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李维钧。玛法。他是浙江嘉兴人。”
皇上的记忆里没有这个人。弘星兴致勃勃:“玛法,弘星在选织造的时候见过他一面,他和田文镜、年羹尧、鄂尔泰不一样。他能做事。”
小孩儿不知道怎么说,两只小胖手比划,“玛法,田文镜和年羹尧、鄂尔泰是这样,”胖胖的五指直直朝上,“李维钧是这样……”胖胖的五指歪曲扭曲扭啊扭啊扭……奋力向上。
皇上:“……”重重咳嗽两声。
“玛法知道了,玛法安排陈廷敬看看他的履历,看怎么使用。”
弘星开始眉开眼笑:“谢谢玛法,玛法棒棒哒。”
“玛法,弘星还有一个问题。玛法,你看。”
弘星兴冲冲地摆开他的画具,手握小毛笔刷刷几笔:“玛法,明珠和索额图下棋,高士奇帮忙索额图,和明珠眉来眼去暗度陈仓,然后,陈廷敬走过来,和高士奇叽叽咕咕,高士奇一脚踢倒索额图……”
“明珠失去棋局,高士奇也失去棋局。”
“徐乾学一看,哦豁,我可以摆棋局了。徐乾学要做明珠第二,陈廷敬不喜欢陈廷敬,不想和徐乾学下棋,一脚踢倒他!”
小孩儿画的非常形象,充分发挥他在对讲机里学习的“漫画”画法儿,夸张可乐,满满的童趣溢出纸面……
特别是那明珠、索额图、徐乾学、陈廷敬的q版小人简笔画!
皇上再次重重地咳嗽几声。
皇上从没想过,他这么高大上,这么伟光正,这么深谋远虑、布局宏大的一场大戏,就这么,变成一场小孩子之间幼稚的你来我往,的小游戏。
可是弘星画了三幕场景,他还没画完。
“玛法,弘星认为,这里缺少一个人。玛法你看,这里。”
亲亲玛法一看——好气,气得不停深呼吸。
自己的q版小人站在一边,双手叉腰,面带“奸笑”!
弘星全无所觉,画完后自己看一眼,还是觉得缺少哪里。
“玛法,弘星啊。还有弘星。”
弘星“刷刷”画了几笔,一派闲余“棋子”——满朝文武——朝野上下在玛法的身后,玛法一副下棋的姿态,“棋子们”争相登场。
玛法的旁边,一个q版本的自己,躺躺椅上晒太阳,用着点心喝着牛奶,还有一只小蝴蝶在他身边飞啊飞。
皇上:“!!”
皇上“黑脸”:“这画儿不对。玛法和其他人都忙乎,弘星好悠哉。”
弘星怎么看怎么对:“玛法,弘星还没长大。”
“昨儿为了一口糖葫芦,不是说自己长大了?”
“玛法,弘星吃糖葫芦的时候就长大了。”
“……做事的时候就是还没长大?”皇上瞪大眼睛,表情夸张,“玛法看看,玛法的小弘星的脸皮怎滴忒厚?”
弘星不乐意:“玛法——玛法——弘星是金刚不坏之身。”
亲亲玛法:“!!”
噗哈哈哈,哈哈哈,不说皇上,周围的侍卫宫人都乐呵。金刚不坏之身,哈哈哈哈,哈哈哈,好词儿。做“大”事,可不是要一副“金刚不坏之身?”哈哈哈。
皇上那个叫无奈,可瞧着小孩儿天真稚气、天经地义的模样,又忍不住想笑。
“好——我们弘星是‘金刚不坏’之身。”皇上自个儿收拾好乖孙儿的大画,弯身抱起乖孙儿,“时间到了,去午休。”
弘星看看天上的大太阳,眼睛一眯,果然困意上涌,脑袋搭在玛法的肩膀上,胳膊抱着玛法的脖子,一句“谢谢玛法”模糊出口,人就睡了过去。
皇上一看,忍不住又笑。
*
皇上年龄大了觉少,微微眯了一会儿起来,恰好遇到陈廷敬过来禀告事情进展,和陈廷敬说起李维钧这个人,没想到陈廷敬也知道这么一个人。
陈廷敬也是大为稀奇:“主子爷知道李维钧?那李维钧,有才,有能力。臣一直犹豫,也确实是因为他的……做事方式。”
皇上更好奇了,直接问道:“细细地说说。”
“臣遵旨。臣的看法,李维钧,乱世可用,可大用。盛世不好用。”
皇上心里一惊。
陈廷敬心里好奇皇上怎么听说李维钧这个人,干脆将他知道的都说出来:“李维钧,浙江嘉兴人,家境贫寒,康熙三十五年由贡生选授江西都江县知县,此后历任知县……”
据臣所知,其人做事谨慎、干练,一点儿也没有年轻人的毛躁冲动。更难得是,他一点儿也没有贫寒子弟的自卑或者敏感,也向来不和中下层文臣官员交好,一心朝上爬……
不拘一切不犯法的方法钻营。”
皇上一愣,这难道又是一个高士奇不成?
