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补更(6号的更新)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
有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世子爷下了这样一道手令:第一批移民来的百姓,居住地不强行规定,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自由选择。
这个一定的范围,指的是在黄土高原的东部方圆一百里之内,也就是靠近平原的这一边。而且,第一批移民来的人,能够开垦多少土地,就可以得到多少土地。五年之内,不用缴纳赋税!
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众人一直忐忑难安的心,终于稍微好受了一点。
根据卫所的人的介绍,在云岚的提议下,众人一致同意,选择了一个离卫所不太远的地方,在这里安家落户。距离卫所,直线距离确实不远,几乎可以说是遥遥相望。然而真的走起来,竟然花了整整三个时辰,这才到达目的地。
这里四面环山,只有一条采药的人踩踏出来的蜿蜒的小路通往外界,过去,除了采药的人和砍柴放羊的人,以及晋王府勘察地形的人来过之外,这个地方看上去似乎从来就没有被人类开垦过!
嗯,她可以断定,最起码在最近一百年之内,这里没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因为,实在是太荒凉了,充斥着浓郁的荒野的气息。
云岚就这样带着乡亲们,在荒野里安顿了下来。
老族长很是惊慌:“初一啊,这里连大树都见不到几棵,要咋样盖房子啊?石头也没见多少,到处都是黄土,地基要怎么办啊?”
二叔公也慌得不行:“就是啊,初一啊,这地儿虽说没有老虎狮子,可是听说还是有狼出没的!宅子必须修建得牢固一点,茅草屋是不能长期住的!”
“啊?有狼啊?俺好害怕啊!”就有小孩放声大哭了起来,吓得浑身发抖,直往自己娘的怀里钻。
“初一啊,怎么办啊?”谭夫子一个文人,身边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妻,一双年幼的儿女,心里的恐惧顿时如狂潮一般,席卷而来。
黄土高原如此的荒凉,如此的落后,那是他没有想过的。此时此刻,要说他的心里一点后悔都没有,那是骗人的。如果不是冲云岚,这个地方,他是肯定不会选择来的!
云岚连忙安慰:“不用着急,这个地方最合适修建窑洞了,没有木材也没有关系!”
谭夫子瞪大了眼睛:“窑洞?这是什么房子啊?我怎么没有听说过啊?”
不谦虚的说,他见识广博,读过的地理书籍,没有一百本,也有六七十本。可以说,他对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是很了解的。窑洞?嗯,确实没有听说过!
“是啊,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众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她,一脸的求知欲。
“窑洞啊,是我在路上琢磨出来的。”云岚随手一指,“你们看啊,这黄土垂直高度达二三十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十分适合修建窑洞这种住宅。这个地方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稀少。以咱们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另辟蹊径修建窑洞,别无他法。就连搭建茅屋,少了木材,也是不行的!而且,窑洞可以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
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实在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大家还是一脸的懵懂。
云岚叹了口气,当即领着众人,选了一个向阳、靠山、面朝开阔地的、坚实的山坡,然后蹲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个窑洞的设计图,力求做到古代和现代完美结合,打造一个真正冬暖夏凉的居所。
“嗯,很不错,就你的,修建窑洞吧!”
看了图纸,又听了云岚的讲述,老族长跟二叔公嘀咕了几句,就一锤定音。
二叔公的长孙云茂林,很快就集合了二十来个青壮年,大家在云岚的指点下,一起琢磨了好一阵,弄清楚了该如何动手,就抡着锄头铁锹镐头,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接下来,就是打窑洞。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
最后就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扎山墙、安门窗,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
选择的位置地势都很不错,正面挖了五孔窑,左侧面和右侧面,都依据地形,各挖了三孔窑洞。窑洞高三米,宽八尺,深两丈五,正面的主窑比侧面的窑洞略高,作正堂给老族长二叔公等十几个五十岁以上的长辈居住。
窑洞虽然不算难挖,无奈都是生手,又缺少趁手的工具,十天的功夫,也就只挖好了这么一口窑。
左侧的窑洞,作为男生宿舍;右侧窑洞,作为女生宿舍。
正式入住这一天,沙枣卫所的将士闻讯赶来,都不禁啧啧称奇。
百户余庆十分的吃惊,也很是好奇:“请问,这窑洞真的可以冬暖夏凉么?”
