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苏青玉点头道,“以后有了功劳,咱家人安排进去就容易了。”
  陈爱兰道,“咱家人还能安排去学校?”连厂里都不能进,还能进学校?
  苏青玉看了看苏叶,“我叶姐好歹也是个大姑娘了,总这么下地不合适,这学校建立起来了,肯定是要建食堂啊,有福婶儿那边当大厨,我家叶姐也得进去当个洗菜的,是不是?”
  苏叶眼睛冒光,“也是拿工资的?”
  “工资是没得拿的,但是能拿工分,可比下地舒坦多了。是不是?”
  苏叶先是有些失望,但是一想不用下地了,以后自己这脸不用晒黑了,还舒坦,顿时心痒痒了。“你咋说,咱就咋做。”
  “都去动员。动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你们对队里人的理解,让队里人都知道建学校是对大伙儿最有利的事儿。”
  苏奶奶拍这心口,“那容易。”
  陈爱兰也觉得没啥问题。她儿子可是去念高中了呢,有说服力。
  苏有材也觉得没啥,这队里人都认识呢,不就是去说几句话吗,那完全没问题。
  苏叶也准备着和自己的小姐妹吹牛去。
  苏爷爷觉得自己得去动员一下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们,为了子孙后代要拼一拼。
  苏卫国媳妇刘巧巧红着脸道,“我,我做好饭,给你们搞好后勤工作。”
  只有老二苏卫民打了个哈欠。颇为有些事不关己的。
  “还有我二哥,你认识人多,多和你那些狐朋狗友的联系一下。”
  苏卫民:“……”和他又没啥关系,之前去给厂里搞宣传,现在都没拿好处呢。
  要是学校开起来了,我就让李芳去当老师去,这拖拉机我准备找个聪明伶俐会来事儿的人开。”
  苏卫民眼睛一下子亮了,手指头指向自己。
  苏青玉看都不看他,“这人聪不聪明,那是要看工作表现的。而且还要服众。要不然凭啥能安排上去呢?
  苏卫民立马坐直了,“建学校这种事儿,是关系整个队里的大事儿,我们绝对要认真对待,尽自己一份力量。”
  苏家其他人:“……”
  苏家屯大队的人都姓苏,虽然关系很远了,但是本质上还算是一家人,都是生活很多年了,关系都还不错。
  这次苏家人全家出动了,到处和人说建学校的好处。
  苏爷爷直接找了现在还活着老哥哥们商量,说咱队里一直穷,孩子们没上学,连去公社当干部的机会都没,也不能去城里。归根结底还是没文化。这次还是得让队里建学校,反正也不用咱出钱,干啥不建呢,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咱这些老东西一定要撑起来。给后人留点念想。
  苏奶奶就直接了,找了一群老姐妹们吹牛,“念书干啥不好呢,看看我家青玉,凭啥能当厂长?那不就是她有文化吗?她厂里那些人,哪个没文化?我家卫国,凭啥能当小队长,不也是能写会算吗?还有我家老大家几个孩子,那都是念书的,城里娃都念书,城里人还有错?有些大队干部,肯定是有私心了,担心咱们的娃儿都有知识了,和他们家的娃儿抢饭碗呢。要不然他们的娃儿咋就都送公社去念中学啦?”
  老太太这番吹牛加诛心的话太有杀伤力了。
  简直太有道理了。
  城里的孩子,干部家的孩子都念书呢。
  念书肯定是有好处的事儿。
  陈爱兰就洗衣服的时候就和那些媳妇们说了,“读书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以后我家三个娃儿,肯定是我家卫华最有出息。咱家是贫农,他念了高中,而且还是在县里,谁知道县里单位啥时候招工了,他那不就赶上了吗,实在不成,咱队里现在不也有单位了吗?他中学就没问题,高中不就更没问题啦?”
  苏叶找自己的小姐妹们吹道,“建学校咋不好了?有了学校,这不就得有老师吗,也不能都是咱队里的老师吧,万一安排别的队里的老师来呢,咱这不是找对象……咳咳咳,也方便吗?”
  “……”这想法很现实,也很实际。
  要能找个老师,谁还乐意找个种地的粗汉子?
  苏有材比较朴实,“建学校好,家里娃儿小,还要人看着。送去学校给老师看着,咱这不是也能多干点活吗,也不担心他们到处跑了。”
  苏卫民就最直接了,找了一群队里十几岁的娃儿们,都是一群皮小子,平时除了干活的时候,就喜欢满上遍野的玩闹的。和苏卫民这种找到机会就跑山里偷懒的人玩的特别好。
  苏卫民就直接和他们说了,“建学校和咱没啥关系,可我知道,要是去念书了,咱就不用下地干活了,哎哟喂,我咋就没赶上好时候呢?”
