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
“你那本书看了很久了。”
少年拿着书本的手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他偷偷将高举着的书本下移了一厘米,观察了一眼打破沉寂氛围的少女。
少年张了张嘴,终是没有说些什么。
“是很难读吗?”
坐在窗沿处的少女边说边转过脸来,阳光越过窗户,在那乌黑的长发升留下一道浅浅的金色光痕。
“还是说你在开小差?”
少女继续说着,轻轻抿起嘴,垂落的秀发因她说话的动作而晃动着,那道光痕也开始折动变化起来,重叠着分明的层次感。
“我……我只是多看了几遍。”少年放下了挡在脸前的书本,坐直了身子,“因为觉得很美,感觉这么美的文字就要被你给烧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他这么说着,将打开的书本平放在身前的地板上,随手翻动着纸张。
寂静的房间中,窸窸窣窣的翻书声隐约产生了孤独的回响。
“不过……”在将书本翻到最后一页后,少年将那本书合了起来。他的手掌覆在书本的封底,身子前倾,像是将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了那本书上的感觉。少年低着头,悠悠然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抬起的视线落在了少女的脸上,“看完之后,我突然又觉得好像有些能理解你为什么要烧书了。”
少女的唇抿得更紧了,她坐在窗沿上,阳光照亮她的轮廓。但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言不发地望着少年。寂静而明澈的瞳眸中倒映着壁炉中的火光,却无法读出任何的情绪传达。她静静地望着,良久后,采用一种像呼吸一般微不可查的语气轻声道:“为什么?”
少年并没有给急于回答,他只是抓住书脊,站起身来。左手托书,右手翻阅着纸张,腰杆笔直,摆出一副朗读者的姿态。
“单从文字来看,这并不是一篇多么美的小说。可能是因为时代的间隔,也可能是文化或翻译上的差异。整篇小说读起来总有一种奇奇怪怪的感觉。文中的‘我’不是别人,正是作者自己,以一个‘记录者’的姿态担任着‘转述者’。整体平静淡定,单从文字来看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情感上的煽动,只是以最朴素的姿态在记录这这一切。但,正是因为选择了这样一个‘记录者和转述者’的视角,让整个小说在阅读过程中拥有了一种无法被完全看透的含蓄之美。”
少年停顿了一下,手上翻书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女主角春琴是真的喜欢男主角佐助吗?不只是我,就连作为‘非当事人’的作者本人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也是迟疑不决的姿态。因为视角选择上的限制,所以整个故事的叙述整体上来说是一种‘拼凑’和‘推敲’的姿态。几乎没有任何实打实的人物心理描写,只是基于旁人的转述和作者的猜想,在‘还原’着整个故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物的所有内心都隐藏在一层无法穿破的‘时空迷雾’之中。似是而非的叙述,让整部小说需要读者自己去推敲和品读。”
“你觉得这种感觉好吗?”
一直没有开口的少女总算是开口打断了少年,她将手中的书摆在了窗沿上,整个人走到了少年身边,就地坐了下来。
“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作者明明什么都知道,却非要遮遮掩掩,不肯说破,你觉得这种感觉真的好吗?”
