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扶贫办和苏妙云确实帮了龙向梅很多,很多很多。今天的萝卜,往日的白菜。只要看到她在卖菜,无论什么,都想方设法的尽可能多买。乡镇不比大城市,经费有限,从干部到百姓,谁都是抠抠缩缩的。但他们还是愿意来买。龙向梅知道,很多时候食堂根本不需要她的菜。只是食堂阿姨来拖走,再由苏妙云他们自己掏钱买,或者帮忙带个货卖给其他人。
龙向梅很感激他们,最绝望的时候,同族的亲人们在落井下石,毫无血缘的苏妙云却放着自家孩子不管,为她家跑上跑下。是,她是她的政绩,她是她的扶贫指标,但她不能不讲良心。
然而一无所有的龙向梅除了偶尔能送给他们几把菜,什么都回报不了。他们甚至连鸡蛋都不肯收,因为鸡蛋有营养,可以卖钱,可以留给自己吃。所以龙向梅今天想借花献佛。发卡的材料很廉价,稍微值钱的在手工,而“手工艺人”张意驰,应该没把几十块钱放在眼里。这是她最近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
不甚值钱,聊表心意。
但低头看着手里精致的小发卡,一向大方的龙向梅小气了。很少有人知道,她喜欢小绒球。很幼稚的审美,不该是她这个年纪还会喜欢的东西。可她理应戴小绒球的年纪时,从来没有人给她买过。龙满妹拖着个五毒俱全的丈夫,家中拮据可想而知。从小到大,她没买过任何装饰品。连之前那套淘宝出品的“苗银”项圈和耳环,都是杨章荣的妈妈给的。
那是好几年前,杨章荣的妈妈笑嘻嘻的说聘礼。却在杨章荣考上重本之后,绝口不再提。
所以她买材料的时候,买了好多好多个小绒球。很多次她想给自己做几个,却始终没抵抗住10块钱的诱惑。是的,仅仅10块钱,她便将喜好拱手相让。
而今天,她得到了一堆有小绒球的发卡。之前张意驰卖的那几个,已经有140块了。所以,她想留下几个。她想过年的时候,戴小绒球的发卡。哪怕她已经过了年纪。
“这个更适合你。”张意驰找出了张图片,摆在了龙向梅眼前。
图片不知道从哪个汉服网站上扒下来的,跟她参考的一股子山寨味的不同。没有她喜欢的小绒球,但有塑料片攒出来的小花。以及,蜻蜓、蝴蝶与流苏。金属为底,可爱而不显幼稚。稍微替换一下材料,还能跟她的项圈配成一套,确实更适合她。
龙向梅忽然笑了起来,小哥哥,你这么可爱,我可忍不住要撩你了!
第17章 五彩大公鸡 最终,龙向梅送出了……
最终,龙向梅送出了所有的发卡,包括张意驰最先送给她的那个。因为少爷既然打算下单买材料,立刻对之前的手工作业看不顺眼了。于是说服了龙向梅,两个人就在镇政府门口的大马路上现场下单。
手工的原材料单买很贵,如果按张意驰的想法去做,买材料的钱够他直接下单买个成品了。成品倒没什么,但买个礼物花不到两百,张意驰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只好关掉淘宝,找到专门做批发的app,买了一大堆原材料,等待发货。
回家的路上,张意驰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两个人一边走,一边交流着手工心得。审美需要积累,同样的天赋,学过美术的肯定比普通人强。龙向梅的基础教育都学的七零八落,美术自然一塌糊涂。张意驰一对一配色辅导了三里多路,龙向梅却有听没有懂。终于熬到家里,还想继续教学挽救失美少女的张意驰倏地打了个磕绊。
他是不是忘了什么?
然后,他看到了放好担子的龙向梅,把魔爪伸向了泡着他内衣的那个盆!