  苏卫国这个当队长的就比较公事公办了,“队里的决策还是要支持的,建学校是咱们所有人的事儿。再说了,马上秋收结束了,咱也不耽误工作,正好没事儿干,帮着建学校还能多挣工分。这是好事,大家还是要支持的。咱都是苏家屯的人,咱自己不关心自己队里的工作,还指望谁呢?反正我苏卫国肯定是要支持的,也要去帮忙的。”
  他这影响力还挺大,毕竟他是苏青玉的哥,队里人都知道苏青玉和大队那边走得近。
  其他小队的小队长看苏卫国同意了,觉得这肯定是队里的决策,当小队长当然是朝着队里靠拢了。也跟着动员。
  经过了几天的动员工作,队里建学校的事儿越发的热闹了。
  而且大伙儿经过一番讨论,都觉得建学校确实很好。孩子们觉得上学比干活舒坦,年轻人觉得有了学校对象也有选择了。老人们觉得这是队里干了大事儿。当爹妈的觉得娃儿们以后多一条路走了。
  于是等投票这天,队里几乎是全票通过这个决策。
  苏爷爷还催着队里干部们,“早就该建了,赶紧建起来。哪个队里能没学校呢,你们这工作没做好啊。”
  队里干部们看向苏有福,心道这可和他们没关系,他们可也着急建学校呢,苏有福非得闹这么一出。
  苏有福郁闷的背着手,感觉自己在这个队里越发的没有权威了。
  甭管他多郁闷,这建学校的事儿就在大家的投票结果下正式决定了。
  苏有福就搞了个讨论会,让队里商量一下这个学校咋建。想争取在这件事儿里面多一点主动权。
  苏青玉作为加米厂的厂长也参与了讨论会,“大队长,我看别的没啥好讨论了,钱咱们加米厂慢慢给,不够的咱先和砖厂拖欠着,反正咱现在有个厂子了,砖厂那边应该没多大问题。场地啥的,咱也能建起来,队里人多,动员一下大家,年底加开春,绝对没问题。要说最难的就是公社和县里教育部门批准问题。”
  苏有福点头,“这确实有些困难。”
  苏青玉道,“说起来也没多少困难,队里这边要是有麻烦,我也能去跑。我们不是和机械厂那边有联系吗,人家厂里领导平时也和这些县里的各部门都很熟悉,可以给我们介绍领导,所以这也不算问题。只要队里需要,我随时都可以去跑。”
  妇联张主任高兴道,“青玉啊,你这一个人就能把学校搞起来呀,这可真是给咱减少很多麻烦了。”
  苏青玉笑道,“可不能这么说,还是要大家的支持呢。我也就跑个腿。后面建学校啥的,那不都得大伙儿忙吗?”
  会计苏大宝笑道,“反正只要你把外面需要的事儿搞定了,咱就没问题了。”
  苏有福听到这话特不得劲儿,立马大手一摆,“队里的事儿咋能都给青玉呢,她是厂里的厂长,事儿多着呢。就不用麻烦她了,其他手续我去跑。”
  苏青玉也不抢,“您既然说没多少麻烦,那我就不多事儿了。不过我觉得也没啥困难的,毕竟咱不要上面拨款呢,咱自给自足搞建设,上面高兴都来不及呢。”
  苏有福:“……”
  会议一结束,苏有福就拉着脸去跑了。
  骑着自行车走往公社的路上,他这咋想咋觉得不得劲儿。虽然这建学校的流程不困难,但是也很复杂,要跑很多次,要找很多领导的。
  他这也是出了很大力气的,现在搞得他这工作一点都不重要,连青玉都能做一样。
  关键是他还不能不积极。要不然队里肯定要觉得他办事能力不行,一点儿事儿都办不好。
  “这丫头……到底谁是大队长啊!”