云岚看了他一眼,耐心的解释:“窑洞的温度,冬天和夏天没什么变化。说它冬暖夏凉,是因为它保温性能好。窑洞挖在山坡上,因此它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挖窑洞时,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这种厚而坚硬的"墙壁"很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一问一答,他问的急切,她答的从容流利。
余庆兴致冲冲的来,走的时候,满脸喜悦开怀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关于窑洞的报告,就送达了诸葛天明的手中。
这报告,正是云岚的手书。
可惜的是,他从来就没有看过云岚写的字,所以错失了这么一个相认的机会。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家家户户,都挖了一个窑洞,算是彻底安顿了下来了。
云岚家的窑洞,跟第一个窑洞的规格差不多,前面一排的六孔窑洞,从左边数起,第一间是爷爷奶奶住的,第二间是大哥大嫂住的,第三间是爹娘住的,第四间是客厅兼餐厅,第五间是二妞和小侄女云彩住的,第六间是云岚和两个儿子住的。
左侧的窑洞五间,分别方大叔方大婶的卧室、方小江的卧室、仓库、灶房沐浴间;右侧的窑洞三间,是石头、小树儿和小海、小山、小坡住的。
方小江,原名叫方小山,跟云小山重名了,就改了一下名字。
茅房,修建在庭院的角落里,男女茅房分开。
庭院的围墙是黄土夯的,足足有三米高,长五米,宽十二米,将正面的窑洞、面的窑洞,全都围了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在半夜袭击了。
三合土是以土为主的三种原料的混合物。利用这种混合物,可以夯打成最坚实的土墙。建造上用的三合土的材料,是黄土、石灰跟河沙三者的混合物。将这三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木槌不断地炼打、翻动,然后堆放停置一段时间使其融合、老化。用这种“三合土”夯打土楼的墙基那是相当坚实的。它既可以承载巨大的压力,又可以防止洪水、山水的冲刷和浸泡,而且有着坚不可摧的防御功能。
老族长和二叔公听得不住的点头,眼底笑意流淌。
谭夫子听了,再次赞不绝口,当晚就在手札上,把三合土的事情,郑重的记录了下来。
其余的人家,也都有样学样,修了高高的围墙。
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这每一家的窑洞,都几乎是独立的。一家一个地儿,中间总要隔那么一点距离,只有人口很少的人家,才合在一个地方修建窑洞。
小舅舅家的窑洞,跟云岚家的窑洞相邻,就隔了十米左右的距离。云岚想了一个办法,提议从自家的院门口,到小舅舅家的院门口,修建两堵高三米,宽两米的围墙。这样的话,晚上两家人,也可以随便串门,而不用担心会有狼或者坏人会突然冒出来。
小舅舅欣然应允,很快就执行了下去。
其他人家,也有样学样。
在通往山口的地方,更是修建了一个防御用的城门楼子,上门设置了烽火台和箭眼。每天傍晚时分,这里都会关门上锁,并安排三人分三班倒的守夜。城门楼子上,修建有小小的值班室,有床有被褥。
家有模有样了,云岚的心就安定了下来。
紧接着,她找出了煤矿,解决了做饭和取暖的大问题。而此时此刻,这一带的荆棘茅草,都快要被砍得精光了。幸好,因为云岚的坚持,云家坳范围内的每一棵树木,都幸存了下来。大家所砍的每一棵树木,都在十里以外的地方,没有霍霍到自己的家门口。
其实,云岚也反复强调,无论是哪里的树木,都不要随便砍。每砍一棵树,就少一棵,就会对这里的自然坏境损害一分。无奈她一不是官府衙门的人,二也不是族长村长,难免有那么几个人不肯对她言听计从。再说了,每个家庭里,还是需要一些树干树枝,用来晾晒衣服,给瓜果搭建架子的。
不说别人家了,就连云岚自己家,大哥木头和石头小树小海,也去十里外的地方,砍了十来根长长的树枝回来。兄弟几个都把云岚的话听了进去,没有乱砍乱伐,只是在树木较多的地方,挑长的树枝砍。
大多数的人家,也都有样学样,只有那么少数几个人,是乱砍乱伐的,直接找树龄不长的小树,几刀就砍断带回来。
二叔公被推举为村长,报沙枣卫所,由卫所的人禀报官府衙门同意。
云岚关于坏境治理的问题,深入人心,听得人震耳发聩。老族长和二叔公都放在了心里,得知有人乱砍乱伐,当即召集全村的人开会,将那几个人严肃的点名批评了一顿。并且,做出了严厉的惩罚:每人将山口通往外面的山路,修整五丈,限五天之内完工。
一共六个人,一人五丈,就有三十丈了,挺长的一段路了。这段路,是路况最不好的。二叔公和老族长商议过后,就做出了决定,勒令六人:将路扩宽两尺,路面尽量平整一点,在急转地方,还要用三合土打夯成一米高的围墙。
云岚主动出钱购买石灰和糯米。
在过年之前,六人终于完工了。
动静闹得有点大,卫所的人又来了。三合土和煤矿,引起了余庆极大的关注,他把消息快速的传递过了诸葛天明。