“不要!!!”张意驰差点跳起,“我我我自己洗!”说着,他抱住了那个盆,直接拖开了足有三四米。
龙向梅的脑门上,缓缓打出了个问号。
看着一脸坦荡加懵逼的龙向梅,张意驰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好像怎么解释都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龙向梅想了好久,终于从记忆的角落里刨出了一段往事。那时她还在上初中,青春期的少年少女,情意初萌。但贫乏的乡间,很难有什么来承载少年少女们的情谊。于是洗衣服成为了女孩子们表达好感的方式——他们只洗自己喜欢的人的衣服。
看着此刻脸颊微红的张意驰,龙向梅笑出了声。转身走去了厨房,拎了个保温瓶出来,往张意驰的盆里倒了半瓶热水:“你不习惯凉水,容易生冻疮,兑点热水洗吧。”
张意驰大大的松了口气,赶紧蹲在地上洗起了自己的衣服。
龙向梅好笑:“你们家的保姆不给你洗衣服的吗?”
张意驰背对着龙向梅,糟心的道:“那是洗衣机洗,她扔进去拎出来就好。”
龙向梅故意调侃:“还有晾晒。”
张意驰答:“洗衣机带烘干功能,不用晒。”
龙向梅:“……”对不起,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内衣和袜子很容易清洗,张意驰没几分钟处理完毕,在龙向梅的指路下,晒去了二楼的朝南的屋檐下。今天出了点太阳,晒在身上暖融融的。晒完衣服的张意驰趴着栏杆,从上往下的看着后院里洗衣服的龙向梅。
衣服有很多,堆在大大的木盆里。龙向梅用搓衣板熟练的搓着。洗完一件,用力拧干,放在了旁边的盆里。十来只鸡在她身边悠闲的走来走去,其中唯一的那只公鸡,毛色特别的耀眼。张意驰从书本上见到过“五彩大公鸡”的描述,但也知道本土鸡种饲料转化率低,在市场上逐步淘汰。以至于他还是头一次见到真实的本土公鸡。
公鸡的羽毛颜色层叠,光滑且有着绸缎般的质感。蓬松张扬的大尾巴,从深绿渐变到墨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一刻,张意驰理解了久居城市的小清新们,为什么总是嚷嚷着要保护原生态的风貌。原生态的一草一木,鸡鸭鱼鹅,都有着难以言喻的悠然与美。只是原生态下的居民,过的并不如意罢了。
冬日暖阳晒的人昏昏欲睡,从来自律的张意驰,居然看着只公鸡,放空思维,什么也没想的发了一个小时的呆。回过神的时候,都有种浪费时间的罪恶感。
龙向梅的衣服已经洗完,她拎起了装衣服的桶,往二楼走来。张意驰赶紧蹬蹬跑下楼,准备给她搭把手。忽然,前院传来了一声呼喊:“梅梅,你在家吗?”
“在,洗衣服。”龙向梅应了声,脚步却没停,顺便拒绝了张意驰的好意,拎着衣服上了楼。
刚到楼上,杨章荣的身影出现在了后院里:“梅梅,我要返校了,我妈给我弄了好多行李,你送我一下呗。”
龙向梅一边抖开衣服往晾衣杆上挂,一边问:“你爸妈呢?”
“做血粑,走不开。”
龙向梅的手顿了顿,好一会儿才道:“我开三轮车送你?”
“你要挑着担子送我也行。”杨章荣笑嘻嘻的道,“反正你力气大。”
“滚!”
“那我滚了,我下午五点的班车,三点来喊你。”杨章荣说完就跑。
龙向梅想打死他。
张意驰一边帮着龙向梅晾衣服,一边问:“他返校为什么要你送?”
“他妈妈疼他,每次返校都带很多东西,我们村口你看到了,拦车压根是玄学。他自己倒是能开个三轮车。但他开出去了,得有个人帮他开回来。倒也不是不能找别人,但那不是容易欠人情么。”
“那也不能使唤你啊。”张意驰的语气有些不满,“你够忙的了。”
龙向梅看了眼张意驰,笑道:“不是。”
“嗯?什么不是?”
