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中文武状元(5)
  轮到祁翊作答,那站在大臣之首的皇长孙楚澜一双美眸泛着淡淡的寒冰,不知道怎么的,以前他很少关注祁翊,如今祁翊一举夺得头名,而且又与南宫婳有婚约,让他不得不将目光停驻在祁翊身上。
  他倒想看看,这个祁翊究竟有多少真才实学。
  袁逸升被楚宸烨当场反驳,原想立即与楚宸烨对论一番,不过想到皇上在此,他根基未稳,便暂时隐忍住内心的愤怒,有些灰溜溜的立在边上,神情也变得十分气愤,却始终低着头不敢表现出来。
  祁翊淡淡扫了袁逸升一眼,列身上前,目似朗星的看向皇帝,一双乌黑的眼里浸着晶莹的亮光,道:“第一、袁御史所说的法家思想,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最终目的虽是富国强兵,但却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第二、一味强调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忽视德治,以德治国,才是国家最根本的思想,袁御史似乎忘了皇上了的题目:知人安民。知人,指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安民,则是安定民心,一切以民意为基本出发点。若按袁御史的说法,一切皆要以法来治,如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袁御史对着皇上打了个喷嚏,或者在街上吐了口痰,是不是也要拖下去斩立决?这样的小问题只能用道德来约束,也是给人精神上的一些自由。若老百姓活着,天天担心犯罪坐牢,弄得人心惶惶,这样只会动摇国本,让老百姓寒心,当老百姓的一举一动,一切言论都要摊上坐牢的风险时,袁御史的法家思想只会害了苍祁。第三,法自君出,实行独断,袁御史主张君主独断集权,强国弱民,刑用于将过,这几点,首先君主独断集权,指君主超越于法之外,易造成君主刚戾自用,如此一来,百官敬畏,莫敢尽忠,良士烹,阿谀奉承之辈倍出,到时没了忠良,百官只想着讨好君主,这样的国家,还有何发展之理?其次,强国弱民,袁御史只想着使国家强大,用军法压制臣女,把百姓置于何地?再者,刑用于将过,袁御史认为人们将要犯罪而尚未构成犯罪时就应该受到处罚,这是重刑主义的表现。”
  说到这里,袁逸升一张脸已经是由红变黑,他只觉得场上所有人都用极其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这里的学子大多是爱国的良才与精英,在听到祁翊对袁逸升的反驳之后,一个个都觉得袁逸升真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而皇帝原先还赞成袁逸升的论调,如今听到祁翊的主张,他在心里立即否决了袁逸升的做法,那样势必会使得人心惶惶,只是,祁翊寻常很少读这方面的书,没想到竟出口成章,令皇帝颇为疑惑,便道:“那世子说说该如何治国,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以德治国,志而能仁,则国德章,志而能知,则国政举,志而能勇,则国难清,以依法治国的同时,君主更要开明,一切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先。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之道在于修德省刑,轻谣薄赋。元政无道,应以为鉴。夏书云:‘酣酒嗜音,峻字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为国有民者,可不慎哉!’,尚贤者政之本也!”
  祁翊洋洋洒洒的说完,已经听得众人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讲得实在太好,而且把袁逸升反驳得毫无面子。
  连坐在边上的楚宸烨都忍不住勾起唇角,一脸冷酷的道:“祁世子果然才高八斗,说得头头是道,不知道的,还以为祁世子经常钻研治国之术!”
  听到楚宸烨表面夸奖,实际上将祁翊推向风口浪尖的言论,祁翊则不紧不慢敛眸,淡笑道:“为圣上分忧,是为人臣子的本份,楚将军不也如此?”
  这一反问,问得楚宸烨并未恼怒,一双鹰眸仍旧犀利的看向祁翊,眼里是一缕别人看不懂的意味。
  而这时,听了大家之言的皇帝,在听到祁翊的话后,眼底嵌起一缕寒光,随即朗声大笑道:“不错,我苍祁果然人才辈子,祁世子这番言论太精彩,深得朕心。既如此,今日殿试的文科状元,便非祁世子莫属,众学子听令。”
  皇帝说完,已经十分严谨的站起身,抬眸道:“武穆王之子祁翊在殿试中表现出色,深得朕心,赐一甲进士及第,为第一名状元;翰林院院士李长青之子李铭浩为第二名榜眼。”
  皇帝说到这里,所有人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祁翊是状元大家心服口服,榜眼大家也十分佩服,如今这名探花究竟是谁,所有人都期待的看向前方。
  “陶兄,你说,会不会是皇上最信任的袁御史?”王桂林看向前方,袁御史已经替皇上办事,深得皇上信任,但他回答得令所有人大失所望,为人又极端,可以看得出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刚才被祁世子一番教训,这下子更是没脸见人,如果这样都能成为探花,这皇帝也太不公平了。
  王桂林摇了摇头,与其他学子一样,都心生忐忑,如果是袁御史,那皇上当真是昏庸无能,竟任人唯亲。
  而精明的皇帝,又何尝看不出大家的心思,在停顿了下后,眼里溢起阵阵寒意,不得不说,袁逸升的确很得他心,他很想把探花之位给他,但是,如今袁逸升不小心犯了众怒,被楚宸烨与祁翊双重夹击,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如果他把探花之位给袁逸升,一定会惹得朝野上下置喙,想到这里,皇帝只能忍住心痛,抬了抬眸,郑重的道:“第三名探花,为江南第一才子宇浩轩;陶志坚、王桂林、徐云帆、江立……等三十八位才子为二甲,赐进士出身,其余才子为三甲,同赐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