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刨花状元
擂台赛的前一天,凿子告知白梓,他已花钱通融狱卒、牢头,不让老白遭受皮肉之苦。“白伯父辱骂九千岁,犯下大不敬之罪,出再多的钱也赎不了身,你是犯人之子,没有资格参赛,用我的名字上擂台拿下状元,我才能替你见到皇上,求皇上赦免白伯父。”
白梓看着凿子,知道这时候不能激怒他,为了老爹,暂且忍耐。“只要能救出老爹,白梓愿意替天驹老爷登台打擂。”
白梓改口称凿子为老爷,凿子讥讽之意,心里骂道,煮熟道鸭子嘴硬,到时候有你好瞧的!
翌日,吃罢早饭,凿子为避人耳目,自己未露面,让四名护院家丁带着白梓来到打擂现场。擂台场地设在城隍庙前,擂台高约三丈,左右立柱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写:锛凿刨锯各显神通。下联写:榫卯雕镂木妙手匠心。横批:甲乙生状元。
擂台两侧搭着木梯,台上放着木匠用的各种工具。台下正前方,一字排开摆着十把太师椅,端坐着由钱员外花钱请来的十位木匠为主考官,每人前面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从一到十的牌子留作评比用。擂台外围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四名护院家丁将白梓带到后台领到出场号码牌等候登台。
钱员外提着一面铜锣从后面走上擂台,敲三下锣,高声喊道:“天启好木匠擂台赛开赛!”钱员外走下擂台,第一个木匠提着锛子、扛着一根树干上台。只见他挥动锛子,瞬间将老树皮锛的一干二净;第二个参赛木匠使出打凿各种榫卯绝技,第三个木匠展现拉锯的技艺……台下掌声、喝彩叫好声声不断。十位主考官逐个点评、举牌给出分数。前九名上台的木匠无人得到一百满分。
轮到白梓登台,白梓选了一件长约半米的刨子上场,台下十位主考官纷纷点头称赞。主考官甲向主考官乙道:“师兄,此人年纪轻轻,敢用半米长的拼板刨,不可小瞧啊。”
主考官乙道:“嗯,这种拼板刨,一般的老木匠都不敢轻易用,怕丢手艺。”
两名助手搬上来一块木料,台下的主考官们又吃惊了。主考官丙向主考官丁道:“师弟,此人竟然刨软榻榻的柴木,他就不怕当众出丑吗?”
主考官丁道:“那可不一定,俗话说来着不善,善者不来。”
白梓调整刨刀。
主考官甲赞叹道:“行家,调整刨刀一条线,不歪不偏成直线。”
主考官乙不屑道:“这不算什么,老木匠都会这调整刨刀一手,怎么走刨才见真本领。”
白梓拿起木料,睁一眼闭一只眼测平面。
主考官丁道:“要刨面,先冲线,先高后低出平面”
白梓将木料放在长条凳上,挽起袖子,左腿如弓,右腿绷直蹬着擂台板,双肩发力推刨。
主考官甲赞赏道:“此人推刨,一刨到底,不拖泥带水,好功夫。”
白梓推刨由慢渐快,随着密集的嚓嚓声,一片片窜起的刨花随风飞舞,整个擂台只见刨花不见人。
台下的观众都看傻了,忘了鼓掌喝彩。
“好手艺!”有人大喊一声,打破台下的宁静。
观众纷纷回头看,不得了,叫好的人是当今万岁,明熹宗朱由校,身旁则是权倾天下的九千岁魏忠贤。众人顾不上看擂台,呼啦啦跪倒一片,叩首触地,三呼万岁。
白梓脚下的刨花堆成小山,收住刨子,见台下跪倒一片,心中纳闷,就算佩服我的刨子功,也不用下跪磕头啊,不对,后背对着擂台,谁呀这么大的排场倾倒众生?
众人熹宗和九千岁让出一条通道,熹宗不看众人,来到台前向台上的白梓竖起大拇指:“刨花窜过肩,方显木匠功夫深。”
紧随其后的魏忠贤向台上的白梓喊道:“万岁驾到,还不快快跪下。”
未等白梓下跪,熹宗道:“免礼免礼!”问魏忠贤,“木匠擂台赛,这么好玩的事,怎么没人禀告朕。”
魏忠贤急忙陪笑脸道:“万岁恕罪,都怪老奴料事不周,不知有这个擂台赛。”
熹宗道:“今年的状元是谁啊?”
