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四)
所幸天公作美,他不但一帆风顺地参军入伍,还通过几年含辛茹苦,呕心沥苦地打拼,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奖励,还当上了班长,前景虽谈不无限广阔,但算得上乐观。
于是,此前某些鄙视和嘲讽他家的人也正眼看他和他父母了,在本村和邻村,他的名气大了,人气旺了,他父母脸上也光彩了,奉承他们的人更多了,甚至还有人在一边议论时说,他祖上积过厚德,后世子孙要兴旺发达了。
当兵的这几年,他家在邻里人面前所受的际遇,跟以前相比当真是天壤之别,究竟原因,他抓耳挠腮,翻来覆去地思索了很久,发现这一切变化都发生在他当兵以后,尤其当上班长以来,他简直成了本村和邻村很多姑娘敬慕的偶像,寄回家的军装照片被她们争抢一空。显然是他这身军装给他和他父母带来了荣耀,争来了荣光,看来军人在贫寒农村人的心目中,份量还是挺大的。
就在他风头正劲的时候,师直属侦察连的干部到他所在的步兵连来挖人,那干部看上了他,称赞他枪法好,是个当侦察兵的苗子,放到步兵连是屈才,问他愿不愿进师属侦察连,他心里一得意,头脑一发热,不假思索便一口答应下来。
结果到了师属侦察连后他才发现那里人才济济,能人强手太多,他的优势几乎体现不出来,几次军事课目考核,除射击拔尖外,其余的全都平庸,两次与同班战友竞争他均遭失败,投身政治的名额更没他份,他追悔莫及,想回老部队也不行了,只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准备捱到服役期满后回家继续割他的麦子,当他的庄稼汉。
好在天公作美,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套转志愿兵,居然意外的成功了。
他又能多穿几年军装,多吃几年皇粮了,盘算着自己已是二十出头,村里同龄的青年不少人都已成家,自己再怎么不济也得趁这身没有脱下之前,赶紧回去捞一个媳妇到手。
回家相亲的时候,他向排长借了一套四个兜的干部军装,佯装自己在部队已经提干当了军官,媒人几乎每天都要领两三个姑娘来他家求亲。
军人在农村人心中确实有份量,他穿着三片红回家相亲非常顺利,因为不论走到那家,人家都会用羡慕的眼光看他,对他的态度热诚之极,不少人恨不得马上就把闺女许配给他。
心里一有了优越感,他的眼光不期然变得挑剔起来,无奈那些姑娘虽然个个善于勤劳吃苦,操持家务毫无问题,但真正入他法眼的却极少,不是容貌姿色平庸,就是脾气太臭,要么向他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结婚的时候,他家必须盖新房什么的。
一连看了好几家,他都嫌人家的闺女长得像恐龙,配不上他,便用我会考虑的,等我想好了就答复你们之类的话来委婉拒绝人家。
本村的姑娘给他挑了个遍,没有一个能让他看上的,这时,有个媒人主动上门对他和父亲说,邻村有个姑娘还不满十八岁,人长得还算漂亮,手脚相当利索,又勤劳吃苦,之前有过不少人家的小伙子上门提亲,可那姑娘就是不钟意,不是嫌人家小伙子家里穷,就是怨人家小伙子没文化,没出息,媒人磨破嘴皮子都无济于事。
那媒人对徐铁应说,那姑娘很想嫁个军人,对你有点意思。
徐铁应纳闷地说,她是邻村的人,又比我小,我们又没同过学,她怎么知道我在部队当兵?又怎么会看得上我这个穷当兵的?
那媒人笑着说,你是不知道,全乡那么多小伙子,一年有几个能当上兵的,最近这几年,周围几个村,就那么七八人在部队当兵,谁不知道咱们村的雄娃儿有出息,光荣地成为一名战士,很多人家缠着我,要我把他家的姑娘介绍给你,我还不愿意当这个媒人呢。
徐铁应想了想,纳闷地问那媒人,你的意思是说,那姑娘人长得不错,劳力又好,也很想嫁给我,对吗?