诸葛天明正在前线,不能亲自回来调查,却也将这事放在了心里。百忙之中,亲自给留在王府的心腹手下写了一封信,叮嘱手下将三合土和煤矿的事情调查清楚。
并且,特意吩咐手下,给东风岭送去了三百斤玉米面、五十斤大米、一百斤猪肉和一百斤大白菜、一百斤萝卜、一百斤猪板油,算是他给黄土高原的第一批移民的新年礼物。
沙枣卫所的人得知,都不禁对东风岭的人,多了几分重视。少数几个心存歪心思的人,都连忙将那心思给摁了下去。
要知道,西北粮食紧缺,军营里更是十分的紧缺。给东风岭的人这么些礼物,他也是要咬紧牙关,节衣缩食的。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云岚竟然也来了西北。
云岚淡定的接待了来自王府的管事,诸葛天明的心腹手下常东风,针对三合土和煤矿,写了一份详实的书面材料。
常东风看了之后,激动得泪花闪烁,看云岚的目光十分的热切。有生以来,头一回对一个女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和赞赏。
几天之后,又遵照诸葛天明的指示,给东风岭送来了十只鸡,一百斤玉米面,十件羊皮袄。并且点名,都是给云岚的。
云家坳的人,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艰苦但是却还算温暖的新年。
寒冬终于熬过去了,春风终于吹绿了大地。
开春了,云岚按照早就设想好的,打算把自家的窑洞四周的地方,规划成这样的几个区域:苹果园、枣园、葵园、桃园、花圃、药园、蘑菇园。
培植出好的水果、蘑菇、花草,送去王府街,一定可以卖给好价钱。
王府街,就是晋王府所在的那一条大街,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在那里,有一个集市,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那集市,其实离王府也有两里地,在街口设立有一个路卡。平民百姓在通过检查之后,可以进入王府街的集市买卖。
这些消息,都是在路上的时候,云轻和云开跟士兵打听来的。或许,是因为两个孩子还小,又聪慧可爱,那些士兵就没有什么心防,除了很机密的事情之外,有的没的说了挺多的。
通过儿子的转述,云岚对西北的风土人情,了解了不少。只是,小孩子的注重点跟大人不一样,还有很多她想要了解的,无法得知。
就比如,黄土高原的荒凉程度,之前她就不清楚。
另外,其实还有一个误区,其实传言中的土地很贫瘠,并不属实。应该说大部分地方,黄土厚度很深,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土地的肥力足,其实是非常利於耕作的。
在云岚的认知之中,前世的那个黄土高原,盆地和河谷农垦就有很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文化的摇篮。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非常之大。
眼前的这个黄土高原,应该也差不了太多。
前世,她认知之中的黄土高原,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炎热多暴雨,地质灾害点多,土层厚而松,地表破碎,夏季气象易变,遇暴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不过,在古代的时候,黄土高原的环境没有遭受到巨大的破坏,还是有广袤的森林,翠绿的草场,种类繁多数量竟然的各种野兽。
照理说,眼前的这个黄土高原,也应该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地,这才合常理。莫非,这个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所以,自然资源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据说在五百多年以前,燕国所在的这个大陆,曾经遭遇过大乱。不说别的国家,单单燕国这片国土,就分裂成了二三十个国家。国与国自己,常年敌对;国家自己内部,也时常有叛军。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衙门人浮于事,各种档案、珍贵文献、书籍等等,十之八、九,毁于战火之中。
换言之,就是文化出现了断层,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几乎被摧毁了。关于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资料,十分的模糊,甚至十分的混乱。很多很多珍贵的过往的存在,都被抹杀了,渐渐被世人所忘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环境再怎么恶劣,有的东西,总还是留存了下来。别的不说,煤矿是肯定有的!
