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废除
唐均伸手大力的拍了一下姚广孝的肩膀。
“老和尚,你这话说的。”
“我难道经常语惊四座吗?”
“我可就是个普通人啊!”
姚广孝被唐均拍得身体都不稳了。
而且唐均这话真是相当的谦虚了。
他每次过来找唐均,总是自认为已经成长了。
不会再被震惊到了。
但是一次次的打脸,让姚广孝已经习惯了。
不仅姚广孝这么想,朱棣也一样。
朱棣看着唐均,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妖孽一样。
唐兄弟,你要是个普通人。
那我和少师这样的算什么?
天生智力残缺?
唐均对两人内心的想法都不知晓。
但是唐均能感觉到,两人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微妙。
不过唐均没有放在心上。
来明朝这么久了,唐均多少摸清了明朝人的习性。
就用朱棣和姚广孝来说。
怎么玄乎,怎么说就对了。
他们就是喜欢别人高深莫测的样子。
总归是没有埋没这个道士的本事。
这么一想,唐均心里还有些得意。
临走前,朱棣转过头说道:“唐兄弟,最近我估计会时常过来找你。”
“你可别闲老哥我烦啊!”
唐均摆摆手,说道:“老哥,你尽管来!”
“我要是皱一下眉头,我请你免费吃一年!”
朱棣大笑道:“那可说定了!”
“由少师作证,若是唐兄弟违约了。”
“之后可不许赖账啊!”
唐均一脸无辜道:“老哥,我在你眼里究竟是个什么人啊?”
“我可是正正经经的良民!”
“你这么说我,这名声传出去了。”
“我没有生意了怎么办?”
听到唐均这么说,朱棣也只是大笑。
之后便与唐均挥了挥手道别。
坐上撵车之后,朱棣和姚广孝都沉默了下来。
直到快到寺庙的时候,朱棣才出声。
“少师,你觉得将《文献大成》改成《永乐大典》如何?”
姚广孝听到这话,还愣了一下。
不过回过神之后,细细思量了一番。
比起《文献大成》,《永乐大典》确实更符合朱棣。
若是真能创造出盛世,自称一声永乐大帝也不为过。
姚广孝赞同的点点头。
“此名确实比《文献大成》好。”
“皇上英明。”
朱棣摆摆手,说道:“都是唐兄弟机敏。”
“我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这么叫。”
“若不是唐兄弟提醒,即便这典籍编撰完毕。”
“它也不过叫为《文献大成》。”
姚广孝走下撵车,直到看不见撵车的身影,才缓步走进寺庙。
唐均不知道,因为他的一句口误,竟将书籍改名的事情提前了这么久。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对后世影响颇深。
近来朝政整顿,大臣们都安分了不少。
依照之前朱高炽和朱棣商议的结果。
原本还在朝为官的建文旧臣,不是被罢黜,便是被贬官。
而且汉王府也一样总是传来一些消息。
说汉王在府中静修,但似乎并不安分。
不过朝中并无大臣敢谏言。
大多数都是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
朝中的大臣们也都发现了。
现在太子派稳占上风,而汉王略逊一筹。
而且,比起以前,太子朱高炽的风评似乎变了。
以往夸赞太子,不是夸勤勉,便是仁孝。
现在几乎都变成了手段高明,决断果决。
但是太子似乎还是之前那副样子。
对谁都是一副憨厚的样子。
就在大臣们小心讨论的时候,便听到:“皇上驾到!”
大臣们顿时齐齐跪下。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在龙椅上稳坐之后,才让朝臣们平身。
还没等大臣们例行禀报,朱棣便问道:“各地推荐的举人,何时能呈报?”
“给你们半月的时间。”
“除了举荐的人,还有把他们的文章呈递上来。”
“朕要亲自批阅。”
黄淮上前一步,回道:“禀皇上,各地举荐名单已经上报。”
“应天中中举的才人,日前已经全部审阅完毕。”
“正准备让皇上一一查阅。”
朱棣点点头,然后说道:“如今《文献大成》修著如何?”