龙向梅抬手整理了下晾衣杆,把衣服尽可能的隔开后,才道:“找我帮忙,才有借口送我东西。”
张意驰愣了愣。
“救急不救穷。”龙向梅拎起空桶,往楼下走。张意驰自觉跟上。
“我家有个渣爹拖后腿,弄的一直入不敷出。”龙向梅笑了笑,“荣哥疼我嘛,总偷家里的东西给我吃。我们乡下的孩子野,吃饭没几个安安生生坐在饭桌前的。只要天气不太差,全都端着碗满世界的跑。荣哥每次吃饭故意跑出来,偷偷往我碗里扒饭来着。”
张意驰的表情僵了僵。
“但小时候还好,他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等长大了,怕有闲话,每次他给我东西,他父母开始有意见。于是荣哥换了个思路。”龙向梅走进了厨房,开始淘米,“他父母娇惯了些,这么大个人了,从来没下过地。让他去地里拔个萝卜,他能跟你一个水平。学习成绩又好,家里更舍得不的他受苦。年年岁岁出门上学的,提不动行李,每次都喊我帮忙。”
“然后他再给你吃的。”张意驰接话。
“嗯呐。”龙向梅脸上的微笑,不知何时,淡了许多。她与杨章荣青梅竹马,从穿开裆裤起,本村的居民、外村的亲戚,每次看到她们一起玩,都笑呵呵的逗他们说:“什么时候请我吃酒啊?”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懂了,再有人开玩笑,她就要跳脚找人打架。再后来,他们长到十五六岁,两个人的成绩在这小地方也都算可以,杨家就真的动了心。
毕竟这年头娶个媳妇是真的不容易,人口流失严重,女性净流出率堪称惨不忍睹。县城里有房有车的独生子家庭,都剩了一大片。杨章荣这样的农村崽,不到惊才绝艳,恐怕下辈子都别想成家。
偏偏高考时,他真的惊才绝艳了。本乡本土的第一个重本生,震惊四座。龙向梅也不差,在乡下,大专同样难得。只是比起金光闪耀的重本,着实不够看。
于是对着龙满妹一口一个亲家的杨章荣妈妈,悄悄的改了口。龙家的笑料又多了一桩,两家隐隐的决裂。直到龙满妹急救,杨章荣家当机立断的买下了龙家的做猪血丸子的机器,缓解了她些许的经济压力,两家才又慢慢的开始来往。但杨章荣家,始终防备着龙向梅。
其实在龙向梅看来,杨家真是想多了。所谓青梅竹马,那可是开裆裤时混过来的交情,跟亲兄妹有什么区别?跟青梅竹马搞在一起,宛如□□。所以当年杨家在他们读高中时,暗地里来提亲,是龙向梅提出拒绝的。弄的后来杨家毁约,龙满妹还埋怨过龙向梅。毕竟乡里乡亲的,真定了亲,想悔婚挺麻烦的。
龙向梅对此唯有呵呵。谢他们家不婚之恩好吗!儿子考上本科,就能翻脸不认人;万一再考个研究生,那岂不是要上天?她龙向梅什么人?怎可能去受这鸟气。不过杨章荣对她一直挺不错,她便跟杨章荣保持着友谊。
张意驰敏锐的察觉到了龙向梅的情绪波动,心里有不悦一闪而过。于是他打破了沉寂,问道:“都给你什么吃的?”
“有什么给什么,我不挑。”龙向梅回过了神,笑着解释道,“我不至于没吃的,真没有了,不是还可以找政府么?不过是荣哥的好意,不方便拒绝。”
张意驰忍不住试探:“感觉他不止好意。”
“嗯?”
张意驰却不肯再说,因为他不好交浅言深。
龙向梅没放在心上,在她眼里,张意驰一直有点怪怪的,背负着沉重的心思,一脑门子的纠结。于是她索性岔开话题:“他妈妈是个能干人,熏的腊肉最好吃。虽然你说不爱吃腊味,但既然来我们这里一趟,总得尝两口特产。我给他跑趟腿,让他拿半块腊肉来,我给你炒冬笋吃?”
