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妇人哭的抽泣连连, 声嘶力竭痛骂起来, “河间郡新修的河坝塌了——我去了才知道这事, 这贼老天, 我夫怎会被砸死, 定是有人害了他啊——呜呜”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围观的百姓顿时炸开, 急的跳脚。
“这可了不得了啊, 我儿子,我娘家侄子都去了!”
“女子,你这话可是真的?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县令都没发出告示?”有人质疑。
“告示?”有人冷笑, “新修的河坝才几日就塌了,定是上头官府贪了朝廷赈灾的银子,县令堪堪一个芝麻小官, 他敢贴出告示?怕还没写出来就被撸了乌纱帽。”
“简直是无法无天, 当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性命真是蝼蚁不成?”
“走,去衙门!定要给我们一个说法!”
一群人呼啦啦的往县衙门的方向跑, 哭泣的妇人忙擦了擦眼泪跟了过去。
谢行俭听着冷汗直流, 下意识的快步往学堂方向跑。
韩夫子是同进士出生, 又当过县令, 他对河间郡发生的事应该比那死了丈夫的妇人要知道的多。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信任韩夫子的能力, 反正就是觉得韩夫子不似普通的教书夫子。
韩家宅院里, 韩夫子看完信,面沉如霜,气的把桌子拍的‘砰砰’直响, 送信的小厮吓的身子一哆嗦。
韩夫子深深看了一眼小厮, 冷着脸,“你且先回去,告诉你家大人,河坝坍塌之事务必贴高榜通知下去,该安抚的安抚,该缺的赈灾银子即刻补上,不然老夫都救了不他。”
小厮闻言,略显失望。
他家大人在府上急的团团转,谁能想到府里幕僚半夜会卷走库房的赈灾银!
大人不得已卖掉家中藏品补上官银,谁料天不遂人愿,又遇上下面监督修河坝的小官官官相护,贪去了大半的银子。
修河坝用的石灰砂浆掺了假,那晚刚好又下了场雨,石砖粘性不够,留下看守的劳力均被压在了石板下面,无一生还。
他家大人不冤吗?简直无辜。
要怪只怪那些贪官,还有偷走银子的小贼幕僚!
待看清小厮愤愤而毫不知错的神情,韩夫子气笑了。
“你家大人当官这么多年,身边得用的幕僚就不用层层筛选吗?难不成是满大街随便拉上一个人就塞进府里?现在出事了知道急了?晚了!要怨就怨他识人不清,作茧自缚!”
“还有底下负责监督修河坝的人!”韩夫子脸色发沉,往地上狠狠的掷下茶杯,‘啪’的一声吓得门外跑来的韩行俭急忙刹住脚步。
只听屋里韩夫子怒吼,“畜生不如的东西,简直是枉为人子。”
小厮看着他的脸色,害怕的赶紧低着头不做言语,韩夫子闭着眼挥挥手让他下去。
小厮擦了把汗连忙告退,刚转身却被韩夫子叫住。
只见韩夫子走进里屋拿出一枚印鉴,扔给小厮,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拿着这个可以去各大钱庄取五千两,让你家大人拿去安置灾民,多的没有。”
小厮忙不迭的接过道谢,果然他家大人说的不错,眼前这位长得吓人的先生不会见死不救。
等小厮走远了,谢行俭敲了敲门。
“进来。”韩夫子语气明显不悦。
“夫子。”谢行俭可顾不上这些,行了礼便开门见山,追问道,“夫子可知河间郡河坝坍塌压死人的事?”
韩夫子执笔的手一顿,感到有些意外,“你是如何知道的?”
“早上过来时,恰巧听到一位妇人当街哭诉,听闻是家人被河坝压死了。”
韩夫子撩起衣袍,笔尖沾了沾墨继续在纸上飞速的写着。
谢行俭抬头,察觉韩夫子了然的模样,心中一凛,试探道,“河间郡靠近长河,这下新修的河坝又塌了,不知又要死好多人......”
