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宗室人才
第六十八章 宗室人才
宗室身份还是给朱祐檡带来很大便利。
无论如何上下尊卑还是要讲的,一般的人即便有意见,也不可能如此训斥当朝大学士。即便是有道理,也会因为礼节问题,被排斥。
但是朱祐檡毕竟是宗室,是仁宗皇帝之后,当代郑王与朱祁镇还是同一个爷爷。这种身份,让朱祐檡即便而今没有什么权力,但是攻击起大学士,也没有什么负担。
朱祐檡气势逼人的说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老农都知道的道理。而今铁路连通天下,有什么好处?丘大学士岂能不知道吗?而今蒸汽船一旦有成,今后大明从北京到南洋,无论风雨,都能缩小到一个月之内。”
“不知道给朝廷带来多少好处,丘大学士却不舍得一点费用,实在是鼠目寸光。”
丘浚听了,眉头微微一皱。正要说话,却听朱祁镇说道:“好。”
丘浚听了这一句话,将要说的话给压了下来。
其实在丘浚看来,朱祐檡所言,根本是南辕北辙,一文不值。
丘浚不知道其中好处。只是朝廷对蒸汽船根本没有迫切性的。
是的,天津到松江,如果顺风顺水,十日即可。但是如果逆风的话,却要一个多月,甚至更多了。
大明所有的航海活动,都受到来季风的影响。所以大明对海外联系,是断断续续的。并不是如陆地上,即便是再远,也能有八百里加急。但是海上却不一样了。
所以,一个不用风就能前进的船只,对大明是需要的。
但不是急迫的需要。
大明在南洋并没有什么威胁,更多是以分封地模式,分给了诸王。这种半独立的统治方式,极大的减少了北京对南洋的联络需要,更不要说,从凌州府到交趾省,还有陆路联系,虽然要经过几个国家。
但是不过是暹罗,占城,真腊,都不敢对大明的信使做些什么。
而铁甲对大明来说,更是没有用的东西。
首先军事上的应用。
是的,有了铁甲之后大明的船只有更强大的战斗力。但而今海上,谁是大明的对手,谁敢是大明的敌人。
这样说,大明水师最大烦恼就是战力过剩。
是的,枢密院之中很多骑兵将领,都觉得水师的战力过剩,根本不想新建战舰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大明水师的规模就要维持在现在这个规模了,这还是有太子坐镇的结果,如果没有太子撑着,真以为水师能保住而今的船只?
铁在船只的大量使用,是会节省很多木材的。
但问题是大明有东北这一片天然木料来源地,东北大木在几十年之内,是不可能被开采完的。木头要比铁便宜多了。
所以,朱祐檡所言根本不对题,而且丘浚的本意,根本不是想完全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是压缩经费,让慢慢来吗?
只是朱祁镇表态了。丘浚也就不多说了,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祁镇是护着朱祐檡。丘浚自然不会去触霉头,至于朱祐檡一些言语上的冲突,丘浚根本不放在心里,毕竟他这半辈子,什么事情没有见过,如果还对一个小孩子的言语所动,根本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朱祐檡这些话,也是很幼稚的。但是朱祁镇也看出来贝琳对朱祐檡的看重。朱祁镇需要的也不是能在政治上的权衡利弊,看得很清楚的宗室政治人才,而是一个科研人才。
见朱祐檡的言语如此幼稚,他更想知道朱祐檡是凭借什么站在贝琳身后的。
同样,朱祁镇也不想谈论关于消减科研经费的问题了。
丘浚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自然闭嘴了。
朱祁镇对朱祐檡说道:“你是贝卿的弟子,现在研究些什么?”