张意驰一怔,随即笑弯了眼,爽快的答应了声“好”。
第18章 旧情 龙向梅去送人,张意驰被留……
龙向梅去送人,张意驰被留在了家里。没别的原因,天气太冷,三轮车没有遮挡,一路开出去能把人冻个通透。张意驰的感冒还带点尾巴,且乡里医疗条件一言难尽,唯一的准大夫马上得出门,龙向梅是真不放心张意驰乱跑,直接把人摁在了家,自己扛着杨章荣的行李箱就出发了。
张意驰站在玻璃制的檐廊下,目送着龙向梅跟杨章荣有说有笑的情景,心里的不悦又增添了几分。他其实是个很冷淡的人,从小到大没什么特别过硬的朋友。但他从不觉得寂寞,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得他已经无暇感受寂寞的滋味。但此时此刻,他第一次生出了股吃醋的情绪。不是情侣之间的那种,而是自己的朋友被人抢走的不甘愿,像个小孩子。
随即,张意驰哂笑。小孩子么……我都25岁了。
三轮车突突突的在马路上奔驰。得益于村村硬路通的政策,国道笔直平整,即使是没有减震功能的三轮车也能开出风驰电掣的效果。区区三里路,真是转瞬即至。
车停,杨章荣跳下车斗,并呲牙咧嘴的把行李箱拖下来,忍不住抱怨道:“真重!都说了我同学没兴趣吃黑乎乎的腊肉血粑,就是不听。”
也怪不得杨章荣抱怨,他家里给塞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个大箱子装不满,还配了个死沉的编织袋。箱子可以用拖的,编织袋只能扛。搞的杨章荣不得不放弃相对舒适的汽车转高铁的路线,选择了直达广州的大巴。
大巴车,那是人坐的吗!?
龙向梅锁好车,拎起编织袋轻松的抗在了肩上。镇上的熟人看见,当即调笑:“梅梅又送荣宝去上学啊!”
杨章荣脸黑了,他最讨厌荣宝的称呼。一般而言,他们到了年纪,带宝的称呼就自动消失,比如说现在基本没人叫龙向梅为梅宝。但有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所有人都觉得你还是个宝宝,所有人都觉得你娇气的时候,会沿用幼年称谓。
杨章荣养的娇那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父母娇惯不算,小时候上山下水,他都不用自己动手,跟在龙向梅后面喊666就行。所以作为一个乡下孩子,他既不会爬树,也不会游泳,更别指望他能下地插秧。好在他读书成绩好,都知道他以后肯定考大学去大城市里扎根落户,因此对他的取笑还是善意居多。
可有的时候,偏偏善意最伤人。
镇上全是熟人,两人走去公交站的路上调侃不断。一如年幼时,所有人都在等他们的喜酒,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年口头的婚约,早已不复存在。
龙向梅半点没放在心上,甚至故意亮出二维码让人家凑份子,怼的调侃的街坊鸡飞狗跳。及至上了公交车,她还大咧咧的笑:“又生气?你别理他们啊。你以后肯定在广州定居,一年回不来两次,当他们是个屁放了就成。”
杨章荣看着龙向梅,好半天没说话。
“你怎么了?”龙向梅问。
杨章荣沉默了很久,轻轻说了句:“对不起。”
“啊?”龙向梅莫名其妙,“你对不起我什么了?”
杨章荣:“……”
深呼吸了好几次,杨章荣苦笑:“他们老传闲话,会影响你的。”
龙向梅笑:“那不挺好?我又不打算结婚。”
杨章荣欲言又止,好几次后,终是没再说什么。他和龙向梅太熟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当年无话不谈,理想、抱负、对未来的向往。也曾彼此鼓励,考上大学,一起在外乡拼搏。却从没想过,金榜题名日,分道扬镳时。
最可笑的是,家里绞尽脑汁的防备,看在龙向梅眼里全是笑谈。因为龙向梅真的只把他当兄弟。又或者,只能把他当兄弟。她父母支离破碎的婚姻,青梅竹马家庭毫不留情的毁约与背叛,足以摧毁她对婚姻的全部信心。
杨章荣觉得自己家有错,但他无能为力。在农村,很难有人真的反抗父母。即使能,龙向梅也根本没兴趣帮他一起扛。龙向梅不是她母亲那样传统的温顺的女人,她热烈似火,一往无前,从没兴趣在小人身上纠结半秒钟。
杨家如没做绝,她可能还会因为传统的惯性有所动摇,毕竟结婚未必得有爱情,找个熟人结婚总好过找生人。但既然杨家做绝,她真懒得掺和“兄弟家务”了。有空多养两只鸡下蛋吃不好吗?
