的条件,若是秦军发起了进攻,可是想都不要想了!
艾阳看着众人的脸色,知道此刻这些人多半已经被自己给说服,当即趁热打铁道:“诸位,你们之中若是谁不愿向秦国投诚,就此站出来,我艾阳绝不勉强,但也请不要阻了众位兄弟的活路,看在昔日同袍的情分上,我也绝不为难。”
赵军在山道之中的人数虽然不少,约莫还有着七八万人,可实际上,战心已经溃散,士卒根本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斗志。
尤其是在败退之后,回到井陉关,看到井陉关上数之不尽的秦军旗帜,赵军士气更是大溃!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秦军是如何夺走井陉关的,当一件事情超乎人们的想象和认知的时候,鬼神就成了最好的解释。
而这样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一旦在军中流传开来,效果不亚于一个核弹。尤其是亲眼见识和感受到了火药的威力。
赵军之中的许多士卒已然是深信不疑。
秦军有着鬼神庇佑,与秦军作对,一定是没有好下场的,种种言论,在赵军军中肆意的传播。
陈余就算是有心想要阻拦,也根本无法拦得住。
函谷关的惨败,而今再次大败,已然令军中从上到下的人对陈余失去了信心。
在军中,一个一再失败的人,又怎么能继续执掌权位呢?难道让他带着大家一起去死?
对于陈余下达的军令,已然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可是陈余还想做最后一次垂死挣扎,韩信账下的秦军已然是步步紧逼,一步步缩小赵军能够活动的范围。
而陈余,已然决意带着赵军向韩信再次发起一次进攻。
只要正面击溃韩信,就还有着希望。
不过,陈余心中亦很是明白,这样的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
当陈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却发现自己曾经视为心腹的将领一个个都站立在原地,根本不动弹。
陈余心中隐隐有了一丝不妙的感觉。
这是,一名将领望着陈余道:“将军,事已至此,我军再与秦军厮杀,不过是徒添伤亡,不如将军……”
“投降?”陈余咬牙切齿的替那名将领说出了这两个字,然后道:“我陈余与秦国势不两立,要我陈余投降……”
“那既然如此,就借将军头颅一用,为兄弟们谋个好的前程。”突然间,陈余身后那名副将手起刀落,一剑刺进了陈余的后心,然后将陈余的头颅割下来。
而台下,亦是有着一些人直接被身旁的人格杀在了当场,这些皆是陈余的心腹。
诸多将领见到这副情形,不乏有些对陈余仍旧保留着忠心的人眼睛赤红,想要冲上去为陈余报仇,只不过这些人不知何时,皆被身旁的人给拦住。
他们这些,不算是陈余最为信任的心腹,不过也算是委以重任的将领,陈余平日对他们,亦是不错。
其实在此之前,这些人也多多少少察觉到今日要发生的事,不过在他们听来,无非便是有人会进言,要陈余率领众人投降。
对于这一点,当然不会有人反对。
如今赵军情势的危急,不需要旁人去说,也明白到了何种程度。
若是能够投降秦军,讨得一个性命,乃至于保留几分富贵,也未尝不可。
可是事情的演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在他们的设想之中,可没有兵变这一出戏码。
那名副将利剑横在身前,剑上陈余的鲜血还顺着剑尖不断地滴落下来。望着那些眼睛赤红的将领,那名副将斥道:“陈余已死,难道你们要为这么一个人枉送了性命?”
“艾阳,将军对你可谓是情深义重,没想到你今日却做出了这等卖主求荣之事。”这时,一名被挟持住的将领大声的斥责。
“兄弟们,将军平日对你们如何,你们哪一个没有受过将军的恩惠,将军如今被这叛贼杀死,我们该当为将军报仇雪恨,又岂能任由将军不明不白的死去……”
艾阳此刻已然走到了那名将领面前,手中利剑立即出手,刺死了那名将领,手段相当的果断狠辣。
艾阳见此人已经断气,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众人之中有几人眼中已经有了几分意动之色,不过却未曾动手。
艾阳心中清楚,这些人不过是摄于刚才自己杀死那名将领的威势。
若是任由那人说下去,今日自己好不容易搞好的大败局面,就要功亏一篑了!
不过也幸亏自己处理的及时,才未酿成这最终的大祸。
艾阳扫了众人一眼,道:“我们都是赵人,陈余这些年在赵国做了大将军,搜罗了我赵国多少的金银财宝,那些,可都是我赵国百姓的财富。”
“还有如今我们麾下各自的士卒,那些可都是我赵人,他们在家中都有老父老母,都有妻儿,难道你们要和陈余一样,领着他们一起去和秦军拼杀送死?”
“这值得么?”艾阳大声质问。
一些人眼中的愤怒渐渐黯淡下来,陈余做的那些事,他们如何不知道?
包括对于他们,陈余其实是有着防范之心的,而陈余那些信任的心腹,毫无疑问,都是陈余身边跟随良久的班底。
像他们这些,虽然也重用了,但和陈余之间始终有一层隔膜。
艾阳此刻又道:“魏地的事情想必诸位已经有所耳闻,如今秦军已经应李牧之孙李左车之请,攻下赵地之后,愿意将魏赵两地一视同仁。”
“魏地有的,赵地的百姓也能有。”
“而你们的所在的职位和部下,如今的秦军统帅韩将军已经向我许诺原定不变。若是尔等能立战功,一样可以如同秦人获爵,绝不会有任何的偏袒和徇私。”
众人心头皆是一震,未曾想到这艾阳居然早就和秦军暗通款曲,而且这条件也商议的差不多了!
众人也立即明白,眼下若是谁在站出来反对,那毫无疑问,就是挡住众人的活路了!
如此大好的条件,若是秦军发起了进攻,可是想都不要想了!
艾阳看着众人的脸色,知道此刻这些人多半已经被自己给说服,当即趁热打铁道:“诸位,你们之中若是谁不愿向秦国投诚,就此站出来,我艾阳绝不勉强,但也请不要阻了众位兄弟的活路,看在昔日同袍的情分上,我也绝不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