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
女学报名为期三日,这三日是很忙乱的,报完名后太后便带着寿王妃和那些女官给这些学生分班排课,分班只按年龄和基础,不按出身,这点是很公平的。不过太后也放了话,在女学学满一年后,明年开学就会组织考试,按学业成绩分班,也就是说,出身好的姑娘,如果学的不好,也会被踢到差班去,出身普通的姑娘,成绩好也能分到好班。
这话乍一听是很公平,但有些人会说了,那些大家闺秀从小就读书识字,回了家还有西席补课,普通人家的姑娘可能就进了女学才接触书本,怎么比得过那些大家闺秀?
太后自然考虑到了这点,考试只考女学教的内容,其他的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学堂没教也就不考,这一年只是对学生的资质分个高低,也让学生有些压力。
太后虽然考虑周到,但光是分班也让她很有压力了,有些普通人家的姑娘十三四岁还只字不识,大户人家的姑娘十三四岁定然都饱读诗书了,大户人家的姑娘五六岁也已经能写能读了,这就成了个难题,太后如果让十三四岁的姑娘和五六岁的小女孩分到一个班,恐怕会有些伤人家的自尊。
因此她只能把那些没基础的,年纪大的姑娘分到一个班,普通人家五六岁的小女孩和大户人家五六岁的小女孩也分到一个班,虽然基础有些差距,但不会太大,一年学业足以让她们跟上去,而且来年考试只考学堂里教的内容,对她们都是很公平的。
此次学堂共招了一千二百八十六名学生,囊括京城及周边州县,京城女学还是免学费的,但要收书具费,只是微薄一笔,京城的人家有适龄姑娘的基本都送来了,周边不太远的州县百姓听说可以读太后娘娘开的女学,也把姑娘带来了,平日里就把姑娘放在学堂住,休沐时再去接。
学生资质参差不齐,太后分班排课花了十日,万事开头难,明年有了经验就不会这样了。
太后给女学取名华璋书院,她是院长,寿王妃一直也在协助她,便任了副院长,宫里派了许多女官去学堂任教,也有从民间找的私塾先生,不过都是年纪一大把的,毕竟男女有别。
林芷萍接到了自己的任令,她任玄字五班的管事先生,同时任玄字五班和六班的文书先生。来传话的宫人说如今女学是按年龄来分的,天地玄黄四字,玄字班的是年龄偏小也没什么基础的姑娘,这种孩子有些难教,希望姑娘多费心。
林芷萍接过任令,觉得这是一项很神圣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她一定要当个好先生。
二老太爷对孙女此举还是很赞许的,她饱读诗书,总算有了价值,教诲她道:“既然端起了这碗饭,便要负责,不管那些孩子是何资质,你都要尽心尽力,若受不了就尽早推辞了,别误人子弟。”
林夫人觉得太后干嘛要给女儿分两个这样的班,不是有京中闺秀聚集的班么?那种班好教,这普通人家的姑娘,大字不识一个,举止又粗鲁,芷萍文文弱弱的,可怎么管教。
林芷萍倒没什么意见,把普通人家的姑娘教好了她才有成就感呢,大户人家的姑娘家中便有西席,教好了也不一定承她的情。
忙碌了这么多天,华璋书院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学的那天,这么多学生,有出身富贵车马奴仆相送的,也有外地由爹娘带来的,当然也有京城本地普通人家的姑娘,和邻家小姐妹一起,手拉着手就过来了,自己找班自己领书。
太后站在顶楼看着学堂众生百态,想到了她那个年代,想到了她小时候上学时,爸妈从不送她,邻家的小哥哥比她大三岁,每日早上来敲她家的门,领着她去学校,每年开学时都会先带她去报名,给她找好了班领好了书才去忙自己的。那时候大家都说她哥哥真好,她笑着说那不是她亲哥哥,便有小伙伴起哄。
已经很多年了,那些事情是上辈子的了,这辈子越长,经历的事情也就越多,上辈子的事情也就慢慢忘到脑后,今日触景生情,突然就想起来了,其实也不过是三十多年前,那个人陪了她三十年,阿艺也陪了她三十来年,算起来两人是差不多的,她何其有幸,两辈子都有青梅竹马的良人相伴,她这一生是不曾真正孤寂过的。
她没有想到能在这个时代重见前世的繁荣,她真喜欢这些花儿一样的脸,她们一定要过得很好,才对得起她这番心血。
开学几日也是忙乱,学生入学了,分班领书授课,外地学子还得安排住宿,有些年纪小的外宿夜啼,也有些胆子大的觉得新奇,晚上还在宿房楼道里乱跑乱叫,各班先生和宿管人员在挨房查寝,查到很晚才彻底安静下来,她们才能入睡。
林芷萍回到了自己在学堂里的寝房,管班先生要处理学生的日常杂务,不能每日回家,因此学堂给她们配了寝房。林芷萍前几日就把日常起居之物搬过来了,林夫人和她一起来的,看到房子这么心疼坏了,她的姑娘娇生惯养的,何时受过这样的苦,而且学堂还不许带丫鬟仆妇来,芷萍在这儿只能自力更生,也太难了吧。
林夫人给女儿收拾了几大箱衣服,让她换了不必洗,休沐时带回家让下人洗,但是看到这么小的房间,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便没别的了,连净房都是共用的,想洗浴还得排队,还得自己打水,林夫人简直不敢想,芷萍在这样的地方怎么活,她连自己都料理不来,还怎么管学生的起居啊。
林芷萍刚来时也确实不适应,去净房打水,去食堂打饭,自己洗衣服自己梳头,这些都是她以前不曾接触过的事情,但她觉得这才是市井气,又没让她去种地,自己料理自己的起居很难么?如果她连这些都做不好,还怎么带好一个班,这是新生活新挑战,她一定不能让姑母失望。
这话乍一听是很公平,但有些人会说了,那些大家闺秀从小就读书识字,回了家还有西席补课,普通人家的姑娘可能就进了女学才接触书本,怎么比得过那些大家闺秀?