那媒人点点头,是这个意思,我从你父母那里要到了你的照片,给她看了,她说你穿军装的样子很可爱,她非常喜欢你穿军装的样子。
徐铁应一听那姑娘人长得还算漂亮,劳力也好,又对自己垂青已极,心里自然欣喜若狂,马上换好绿军装,要那媒人领他去那姑娘家相亲。
果不其然,那姑娘如媒人所说,长相配他徐铁应再合适不过了,干起家务活来手脚相当利索,做饭的时候还不时地偷眼瞧一瞧身穿绿军装的徐铁应,只是表情显得很腼腆。
吃饭的时候,徐铁应故意挨近那姑娘坐着,眼角余光瞧见她脸颊微红,嘴角露着甜蜜的微笑,似乎对徐铁应格外倾情。
徐铁应喜不自胜,总算切身领会到这身军装在农村姑娘心目中,还是相当有份量的,当即暗下决心,一定要乘着这身军装还没脱下来前,把人家哄进家门。
经媒人一番吹捧后,那姑娘的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徐铁应心中欣幸不已,暗想:还别说,还真管用,俺没向人家许诺房子,缝纫机,收录机,人家就轻易地把女儿嫁给了俺。
不过,他高兴得有些过早,那姑娘的父亲早年当过兵,深谙部队的游戏规则,当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订亲的那天,郑重地向他强调:“伟娃子,我也混过部队,实话告诉你,我的闺女样貌不差,不愁嫁不到个好人家,我答应把她嫁给你的原因你也清楚,所以你必须在部队混出个人样来,我可不想她跟着你一辈子过苦日子。”
意思很明确,徐铁应若不能在部队投身政治或提干的话,这门亲事就黄了。
未来老丈人下达了硬性命令,他必须混出个人样来,可是师直属侦察连是藏龙卧虎之地,他徐铁应纵然肯努力,肯用功,但却不能脱颖而出,因为比他资质禀赋更高的侦察兵太多,他的潜质极难被部队领导发现,更谈不上着力挖掘和培养他了。
于是,此前某些鄙视和嘲讽他家的人也正眼看他和他父母了,在本村和邻村,他的名气大了,人气旺了,他父母脸上也光彩了,奉承他们的人更多了,甚至还有人在一边议论时说,他祖上积过厚德,后世子孙要兴旺发达了。
当兵的这几年,他家在邻里人面前所受的际遇,跟以前相比当真是天壤之别,究竟原因,他抓耳挠腮,翻来覆去地思索了很久,发现这一切变化都发生在他当兵以后,尤其当上班长以来,他简直成了本村和邻村很多姑娘敬慕的偶像,寄回家的军装照片被她们争抢一空。显然是他这身军装给他和他父母带来了荣耀,争来了荣光,看来军人在贫寒农村人的心目中,份量还是挺大的。
就在他风头正劲的时候,师直属侦察连的干部到他所在的步兵连来挖人,那干部看上了他,称赞他枪法好,是个当侦察兵的苗子,放到步兵连是屈才,问他愿不愿进师属侦察连,他心里一得意,头脑一发热,不假思索便一口答应下来。
结果到了师属侦察连后他才发现那里人才济济,能人强手太多,他的优势几乎体现不出来,几次军事课目考核,除射击拔尖外,其余的全都平庸,两次与同班战友竞争他均遭失败,投身政治的名额更没他份,他追悔莫及,想回老部队也不行了,只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准备捱到服役期满后回家继续割他的麦子,当他的庄稼汉。
好在天公作美,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套转志愿兵,居然意外的成功了。
他又能多穿几年军装,多吃几年皇粮了,盘算着自己已是二十出头,村里同龄的青年不少人都已成家,自己再怎么不济也得趁这身没有脱下之前,赶紧回去捞一个媳妇到手。
回家相亲的时候,他向排长借了一套四个兜的干部军装,佯装自己在部队已经提干当了军官,媒人几乎每天都要领两三个姑娘来他家求亲。