今天工作日,公交车上空空荡荡。没有了村民叽里呱啦的交谈,只剩引擎在耳边轰鸣。盘山路一弯又一弯,万千丘陵夹缝中,公交车宛如一叶孤舟,蜿蜒向前。
龙向梅很感激他们,最绝望的时候,同族的亲人们在落井下石,毫无血缘的苏妙云却放着自家孩子不管,为她家跑上跑下。是,她是她的政绩,她是她的扶贫指标,但她不能不讲良心。
然而一无所有的龙向梅除了偶尔能送给他们几把菜,什么都回报不了。他们甚至连鸡蛋都不肯收,因为鸡蛋有营养,可以卖钱,可以留给自己吃。所以龙向梅今天想借花献佛。发卡的材料很廉价,稍微值钱的在手工,而“手工艺人”张意驰,应该没把几十块钱放在眼里。这是她最近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
不甚值钱,聊表心意。
但低头看着手里精致的小发卡,一向大方的龙向梅小气了。很少有人知道,她喜欢小绒球。很幼稚的审美,不该是她这个年纪还会喜欢的东西。可她理应戴小绒球的年纪时,从来没有人给她买过。龙满妹拖着个五毒俱全的丈夫,家中拮据可想而知。从小到大,她没买过任何装饰品。连之前那套淘宝出品的“苗银”项圈和耳环,都是杨章荣的妈妈给的。
那是好几年前,杨章荣的妈妈笑嘻嘻的说聘礼。却在杨章荣考上重本之后,绝口不再提。
所以她买材料的时候,买了好多好多个小绒球。很多次她想给自己做几个,却始终没抵抗住10块钱的诱惑。是的,仅仅10块钱,她便将喜好拱手相让。
而今天,她得到了一堆有小绒球的发卡。之前张意驰卖的那几个,已经有140块了。所以,她想留下几个。她想过年的时候,戴小绒球的发卡。哪怕她已经过了年纪。
“这个更适合你。”张意驰找出了张图片,摆在了龙向梅眼前。
图片不知道从哪个汉服网站上扒下来的,跟她参考的一股子山寨味的不同。没有她喜欢的小绒球,但有塑料片攒出来的小花。以及,蜻蜓、蝴蝶与流苏。金属为底,可爱而不显幼稚。稍微替换一下材料,还能跟她的项圈配成一套,确实更适合她。
龙向梅忽然笑了起来,小哥哥,你这么可爱,我可忍不住要撩你了!
第17章 五彩大公鸡 最终,龙向梅送出了……
最终,龙向梅送出了所有的发卡,包括张意驰最先送给她的那个。因为少爷既然打算下单买材料,立刻对之前的手工作业看不顺眼了。于是说服了龙向梅,两个人就在镇政府门口的大马路上现场下单。
手工的原材料单买很贵,如果按张意驰的想法去做,买材料的钱够他直接下单买个成品了。成品倒没什么,但买个礼物花不到两百,张意驰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只好关掉淘宝,找到专门做批发的app,买了一大堆原材料,等待发货。
回家的路上,张意驰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两个人一边走,一边交流着手工心得。审美需要积累,同样的天赋,学过美术的肯定比普通人强。龙向梅的基础教育都学的七零八落,美术自然一塌糊涂。张意驰一对一配色辅导了三里多路,龙向梅却有听没有懂。终于熬到家里,还想继续教学挽救失美少女的张意驰倏地打了个磕绊。
他是不是忘了什么?
然后,他看到了放好担子的龙向梅,把魔爪伸向了泡着他内衣的那个盆!
“不要!!!”张意驰差点跳起,“我我我自己洗!”说着,他抱住了那个盆,直接拖开了足有三四米。
龙向梅的脑门上,缓缓打出了个问号。
看着一脸坦荡加懵逼的龙向梅,张意驰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好像怎么解释都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龙向梅想了好久,终于从记忆的角落里刨出了一段往事。那时她还在上初中,青春期的少年少女,情意初萌。但贫乏的乡间,很难有什么来承载少年少女们的情谊。于是洗衣服成为了女孩子们表达好感的方式——他们只洗自己喜欢的人的衣服。
看着此刻脸颊微红的张意驰,龙向梅笑出了声。转身走去了厨房,拎了个保温瓶出来,往张意驰的盆里倒了半瓶热水:“你不习惯凉水,容易生冻疮,兑点热水洗吧。”
张意驰大大的松了口气,赶紧蹲在地上洗起了自己的衣服。
龙向梅好笑:“你们家的保姆不给你洗衣服的吗?”