魏忠贤道:“回万岁,今年的殿试状元还未有合适人选。”
熹宗向白梓道:“朕封你为刨花状元。”
魏忠贤随声附和道:“万岁封赏状元,还不叩头谢恩?”
白梓跪在擂台叩头谢恩:“白梓叩谢万岁!”说完才意识到自己报错了号,应该说魏天踽。在后台观赛的凿子呆若木鸡,眼瞅着擂台上的“魏天驹”就要夺得第一名,半路杀出万岁和九千岁,自己白张罗不说,还让白梓捡个大便宜!
凿子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府上的,进门嚷嚷:“完了完了全完了。”诸葛黑没去观赛,在家读《易经》听见凿子嚷嚷,从书房出来问道:“公子,擂台赛打完了?”
凿子没好气道:“是我完了!”
“此话怎讲?”
凿子讲述事情经过,“万岁加封白梓为刨花壮元,我怎么办,白梓一步登天反手会不会报复我,趁白梓下手之前,赶紧跑路还来得及!”凿子心慌意乱,说话语无伦次。
诸葛黑感叹道:“人算不如天算,不过还可补救,公子不必惊慌,事已至此,静观其变见机行事,老夫料定白梓不敢拿公子如何,公子有言在先,冒名顶替是为搭救其父。”诸葛黑一番话,让凿子冷静下来,派人叫钱员外马上过来商议如何对付白梓。
却说白梓走下擂台,再次跪拜熹宗赏赐。熹宗欲领白梓回紫禁城同他一起打造木艺,白梓跪在原地为起身,向熹宗道:“家父含冤入狱不知生死,白梓恳请万岁开恩赦免家父无罪。”
熹宗看了一眼魏忠贤,问道:“还有这事?”
魏忠贤赶忙答道:“万岁放心,老奴这就派人查办,还白梓之父清白。”
熹宗恩准白梓先接老白出狱再入宫城。白梓跟着魏忠贤派的锦衣卫,来到关押老白的监狱。有九千岁的手喻,狱官吓得跪地禀告:“老白今早被人买走配阴婚,生死未卜。”
白梓听罢,如五雷轰顶。
白梓看着凿子,知道这时候不能激怒他,为了老爹,暂且忍耐。“只要能救出老爹,白梓愿意替天驹老爷登台打擂。”
白梓改口称凿子为老爷,凿子讥讽之意,心里骂道,煮熟道鸭子嘴硬,到时候有你好瞧的!
翌日,吃罢早饭,凿子为避人耳目,自己未露面,让四名护院家丁带着白梓来到打擂现场。擂台场地设在城隍庙前,擂台高约三丈,左右立柱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写:锛凿刨锯各显神通。下联写:榫卯雕镂木妙手匠心。横批:甲乙生状元。
擂台两侧搭着木梯,台上放着木匠用的各种工具。台下正前方,一字排开摆着十把太师椅,端坐着由钱员外花钱请来的十位木匠为主考官,每人前面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从一到十的牌子留作评比用。擂台外围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四名护院家丁将白梓带到后台领到出场号码牌等候登台。
钱员外提着一面铜锣从后面走上擂台,敲三下锣,高声喊道:“天启好木匠擂台赛开赛!”钱员外走下擂台,第一个木匠提着锛子、扛着一根树干上台。只见他挥动锛子,瞬间将老树皮锛的一干二净;第二个参赛木匠使出打凿各种榫卯绝技,第三个木匠展现拉锯的技艺……台下掌声、喝彩叫好声声不断。十位主考官逐个点评、举牌给出分数。前九名上台的木匠无人得到一百满分。
轮到白梓登台,白梓选了一件长约半米的刨子上场,台下十位主考官纷纷点头称赞。主考官甲向主考官乙道:“师兄,此人年纪轻轻,敢用半米长的拼板刨,不可小瞧啊。”
主考官乙道:“嗯,这种拼板刨,一般的老木匠都不敢轻易用,怕丢手艺。”
两名助手搬上来一块木料,台下的主考官们又吃惊了。主考官丙向主考官丁道:“师弟,此人竟然刨软榻榻的柴木,他就不怕当众出丑吗?”