陈廷敬一看瞬间明白皇上的想法。陈廷敬在心里品品高士奇和李维钧,觉得,他们到底是不一样。
当然,陈廷敬也知道,皇上重用高士奇,有对其文采的欣赏,也有对其出身经历的利用,更有一份对“奇人异事”的独特接纳心理,毕竟皇上的身边都是一群“仁义礼智”的老夫子,皇上也“寂寞”不是?
陈廷敬发现皇上默然不语,生怕皇上当李维钧是高士奇,大胆直言:“皇上,李维钧其人,封疆之才,若得机遇,当得乱世枭雄。”
皇上一愣。
君臣两个四目相对,陈廷敬犹犹豫豫地,终是开口:“李维钧,之前想投靠索额图,还给臣送过美人……年家年遐龄那头,他巴结不成,得知小殿下看中年羹尧,干脆迎娶年羹尧的老管家的干女儿做妾室……”
!!!
这可真是,不拘一切不犯法的方法朝上爬。皇上简直无法想象:“那年羹尧老管家,还是奴籍?”
“正是。”陈延敬说起这些,也觉得有点儿“难以启齿”,“他这是看准了年羹尧和老管家的感情,也看准了年羹尧的能力,还有脾性……”
一般贫寒子弟的思维:滴水之恩铭记于心,等发达之后涌泉相报;一箭之仇铭记于心,等发达之后万箭穿心。至于发达之后,另外一番利益牵扯,到底是报恩不报恩,那是真看人。
而一般官家子弟的思维:我提拔你是我的事情,我觉得你这个人有才,值得。我不会为了自己的一番好意要你怎么样报恩。至于你最后是怎么样为官为人处世,甚至反目相向,我只怪自己。
皇上自然明白陈廷敬的意思,年羹尧,就是那种官家子弟思维的个中典型,傲气,负气,自信。
皇上犹豫不决。陈廷敬吞吞吐吐:“臣认为,等小殿下长大一些年,若要改革,可用。”
皇上心里一跳,眉心的褶皱更深。
皇上相信乖孙儿的眼光,通过陈廷敬的话有了更多的了解。皇上想起乖孙儿那“扭啊扭啊扭……”的肉窝窝手指,好似看到一条蛇不甘做蛇,一心长翅膀的模样。
可这么一个人,他的儿子们,可能都用不好。弘星……到底是年龄太小。
皇上明白老臣的意思。可是,皇上不想等他乖孙儿长大后自己处理一切,皇上想要乖孙儿长大后只管享受一切。
“给李维钧安排安排,试一试。大清人口繁衍,粮食增产,必然引发对土地的新一轮争夺。一条鞭法,土地税,人头税……”
皇上眼睛一眯,“朕十六岁开始学习汉家文化,一直遵循‘皇家和士族共天下’,朕不想和天下士族做敌人……”
陈廷敬眉心一跳:“臣明白。这次江西朝青海修路的事情,就安排李维钧去负责。”
皇上点头。
“可以。去青海那边推广牛痘之法的事务,也有他负责。”
“臣遵旨。”
陈廷敬满腹心事地退下,因为刘相年告状引发的大地震还没停歇,江南民间又有一种言论抬头,小报里沸沸扬扬,苏州最好的茶楼春水阁里面,更是闹腾。
一个白面馒头一样的公子哥儿气势汹汹:“穷家出来的官儿,就是靠不住。”
一个身形消瘦的书生立马跟上:“那是。穷家出来的官儿顶多贪污几万两银子,不想官家子弟出来的官儿,一贪污就是几十万两。”
另一位衣着朴素的书生讥讽道:“这位兄台说错了。几十万两人家才看不上,人家是几百万两。人家还能干涉科举成绩。”
另一位锦衣华服的书生眉毛一挑:“听听你们的语气,不就是自己没贪污上,犯酸吗?一群念着“书中自有黄金屋”考上来的蛀虫,我呸。”
我屮艹芔茻!
