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
王征当然是知道皇帝提出了要求任命他为红衣主教的要求的,在他看来,教皇是不可能答应的。一来他的虔诚本身便有些问题,他结婚了,而且还纳有妾室。后来虽然他因为信教而将妾室休掉了,但妾室其实是没有离家的,依旧和他生活在一起。二来他本身是大明官员,根本没有教职,只是一个信徒而已,虽然皇帝临时给他加了一个北直隶区主教的头衔,而且通过了金尼阁教士的确认,但教廷又如何会封他为红衣主教呢。
但朱由校却不这样认为,他明白教廷对于开拓新教区的迫切心情,而且以前在祭祖祭孔的事情上教廷已经退让过一次,现在再退一次那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就是这样,要么一步不退,只要开始退了第一次,慢慢就会成为习惯了。而且现在在大明的传教士,其实已经认识到了和大明朝廷一条心,传教就会顺顺当当,所以金尼阁才会认同王片北直隶教区主教的身份。
王征被封为红衣主教后,大明这块土地上,他便是最高教职人员,那么大明的教会便等于是控制在朝廷手中。教廷如果有些什么不合理的要求,完全可以让他成为最好的挡箭牌,而大明朝廷则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而王征红衣主教的身份,对于他后面继续的欧洲之行,是会有加成作用的。一个大明的官员,有些国家可能根本就不会把他当回事,但换成一个红衣主教,那就谁也都要高看几分了。
怀疑自己在做梦的王征带着使团往地中海出口而去,不过这次他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停船上岸,船头上的教廷旗帜使他受到了西班牙人的热烈欢迎。西班牙人准备了马车,让王征等人前住国都与国王见面,而船只则由西班牙人带领,驶出地中海前往毕尔巴鄂等他们。
王征也拿出了朱由校写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腓力四世的信,奉了上去。腓力四世是五年前继位的,在他手中葡萄牙人独立了,而荷兰人也不安分,把他搞得可谓是心力交瘁。在亚洲大明夺了吕宋后,与西班牙暂时相安无事,倒让他少操了一些心。
朱由校在信中指出,大明对西班牙占领爪哇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希望能够在亚洲与西班牙交好,大家团结一心,以对付其它可能的敌人。腓力四世明白最大的对手便是英国,既然大明愿意与西班牙修好,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所以他对王征热情招待,满口答应五名大明学生在西班牙学习的事。并且写了一封回信,希望能够与大明结成盟友,平分亚洲。在他想来,团结一心这样的词还是没有实际约束力的,还是缔结盟约才实在,如果亚洲没有大明的威胁,那么他就能腾出更多的力量用来压制荷兰人,对付英国人。
王征收了回信,留下五名学生后,便带着使团坐着西班牙王室的马车赶到毕尔巴鄂,上船继续向北而去。
红衣主教的名头确实好用,不管是法兰西,英格兰还是普鲁士,都盛情地接待了大明的使团,也同意了大明学生在此学习的要求,在收到大明皇帝的国书后都写了回书,表示愿意与大明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
几个学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小的负担,而且他们认为,大明人能够来这里学习,是对自己国家的肯定,当然不会拒绝。王征按照皇帝的吩咐,在这三个国家都留下了十名学生,心里却疑惑,现在欧洲最厉害的国家是西班牙,而皇帝陛下却只在西班牙安排了五名学生,而这三个国家倒安排了十个,难道这几个国家竟然比西班牙都要厉害吗?
这几个国家跑完后,使团终于来到了波兰共和国。波兰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多民族农奴制联邦国家,国土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虽然比大明小得多,但也算是欧洲极大的一个国家了。这个国家与罗刹国一直关系较差,源起于一百多年前波兰议会削弱了王权,引起了罗刹人的干涉,现在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波兰共和国包括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还拥有乌克兰等地,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哥萨克人其实都在波兰,为波兰共和国效力。原本的历史上,十多年后,在乌克兰发生的哥萨克起义,使波兰走向衰落。
朱由校对待波兰与其它欧洲国家有明显的不同,他的国书上写明,愿意与波兰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罗刹人,并且声明,在打败罗刹人以后,大明只要求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而绝对不会对其它的地方有领土要求。
这封国书对于波兰国王来说太过重要的,他与罗刹人的争执虽然暂时处于优势,但同时瑞典和土耳其也和波兰敌对,经常发生一些小的冲突甚至战争。而且现在波兰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些不妙,民众的情绪也有些不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明的国书不啻于是雪中送炭。
当然,朱由校也不只是和波兰缔结盟约,而且提出愿意借给波兰人银币,有十年的借款期,这对于波兰捉襟见肘的财政局势实在是太重要了。朱由校提出,如果波兰人愿意的话,大明可以借给波兰人一千万元的银币,十年后还一千二百万元银币即可。
波兰国王在召集贵族会议后,立即决定与大明结盟,并且先从大明借五百万元银币。因为他们在了解了大明银币的重量和成色后,发现只要五百万元,就可以让波兰的财政状况大大改善,稳定国内民众的情绪,招募更多的哥萨克骑兵,还能够从其他国家买来更多的粮食和武器。即使要同时对付罗刹,瑞典和土耳其三个国家,也有极大的胜算。