军人在农村人心中确实有份量,他穿着三片红回家相亲非常顺利,因为不论走到那家,人家都会用羡慕的眼光看他,对他的态度热诚之极,不少人恨不得马上就把闺女许配给他。
心里一有了优越感,他的眼光不期然变得挑剔起来,无奈那些姑娘虽然个个善于勤劳吃苦,操持家务毫无问题,但真正入他法眼的却极少,不是容貌姿色平庸,就是脾气太臭,要么向他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结婚的时候,他家必须盖新房什么的。
一连看了好几家,他都嫌人家的闺女长得像恐龙,配不上他,便用我会考虑的,等我想好了就答复你们之类的话来委婉拒绝人家。
本村的姑娘给他挑了个遍,没有一个能让他看上的,这时,有个媒人主动上门对他和父亲说,邻村有个姑娘还不满十八岁,人长得还算漂亮,手脚相当利索,又勤劳吃苦,之前有过不少人家的小伙子上门提亲,可那姑娘就是不钟意,不是嫌人家小伙子家里穷,就是怨人家小伙子没文化,没出息,媒人磨破嘴皮子都无济于事。
那媒人对徐铁应说,那姑娘很想嫁个军人,对你有点意思。
徐铁应纳闷地说,她是邻村的人,又比我小,我们又没同过学,她怎么知道我在部队当兵?又怎么会看得上我这个穷当兵的?
那媒人笑着说,你是不知道,全乡那么多小伙子,一年有几个能当上兵的,最近这几年,周围几个村,就那么七八人在部队当兵,谁不知道咱们村的雄娃儿有出息,光荣地成为一名战士,很多人家缠着我,要我把他家的姑娘介绍给你,我还不愿意当这个媒人呢。
徐铁应想了想,纳闷地问那媒人,你的意思是说,那姑娘人长得不错,劳力又好,也很想嫁给我,对吗?
那媒人点点头,是这个意思,我从你父母那里要到了你的照片,给她看了,她说你穿军装的样子很可爱,她非常喜欢你穿军装的样子。
徐铁应一听那姑娘人长得还算漂亮,劳力也好,又对自己垂青已极,心里自然欣喜若狂,马上换好绿军装,要那媒人领他去那姑娘家相亲。
果不其然,那姑娘如媒人所说,长相配他徐铁应再合适不过了,干起家务活来手脚相当利索,做饭的时候还不时地偷眼瞧一瞧身穿绿军装的徐铁应,只是表情显得很腼腆。
吃饭的时候,徐铁应故意挨近那姑娘坐着,眼角余光瞧见她脸颊微红,嘴角露着甜蜜的微笑,似乎对徐铁应格外倾情。
徐铁应喜不自胜,总算切身领会到这身军装在农村姑娘心目中,还是相当有份量的,当即暗下决心,一定要乘着这身军装还没脱下来前,把人家哄进家门。
经媒人一番吹捧后,那姑娘的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徐铁应心中欣幸不已,暗想:还别说,还真管用,俺没向人家许诺房子,缝纫机,收录机,人家就轻易地把女儿嫁给了俺。
不过,他高兴得有些过早,那姑娘的父亲早年当过兵,深谙部队的游戏规则,当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订亲的那天,郑重地向他强调:“伟娃子,我也混过部队,实话告诉你,我的闺女样貌不差,不愁嫁不到个好人家,我答应把她嫁给你的原因你也清楚,所以你必须在部队混出个人样来,我可不想她跟着你一辈子过苦日子。”
意思很明确,徐铁应若不能在部队投身政治或提干的话,这门亲事就黄了。
未来老丈人下达了硬性命令,他必须混出个人样来,可是师直属侦察连是藏龙卧虎之地,他徐铁应纵然肯努力,肯用功,但却不能脱颖而出,因为比他资质禀赋更高的侦察兵太多,他的潜质极难被部队领导发现,更谈不上着力挖掘和培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