“作者也未必知道吧。”
对于少年的回答,少女有些惊讶地微微张开了嘴巴。
少年也跟着在说女的身前坐了下来,他继续翻着书。
“至少在这本小说者,正如我前面说的,作者自己也只是一个‘转述者’,而并不是什么‘当事人’。关于春琴和佐助的故事,他也只是通过道听途说然后记录下来而已,所以,不是上帝的作者,当然不会什么都知道。”他说着将书合了起来,望着少女,表情严肃而到位,“三流的作者整天想着做上帝,一流的作者则只是想做凡人。希望成为上帝的作者总觉得自己什么的知道,也希望让读者们做到什么都知道。所以他们经常会不顾一切地去扔设定,恨不得把作品的一切都展露给读者们。而作为凡人的作者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都知道,他们和读者一样,只是知道一些能看到的,能听到的;应该看到的,应该听到的内容而已。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留白。他们不会告诉读者太多的答案,这并不是故弄玄虚,只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那些答案。”
少年停顿了一下,手指轻轻敲击着那本书的封面。
“留白。”他轻声道,一种近乎朗诵一般的顿挫语气,“是作者应有的素养和技能,不要总是想着要去把一切都给说透说破。至少在我看来,对于文学而言,显之一二而藏之八九。这种留白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值得称道并深习的技法。”
少女没有点头赞同,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来反驳。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这部小说真正让我为之吸引的地方,是其中所传递出的‘美学理念’。”少年自顾自地重新了翻开书,他的视线再次落到了那白纸黑字上面,“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这小说的文字叙述其实并不是多么的美。关于人物的描写也没有塑造出什么多么惊艳的形象。一种平淡到近乎寡淡的叙述,却创造出了一种深刻而独到的美学体验。”少年深深地吸了口气,像是在酝酿着什么。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的心中在激荡着一种柔和而蛮横的力量,像是在撞击着他的胸腔,又像是在猛钻进他的心室。深吸入肺部的气体也被那股力量怂恿着张裂开来,似要撕碎他的躯体,将灵魂也要揉碎一般。
恰是在这种撕裂感濒临界点的时候,少年将气吐了出来。
“破损之美。”
他这么说着,肺部残余的气流悠悠从鼻腔和咽喉处淌出。
“过去我总觉得,至少在文学中,至上之美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对于人物来说,便应该是相貌的美丽和内心的美丽的兼而有之,内在美和外在美互洽并容。但是看了这部小说我才突然意识到,真正的美应该是有残缺和不足的,正如日本所崇尚的:侘寂。小说中,春琴的美在于其外在的盲目和内在的蛮横;佐助的美在于内在的怯懦和失去理性时的愚昧;两者的爱情之美则在于无至善的结局和消寂于岁月的无奈。正是因为不完美,这个故事才显得如此‘完美’”
少年这么说着,他的语速快而急,情绪如语句一并倾斜而出。左手抚着起伏的胸口,右手则紧紧抓住了那本书籍。他快速起身,踩着有力的步子来到壁炉边,下一秒,他将书本扔进了肆虐的火焰中。
“完美便是平庸。一如卷舒开落,阴晴圆缺,生老病死……真正的美从来蕴藏在残缺和破灭之中。所以说:小缺小美,大残大美,破灭则是至上之美。”
背对着少女的少年,用一种吟诵般的语气年玩了这么一段话。
书本在火舌的舔舐下一点点蜷曲紧缩,最终迅速塌陷成炉灰。
少年拿着书本的手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他偷偷将高举着的书本下移了一厘米,观察了一眼打破沉寂氛围的少女。
少年张了张嘴,终是没有说些什么。
“是很难读吗?”
坐在窗沿处的少女边说边转过脸来,阳光越过窗户,在那乌黑的长发升留下一道浅浅的金色光痕。
“还是说你在开小差?”
少女继续说着,轻轻抿起嘴,垂落的秀发因她说话的动作而晃动着,那道光痕也开始折动变化起来,重叠着分明的层次感。
“我……我只是多看了几遍。”少年放下了挡在脸前的书本,坐直了身子,“因为觉得很美,感觉这么美的文字就要被你给烧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他这么说着,将打开的书本平放在身前的地板上,随手翻动着纸张。
寂静的房间中,窸窸窣窣的翻书声隐约产生了孤独的回响。
“不过……”在将书本翻到最后一页后,少年将那本书合了起来。他的手掌覆在书本的封底,身子前倾,像是将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了那本书上的感觉。少年低着头,悠悠然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抬起的视线落在了少女的脸上,“看完之后,我突然又觉得好像有些能理解你为什么要烧书了。”
少女的唇抿得更紧了,她坐在窗沿上,阳光照亮她的轮廓。但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言不发地望着少年。寂静而明澈的瞳眸中倒映着壁炉中的火光,却无法读出任何的情绪传达。她静静地望着,良久后,采用一种像呼吸一般微不可查的语气轻声道:“为什么?”
少年并没有给急于回答,他只是抓住书脊,站起身来。左手托书,右手翻阅着纸张,腰杆笔直,摆出一副朗读者的姿态。
“单从文字来看,这并不是一篇多么美的小说。可能是因为时代的间隔,也可能是文化或翻译上的差异。整篇小说读起来总有一种奇奇怪怪的感觉。文中的‘我’不是别人,正是作者自己,以一个‘记录者’的姿态担任着‘转述者’。整体平静淡定,单从文字来看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情感上的煽动,只是以最朴素的姿态在记录这这一切。但,正是因为选择了这样一个‘记录者和转述者’的视角,让整个小说在阅读过程中拥有了一种无法被完全看透的含蓄之美。”
少年停顿了一下,手上翻书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女主角春琴是真的喜欢男主角佐助吗?不只是我,就连作为‘非当事人’的作者本人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也是迟疑不决的姿态。因为视角选择上的限制,所以整个故事的叙述整体上来说是一种‘拼凑’和‘推敲’的姿态。几乎没有任何实打实的人物心理描写,只是基于旁人的转述和作者的猜想,在‘还原’着整个故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物的所有内心都隐藏在一层无法穿破的‘时空迷雾’之中。似是而非的叙述,让整部小说需要读者自己去推敲和品读。”
“你觉得这种感觉好吗?”