朱祐檡说道:“光之本色。”
朱祁镇听了之后,看了一眼贝琳,贝琳立即说道:“陛下,他是老臣最得意的弟子,老臣弟子很多,但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概就他一个了。”
朱祁镇转过对朱祐檡说道:“好,你就好好的说一下,你的光之本色。”
朱祐檡答应一声,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全部是水晶所制,晶莹剔透。
大明虽然有玻璃,但是玻璃的颜色从来是一个问题。这种各种杂色的玻璃,就好像现在各种塑料造的首饰一般,都是低廉到百姓才用,但是这些玻璃曾经一度混到上层,不过一阵时尚的风潮过去之后,就被被贵妇人给忘记了。
所以,大明的眼镜,还有望远镜等东西,都是用水晶打磨出来的。
天然水晶在中国并不罕见,只是不管是开采还是研磨都是要耗费人力物力的,总之不算便宜。
但是这种不便宜对一个近支宗室来说,并不算什么。
郑王一系被封到怀县,也就是后世河南焦作一带。毕竟是中原腹地,虽然不能与秦,楚,肃,晋这样大藩相比,但是用些水晶器物,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祐檡一说到自己的领域之中,言语之间,有一股意气风发的感觉。直接将手中一个三棱镜拿了出来,对这阳光一旋,顿时七彩光芒投在地面之上,顿时引起很多人的惊呼。
朱祐檡说道:“臣的研究成果就是光分七色。”
随即细细的将来,他如何从望远镜开始,对望远镜如何能望远开始研究,不知道拆了多少望远镜,又研磨了不少不同形状的水晶器物,用来研究光线,而光分七色这个小实验,不过是朱祐檡用来震撼人心的小伎俩。
他真的研究成果是研究出光线折射等理论,并以此理论可以研究更大更远的望远镜。
详细说完之后,他向朱祁镇行礼说道:“臣请朝廷拨款,造更大的望远镜,以观天文。”
朱祁镇看着贝琳说道:“这东西,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
贝琳说道:“陛下,小王爷的确是天资聪慧,发人之所未能发,臣尚有不及,又怎么能替人捉刀,特别是这望远镜,就不是臣能搞到的。”
朱祁镇听了暗暗点头。
这一点朱祁镇也承认。
望远镜一直是军国重器,被严苛的管控,而今一般士卒,也是很难接触到望远镜的。即便是贝琳也很难拿到,毕竟是两个系统。即便能拿到,有一两个还行,如朱祐檡一般,大卸八块,还成批量的拆。
这种壕气,即便是贝琳也未必能做到。也未必想得到。
毕竟除非是从小富贵之中泡大,如何能将价值数百金,甚至千金的望远镜,玩坏从不心疼。
朱祁镇说道:“那你对他的意见如何看?”
朱祁镇不会忘记贝琳的本业,贝琳后半生偏离的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天文学家。
贝琳叹息一声,说道:“臣听到他这个设想,就觉得可惜。”
朱祁镇说道:“可惜什么?”
贝琳说道:“可惜臣已经老了,精力不足了,否则真要用这望天镜,做出一番事业。自古以来善于做天文器械的大家,数不胜数,各种天文仪器,也都是精妙绝伦之极,各种天文仪器之最,莫过于北宋的水运天象仪。”
“然,已经毁于战火之中。”
“即便是将水运天象仪拿来与望天镜相比,也大大不如。”
“不管前辈高人,如何精妙巧思,也不过是以肉眼观天,但是人力有时穷,臣年轻时候,目力极佳,能目决秋毫之末,然即便如此,眼力也远远比不上望远镜,其实在望远镜发明之后,臣已经用来观天。只是军用的望远镜倍度有限。”
“只能望远不能望天。”
“此器一出,天文之道,将另开一片天地。”
朱祁镇说道:“贝卿,都说道这份上了,朕还能说什么,怀恩。”
怀恩立即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你都听到了。”
怀恩说道:“奴婢听到了。马上传令内库,东垣王所需,少府无所不允。”
朱祐檡的封号,就是东垣王。只是而今大明的藩王政策,这些郡王,几乎都是一个领俸禄的虚衔而已,什么政治上的特权都没有了,而世代降袭,而且今后大明也不会封什么郡王。了。
所以大家都不当回事了。
连贝琳只是称呼小王爷。但是怀恩就记得朱祐檡的封号。