王征虽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交好波兰,但至少他是一个极佳的执行者,皇帝的意志被他一丝不苟地贯彻了下去。
但朱由校却不这样认为,他明白教廷对于开拓新教区的迫切心情,而且以前在祭祖祭孔的事情上教廷已经退让过一次,现在再退一次那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就是这样,要么一步不退,只要开始退了第一次,慢慢就会成为习惯了。而且现在在大明的传教士,其实已经认识到了和大明朝廷一条心,传教就会顺顺当当,所以金尼阁才会认同王片北直隶教区主教的身份。
王征被封为红衣主教后,大明这块土地上,他便是最高教职人员,那么大明的教会便等于是控制在朝廷手中。教廷如果有些什么不合理的要求,完全可以让他成为最好的挡箭牌,而大明朝廷则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而王征红衣主教的身份,对于他后面继续的欧洲之行,是会有加成作用的。一个大明的官员,有些国家可能根本就不会把他当回事,但换成一个红衣主教,那就谁也都要高看几分了。
怀疑自己在做梦的王征带着使团往地中海出口而去,不过这次他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停船上岸,船头上的教廷旗帜使他受到了西班牙人的热烈欢迎。西班牙人准备了马车,让王征等人前住国都与国王见面,而船只则由西班牙人带领,驶出地中海前往毕尔巴鄂等他们。
王征也拿出了朱由校写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腓力四世的信,奉了上去。腓力四世是五年前继位的,在他手中葡萄牙人独立了,而荷兰人也不安分,把他搞得可谓是心力交瘁。在亚洲大明夺了吕宋后,与西班牙暂时相安无事,倒让他少操了一些心。
朱由校在信中指出,大明对西班牙占领爪哇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希望能够在亚洲与西班牙交好,大家团结一心,以对付其它可能的敌人。腓力四世明白最大的对手便是英国,既然大明愿意与西班牙修好,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所以他对王征热情招待,满口答应五名大明学生在西班牙学习的事。并且写了一封回信,希望能够与大明结成盟友,平分亚洲。在他想来,团结一心这样的词还是没有实际约束力的,还是缔结盟约才实在,如果亚洲没有大明的威胁,那么他就能腾出更多的力量用来压制荷兰人,对付英国人。
王征收了回信,留下五名学生后,便带着使团坐着西班牙王室的马车赶到毕尔巴鄂,上船继续向北而去。
红衣主教的名头确实好用,不管是法兰西,英格兰还是普鲁士,都盛情地接待了大明的使团,也同意了大明学生在此学习的要求,在收到大明皇帝的国书后都写了回书,表示愿意与大明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
几个学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小的负担,而且他们认为,大明人能够来这里学习,是对自己国家的肯定,当然不会拒绝。王征按照皇帝的吩咐,在这三个国家都留下了十名学生,心里却疑惑,现在欧洲最厉害的国家是西班牙,而皇帝陛下却只在西班牙安排了五名学生,而这三个国家倒安排了十个,难道这几个国家竟然比西班牙都要厉害吗?
这几个国家跑完后,使团终于来到了波兰共和国。波兰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多民族农奴制联邦国家,国土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虽然比大明小得多,但也算是欧洲极大的一个国家了。这个国家与罗刹国一直关系较差,源起于一百多年前波兰议会削弱了王权,引起了罗刹人的干涉,现在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波兰共和国包括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还拥有乌克兰等地,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哥萨克人其实都在波兰,为波兰共和国效力。原本的历史上,十多年后,在乌克兰发生的哥萨克起义,使波兰走向衰落。
朱由校对待波兰与其它欧洲国家有明显的不同,他的国书上写明,愿意与波兰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罗刹人,并且声明,在打败罗刹人以后,大明只要求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而绝对不会对其它的地方有领土要求。
这封国书对于波兰国王来说太过重要的,他与罗刹人的争执虽然暂时处于优势,但同时瑞典和土耳其也和波兰敌对,经常发生一些小的冲突甚至战争。而且现在波兰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些不妙,民众的情绪也有些不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明的国书不啻于是雪中送炭。
当然,朱由校也不只是和波兰缔结盟约,而且提出愿意借给波兰人银币,有十年的借款期,这对于波兰捉襟见肘的财政局势实在是太重要了。朱由校提出,如果波兰人愿意的话,大明可以借给波兰人一千万元的银币,十年后还一千二百万元银币即可。
波兰国王在召集贵族会议后,立即决定与大明结盟,并且先从大明借五百万元银币。因为他们在了解了大明银币的重量和成色后,发现只要五百万元,就可以让波兰的财政状况大大改善,稳定国内民众的情绪,招募更多的哥萨克骑兵,还能够从其他国家买来更多的粮食和武器。即使要同时对付罗刹,瑞典和土耳其三个国家,也有极大的胜算。
王征虽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交好波兰,但至少他是一个极佳的执行者,皇帝的意志被他一丝不苟地贯彻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