云岚拔凉拔凉的心,顿时就有了一束小火苗。
嘿嘿,有灵泉,又有煤矿,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有了煤炭,柴火的事情就等于解决了!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会被冻死了!有了煤炭,还可以修建暖棚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带着风县过来的乡亲,过上能吃饱能穿暖的日子,她还是有信心的!
而给第一批移民划分的地方东部,恰好又是黄土高原气候最好的地方!
不过,饶是如此,这里不多的五十几个小村落的百姓,也都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的土壤侵蚀,导致自然环境恶化。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黄土塬、梁、峁广泛分布,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是一种破碎的地表。
这样看来,这个地方,确实要比别的地方让人头痛许多,不是那么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只是,云岚一直坚信,再怎么不好的地方,也一定有某种优势和吸引人的地方。
黄土形成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因而有不同的外观颜色。综合黄土高原黄土剖面颜色在垂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大体可以分为4个主要颜色段:第一段,浅红黄色段;第二段,棕黄色段;第三段,灰黄色段;第四段,褐黄色段。黄土颜色自下而上由红黄—棕黄—灰黄—褐黄的变化。
换言之,这其实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地方!
反正,云岚是一眼就喜欢上了!
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的科学理念,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她身体力行,以身作侧,号召并带领大家,植树造林种草、大力打造防护林、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修建水平梯田、修建水库等等。
诸葛天明在酒楼里,巧遇了云开和云轻。
有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世子爷下了这样一道手令:第一批移民来的百姓,居住地不强行规定,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自由选择。
这个一定的范围,指的是在黄土高原的东部方圆一百里之内,也就是靠近平原的这一边。而且,第一批移民来的人,能够开垦多少土地,就可以得到多少土地。五年之内,不用缴纳赋税!
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众人一直忐忑难安的心,终于稍微好受了一点。
根据卫所的人的介绍,在云岚的提议下,众人一致同意,选择了一个离卫所不太远的地方,在这里安家落户。距离卫所,直线距离确实不远,几乎可以说是遥遥相望。然而真的走起来,竟然花了整整三个时辰,这才到达目的地。
这里四面环山,只有一条采药的人踩踏出来的蜿蜒的小路通往外界,过去,除了采药的人和砍柴放羊的人,以及晋王府勘察地形的人来过之外,这个地方看上去似乎从来就没有被人类开垦过!
嗯,她可以断定,最起码在最近一百年之内,这里没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因为,实在是太荒凉了,充斥着浓郁的荒野的气息。
云岚就这样带着乡亲们,在荒野里安顿了下来。
老族长很是惊慌:“初一啊,这里连大树都见不到几棵,要咋样盖房子啊?石头也没见多少,到处都是黄土,地基要怎么办啊?”
二叔公也慌得不行:“就是啊,初一啊,这地儿虽说没有老虎狮子,可是听说还是有狼出没的!宅子必须修建得牢固一点,茅草屋是不能长期住的!”
“啊?有狼啊?俺好害怕啊!”就有小孩放声大哭了起来,吓得浑身发抖,直往自己娘的怀里钻。
“初一啊,怎么办啊?”谭夫子一个文人,身边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妻,一双年幼的儿女,心里的恐惧顿时如狂潮一般,席卷而来。
黄土高原如此的荒凉,如此的落后,那是他没有想过的。此时此刻,要说他的心里一点后悔都没有,那是骗人的。如果不是冲云岚,这个地方,他是肯定不会选择来的!
云岚连忙安慰:“不用着急,这个地方最合适修建窑洞了,没有木材也没有关系!”