张意驰背对着龙向梅,糟心的道:“那是洗衣机洗,她扔进去拎出来就好。”
龙向梅故意调侃:“还有晾晒。”
张意驰答:“洗衣机带烘干功能,不用晒。”
龙向梅:“……”对不起,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内衣和袜子很容易清洗,张意驰没几分钟处理完毕,在龙向梅的指路下,晒去了二楼的朝南的屋檐下。今天出了点太阳,晒在身上暖融融的。晒完衣服的张意驰趴着栏杆,从上往下的看着后院里洗衣服的龙向梅。
衣服有很多,堆在大大的木盆里。龙向梅用搓衣板熟练的搓着。洗完一件,用力拧干,放在了旁边的盆里。十来只鸡在她身边悠闲的走来走去,其中唯一的那只公鸡,毛色特别的耀眼。张意驰从书本上见到过“五彩大公鸡”的描述,但也知道本土鸡种饲料转化率低,在市场上逐步淘汰。以至于他还是头一次见到真实的本土公鸡。
公鸡的羽毛颜色层叠,光滑且有着绸缎般的质感。蓬松张扬的大尾巴,从深绿渐变到墨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一刻,张意驰理解了久居城市的小清新们,为什么总是嚷嚷着要保护原生态的风貌。原生态的一草一木,鸡鸭鱼鹅,都有着难以言喻的悠然与美。只是原生态下的居民,过的并不如意罢了。
冬日暖阳晒的人昏昏欲睡,从来自律的张意驰,居然看着只公鸡,放空思维,什么也没想的发了一个小时的呆。回过神的时候,都有种浪费时间的罪恶感。
龙向梅的衣服已经洗完,她拎起了装衣服的桶,往二楼走来。张意驰赶紧蹬蹬跑下楼,准备给她搭把手。忽然,前院传来了一声呼喊:“梅梅,你在家吗?”
“在,洗衣服。”龙向梅应了声,脚步却没停,顺便拒绝了张意驰的好意,拎着衣服上了楼。
刚到楼上,杨章荣的身影出现在了后院里:“梅梅,我要返校了,我妈给我弄了好多行李,你送我一下呗。”
龙向梅一边抖开衣服往晾衣杆上挂,一边问:“你爸妈呢?”
“做血粑,走不开。”
龙向梅的手顿了顿,好一会儿才道:“我开三轮车送你?”
“你要挑着担子送我也行。”杨章荣笑嘻嘻的道,“反正你力气大。”
“滚!”
“那我滚了,我下午五点的班车,三点来喊你。”杨章荣说完就跑。
龙向梅想打死他。
张意驰一边帮着龙向梅晾衣服,一边问:“他返校为什么要你送?”
“他妈妈疼他,每次返校都带很多东西,我们村口你看到了,拦车压根是玄学。他自己倒是能开个三轮车。但他开出去了,得有个人帮他开回来。倒也不是不能找别人,但那不是容易欠人情么。”
“那也不能使唤你啊。”张意驰的语气有些不满,“你够忙的了。”
龙向梅看了眼张意驰,笑道:“不是。”
“嗯?什么不是?”