韩夫子眉头蹙起,扔下笔,冷声道,“你到底想说什么?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老夫最厌恶的就是磨磨唧唧之人。”
谢行俭赶紧弯腰赔罪,飞快的道,“学生惶恐。”
“学生家兄以及赵广慎的大伯都在河间郡修河坝,来此想询问先生河坝坍塌到底是何原因......”以及林水村的人可有受伤的,他大哥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谢行俭心里叹气,古代太不方便了,在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事,放古代得花一两天。
“担心家人安危?”韩夫子叠好书信,眼眸低垂,少许脸色慢慢正常起来,“放心吧,河间郡的郡守统计出的伤亡名单中,涉及咱们平阳郡的唯有一人。”说着,顿了顿,“应该就是你之前听到的那妇人家的。”
谢行俭闻言心下一顿放松,韩夫子似笑非笑的哼了一声,“平阳郡死伤虽小,可河间郡的百姓丢了性命的足有十余人,这些明明可以避免......”
想到还有学生在,韩夫子没好气的道,“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还不回学堂温书?”
谢行俭讪笑,溜了出来。
屋外急的来回走动的赵广慎见谢行俭一脸轻松的走出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去。
不过赵广慎还是迎上去,两人一起往学堂方向走,边走谢行俭边向赵广慎转达韩夫子说过的话。
赵广慎小孩心性,压根没怀疑谢行俭为何找夫子就能了解到河间郡的事情。
当然,谢行俭自个都说不清,凭第六感吧。从他见到韩夫子的第一眼时,就感觉韩夫子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教书先生。
书房里的韩夫子打了个大大的喷嚏,揉了揉鼻子后无甚在意,接着捧着茶水翻看学生临的大字。
大多数写的笔画七扭八扭,好多字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团黑点,韩夫子也不恼,笑着一本一本的往下翻。
轮到谢行俭的,韩夫子笑一滞,上面的字说不上好,但好歹写出了形状,简单的字临的相当不错,那些笔画稍多的就有些差强人意。
韩夫子沉吟片刻,想了想,在书头批了个‘甲’。
书房发生的事,谢行俭当然不清楚。
上完功课后,他麻溜的收拾好书箱回到了家,刚想跟他爹说说河间郡的事,不料他娘说赵广慎的爹赵叔来了,他只好回到房间临起大字。
今日韩夫子没教新课,布置的大字还是和昨天一样,只昨晚他把这些字写了好几遍,今日再写时,竟觉得速度快了许多,几十张大字没多久就临完了。
谢行俭写完功课进堂屋时,赵高头还在,谢行俭喊了人后就乖乖的坐到一旁。
“长义哥,是这样,你家小宝还有我家山娃几乎天天都要往镇上跑,总是借村长家的牛车不太像话。”
“我寻思着,咱俩家合买一头牛养着,早晚接送娃儿上学,平时就赶它下地干活,长义哥你说呢?”