朱祁镇说道:“不用,封东垣王待诏,他是以朱待诏的名义走待诏院的路子领钱。并不是以东垣王的身份。”
朱祐檡听了,立即说道:“谢陛下。”
比起领到经费,他更感激朱祁镇对他肯定。
似乎这是一个定论。
出身越高的人,都喜欢让人肯定他们的才能,而不是肯定他们的身份。
朱祐檡就是这样的人。
见过朱祐檡之后,朱祁镇又见了贝琳提携过来的其他科学人才,中间又休息了几次,不久就到了遵化。
其实,不用到遵化,在遵化几十里之外,就能感受到遵化的气息。
毕竟是铁城遵化。
宗室身份还是给朱祐檡带来很大便利。
无论如何上下尊卑还是要讲的,一般的人即便有意见,也不可能如此训斥当朝大学士。即便是有道理,也会因为礼节问题,被排斥。
但是朱祐檡毕竟是宗室,是仁宗皇帝之后,当代郑王与朱祁镇还是同一个爷爷。这种身份,让朱祐檡即便而今没有什么权力,但是攻击起大学士,也没有什么负担。
朱祐檡气势逼人的说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老农都知道的道理。而今铁路连通天下,有什么好处?丘大学士岂能不知道吗?而今蒸汽船一旦有成,今后大明从北京到南洋,无论风雨,都能缩小到一个月之内。”
“不知道给朝廷带来多少好处,丘大学士却不舍得一点费用,实在是鼠目寸光。”
丘浚听了,眉头微微一皱。正要说话,却听朱祁镇说道:“好。”
丘浚听了这一句话,将要说的话给压了下来。
其实在丘浚看来,朱祐檡所言,根本是南辕北辙,一文不值。
丘浚不知道其中好处。只是朝廷对蒸汽船根本没有迫切性的。
是的,天津到松江,如果顺风顺水,十日即可。但是如果逆风的话,却要一个多月,甚至更多了。
大明所有的航海活动,都受到来季风的影响。所以大明对海外联系,是断断续续的。并不是如陆地上,即便是再远,也能有八百里加急。但是海上却不一样了。
所以,一个不用风就能前进的船只,对大明是需要的。
但不是急迫的需要。
大明在南洋并没有什么威胁,更多是以分封地模式,分给了诸王。这种半独立的统治方式,极大的减少了北京对南洋的联络需要,更不要说,从凌州府到交趾省,还有陆路联系,虽然要经过几个国家。
但是不过是暹罗,占城,真腊,都不敢对大明的信使做些什么。
而铁甲对大明来说,更是没有用的东西。
首先军事上的应用。
是的,有了铁甲之后大明的船只有更强大的战斗力。但而今海上,谁是大明的对手,谁敢是大明的敌人。
这样说,大明水师最大烦恼就是战力过剩。
是的,枢密院之中很多骑兵将领,都觉得水师的战力过剩,根本不想新建战舰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大明水师的规模就要维持在现在这个规模了,这还是有太子坐镇的结果,如果没有太子撑着,真以为水师能保住而今的船只?
铁在船只的大量使用,是会节省很多木材的。
但问题是大明有东北这一片天然木料来源地,东北大木在几十年之内,是不可能被开采完的。木头要比铁便宜多了。
所以,朱祐檡所言根本不对题,而且丘浚的本意,根本不是想完全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是压缩经费,让慢慢来吗?
只是朱祁镇表态了。丘浚也就不多说了,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祁镇是护着朱祐檡。丘浚自然不会去触霉头,至于朱祐檡一些言语上的冲突,丘浚根本不放在心里,毕竟他这半辈子,什么事情没有见过,如果还对一个小孩子的言语所动,根本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朱祐檡这些话,也是很幼稚的。但是朱祁镇也看出来贝琳对朱祐檡的看重。朱祁镇需要的也不是能在政治上的权衡利弊,看得很清楚的宗室政治人才,而是一个科研人才。
见朱祐檡的言语如此幼稚,他更想知道朱祐檡是凭借什么站在贝琳身后的。
同样,朱祁镇也不想谈论关于消减科研经费的问题了。
丘浚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自然闭嘴了。
朱祁镇对朱祐檡说道:“你是贝卿的弟子,现在研究些什么?”