这位的打击面太大,一下子“对立面”的书生们斯文什么的都不要了,撸袖子。
“你不是念着‘书中自有黄金屋’考上来的?哦哦哦,你不用考,你直接花钱买。”
“错了,他们花钱都不用。他们是祖上恩荫,一出生就有锦衣玉食,四书五经,自然不需要考试。”
“可惜了,你们老祖宗流血打拼下来的那点儿功劳,都被你们败坏完了。不能继续庇佑你们了。”
“刘相年固然可耻。可他的上官,他的同僚,哪一个不可耻?合计着,招供的可耻,贪污的不可耻?这天下,还有没有道理和王法了?这大好的江山,就是被你们败坏的!你们这些罪人!”
我屮艹芔茻!
甭管江南有良心的士族们对大明朝的覆灭多么的愧疚和反思,此刻也不容许这些中下层文人给他们戴上这样的帽子。
“税赋繁多且不合理。北方田地贫瘠,却和南方沃土一样收取税赋,北方百姓活不下去,北方老百姓纷纷投靠关外,你怪我们?”
“南方作坊被阉人打砸一通,强行收税。百姓交了税银,朝廷却拖欠军中将士的军饷严重,边境将士纷纷起叛……这你也怪我们?”
“张居正改革夭折后,整个国家从上到下迅速腐败。最腐朽的是皇族的各地方藩王,内阁官员……这你也怪我们?”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那可不是罢罢罢。徐霞客的后人在前头打仗,家中被奴仆洗劫一空,一家人一百口子就剩下两个小娃娃,还是先皇给两个小娃娃讨回公道!”
“说起这个,某就恨。那徐乾学的舅舅顾炎武先生,当年也是被家中奴仆抢劫家产,几番入狱也是奴仆告状的缘故。你们哈哈哈,你们做了什么?”
“我们做了什么?你怎么不问问那些奴仆为何对主家那般痛恨?你怎么不问问你自己,你家里小厮婢女成群,小厮婢女的家人几代几代的给你们做奴仆,是什么滋味儿?”
“我呸。你们还好意思抱怨委屈?当年我姑姑满十八岁嫁人,她家的大公子喜欢她,硬是夺了她的大婚之夜,害得她跳井自杀。你们是禽兽不如。我家就是当年起事的奴仆,怎么滴?!!”
闹哄哄的争吵变成厮打,一个个的都红了眼睛。
弘星听得认真,看人打架也看的认真。陈廷敬坐在一侧护着他一脸紧张不安——小殿下怎么能听这个?而硬是厚着脸皮凑上来的金农,听得面色煞白。
虽然他也是不富裕的家庭出身,但他打小儿不缺衣食,性格爽朗大方,跟在盐商后头卖才华拿银子玩乐,从没有什么“苦大仇深、怨恨老天不公”等等心理。
第49章 么么哒
可他的心里也有不平。
亲眼目睹世家大族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平头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哪个有良心的人可以平静?