谭夫子瞪大了眼睛:“窑洞?这是什么房子啊?我怎么没有听说过啊?”
不谦虚的说,他见识广博,读过的地理书籍,没有一百本,也有六七十本。可以说,他对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是很了解的。窑洞?嗯,确实没有听说过!
“是啊,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众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她,一脸的求知欲。
“窑洞啊,是我在路上琢磨出来的。”云岚随手一指,“你们看啊,这黄土垂直高度达二三十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十分适合修建窑洞这种住宅。这个地方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稀少。以咱们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另辟蹊径修建窑洞,别无他法。就连搭建茅屋,少了木材,也是不行的!而且,窑洞可以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
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实在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大家还是一脸的懵懂。
云岚叹了口气,当即领着众人,选了一个向阳、靠山、面朝开阔地的、坚实的山坡,然后蹲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个窑洞的设计图,力求做到古代和现代完美结合,打造一个真正冬暖夏凉的居所。
“嗯,很不错,就你的,修建窑洞吧!”
看了图纸,又听了云岚的讲述,老族长跟二叔公嘀咕了几句,就一锤定音。
二叔公的长孙云茂林,很快就集合了二十来个青壮年,大家在云岚的指点下,一起琢磨了好一阵,弄清楚了该如何动手,就抡着锄头铁锹镐头,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接下来,就是打窑洞。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
最后就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扎山墙、安门窗,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
选择的位置地势都很不错,正面挖了五孔窑,左侧面和右侧面,都依据地形,各挖了三孔窑洞。窑洞高三米,宽八尺,深两丈五,正面的主窑比侧面的窑洞略高,作正堂给老族长二叔公等十几个五十岁以上的长辈居住。
窑洞虽然不算难挖,无奈都是生手,又缺少趁手的工具,十天的功夫,也就只挖好了这么一口窑。
左侧的窑洞,作为男生宿舍;右侧窑洞,作为女生宿舍。
正式入住这一天,沙枣卫所的将士闻讯赶来,都不禁啧啧称奇。
百户余庆十分的吃惊,也很是好奇:“请问,这窑洞真的可以冬暖夏凉么?”
云岚看了他一眼,耐心的解释:“窑洞的温度,冬天和夏天没什么变化。说它冬暖夏凉,是因为它保温性能好。窑洞挖在山坡上,因此它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挖窑洞时,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这种厚而坚硬的"墙壁"很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一问一答,他问的急切,她答的从容流利。
余庆兴致冲冲的来,走的时候,满脸喜悦开怀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关于窑洞的报告,就送达了诸葛天明的手中。
这报告,正是云岚的手书。
可惜的是,他从来就没有看过云岚写的字,所以错失了这么一个相认的机会。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家家户户,都挖了一个窑洞,算是彻底安顿了下来了。
云岚家的窑洞,跟第一个窑洞的规格差不多,前面一排的六孔窑洞,从左边数起,第一间是爷爷奶奶住的,第二间是大哥大嫂住的,第三间是爹娘住的,第四间是客厅兼餐厅,第五间是二妞和小侄女云彩住的,第六间是云岚和两个儿子住的。
左侧的窑洞五间,分别方大叔方大婶的卧室、方小江的卧室、仓库、灶房沐浴间;右侧的窑洞三间,是石头、小树儿和小海、小山、小坡住的。
方小江,原名叫方小山,跟云小山重名了,就改了一下名字。
茅房,修建在庭院的角落里,男女茅房分开。
庭院的围墙是黄土夯的,足足有三米高,长五米,宽十二米,将正面的窑洞、面的窑洞,全都围了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在半夜袭击了。
三合土是以土为主的三种原料的混合物。利用这种混合物,可以夯打成最坚实的土墙。建造上用的三合土的材料,是黄土、石灰跟河沙三者的混合物。将这三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木槌不断地炼打、翻动,然后堆放停置一段时间使其融合、老化。用这种“三合土”夯打土楼的墙基那是相当坚实的。它既可以承载巨大的压力,又可以防止洪水、山水的冲刷和浸泡,而且有着坚不可摧的防御功能。