朱祐檡说道:“光之本色。”
朱祁镇听了之后,看了一眼贝琳,贝琳立即说道:“陛下,他是老臣最得意的弟子,老臣弟子很多,但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概就他一个了。”
朱祁镇转过对朱祐檡说道:“好,你就好好的说一下,你的光之本色。”
朱祐檡答应一声,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全部是水晶所制,晶莹剔透。
大明虽然有玻璃,但是玻璃的颜色从来是一个问题。这种各种杂色的玻璃,就好像现在各种塑料造的首饰一般,都是低廉到百姓才用,但是这些玻璃曾经一度混到上层,不过一阵时尚的风潮过去之后,就被被贵妇人给忘记了。
所以,大明的眼镜,还有望远镜等东西,都是用水晶打磨出来的。
天然水晶在中国并不罕见,只是不管是开采还是研磨都是要耗费人力物力的,总之不算便宜。
但是这种不便宜对一个近支宗室来说,并不算什么。
郑王一系被封到怀县,也就是后世河南焦作一带。毕竟是中原腹地,虽然不能与秦,楚,肃,晋这样大藩相比,但是用些水晶器物,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祐檡一说到自己的领域之中,言语之间,有一股意气风发的感觉。直接将手中一个三棱镜拿了出来,对这阳光一旋,顿时七彩光芒投在地面之上,顿时引起很多人的惊呼。
朱祐檡说道:“臣的研究成果就是光分七色。”
随即细细的将来,他如何从望远镜开始,对望远镜如何能望远开始研究,不知道拆了多少望远镜,又研磨了不少不同形状的水晶器物,用来研究光线,而光分七色这个小实验,不过是朱祐檡用来震撼人心的小伎俩。
他真的研究成果是研究出光线折射等理论,并以此理论可以研究更大更远的望远镜。
详细说完之后,他向朱祁镇行礼说道:“臣请朝廷拨款,造更大的望远镜,以观天文。”
朱祁镇看着贝琳说道:“这东西,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
贝琳说道:“陛下,小王爷的确是天资聪慧,发人之所未能发,臣尚有不及,又怎么能替人捉刀,特别是这望远镜,就不是臣能搞到的。”
朱祁镇听了暗暗点头。
这一点朱祁镇也承认。
望远镜一直是军国重器,被严苛的管控,而今一般士卒,也是很难接触到望远镜的。即便是贝琳也很难拿到,毕竟是两个系统。即便能拿到,有一两个还行,如朱祐檡一般,大卸八块,还成批量的拆。
这种壕气,即便是贝琳也未必能做到。也未必想得到。
毕竟除非是从小富贵之中泡大,如何能将价值数百金,甚至千金的望远镜,玩坏从不心疼。
朱祁镇说道:“那你对他的意见如何看?”
朱祁镇不会忘记贝琳的本业,贝琳后半生偏离的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天文学家。
贝琳叹息一声,说道:“臣听到他这个设想,就觉得可惜。”
朱祁镇说道:“可惜什么?”
贝琳说道:“可惜臣已经老了,精力不足了,否则真要用这望天镜,做出一番事业。自古以来善于做天文器械的大家,数不胜数,各种天文仪器,也都是精妙绝伦之极,各种天文仪器之最,莫过于北宋的水运天象仪。”
“然,已经毁于战火之中。”
“即便是将水运天象仪拿来与望天镜相比,也大大不如。”
“不管前辈高人,如何精妙巧思,也不过是以肉眼观天,但是人力有时穷,臣年轻时候,目力极佳,能目决秋毫之末,然即便如此,眼力也远远比不上望远镜,其实在望远镜发明之后,臣已经用来观天。只是军用的望远镜倍度有限。”
“只能望远不能望天。”
“此器一出,天文之道,将另开一片天地。”
朱祁镇说道:“贝卿,都说道这份上了,朕还能说什么,怀恩。”
怀恩立即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你都听到了。”
怀恩说道:“奴婢听到了。马上传令内库,东垣王所需,少府无所不允。”
朱祐檡的封号,就是东垣王。只是而今大明的藩王政策,这些郡王,几乎都是一个领俸禄的虚衔而已,什么政治上的特权都没有了,而世代降袭,而且今后大明也不会封什么郡王。了。
所以大家都不当回事了。
连贝琳只是称呼小王爷。但是怀恩就记得朱祐檡的封号。
朱祁镇说道:“不用,封东垣王待诏,他是以朱待诏的名义走待诏院的路子领钱。并不是以东垣王的身份。”
朱祐檡听了,立即说道:“谢陛下。”
比起领到经费,他更感激朱祁镇对他肯定。
似乎这是一个定论。
出身越高的人,都喜欢让人肯定他们的才能,而不是肯定他们的身份。
朱祐檡就是这样的人。
见过朱祐檡之后,朱祁镇又见了贝琳提携过来的其他科学人才,中间又休息了几次,不久就到了遵化。
其实,不用到遵化,在遵化几十里之外,就能感受到遵化的气息。
毕竟是铁城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