老百姓说“一代吃,二代穿,三代出贵族”,那是老百姓不知道世家大族的讲究有多少?“为官三世,方知穿衣吃饭。”说的就是真正世家眼里的那些“寒门贵子”。
他也知道当年很乱,从大明末期到平定三藩之乱,堪称百年乱世。现在略好一些,却还是不够安稳。可他也是一个热血的少年人,即使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的“仇恨”。
大清进关来到江南,徐霞客的后人和清兵打仗,后头家里奴仆起事,一家子,一百口子,只剩下两个去外公家做客的小娃娃……
皇上的记忆里没有这个人。弘星兴致勃勃:“玛法,弘星在选织造的时候见过他一面,他和田文镜、年羹尧、鄂尔泰不一样。他能做事。”
小孩儿不知道怎么说,两只小胖手比划,“玛法,田文镜和年羹尧、鄂尔泰是这样,”胖胖的五指直直朝上,“李维钧是这样……”胖胖的五指歪曲扭曲扭啊扭啊扭……奋力向上。
皇上:“……”重重咳嗽两声。
“玛法知道了,玛法安排陈廷敬看看他的履历,看怎么使用。”
弘星开始眉开眼笑:“谢谢玛法,玛法棒棒哒。”
“玛法,弘星还有一个问题。玛法,你看。”
弘星兴冲冲地摆开他的画具,手握小毛笔刷刷几笔:“玛法,明珠和索额图下棋,高士奇帮忙索额图,和明珠眉来眼去暗度陈仓,然后,陈廷敬走过来,和高士奇叽叽咕咕,高士奇一脚踢倒索额图……”
“明珠失去棋局,高士奇也失去棋局。”
“徐乾学一看,哦豁,我可以摆棋局了。徐乾学要做明珠第二,陈廷敬不喜欢陈廷敬,不想和徐乾学下棋,一脚踢倒他!”
小孩儿画的非常形象,充分发挥他在对讲机里学习的“漫画”画法儿,夸张可乐,满满的童趣溢出纸面……
特别是那明珠、索额图、徐乾学、陈廷敬的q版小人简笔画!
皇上再次重重地咳嗽几声。
皇上从没想过,他这么高大上,这么伟光正,这么深谋远虑、布局宏大的一场大戏,就这么,变成一场小孩子之间幼稚的你来我往,的小游戏。
可是弘星画了三幕场景,他还没画完。
“玛法,弘星认为,这里缺少一个人。玛法你看,这里。”
亲亲玛法一看——好气,气得不停深呼吸。
自己的q版小人站在一边,双手叉腰,面带“奸笑”!
弘星全无所觉,画完后自己看一眼,还是觉得缺少哪里。
“玛法,弘星啊。还有弘星。”
弘星“刷刷”画了几笔,一派闲余“棋子”——满朝文武——朝野上下在玛法的身后,玛法一副下棋的姿态,“棋子们”争相登场。
玛法的旁边,一个q版本的自己,躺躺椅上晒太阳,用着点心喝着牛奶,还有一只小蝴蝶在他身边飞啊飞。
皇上:“!!”
皇上“黑脸”:“这画儿不对。玛法和其他人都忙乎,弘星好悠哉。”
弘星怎么看怎么对:“玛法,弘星还没长大。”
“昨儿为了一口糖葫芦,不是说自己长大了?”
“玛法,弘星吃糖葫芦的时候就长大了。”
“……做事的时候就是还没长大?”皇上瞪大眼睛,表情夸张,“玛法看看,玛法的小弘星的脸皮怎滴忒厚?”
弘星不乐意:“玛法——玛法——弘星是金刚不坏之身。”
亲亲玛法:“!!”
噗哈哈哈,哈哈哈,不说皇上,周围的侍卫宫人都乐呵。金刚不坏之身,哈哈哈哈,哈哈哈,好词儿。做“大”事,可不是要一副“金刚不坏之身?”哈哈哈。
皇上那个叫无奈,可瞧着小孩儿天真稚气、天经地义的模样,又忍不住想笑。
“好——我们弘星是‘金刚不坏’之身。”皇上自个儿收拾好乖孙儿的大画,弯身抱起乖孙儿,“时间到了,去午休。”
弘星看看天上的大太阳,眼睛一眯,果然困意上涌,脑袋搭在玛法的肩膀上,胳膊抱着玛法的脖子,一句“谢谢玛法”模糊出口,人就睡了过去。
皇上一看,忍不住又笑。
*
皇上年龄大了觉少,微微眯了一会儿起来,恰好遇到陈廷敬过来禀告事情进展,和陈廷敬说起李维钧这个人,没想到陈廷敬也知道这么一个人。
陈廷敬也是大为稀奇:“主子爷知道李维钧?那李维钧,有才,有能力。臣一直犹豫,也确实是因为他的……做事方式。”
皇上更好奇了,直接问道:“细细地说说。”
“臣遵旨。臣的看法,李维钧,乱世可用,可大用。盛世不好用。”
皇上心里一惊。
陈廷敬心里好奇皇上怎么听说李维钧这个人,干脆将他知道的都说出来:“李维钧,浙江嘉兴人,家境贫寒,康熙三十五年由贡生选授江西都江县知县,此后历任知县……”
据臣所知,其人做事谨慎、干练,一点儿也没有年轻人的毛躁冲动。更难得是,他一点儿也没有贫寒子弟的自卑或者敏感,也向来不和中下层文臣官员交好,一心朝上爬……
不拘一切不犯法的方法钻营。”
皇上一愣,这难道又是一个高士奇不成?