老族长和二叔公听得不住的点头,眼底笑意流淌。
谭夫子听了,再次赞不绝口,当晚就在手札上,把三合土的事情,郑重的记录了下来。
其余的人家,也都有样学样,修了高高的围墙。
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这每一家的窑洞,都几乎是独立的。一家一个地儿,中间总要隔那么一点距离,只有人口很少的人家,才合在一个地方修建窑洞。
小舅舅家的窑洞,跟云岚家的窑洞相邻,就隔了十米左右的距离。云岚想了一个办法,提议从自家的院门口,到小舅舅家的院门口,修建两堵高三米,宽两米的围墙。这样的话,晚上两家人,也可以随便串门,而不用担心会有狼或者坏人会突然冒出来。
小舅舅欣然应允,很快就执行了下去。
其他人家,也有样学样。
在通往山口的地方,更是修建了一个防御用的城门楼子,上门设置了烽火台和箭眼。每天傍晚时分,这里都会关门上锁,并安排三人分三班倒的守夜。城门楼子上,修建有小小的值班室,有床有被褥。
家有模有样了,云岚的心就安定了下来。
紧接着,她找出了煤矿,解决了做饭和取暖的大问题。而此时此刻,这一带的荆棘茅草,都快要被砍得精光了。幸好,因为云岚的坚持,云家坳范围内的每一棵树木,都幸存了下来。大家所砍的每一棵树木,都在十里以外的地方,没有霍霍到自己的家门口。
其实,云岚也反复强调,无论是哪里的树木,都不要随便砍。每砍一棵树,就少一棵,就会对这里的自然坏境损害一分。无奈她一不是官府衙门的人,二也不是族长村长,难免有那么几个人不肯对她言听计从。再说了,每个家庭里,还是需要一些树干树枝,用来晾晒衣服,给瓜果搭建架子的。
不说别人家了,就连云岚自己家,大哥木头和石头小树小海,也去十里外的地方,砍了十来根长长的树枝回来。兄弟几个都把云岚的话听了进去,没有乱砍乱伐,只是在树木较多的地方,挑长的树枝砍。
大多数的人家,也都有样学样,只有那么少数几个人,是乱砍乱伐的,直接找树龄不长的小树,几刀就砍断带回来。
二叔公被推举为村长,报沙枣卫所,由卫所的人禀报官府衙门同意。
云岚关于坏境治理的问题,深入人心,听得人震耳发聩。老族长和二叔公都放在了心里,得知有人乱砍乱伐,当即召集全村的人开会,将那几个人严肃的点名批评了一顿。并且,做出了严厉的惩罚:每人将山口通往外面的山路,修整五丈,限五天之内完工。
一共六个人,一人五丈,就有三十丈了,挺长的一段路了。这段路,是路况最不好的。二叔公和老族长商议过后,就做出了决定,勒令六人:将路扩宽两尺,路面尽量平整一点,在急转地方,还要用三合土打夯成一米高的围墙。
云岚主动出钱购买石灰和糯米。
在过年之前,六人终于完工了。
动静闹得有点大,卫所的人又来了。三合土和煤矿,引起了余庆极大的关注,他把消息快速的传递过了诸葛天明。
诸葛天明正在前线,不能亲自回来调查,却也将这事放在了心里。百忙之中,亲自给留在王府的心腹手下写了一封信,叮嘱手下将三合土和煤矿的事情调查清楚。
并且,特意吩咐手下,给东风岭送去了三百斤玉米面、五十斤大米、一百斤猪肉和一百斤大白菜、一百斤萝卜、一百斤猪板油,算是他给黄土高原的第一批移民的新年礼物。
沙枣卫所的人得知,都不禁对东风岭的人,多了几分重视。少数几个心存歪心思的人,都连忙将那心思给摁了下去。
要知道,西北粮食紧缺,军营里更是十分的紧缺。给东风岭的人这么些礼物,他也是要咬紧牙关,节衣缩食的。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云岚竟然也来了西北。
云岚淡定的接待了来自王府的管事,诸葛天明的心腹手下常东风,针对三合土和煤矿,写了一份详实的书面材料。
常东风看了之后,激动得泪花闪烁,看云岚的目光十分的热切。有生以来,头一回对一个女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和赞赏。
几天之后,又遵照诸葛天明的指示,给东风岭送来了十只鸡,一百斤玉米面,十件羊皮袄。并且点名,都是给云岚的。
云家坳的人,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艰苦但是却还算温暖的新年。
寒冬终于熬过去了,春风终于吹绿了大地。
开春了,云岚按照早就设想好的,打算把自家的窑洞四周的地方,规划成这样的几个区域:苹果园、枣园、葵园、桃园、花圃、药园、蘑菇园。
培植出好的水果、蘑菇、花草,送去王府街,一定可以卖给好价钱。
王府街,就是晋王府所在的那一条大街,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在那里,有一个集市,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那集市,其实离王府也有两里地,在街口设立有一个路卡。平民百姓在通过检查之后,可以进入王府街的集市买卖。
这些消息,都是在路上的时候,云轻和云开跟士兵打听来的。或许,是因为两个孩子还小,又聪慧可爱,那些士兵就没有什么心防,除了很机密的事情之外,有的没的说了挺多的。
通过儿子的转述,云岚对西北的风土人情,了解了不少。只是,小孩子的注重点跟大人不一样,还有很多她想要了解的,无法得知。
就比如,黄土高原的荒凉程度,之前她就不清楚。