解缙上前道:“回皇上,由于古籍过于繁杂,翰林院人手不足。”
“翰林院的大人们大多年岁已高。”
“让他们核查还可以,但是若是让他们翻阅古籍,容易会出错。”
“这样便会增加修著时间。”
听到这话,朱棣马上便皱起了眉头。
“现在翰林院能用人手不过数十人。”
“其中青年也不过十余人。”
朱棣一听到这话,心中便烦躁了起来。
这时,一个臣子上前谏言道:“皇上,臣有奏。”
“准奏。”
那个臣子拱手说道:“皇上,近来您构建了内阁。”
“此乃皇上之大智慧。”
“然内阁大臣们大多忙碌,奏折需要经大人们之手。”
“难免会有披露。”
“或者轻重缓急不分。”
“臣请皇上取消内阁。”
这话直接引起了几个内阁大臣的警觉。
杨士奇几人成为内阁大臣之后,几乎都要日夜颠倒了。
更何况,他们还要替皇上整理奏折。
但是他们每个人涉及的领域不同,难免会出纰漏。
没有经过系统的选举,直接由皇上任命。
会有人不满也是正常的。
一时间,朝堂之上竟无人敢出声。
朱棣听到这话,也沉默了。
这件事情是听唐均的建议而成的,不过具体实施的是他。
他还不能完善这个机构,也是因为近来太忙。
而他也和朱高炽探讨过。
但是两人一直认为,目前这个情况是最好的。
即便要出问题,也不会是近期。
可是世事难料,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就出了问题。
朱棣在为难,朱高炽自然看在眼里。
朱高炽上前说道:“这位大人,皇上这个决定并非一时之计。”
“还请大人稍安勿躁。”
“容皇上日后逐渐完善。”
那个大臣对着朱高炽拱手道:“太子殿下,臣说出此话。”
“并非臣一时之快。”
“就在前几日,臣向皇上递上一奏折。”
“皇上审批足足两日。”
“实在是过于耽误时间。”
“内阁大臣们既要兼顾本职,也要辅佐皇上。”
“想来难免分身乏术。”
“所以臣斗胆,请求皇上废除内阁。”
朱棣在龙椅上听得头疼,这件事情不好解决。
于是,他出声打断了那个大臣。
“朕会细细思量。”
“爱卿有心了。”
“老和尚,你这话说的。”
“我难道经常语惊四座吗?”
“我可就是个普通人啊!”
姚广孝被唐均拍得身体都不稳了。
而且唐均这话真是相当的谦虚了。
他每次过来找唐均,总是自认为已经成长了。
不会再被震惊到了。
但是一次次的打脸,让姚广孝已经习惯了。
不仅姚广孝这么想,朱棣也一样。
朱棣看着唐均,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妖孽一样。
唐兄弟,你要是个普通人。
那我和少师这样的算什么?
天生智力残缺?
唐均对两人内心的想法都不知晓。
但是唐均能感觉到,两人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微妙。
不过唐均没有放在心上。
来明朝这么久了,唐均多少摸清了明朝人的习性。
就用朱棣和姚广孝来说。
怎么玄乎,怎么说就对了。
他们就是喜欢别人高深莫测的样子。
总归是没有埋没这个道士的本事。
这么一想,唐均心里还有些得意。
临走前,朱棣转过头说道:“唐兄弟,最近我估计会时常过来找你。”
“你可别闲老哥我烦啊!”
唐均摆摆手,说道:“老哥,你尽管来!”
“我要是皱一下眉头,我请你免费吃一年!”
朱棣大笑道:“那可说定了!”
“由少师作证,若是唐兄弟违约了。”
“之后可不许赖账啊!”
唐均一脸无辜道:“老哥,我在你眼里究竟是个什么人啊?”
“我可是正正经经的良民!”
“你这么说我,这名声传出去了。”
“我没有生意了怎么办?”
听到唐均这么说,朱棣也只是大笑。
之后便与唐均挥了挥手道别。
坐上撵车之后,朱棣和姚广孝都沉默了下来。
直到快到寺庙的时候,朱棣才出声。
“少师,你觉得将《文献大成》改成《永乐大典》如何?”