陈廷敬一看瞬间明白皇上的想法。陈廷敬在心里品品高士奇和李维钧,觉得,他们到底是不一样。
当然,陈廷敬也知道,皇上重用高士奇,有对其文采的欣赏,也有对其出身经历的利用,更有一份对“奇人异事”的独特接纳心理,毕竟皇上的身边都是一群“仁义礼智”的老夫子,皇上也“寂寞”不是?
陈廷敬发现皇上默然不语,生怕皇上当李维钧是高士奇,大胆直言:“皇上,李维钧其人,封疆之才,若得机遇,当得乱世枭雄。”
皇上一愣。
君臣两个四目相对,陈廷敬犹犹豫豫地,终是开口:“李维钧,之前想投靠索额图,还给臣送过美人……年家年遐龄那头,他巴结不成,得知小殿下看中年羹尧,干脆迎娶年羹尧的老管家的干女儿做妾室……”
!!!
这可真是,不拘一切不犯法的方法朝上爬。皇上简直无法想象:“那年羹尧老管家,还是奴籍?”
“正是。”陈延敬说起这些,也觉得有点儿“难以启齿”,“他这是看准了年羹尧和老管家的感情,也看准了年羹尧的能力,还有脾性……”
一般贫寒子弟的思维:滴水之恩铭记于心,等发达之后涌泉相报;一箭之仇铭记于心,等发达之后万箭穿心。至于发达之后,另外一番利益牵扯,到底是报恩不报恩,那是真看人。
而一般官家子弟的思维:我提拔你是我的事情,我觉得你这个人有才,值得。我不会为了自己的一番好意要你怎么样报恩。至于你最后是怎么样为官为人处世,甚至反目相向,我只怪自己。
皇上自然明白陈廷敬的意思,年羹尧,就是那种官家子弟思维的个中典型,傲气,负气,自信。
皇上犹豫不决。陈廷敬吞吞吐吐:“臣认为,等小殿下长大一些年,若要改革,可用。”
皇上心里一跳,眉心的褶皱更深。
皇上相信乖孙儿的眼光,通过陈廷敬的话有了更多的了解。皇上想起乖孙儿那“扭啊扭啊扭……”的肉窝窝手指,好似看到一条蛇不甘做蛇,一心长翅膀的模样。
可这么一个人,他的儿子们,可能都用不好。弘星……到底是年龄太小。
皇上明白老臣的意思。可是,皇上不想等他乖孙儿长大后自己处理一切,皇上想要乖孙儿长大后只管享受一切。
“给李维钧安排安排,试一试。大清人口繁衍,粮食增产,必然引发对土地的新一轮争夺。一条鞭法,土地税,人头税……”
皇上眼睛一眯,“朕十六岁开始学习汉家文化,一直遵循‘皇家和士族共天下’,朕不想和天下士族做敌人……”
陈廷敬眉心一跳:“臣明白。这次江西朝青海修路的事情,就安排李维钧去负责。”
皇上点头。
“可以。去青海那边推广牛痘之法的事务,也有他负责。”
“臣遵旨。”
陈廷敬满腹心事地退下,因为刘相年告状引发的大地震还没停歇,江南民间又有一种言论抬头,小报里沸沸扬扬,苏州最好的茶楼春水阁里面,更是闹腾。
一个白面馒头一样的公子哥儿气势汹汹:“穷家出来的官儿,就是靠不住。”
一个身形消瘦的书生立马跟上:“那是。穷家出来的官儿顶多贪污几万两银子,不想官家子弟出来的官儿,一贪污就是几十万两。”
另一位衣着朴素的书生讥讽道:“这位兄台说错了。几十万两人家才看不上,人家是几百万两。人家还能干涉科举成绩。”
另一位锦衣华服的书生眉毛一挑:“听听你们的语气,不就是自己没贪污上,犯酸吗?一群念着“书中自有黄金屋”考上来的蛀虫,我呸。”
我屮艹芔茻!
