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鸿门宴
“就知道你能拿一等奖!”韩涵脸上满是赞赏却没有多少意外,在他看来陈俞安得一等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陈俞安知道韩涵和《萌芽》的编辑关系不错,这消息应该是从他们那儿得来的,相较于这个话题,他更好奇韩涵见到郭景明会是什么反应,他将郭景明拉上前来,“这是郭景明,和我住一个房间,这次也拿了一等奖,在榕树下的账号是第四维。”
“好像有那么点印象。”韩涵琢磨了一会儿,还是没想起太多东西。
“你好。”四爷用文字哼哼般的声音打着招呼,看向韩涵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估计在琢磨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他写出畅销书吧?
这个你放心好了,单论作品销量,日后你比韩司机厉害多了。
节目录制的现场稍微有点远,三个人没聊多久就准备分开了,四爷要去买CD,韩涵还帮他介绍了几家店,他对音乐也挺喜欢,日后好像还推荐过万年青年旅社什么的。
“你先去这几家店看吧,等节目结束了我们去找你。”韩涵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郭景明,让他在节目结束的时候打过来;原本韩涵也邀请郭景明一起去现场,结果四爷因为害羞而拒绝了。
开着那辆富康车来到节目现场楼下,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吃过午饭,俩人就一起上楼找到节目的主办方。
主持人王艳将他们带了进去,场地现在还在布置,观众正在陆续入席,先由化妆师给他们简单的化个妆,好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化好妆,节目正式开始录制,俩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登场,而是在后台看着主持人做背景介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对话》现场和我们一起对话;我手上拿着一本书,这是一本卖了几十万册的畅销书:《三重门》,它连续几个月都位于排行榜的第一名,更让人关注的是它的作者是一个只有18岁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韩涵。”
“这里还有一本《萌芽》杂志,这里面有一篇关于《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在前段时间引起了激烈的社会讨论,这篇文章的作者笔名叫杨威利,他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现场跟我们一起关注这两位年轻作者的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晓明先生;还有一位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专门研究教育的教授陈永明先生,欢迎两位。”
主持人问两位嘉宾,“你们听过这两位年轻作者么?有什么印象?”
“听说过韩涵,当然非常吃惊,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能够写出这种作品同时获得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感到非常地吃惊和兴奋。”
“也听过杨威利,前段时间的争论我也同样关注,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严密的思维逻辑我很赞赏。”
两位专家说了一大堆,在陈俞安看来,这两位专家的话还算中肯,从各自专业的层面分析了这一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其中的意义,整体态度也比较谦和,不过出于本身思想的主流和保守,或多或者还是带有一点劝告和教导的态度在里面。
这样的话却不能让主持人感到满意,她做这个节目想要的是更具冲突性的效果,而不是这种和风细雨,于是她起身走向观众席,找到了一名留着麻花辫的观众。
也不知道这位是刻意挑选过的,还是电视台准备的托儿,一上来就是咄咄逼人,“今天我们之所以坐在这儿并不是去关注韩涵或者杨威利这个人,他们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们的任何的事件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任何的影响;我们来讨论他们作为一个载体他表现了很多东西包括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教育体制问题。”
“我只是想所谓三重门就是初中、高中、大学这三重门,如果你不经过这三重门可能你永远是个毛毛虫或者是死掉或者是变成飞蛾,我觉得韩涵现在是这样的,他可能是土鸡变凤凰。”
“噗。”土鸡?大姐你要不要这么搞笑啊?陈俞安忍不住捅了捅韩涵的胳膊,“话说三重门就是这个意思?”
“我没这个意思。”韩涵翻了个白眼,看样子他也觉得这位麻花辫的话很不爽。
接着主持人又请出了《萌芽》杂志社和韩涵联系的编辑,还有付星,请他们聊聊关于韩涵和陈俞安的话题,这两位自然是向着他们这边了。
然后又播放了一些韩涵亲朋好友的采访录像,陈俞安因为是临时加进来的,所以没来得及制作这方面的素材。
等这些环节结束,终于轮到他们俩登场了,主持人示意镜头对准通道入口,“下面有请韩涵、杨威利。”
“走吧!”看得出来,今天给他俩准备的是一场鸿门宴,那么就让我做个樊哙,好好闹一场吧!陈俞安跟在韩涵后面走了进去,坐在两位专家旁边。
观众群里响起一阵儿嘈杂,韩涵之前在媒体上露面很多次了,陈俞安却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多少有些好奇。
稍显巧合的是,这两位的头发都有点长,韩涵的头发一直到脖子这儿,陈俞安的也遮住了一只眼睛。
“两位,刚才一直在旁边看着我们的节目吧?那么多的观众都不认识你们,但是他们都挺熟悉你们的,是不是觉得自己像个名人?”王艳问道。
“没有,他们熟悉的或许是我写过的那些文章,或许是那些新闻媒体的描绘,但是这些和我本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陈俞安并没有一上来就开火。
“没有,我土鸡!”韩涵倒是一点儿也不客气,两位专家脸上明显的抽了抽,似乎想笑又忍住了。
底下的观众则是齐刷刷将目光投向刚才那位麻花辫,土鸡这话可是她刚才说的,看样子韩涵对这个评价很是不满。
陈俞安知道韩涵和《萌芽》的编辑关系不错,这消息应该是从他们那儿得来的,相较于这个话题,他更好奇韩涵见到郭景明会是什么反应,他将郭景明拉上前来,“这是郭景明,和我住一个房间,这次也拿了一等奖,在榕树下的账号是第四维。”
“好像有那么点印象。”韩涵琢磨了一会儿,还是没想起太多东西。
“你好。”四爷用文字哼哼般的声音打着招呼,看向韩涵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估计在琢磨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他写出畅销书吧?