姚广孝听到这话,还愣了一下。
不过回过神之后,细细思量了一番。
比起《文献大成》,《永乐大典》确实更符合朱棣。
若是真能创造出盛世,自称一声永乐大帝也不为过。
姚广孝赞同的点点头。
“此名确实比《文献大成》好。”
“皇上英明。”
朱棣摆摆手,说道:“都是唐兄弟机敏。”
“我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这么叫。”
“若不是唐兄弟提醒,即便这典籍编撰完毕。”
“它也不过叫为《文献大成》。”
姚广孝走下撵车,直到看不见撵车的身影,才缓步走进寺庙。
唐均不知道,因为他的一句口误,竟将书籍改名的事情提前了这么久。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对后世影响颇深。
近来朝政整顿,大臣们都安分了不少。
依照之前朱高炽和朱棣商议的结果。
原本还在朝为官的建文旧臣,不是被罢黜,便是被贬官。
而且汉王府也一样总是传来一些消息。
说汉王在府中静修,但似乎并不安分。
不过朝中并无大臣敢谏言。
大多数都是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
朝中的大臣们也都发现了。
现在太子派稳占上风,而汉王略逊一筹。
而且,比起以前,太子朱高炽的风评似乎变了。
以往夸赞太子,不是夸勤勉,便是仁孝。
现在几乎都变成了手段高明,决断果决。
但是太子似乎还是之前那副样子。
对谁都是一副憨厚的样子。
就在大臣们小心讨论的时候,便听到:“皇上驾到!”
大臣们顿时齐齐跪下。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在龙椅上稳坐之后,才让朝臣们平身。
还没等大臣们例行禀报,朱棣便问道:“各地推荐的举人,何时能呈报?”
“给你们半月的时间。”
“除了举荐的人,还有把他们的文章呈递上来。”
“朕要亲自批阅。”
黄淮上前一步,回道:“禀皇上,各地举荐名单已经上报。”
“应天中中举的才人,日前已经全部审阅完毕。”
“正准备让皇上一一查阅。”
朱棣点点头,然后说道:“如今《文献大成》修著如何?”
解缙上前道:“回皇上,由于古籍过于繁杂,翰林院人手不足。”
“翰林院的大人们大多年岁已高。”
“让他们核查还可以,但是若是让他们翻阅古籍,容易会出错。”
“这样便会增加修著时间。”
听到这话,朱棣马上便皱起了眉头。
“现在翰林院能用人手不过数十人。”
“其中青年也不过十余人。”
朱棣一听到这话,心中便烦躁了起来。
这时,一个臣子上前谏言道:“皇上,臣有奏。”
“准奏。”
那个臣子拱手说道:“皇上,近来您构建了内阁。”
“此乃皇上之大智慧。”
“然内阁大臣们大多忙碌,奏折需要经大人们之手。”
“难免会有披露。”
“或者轻重缓急不分。”
“臣请皇上取消内阁。”
这话直接引起了几个内阁大臣的警觉。
杨士奇几人成为内阁大臣之后,几乎都要日夜颠倒了。
更何况,他们还要替皇上整理奏折。
但是他们每个人涉及的领域不同,难免会出纰漏。
没有经过系统的选举,直接由皇上任命。
会有人不满也是正常的。
一时间,朝堂之上竟无人敢出声。
朱棣听到这话,也沉默了。
这件事情是听唐均的建议而成的,不过具体实施的是他。
他还不能完善这个机构,也是因为近来太忙。
而他也和朱高炽探讨过。
但是两人一直认为,目前这个情况是最好的。
即便要出问题,也不会是近期。
可是世事难料,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就出了问题。
朱棣在为难,朱高炽自然看在眼里。
朱高炽上前说道:“这位大人,皇上这个决定并非一时之计。”
“还请大人稍安勿躁。”
“容皇上日后逐渐完善。”
那个大臣对着朱高炽拱手道:“太子殿下,臣说出此话。”
“并非臣一时之快。”
“就在前几日,臣向皇上递上一奏折。”
“皇上审批足足两日。”
“实在是过于耽误时间。”
“内阁大臣们既要兼顾本职,也要辅佐皇上。”
“想来难免分身乏术。”
“所以臣斗胆,请求皇上废除内阁。”
朱棣在龙椅上听得头疼,这件事情不好解决。
于是,他出声打断了那个大臣。
“朕会细细思量。”
“爱卿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