谢长义点点头,在小宝没读书的时候,他就想买头牛回家,无奈囊中羞涩。
家里前两年的银子用去建了房,就这几年省吃俭用的存了些。
钱都是他婆娘王氏存着的,具体有多少他真没个数。
“买头牛回来当然好,咱俩到时候轮流赶着去镇上,只这牛,我瞧着镇上都没得卖,得到县里,县里有没有都不好说。”
赵高头点头应“是”,“要买去县里看看,有是好事,碰不到就要多花功夫打听打听哪里有的卖。”
“是不好办。”谢长义说出他的顾虑,“我担心手头不够。”
“村长家的那头牛买了五六年了,听说花了23两,当时把我吓一跳,这不吃不喝一年也攒不够这么多啊。”
“今年买,铁定更贵。”赵高头跟着唏嘘不已,听谢长义谈钱不够,赵高头记起家里老人的的交代,笑了笑,“我们两家一起买,当然我家出大头,长义哥家意思意思出点就行。”
“这怎么行?”谢长义大声反对。
赵高头满摁住谢长义,“哥,你听我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是我爹的意思,你知道的,我家没分家,家里的田多,用牛次数肯定比你家用的多。再说这买牛的事是我家先提出来的,没的道理让你亏。”
谢长义还想争辩几句,赵高头不高兴了,“长义哥,你要是和我扯这个,你就当我今天没来你家,没提这回事。”说完就站起身大步往外走。
谢长义哪里肯,买牛干活是他藏在心底的愿望,这回又涉及能送小宝上学的好处,打赵高头进门开口说买牛,他的天平就偏过去了,就是借钱,他也得买。
谢行俭看着面前两个大人拉拉扯扯一顿,最终谈妥赵家出六成,剩下的由谢家出。
两人爽快的约好过两天去县里寻牛贩的事,送走赵高头,谢长义挂在脸上的笑容依旧没减。
饭桌上,谢行俭把镇上听到的关于河间郡死人的大概和家里人提了提。
谢长义和王氏皆是心惊,杨氏坐在那直接搂着莲姐儿哭起来。
谢行俭赶紧说他哥没事,不仅他哥没事,林水村出去的人都好好的。
众人这才收拾好情绪,又细问河间郡出了啥事。
谢行俭心里能猜出大概,但对着家人,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毕竟上头贪污的事还没敲定,不好对外胡乱传播。
吃完饭,谢长义让王氏把家里的钱柜掏出来,数数家底,看拿出来买牛够不够。
王氏听了眼睛一扫,杨氏顺从的带着莲姐儿出去了。
进房取来钱柜,王氏笑的神秘,柔声道,“当家的,信不信家里的钱都够咱们自个买一头牛了?”
谢长义下意识摇头说不信,谢行俭在一旁笑的起哄,“爹,不信咱数数就是了,看娘说的对不对。”
王氏哼了声,一把打开钱柜将里面的钱全部倒在桌上,‘哗啦啦’的一阵清脆声音,堆成小山高的黄铜板一下闪瞎谢长义的眼。
王氏插腰笑的得意,“上回小宝买书以及拜师,我数了六吊铜板给你,剩下的没动,估摸着得有39两的样子。”
谢长义砸吧着嘴,上前和谢行俭两人数了数,三个二两的碎银,一个五两的碎银,其他的全是铜板,数够一百个拿一根细线穿在一起,足足穿了28串,还有五十六个散着的铜板。
“39两5钱多!”谢长义咧着嘴宣布。
“这几年农闲,你和孝哥儿去打长工,赚的我都没用,全存的在呢。”王氏颇为自豪她把钱袋子的功力,“家里粮食卖的钱也都在,我和杨氏两人接了绣纺的活,赚了约莫也有七八两的样子。
“除掉一应的花销,这些年存个几十两的不在话下。”
谢行俭朝他娘比了个大拇指,城里人说娶妻娶贤,他娘算的上贤妻一个,除了会持家之外,地里的农活干的也是相当漂亮。
唯一做的不好的——常会给大嫂杨氏和莲姐儿脸色看,不过在古代这是大多数婆婆的通病。
大嫂嫁进来这么多年,只生了一个女孩,但他娘只嘴里抱怨几句,总归不像村子里其他的婆婆那样往死里去苛待媳妇。
......
两天后,谢赵两家搭着牛车去了趟县里,空手而归。
县里的集会结束了,想买牛得等等,只能下回逢集再去碰碰。有没有也说不准,听县里的人说,牛贩子不是每次赶集都去的。
幸运的是,两人在到处打听牛价格的时候,有买过牛的好心人给他们指了牛贩子的家。
牛贩子见他们是诚心大老远过来买牛,便答应他们下次集会牵牛过去,让他们带够钱。
谢长义问多少钱,牛贩子竖起手指,“成年牛25两,小牛18到20两不等,看牛的年龄。”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围观的百姓顿时炸开, 急的跳脚。
“这可了不得了啊, 我儿子,我娘家侄子都去了!”