这位的打击面太大,一下子“对立面”的书生们斯文什么的都不要了,撸袖子。
“你不是念着‘书中自有黄金屋’考上来的?哦哦哦,你不用考,你直接花钱买。”
“错了,他们花钱都不用。他们是祖上恩荫,一出生就有锦衣玉食,四书五经,自然不需要考试。”
“可惜了,你们老祖宗流血打拼下来的那点儿功劳,都被你们败坏完了。不能继续庇佑你们了。”
“刘相年固然可耻。可他的上官,他的同僚,哪一个不可耻?合计着,招供的可耻,贪污的不可耻?这天下,还有没有道理和王法了?这大好的江山,就是被你们败坏的!你们这些罪人!”
我屮艹芔茻!
甭管江南有良心的士族们对大明朝的覆灭多么的愧疚和反思,此刻也不容许这些中下层文人给他们戴上这样的帽子。
“税赋繁多且不合理。北方田地贫瘠,却和南方沃土一样收取税赋,北方百姓活不下去,北方老百姓纷纷投靠关外,你怪我们?”
“南方作坊被阉人打砸一通,强行收税。百姓交了税银,朝廷却拖欠军中将士的军饷严重,边境将士纷纷起叛……这你也怪我们?”
“张居正改革夭折后,整个国家从上到下迅速腐败。最腐朽的是皇族的各地方藩王,内阁官员……这你也怪我们?”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那可不是罢罢罢。徐霞客的后人在前头打仗,家中被奴仆洗劫一空,一家人一百口子就剩下两个小娃娃,还是先皇给两个小娃娃讨回公道!”
“说起这个,某就恨。那徐乾学的舅舅顾炎武先生,当年也是被家中奴仆抢劫家产,几番入狱也是奴仆告状的缘故。你们哈哈哈,你们做了什么?”
“我们做了什么?你怎么不问问那些奴仆为何对主家那般痛恨?你怎么不问问你自己,你家里小厮婢女成群,小厮婢女的家人几代几代的给你们做奴仆,是什么滋味儿?”
“我呸。你们还好意思抱怨委屈?当年我姑姑满十八岁嫁人,她家的大公子喜欢她,硬是夺了她的大婚之夜,害得她跳井自杀。你们是禽兽不如。我家就是当年起事的奴仆,怎么滴?!!”
闹哄哄的争吵变成厮打,一个个的都红了眼睛。
弘星听得认真,看人打架也看的认真。陈廷敬坐在一侧护着他一脸紧张不安——小殿下怎么能听这个?而硬是厚着脸皮凑上来的金农,听得面色煞白。
虽然他也是不富裕的家庭出身,但他打小儿不缺衣食,性格爽朗大方,跟在盐商后头卖才华拿银子玩乐,从没有什么“苦大仇深、怨恨老天不公”等等心理。
第49章 么么哒
可他的心里也有不平。
亲眼目睹世家大族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平头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哪个有良心的人可以平静?
老百姓说“一代吃,二代穿,三代出贵族”,那是老百姓不知道世家大族的讲究有多少?“为官三世,方知穿衣吃饭。”说的就是真正世家眼里的那些“寒门贵子”。
他也知道当年很乱,从大明末期到平定三藩之乱,堪称百年乱世。现在略好一些,却还是不够安稳。可他也是一个热血的少年人,即使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的“仇恨”。
大清进关来到江南,徐霞客的后人和清兵打仗,后头家里奴仆起事,一家子,一百口子,只剩下两个去外公家做客的小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