龙向梅抬手整理了下晾衣杆,把衣服尽可能的隔开后,才道:“找我帮忙,才有借口送我东西。”
张意驰愣了愣。
“救急不救穷。”龙向梅拎起空桶,往楼下走。张意驰自觉跟上。
“我家有个渣爹拖后腿,弄的一直入不敷出。”龙向梅笑了笑,“荣哥疼我嘛,总偷家里的东西给我吃。我们乡下的孩子野,吃饭没几个安安生生坐在饭桌前的。只要天气不太差,全都端着碗满世界的跑。荣哥每次吃饭故意跑出来,偷偷往我碗里扒饭来着。”
张意驰的表情僵了僵。
“但小时候还好,他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等长大了,怕有闲话,每次他给我东西,他父母开始有意见。于是荣哥换了个思路。”龙向梅走进了厨房,开始淘米,“他父母娇惯了些,这么大个人了,从来没下过地。让他去地里拔个萝卜,他能跟你一个水平。学习成绩又好,家里更舍得不的他受苦。年年岁岁出门上学的,提不动行李,每次都喊我帮忙。”
“然后他再给你吃的。”张意驰接话。
“嗯呐。”龙向梅脸上的微笑,不知何时,淡了许多。她与杨章荣青梅竹马,从穿开裆裤起,本村的居民、外村的亲戚,每次看到她们一起玩,都笑呵呵的逗他们说:“什么时候请我吃酒啊?”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懂了,再有人开玩笑,她就要跳脚找人打架。再后来,他们长到十五六岁,两个人的成绩在这小地方也都算可以,杨家就真的动了心。
毕竟这年头娶个媳妇是真的不容易,人口流失严重,女性净流出率堪称惨不忍睹。县城里有房有车的独生子家庭,都剩了一大片。杨章荣这样的农村崽,不到惊才绝艳,恐怕下辈子都别想成家。
偏偏高考时,他真的惊才绝艳了。本乡本土的第一个重本生,震惊四座。龙向梅也不差,在乡下,大专同样难得。只是比起金光闪耀的重本,着实不够看。
于是对着龙满妹一口一个亲家的杨章荣妈妈,悄悄的改了口。龙家的笑料又多了一桩,两家隐隐的决裂。直到龙满妹急救,杨章荣家当机立断的买下了龙家的做猪血丸子的机器,缓解了她些许的经济压力,两家才又慢慢的开始来往。但杨章荣家,始终防备着龙向梅。
其实在龙向梅看来,杨家真是想多了。所谓青梅竹马,那可是开裆裤时混过来的交情,跟亲兄妹有什么区别?跟青梅竹马搞在一起,宛如□□。所以当年杨家在他们读高中时,暗地里来提亲,是龙向梅提出拒绝的。弄的后来杨家毁约,龙满妹还埋怨过龙向梅。毕竟乡里乡亲的,真定了亲,想悔婚挺麻烦的。
龙向梅对此唯有呵呵。谢他们家不婚之恩好吗!儿子考上本科,就能翻脸不认人;万一再考个研究生,那岂不是要上天?她龙向梅什么人?怎可能去受这鸟气。不过杨章荣对她一直挺不错,她便跟杨章荣保持着友谊。
张意驰敏锐的察觉到了龙向梅的情绪波动,心里有不悦一闪而过。于是他打破了沉寂,问道:“都给你什么吃的?”
“有什么给什么,我不挑。”龙向梅回过了神,笑着解释道,“我不至于没吃的,真没有了,不是还可以找政府么?不过是荣哥的好意,不方便拒绝。”
张意驰忍不住试探:“感觉他不止好意。”
“嗯?”
张意驰却不肯再说,因为他不好交浅言深。
龙向梅没放在心上,在她眼里,张意驰一直有点怪怪的,背负着沉重的心思,一脑门子的纠结。于是她索性岔开话题:“他妈妈是个能干人,熏的腊肉最好吃。虽然你说不爱吃腊味,但既然来我们这里一趟,总得尝两口特产。我给他跑趟腿,让他拿半块腊肉来,我给你炒冬笋吃?”