“女子,你这话可是真的?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县令都没发出告示?”有人质疑。
“告示?”有人冷笑, “新修的河坝才几日就塌了,定是上头官府贪了朝廷赈灾的银子,县令堪堪一个芝麻小官, 他敢贴出告示?怕还没写出来就被撸了乌纱帽。”
“简直是无法无天, 当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性命真是蝼蚁不成?”
“走,去衙门!定要给我们一个说法!”
一群人呼啦啦的往县衙门的方向跑, 哭泣的妇人忙擦了擦眼泪跟了过去。
谢行俭听着冷汗直流, 下意识的快步往学堂方向跑。
韩夫子是同进士出生, 又当过县令, 他对河间郡发生的事应该比那死了丈夫的妇人要知道的多。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信任韩夫子的能力, 反正就是觉得韩夫子不似普通的教书夫子。
韩家宅院里, 韩夫子看完信,面沉如霜,气的把桌子拍的‘砰砰’直响, 送信的小厮吓的身子一哆嗦。
韩夫子深深看了一眼小厮, 冷着脸,“你且先回去,告诉你家大人,河坝坍塌之事务必贴高榜通知下去,该安抚的安抚,该缺的赈灾银子即刻补上,不然老夫都救了不他。”
小厮闻言,略显失望。
他家大人在府上急的团团转,谁能想到府里幕僚半夜会卷走库房的赈灾银!
大人不得已卖掉家中藏品补上官银,谁料天不遂人愿,又遇上下面监督修河坝的小官官官相护,贪去了大半的银子。
修河坝用的石灰砂浆掺了假,那晚刚好又下了场雨,石砖粘性不够,留下看守的劳力均被压在了石板下面,无一生还。
他家大人不冤吗?简直无辜。
要怪只怪那些贪官,还有偷走银子的小贼幕僚!
待看清小厮愤愤而毫不知错的神情,韩夫子气笑了。
“你家大人当官这么多年,身边得用的幕僚就不用层层筛选吗?难不成是满大街随便拉上一个人就塞进府里?现在出事了知道急了?晚了!要怨就怨他识人不清,作茧自缚!”
“还有底下负责监督修河坝的人!”韩夫子脸色发沉,往地上狠狠的掷下茶杯,‘啪’的一声吓得门外跑来的韩行俭急忙刹住脚步。
只听屋里韩夫子怒吼,“畜生不如的东西,简直是枉为人子。”
小厮看着他的脸色,害怕的赶紧低着头不做言语,韩夫子闭着眼挥挥手让他下去。
小厮擦了把汗连忙告退,刚转身却被韩夫子叫住。
只见韩夫子走进里屋拿出一枚印鉴,扔给小厮,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拿着这个可以去各大钱庄取五千两,让你家大人拿去安置灾民,多的没有。”
小厮忙不迭的接过道谢,果然他家大人说的不错,眼前这位长得吓人的先生不会见死不救。
等小厮走远了,谢行俭敲了敲门。
“进来。”韩夫子语气明显不悦。
“夫子。”谢行俭可顾不上这些,行了礼便开门见山,追问道,“夫子可知河间郡河坝坍塌压死人的事?”
韩夫子执笔的手一顿,感到有些意外,“你是如何知道的?”
“早上过来时,恰巧听到一位妇人当街哭诉,听闻是家人被河坝压死了。”
韩夫子撩起衣袍,笔尖沾了沾墨继续在纸上飞速的写着。
谢行俭抬头,察觉韩夫子了然的模样,心中一凛,试探道,“河间郡靠近长河,这下新修的河坝又塌了,不知又要死好多人......”