这个你放心好了,单论作品销量,日后你比韩司机厉害多了。
节目录制的现场稍微有点远,三个人没聊多久就准备分开了,四爷要去买CD,韩涵还帮他介绍了几家店,他对音乐也挺喜欢,日后好像还推荐过万年青年旅社什么的。
“你先去这几家店看吧,等节目结束了我们去找你。”韩涵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郭景明,让他在节目结束的时候打过来;原本韩涵也邀请郭景明一起去现场,结果四爷因为害羞而拒绝了。
开着那辆富康车来到节目现场楼下,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吃过午饭,俩人就一起上楼找到节目的主办方。
主持人王艳将他们带了进去,场地现在还在布置,观众正在陆续入席,先由化妆师给他们简单的化个妆,好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化好妆,节目正式开始录制,俩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登场,而是在后台看着主持人做背景介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对话》现场和我们一起对话;我手上拿着一本书,这是一本卖了几十万册的畅销书:《三重门》,它连续几个月都位于排行榜的第一名,更让人关注的是它的作者是一个只有18岁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韩涵。”
“这里还有一本《萌芽》杂志,这里面有一篇关于《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在前段时间引起了激烈的社会讨论,这篇文章的作者笔名叫杨威利,他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现场跟我们一起关注这两位年轻作者的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晓明先生;还有一位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专门研究教育的教授陈永明先生,欢迎两位。”
主持人问两位嘉宾,“你们听过这两位年轻作者么?有什么印象?”
“听说过韩涵,当然非常吃惊,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能够写出这种作品同时获得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感到非常地吃惊和兴奋。”
“也听过杨威利,前段时间的争论我也同样关注,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严密的思维逻辑我很赞赏。”
两位专家说了一大堆,在陈俞安看来,这两位专家的话还算中肯,从各自专业的层面分析了这一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其中的意义,整体态度也比较谦和,不过出于本身思想的主流和保守,或多或者还是带有一点劝告和教导的态度在里面。
这样的话却不能让主持人感到满意,她做这个节目想要的是更具冲突性的效果,而不是这种和风细雨,于是她起身走向观众席,找到了一名留着麻花辫的观众。
也不知道这位是刻意挑选过的,还是电视台准备的托儿,一上来就是咄咄逼人,“今天我们之所以坐在这儿并不是去关注韩涵或者杨威利这个人,他们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他们的任何的事件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任何的影响;我们来讨论他们作为一个载体他表现了很多东西包括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教育体制问题。”
“我只是想所谓三重门就是初中、高中、大学这三重门,如果你不经过这三重门可能你永远是个毛毛虫或者是死掉或者是变成飞蛾,我觉得韩涵现在是这样的,他可能是土鸡变凤凰。”
“噗。”土鸡?大姐你要不要这么搞笑啊?陈俞安忍不住捅了捅韩涵的胳膊,“话说三重门就是这个意思?”
“我没这个意思。”韩涵翻了个白眼,看样子他也觉得这位麻花辫的话很不爽。
接着主持人又请出了《萌芽》杂志社和韩涵联系的编辑,还有付星,请他们聊聊关于韩涵和陈俞安的话题,这两位自然是向着他们这边了。
然后又播放了一些韩涵亲朋好友的采访录像,陈俞安因为是临时加进来的,所以没来得及制作这方面的素材。
等这些环节结束,终于轮到他们俩登场了,主持人示意镜头对准通道入口,“下面有请韩涵、杨威利。”
“走吧!”看得出来,今天给他俩准备的是一场鸿门宴,那么就让我做个樊哙,好好闹一场吧!陈俞安跟在韩涵后面走了进去,坐在两位专家旁边。
观众群里响起一阵儿嘈杂,韩涵之前在媒体上露面很多次了,陈俞安却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多少有些好奇。
稍显巧合的是,这两位的头发都有点长,韩涵的头发一直到脖子这儿,陈俞安的也遮住了一只眼睛。
“两位,刚才一直在旁边看着我们的节目吧?那么多的观众都不认识你们,但是他们都挺熟悉你们的,是不是觉得自己像个名人?”王艳问道。
“没有,他们熟悉的或许是我写过的那些文章,或许是那些新闻媒体的描绘,但是这些和我本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陈俞安并没有一上来就开火。
“没有,我土鸡!”韩涵倒是一点儿也不客气,两位专家脸上明显的抽了抽,似乎想笑又忍住了。
底下的观众则是齐刷刷将目光投向刚才那位麻花辫,土鸡这话可是她刚才说的,看样子韩涵对这个评价很是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