另外,其实还有一个误区,其实传言中的土地很贫瘠,并不属实。应该说大部分地方,黄土厚度很深,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土地的肥力足,其实是非常利於耕作的。
在云岚的认知之中,前世的那个黄土高原,盆地和河谷农垦就有很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文化的摇篮。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非常之大。
眼前的这个黄土高原,应该也差不了太多。
前世,她认知之中的黄土高原,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炎热多暴雨,地质灾害点多,土层厚而松,地表破碎,夏季气象易变,遇暴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不过,在古代的时候,黄土高原的环境没有遭受到巨大的破坏,还是有广袤的森林,翠绿的草场,种类繁多数量竟然的各种野兽。
照理说,眼前的这个黄土高原,也应该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地,这才合常理。莫非,这个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所以,自然资源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据说在五百多年以前,燕国所在的这个大陆,曾经遭遇过大乱。不说别的国家,单单燕国这片国土,就分裂成了二三十个国家。国与国自己,常年敌对;国家自己内部,也时常有叛军。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衙门人浮于事,各种档案、珍贵文献、书籍等等,十之八、九,毁于战火之中。
换言之,就是文化出现了断层,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几乎被摧毁了。关于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资料,十分的模糊,甚至十分的混乱。很多很多珍贵的过往的存在,都被抹杀了,渐渐被世人所忘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环境再怎么恶劣,有的东西,总还是留存了下来。别的不说,煤矿是肯定有的!
云岚拔凉拔凉的心,顿时就有了一束小火苗。
嘿嘿,有灵泉,又有煤矿,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有了煤炭,柴火的事情就等于解决了!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会被冻死了!有了煤炭,还可以修建暖棚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带着风县过来的乡亲,过上能吃饱能穿暖的日子,她还是有信心的!
而给第一批移民划分的地方东部,恰好又是黄土高原气候最好的地方!
不过,饶是如此,这里不多的五十几个小村落的百姓,也都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过度砍伐和过度放牧,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的土壤侵蚀,导致自然环境恶化。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黄土塬、梁、峁广泛分布,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是一种破碎的地表。
这样看来,这个地方,确实要比别的地方让人头痛许多,不是那么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只是,云岚一直坚信,再怎么不好的地方,也一定有某种优势和吸引人的地方。
黄土形成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因而有不同的外观颜色。综合黄土高原黄土剖面颜色在垂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大体可以分为4个主要颜色段:第一段,浅红黄色段;第二段,棕黄色段;第三段,灰黄色段;第四段,褐黄色段。黄土颜色自下而上由红黄—棕黄—灰黄—褐黄的变化。
换言之,这其实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地方!
反正,云岚是一眼就喜欢上了!
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的科学理念,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她身体力行,以身作侧,号召并带领大家,植树造林种草、大力打造防护林、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修建水平梯田、修建水库等等。
诸葛天明在酒楼里,巧遇了云开和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