韩夫子眉头蹙起,扔下笔,冷声道,“你到底想说什么?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老夫最厌恶的就是磨磨唧唧之人。”
谢行俭赶紧弯腰赔罪,飞快的道,“学生惶恐。”
“学生家兄以及赵广慎的大伯都在河间郡修河坝,来此想询问先生河坝坍塌到底是何原因......”以及林水村的人可有受伤的,他大哥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谢行俭心里叹气,古代太不方便了,在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事,放古代得花一两天。
“担心家人安危?”韩夫子叠好书信,眼眸低垂,少许脸色慢慢正常起来,“放心吧,河间郡的郡守统计出的伤亡名单中,涉及咱们平阳郡的唯有一人。”说着,顿了顿,“应该就是你之前听到的那妇人家的。”
谢行俭闻言心下一顿放松,韩夫子似笑非笑的哼了一声,“平阳郡死伤虽小,可河间郡的百姓丢了性命的足有十余人,这些明明可以避免......”
想到还有学生在,韩夫子没好气的道,“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还不回学堂温书?”
谢行俭讪笑,溜了出来。
屋外急的来回走动的赵广慎见谢行俭一脸轻松的走出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去。
不过赵广慎还是迎上去,两人一起往学堂方向走,边走谢行俭边向赵广慎转达韩夫子说过的话。
赵广慎小孩心性,压根没怀疑谢行俭为何找夫子就能了解到河间郡的事情。
当然,谢行俭自个都说不清,凭第六感吧。从他见到韩夫子的第一眼时,就感觉韩夫子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教书先生。
书房里的韩夫子打了个大大的喷嚏,揉了揉鼻子后无甚在意,接着捧着茶水翻看学生临的大字。
大多数写的笔画七扭八扭,好多字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团黑点,韩夫子也不恼,笑着一本一本的往下翻。
轮到谢行俭的,韩夫子笑一滞,上面的字说不上好,但好歹写出了形状,简单的字临的相当不错,那些笔画稍多的就有些差强人意。
韩夫子沉吟片刻,想了想,在书头批了个‘甲’。
书房发生的事,谢行俭当然不清楚。
上完功课后,他麻溜的收拾好书箱回到了家,刚想跟他爹说说河间郡的事,不料他娘说赵广慎的爹赵叔来了,他只好回到房间临起大字。
今日韩夫子没教新课,布置的大字还是和昨天一样,只昨晚他把这些字写了好几遍,今日再写时,竟觉得速度快了许多,几十张大字没多久就临完了。
谢行俭写完功课进堂屋时,赵高头还在,谢行俭喊了人后就乖乖的坐到一旁。
“长义哥,是这样,你家小宝还有我家山娃几乎天天都要往镇上跑,总是借村长家的牛车不太像话。”
“我寻思着,咱俩家合买一头牛养着,早晚接送娃儿上学,平时就赶它下地干活,长义哥你说呢?”