太后自然考虑到了这点,考试只考女学教的内容,其他的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学堂没教也就不考,这一年只是对学生的资质分个高低,也让学生有些压力。
太后虽然考虑周到,但光是分班也让她很有压力了,有些普通人家的姑娘十三四岁还只字不识,大户人家的姑娘十三四岁定然都饱读诗书了,大户人家的姑娘五六岁也已经能写能读了,这就成了个难题,太后如果让十三四岁的姑娘和五六岁的小女孩分到一个班,恐怕会有些伤人家的自尊。
因此她只能把那些没基础的,年纪大的姑娘分到一个班,普通人家五六岁的小女孩和大户人家五六岁的小女孩也分到一个班,虽然基础有些差距,但不会太大,一年学业足以让她们跟上去,而且来年考试只考学堂里教的内容,对她们都是很公平的。
此次学堂共招了一千二百八十六名学生,囊括京城及周边州县,京城女学还是免学费的,但要收书具费,只是微薄一笔,京城的人家有适龄姑娘的基本都送来了,周边不太远的州县百姓听说可以读太后娘娘开的女学,也把姑娘带来了,平日里就把姑娘放在学堂住,休沐时再去接。
学生资质参差不齐,太后分班排课花了十日,万事开头难,明年有了经验就不会这样了。
太后给女学取名华璋书院,她是院长,寿王妃一直也在协助她,便任了副院长,宫里派了许多女官去学堂任教,也有从民间找的私塾先生,不过都是年纪一大把的,毕竟男女有别。
林芷萍接到了自己的任令,她任玄字五班的管事先生,同时任玄字五班和六班的文书先生。来传话的宫人说如今女学是按年龄来分的,天地玄黄四字,玄字班的是年龄偏小也没什么基础的姑娘,这种孩子有些难教,希望姑娘多费心。
林芷萍接过任令,觉得这是一项很神圣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她一定要当个好先生。
二老太爷对孙女此举还是很赞许的,她饱读诗书,总算有了价值,教诲她道:“既然端起了这碗饭,便要负责,不管那些孩子是何资质,你都要尽心尽力,若受不了就尽早推辞了,别误人子弟。”
林夫人觉得太后干嘛要给女儿分两个这样的班,不是有京中闺秀聚集的班么?那种班好教,这普通人家的姑娘,大字不识一个,举止又粗鲁,芷萍文文弱弱的,可怎么管教。
林芷萍倒没什么意见,把普通人家的姑娘教好了她才有成就感呢,大户人家的姑娘家中便有西席,教好了也不一定承她的情。
忙碌了这么多天,华璋书院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学的那天,这么多学生,有出身富贵车马奴仆相送的,也有外地由爹娘带来的,当然也有京城本地普通人家的姑娘,和邻家小姐妹一起,手拉着手就过来了,自己找班自己领书。
太后站在顶楼看着学堂众生百态,想到了她那个年代,想到了她小时候上学时,爸妈从不送她,邻家的小哥哥比她大三岁,每日早上来敲她家的门,领着她去学校,每年开学时都会先带她去报名,给她找好了班领好了书才去忙自己的。那时候大家都说她哥哥真好,她笑着说那不是她亲哥哥,便有小伙伴起哄。
已经很多年了,那些事情是上辈子的了,这辈子越长,经历的事情也就越多,上辈子的事情也就慢慢忘到脑后,今日触景生情,突然就想起来了,其实也不过是三十多年前,那个人陪了她三十年,阿艺也陪了她三十来年,算起来两人是差不多的,她何其有幸,两辈子都有青梅竹马的良人相伴,她这一生是不曾真正孤寂过的。
她没有想到能在这个时代重见前世的繁荣,她真喜欢这些花儿一样的脸,她们一定要过得很好,才对得起她这番心血。
开学几日也是忙乱,学生入学了,分班领书授课,外地学子还得安排住宿,有些年纪小的外宿夜啼,也有些胆子大的觉得新奇,晚上还在宿房楼道里乱跑乱叫,各班先生和宿管人员在挨房查寝,查到很晚才彻底安静下来,她们才能入睡。
林芷萍回到了自己在学堂里的寝房,管班先生要处理学生的日常杂务,不能每日回家,因此学堂给她们配了寝房。林芷萍前几日就把日常起居之物搬过来了,林夫人和她一起来的,看到房子这么心疼坏了,她的姑娘娇生惯养的,何时受过这样的苦,而且学堂还不许带丫鬟仆妇来,芷萍在这儿只能自力更生,也太难了吧。
林夫人给女儿收拾了几大箱衣服,让她换了不必洗,休沐时带回家让下人洗,但是看到这么小的房间,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便没别的了,连净房都是共用的,想洗浴还得排队,还得自己打水,林夫人简直不敢想,芷萍在这样的地方怎么活,她连自己都料理不来,还怎么管学生的起居啊。
林芷萍刚来时也确实不适应,去净房打水,去食堂打饭,自己洗衣服自己梳头,这些都是她以前不曾接触过的事情,但她觉得这才是市井气,又没让她去种地,自己料理自己的起居很难么?如果她连这些都做不好,还怎么带好一个班,这是新生活新挑战,她一定不能让姑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