  知道队里开始为这事儿走程序了,队里人就开始盼着结果了。
  当然,即便苏有福同志再努力积极,这程序确实也是很复杂,一直等到秋收结束,建设学校的审批手续才终于下来了。
  与此同时,苏青玉也收到了来自海城的信和物资。
  第35章
  信是苏小六帮着送到厂里的。公社那边直接寄到了大队, 一般都是要大队这边检查的, 但是苏青玉不是外人, 当然不能检查她的东西了。所以苏小六就给送过来了。
  一共两封信, 一个鼓囊囊的包裹。
  一封是徐美芳写的,一封是苏静写的。
  苏青玉坐在办公室里, 先打开了徐美芳的信。
  徐美芳写的就很家长里短。信里问苏青玉这都下乡两个月了咋一直没给家里写信,也没打电话回去。他们都很担心。又说天都冷了,给她寄了一些以前穿的棉袄过来。说之前因为苏青玉刚下乡,带的东西多,所以就没给她寄东西,以后每个月会给她寄五块钱和一些粮票肉票工业票过来。又问了一堆苏青玉在乡下过的咋样啊, 有没有被人欺负啊, 工作是否辛苦之类的话。
  这些在苏青玉看来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最后一句嘱咐。徐美芳让苏青玉记得回信,家里人都惦记。特别是她爸,让她在信里多写一些关于她爸的话, 让她爸高兴高兴。让她爸知道她这个闺女多重要。
  看到这一句嘱咐,苏青玉就觉得有点味道了,再看看苏静给她写的信。
  之前她下乡的时候和苏静是约定好的。
  只要苏静需要她的帮助, 就给她写信, 顺便把辛苦费寄过来就行了。
  所以苏静这会儿写信来了, 肯定是因为遇着事儿了。
  再结合徐美芳同志信里的事儿,她就大概猜到一些了。
  果然,打开苏静的信, 就写的比较直白了。
  直接告诉苏青玉,她同父异母的大哥苏少华同志处对象了,对方是个军区医院的护士。对方的家里人也是海城当领导的,有些权利。最起码在政治上面比苏军强要混得开。
  苏军强同志对儿子找的这个对象很满意,这阵子整天在家里念叨等儿子结婚了,到时候就让两口子转业。
  毕竟和平时期要军功还是很困难的,转业到地方就容易了,只要自家和他岳父家里帮衬一下,以后肯定能越过越好。
  后面苏静又写到爸要给她找对象了,她舍不得家里,不想嫁人。还想和未来嫂子多相处,希望等以后哥嫂结婚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家里人不支持她,所以让苏青玉和爸说说。
  这话说的很好,但是按照苏青玉看完信件的理解就是,苏静考虑到未来嫂子的家世,以及苏军强同志的偏心,有些危机感了。正好这个空档还给她找对象,可不就是因为未来儿媳妇要进门来了,就觉得家里大闺女碍眼了呗。
  甭管苏军强同志是不是这么想的,反正敏感的苏静同志就是这么想的。
  这姑娘似乎还挺不甘心的,还在最后写了一句话,“青玉,你知道的,妈一向很疼我。你如果帮我,我也会在妈面前说你的好话的。咱两这是亲姐妹互相帮助。”
  苏青玉撇嘴,“前面还挺聪明,知道写的正义凌然,防止被人背叛,后面还是沉不住气了。”
  她看了看信封里面的辛苦费。
  汇款单一张,一共十五块钱。还包括布票工业票。
  清点了一下徐美芳寄过来的钱和票,加上苏静的辛苦费,顿时美滋滋的。这要入冬了,可以放心的过个富足的冬天了。
  拿钱也要办事儿啊。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
  将东西放好了,苏青玉就拿着钢笔开始写信了。信里先把自己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大吹特吹,说之所以没和家里联系,就是因为太累了,前阵子因为秋收工作,直接累病了。反正要多惨又多惨。写完惨状之后,就告诉家里人,自己虽然很惨,很累,但是很满足。因为她在为她爸尽孝……然后说起自己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父母,好在有静姐在身边,希望静姐不要着急嫁人,多替她陪陪爸妈,最起码等哥结婚之后,父母身边有人陪伴再说。
  信件都是按照这两母女的要求写的。
  写完之后苏青玉就用信封给包好了。
  当然了,这封信说是写给苏军强看的,其实主要是写给徐美芳和苏静看的。要想让苏军强同志打消给苏静同志找婆家的事儿,还是得她亲自打个电话,来个狠的才行。
  写完信,苏青玉就拿着包裹回家了。
  苏家人这才知道海城那边寄东西过来了。
  苏青玉也没藏私,麦乳精和米粉之类的营养品拿出来给苏奶奶了,这也是苏军强欠了两老的生育之恩。虽然东西最后还是会到她嘴里……
  苏奶奶看着寄过来的东西,又高兴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