谢长义点点头,在小宝没读书的时候,他就想买头牛回家,无奈囊中羞涩。
家里前两年的银子用去建了房,就这几年省吃俭用的存了些。
钱都是他婆娘王氏存着的,具体有多少他真没个数。
“买头牛回来当然好,咱俩到时候轮流赶着去镇上,只这牛,我瞧着镇上都没得卖,得到县里,县里有没有都不好说。”
赵高头点头应“是”,“要买去县里看看,有是好事,碰不到就要多花功夫打听打听哪里有的卖。”
“是不好办。”谢长义说出他的顾虑,“我担心手头不够。”
“村长家的那头牛买了五六年了,听说花了23两,当时把我吓一跳,这不吃不喝一年也攒不够这么多啊。”
“今年买,铁定更贵。”赵高头跟着唏嘘不已,听谢长义谈钱不够,赵高头记起家里老人的的交代,笑了笑,“我们两家一起买,当然我家出大头,长义哥家意思意思出点就行。”
“这怎么行?”谢长义大声反对。
赵高头满摁住谢长义,“哥,你听我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是我爹的意思,你知道的,我家没分家,家里的田多,用牛次数肯定比你家用的多。再说这买牛的事是我家先提出来的,没的道理让你亏。”
谢长义还想争辩几句,赵高头不高兴了,“长义哥,你要是和我扯这个,你就当我今天没来你家,没提这回事。”说完就站起身大步往外走。
谢长义哪里肯,买牛干活是他藏在心底的愿望,这回又涉及能送小宝上学的好处,打赵高头进门开口说买牛,他的天平就偏过去了,就是借钱,他也得买。
谢行俭看着面前两个大人拉拉扯扯一顿,最终谈妥赵家出六成,剩下的由谢家出。
两人爽快的约好过两天去县里寻牛贩的事,送走赵高头,谢长义挂在脸上的笑容依旧没减。
饭桌上,谢行俭把镇上听到的关于河间郡死人的大概和家里人提了提。
谢长义和王氏皆是心惊,杨氏坐在那直接搂着莲姐儿哭起来。
谢行俭赶紧说他哥没事,不仅他哥没事,林水村出去的人都好好的。
众人这才收拾好情绪,又细问河间郡出了啥事。
谢行俭心里能猜出大概,但对着家人,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毕竟上头贪污的事还没敲定,不好对外胡乱传播。
吃完饭,谢长义让王氏把家里的钱柜掏出来,数数家底,看拿出来买牛够不够。
王氏听了眼睛一扫,杨氏顺从的带着莲姐儿出去了。
进房取来钱柜,王氏笑的神秘,柔声道,“当家的,信不信家里的钱都够咱们自个买一头牛了?”
谢长义下意识摇头说不信,谢行俭在一旁笑的起哄,“爹,不信咱数数就是了,看娘说的对不对。”
王氏哼了声,一把打开钱柜将里面的钱全部倒在桌上,‘哗啦啦’的一阵清脆声音,堆成小山高的黄铜板一下闪瞎谢长义的眼。
王氏插腰笑的得意,“上回小宝买书以及拜师,我数了六吊铜板给你,剩下的没动,估摸着得有39两的样子。”
谢长义砸吧着嘴,上前和谢行俭两人数了数,三个二两的碎银,一个五两的碎银,其他的全是铜板,数够一百个拿一根细线穿在一起,足足穿了28串,还有五十六个散着的铜板。
“39两5钱多!”谢长义咧着嘴宣布。
“这几年农闲,你和孝哥儿去打长工,赚的我都没用,全存的在呢。”王氏颇为自豪她把钱袋子的功力,“家里粮食卖的钱也都在,我和杨氏两人接了绣纺的活,赚了约莫也有七八两的样子。
“除掉一应的花销,这些年存个几十两的不在话下。”
谢行俭朝他娘比了个大拇指,城里人说娶妻娶贤,他娘算的上贤妻一个,除了会持家之外,地里的农活干的也是相当漂亮。
唯一做的不好的——常会给大嫂杨氏和莲姐儿脸色看,不过在古代这是大多数婆婆的通病。
大嫂嫁进来这么多年,只生了一个女孩,但他娘只嘴里抱怨几句,总归不像村子里其他的婆婆那样往死里去苛待媳妇。
......
两天后,谢赵两家搭着牛车去了趟县里,空手而归。
县里的集会结束了,想买牛得等等,只能下回逢集再去碰碰。有没有也说不准,听县里的人说,牛贩子不是每次赶集都去的。
幸运的是,两人在到处打听牛价格的时候,有买过牛的好心人给他们指了牛贩子的家。
牛贩子见他们是诚心大老远过来买牛,便答应他们下次集会牵牛过去,让他们带够钱。
谢长义问多少钱,牛贩子竖起手指,“成年牛25两,小牛18到20两不等,看牛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