一直没有开口的少女总算是开口打断了少年,她将手中的书摆在了窗沿上,整个人走到了少年身边,就地坐了下来。
“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作者明明什么都知道,却非要遮遮掩掩,不肯说破,你觉得这种感觉真的好吗?”
“作者也未必知道吧。”
对于少年的回答,少女有些惊讶地微微张开了嘴巴。
少年也跟着在说女的身前坐了下来,他继续翻着书。
“至少在这本小说者,正如我前面说的,作者自己也只是一个‘转述者’,而并不是什么‘当事人’。关于春琴和佐助的故事,他也只是通过道听途说然后记录下来而已,所以,不是上帝的作者,当然不会什么都知道。”他说着将书合了起来,望着少女,表情严肃而到位,“三流的作者整天想着做上帝,一流的作者则只是想做凡人。希望成为上帝的作者总觉得自己什么的知道,也希望让读者们做到什么都知道。所以他们经常会不顾一切地去扔设定,恨不得把作品的一切都展露给读者们。而作为凡人的作者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都知道,他们和读者一样,只是知道一些能看到的,能听到的;应该看到的,应该听到的内容而已。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留白。他们不会告诉读者太多的答案,这并不是故弄玄虚,只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那些答案。”
少年停顿了一下,手指轻轻敲击着那本书的封面。
“留白。”他轻声道,一种近乎朗诵一般的顿挫语气,“是作者应有的素养和技能,不要总是想着要去把一切都给说透说破。至少在我看来,对于文学而言,显之一二而藏之八九。这种留白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值得称道并深习的技法。”
少女没有点头赞同,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来反驳。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这部小说真正让我为之吸引的地方,是其中所传递出的‘美学理念’。”少年自顾自地重新了翻开书,他的视线再次落到了那白纸黑字上面,“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这小说的文字叙述其实并不是多么的美。关于人物的描写也没有塑造出什么多么惊艳的形象。一种平淡到近乎寡淡的叙述,却创造出了一种深刻而独到的美学体验。”少年深深地吸了口气,像是在酝酿着什么。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的心中在激荡着一种柔和而蛮横的力量,像是在撞击着他的胸腔,又像是在猛钻进他的心室。深吸入肺部的气体也被那股力量怂恿着张裂开来,似要撕碎他的躯体,将灵魂也要揉碎一般。
恰是在这种撕裂感濒临界点的时候,少年将气吐了出来。
“破损之美。”
他这么说着,肺部残余的气流悠悠从鼻腔和咽喉处淌出。
“过去我总觉得,至少在文学中,至上之美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对于人物来说,便应该是相貌的美丽和内心的美丽的兼而有之,内在美和外在美互洽并容。但是看了这部小说我才突然意识到,真正的美应该是有残缺和不足的,正如日本所崇尚的:侘寂。小说中,春琴的美在于其外在的盲目和内在的蛮横;佐助的美在于内在的怯懦和失去理性时的愚昧;两者的爱情之美则在于无至善的结局和消寂于岁月的无奈。正是因为不完美,这个故事才显得如此‘完美’”
少年这么说着,他的语速快而急,情绪如语句一并倾斜而出。左手抚着起伏的胸口,右手则紧紧抓住了那本书籍。他快速起身,踩着有力的步子来到壁炉边,下一秒,他将书本扔进了肆虐的火焰中。
“完美便是平庸。一如卷舒开落,阴晴圆缺,生老病死……真正的美从来蕴藏在残缺和破灭之中。所以说:小缺小美,大残大美,破灭则是至上之美。”
背对着少女的少年,用一种吟诵般的语气年玩了这么一段话。
书本在火舌的舔舐下一点点蜷曲紧缩,最终迅速塌陷成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