主考官丁道:“那可不一定,俗话说来着不善,善者不来。”
白梓调整刨刀。
主考官甲赞叹道:“行家,调整刨刀一条线,不歪不偏成直线。”
主考官乙不屑道:“这不算什么,老木匠都会这调整刨刀一手,怎么走刨才见真本领。”
白梓拿起木料,睁一眼闭一只眼测平面。
主考官丁道:“要刨面,先冲线,先高后低出平面”
白梓将木料放在长条凳上,挽起袖子,左腿如弓,右腿绷直蹬着擂台板,双肩发力推刨。
主考官甲赞赏道:“此人推刨,一刨到底,不拖泥带水,好功夫。”
白梓推刨由慢渐快,随着密集的嚓嚓声,一片片窜起的刨花随风飞舞,整个擂台只见刨花不见人。
台下的观众都看傻了,忘了鼓掌喝彩。
“好手艺!”有人大喊一声,打破台下的宁静。
观众纷纷回头看,不得了,叫好的人是当今万岁,明熹宗朱由校,身旁则是权倾天下的九千岁魏忠贤。众人顾不上看擂台,呼啦啦跪倒一片,叩首触地,三呼万岁。
白梓脚下的刨花堆成小山,收住刨子,见台下跪倒一片,心中纳闷,就算佩服我的刨子功,也不用下跪磕头啊,不对,后背对着擂台,谁呀这么大的排场倾倒众生?
众人熹宗和九千岁让出一条通道,熹宗不看众人,来到台前向台上的白梓竖起大拇指:“刨花窜过肩,方显木匠功夫深。”
紧随其后的魏忠贤向台上的白梓喊道:“万岁驾到,还不快快跪下。”
未等白梓下跪,熹宗道:“免礼免礼!”问魏忠贤,“木匠擂台赛,这么好玩的事,怎么没人禀告朕。”
魏忠贤急忙陪笑脸道:“万岁恕罪,都怪老奴料事不周,不知有这个擂台赛。”
熹宗道:“今年的状元是谁啊?”
魏忠贤道:“回万岁,今年的殿试状元还未有合适人选。”
熹宗向白梓道:“朕封你为刨花状元。”
魏忠贤随声附和道:“万岁封赏状元,还不叩头谢恩?”
白梓跪在擂台叩头谢恩:“白梓叩谢万岁!”说完才意识到自己报错了号,应该说魏天踽。在后台观赛的凿子呆若木鸡,眼瞅着擂台上的“魏天驹”就要夺得第一名,半路杀出万岁和九千岁,自己白张罗不说,还让白梓捡个大便宜!
凿子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府上的,进门嚷嚷:“完了完了全完了。”诸葛黑没去观赛,在家读《易经》听见凿子嚷嚷,从书房出来问道:“公子,擂台赛打完了?”
凿子没好气道:“是我完了!”
“此话怎讲?”
凿子讲述事情经过,“万岁加封白梓为刨花壮元,我怎么办,白梓一步登天反手会不会报复我,趁白梓下手之前,赶紧跑路还来得及!”凿子心慌意乱,说话语无伦次。
诸葛黑感叹道:“人算不如天算,不过还可补救,公子不必惊慌,事已至此,静观其变见机行事,老夫料定白梓不敢拿公子如何,公子有言在先,冒名顶替是为搭救其父。”诸葛黑一番话,让凿子冷静下来,派人叫钱员外马上过来商议如何对付白梓。
却说白梓走下擂台,再次跪拜熹宗赏赐。熹宗欲领白梓回紫禁城同他一起打造木艺,白梓跪在原地为起身,向熹宗道:“家父含冤入狱不知生死,白梓恳请万岁开恩赦免家父无罪。”
熹宗看了一眼魏忠贤,问道:“还有这事?”
魏忠贤赶忙答道:“万岁放心,老奴这就派人查办,还白梓之父清白。”
熹宗恩准白梓先接老白出狱再入宫城。白梓跟着魏忠贤派的锦衣卫,来到关押老白的监狱。有九千岁的手喻,狱官吓得跪地禀告:“老白今早被人买走配阴婚,生死未卜。”
白梓听罢,如五雷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