张意驰一怔,随即笑弯了眼,爽快的答应了声“好”。
第18章 旧情 龙向梅去送人,张意驰被留……
龙向梅去送人,张意驰被留在了家里。没别的原因,天气太冷,三轮车没有遮挡,一路开出去能把人冻个通透。张意驰的感冒还带点尾巴,且乡里医疗条件一言难尽,唯一的准大夫马上得出门,龙向梅是真不放心张意驰乱跑,直接把人摁在了家,自己扛着杨章荣的行李箱就出发了。
张意驰站在玻璃制的檐廊下,目送着龙向梅跟杨章荣有说有笑的情景,心里的不悦又增添了几分。他其实是个很冷淡的人,从小到大没什么特别过硬的朋友。但他从不觉得寂寞,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得他已经无暇感受寂寞的滋味。但此时此刻,他第一次生出了股吃醋的情绪。不是情侣之间的那种,而是自己的朋友被人抢走的不甘愿,像个小孩子。
随即,张意驰哂笑。小孩子么……我都25岁了。
三轮车突突突的在马路上奔驰。得益于村村硬路通的政策,国道笔直平整,即使是没有减震功能的三轮车也能开出风驰电掣的效果。区区三里路,真是转瞬即至。
车停,杨章荣跳下车斗,并呲牙咧嘴的把行李箱拖下来,忍不住抱怨道:“真重!都说了我同学没兴趣吃黑乎乎的腊肉血粑,就是不听。”
也怪不得杨章荣抱怨,他家里给塞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个大箱子装不满,还配了个死沉的编织袋。箱子可以用拖的,编织袋只能扛。搞的杨章荣不得不放弃相对舒适的汽车转高铁的路线,选择了直达广州的大巴。
大巴车,那是人坐的吗!?
龙向梅锁好车,拎起编织袋轻松的抗在了肩上。镇上的熟人看见,当即调笑:“梅梅又送荣宝去上学啊!”
杨章荣脸黑了,他最讨厌荣宝的称呼。一般而言,他们到了年纪,带宝的称呼就自动消失,比如说现在基本没人叫龙向梅为梅宝。但有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所有人都觉得你还是个宝宝,所有人都觉得你娇气的时候,会沿用幼年称谓。
杨章荣养的娇那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父母娇惯不算,小时候上山下水,他都不用自己动手,跟在龙向梅后面喊666就行。所以作为一个乡下孩子,他既不会爬树,也不会游泳,更别指望他能下地插秧。好在他读书成绩好,都知道他以后肯定考大学去大城市里扎根落户,因此对他的取笑还是善意居多。
可有的时候,偏偏善意最伤人。
镇上全是熟人,两人走去公交站的路上调侃不断。一如年幼时,所有人都在等他们的喜酒,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年口头的婚约,早已不复存在。
龙向梅半点没放在心上,甚至故意亮出二维码让人家凑份子,怼的调侃的街坊鸡飞狗跳。及至上了公交车,她还大咧咧的笑:“又生气?你别理他们啊。你以后肯定在广州定居,一年回不来两次,当他们是个屁放了就成。”
杨章荣看着龙向梅,好半天没说话。
“你怎么了?”龙向梅问。
杨章荣沉默了很久,轻轻说了句:“对不起。”
“啊?”龙向梅莫名其妙,“你对不起我什么了?”
杨章荣:“……”
深呼吸了好几次,杨章荣苦笑:“他们老传闲话,会影响你的。”
龙向梅笑:“那不挺好?我又不打算结婚。”
杨章荣欲言又止,好几次后,终是没再说什么。他和龙向梅太熟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当年无话不谈,理想、抱负、对未来的向往。也曾彼此鼓励,考上大学,一起在外乡拼搏。却从没想过,金榜题名日,分道扬镳时。
最可笑的是,家里绞尽脑汁的防备,看在龙向梅眼里全是笑谈。因为龙向梅真的只把他当兄弟。又或者,只能把他当兄弟。她父母支离破碎的婚姻,青梅竹马家庭毫不留情的毁约与背叛,足以摧毁她对婚姻的全部信心。
杨章荣觉得自己家有错,但他无能为力。在农村,很难有人真的反抗父母。即使能,龙向梅也根本没兴趣帮他一起扛。龙向梅不是她母亲那样传统的温顺的女人,她热烈似火,一往无前,从没兴趣在小人身上纠结半秒钟。
杨家如没做绝,她可能还会因为传统的惯性有所动摇,毕竟结婚未必得有爱情,找个熟人结婚总好过找生人。但既然杨家做绝,她真懒得掺和“兄弟家务”了。有空多养两只鸡下蛋吃不好吗?
今天工作日,公交车上空空荡荡。没有了村民叽里呱啦的交谈,只剩引擎在耳边轰鸣。盘山路一弯又一弯,万千丘陵夹缝中,公交车宛如一叶孤舟,蜿蜒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