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贵妃那里,她去说了吗?”他皱眉问道。
“——仙、仙师当时在侧,”张六九有些结巴,但很快又尽量调整得自然,“她和徐娘娘一向交情好……”
是了,乔婆子毕竟还是下人——甚至于,若没有胡氏的关照,只怕都未必敢贸然来乾清宫报信……皇帝的心思,总算从棋局里收回来了,他随手挥退了陪侍他对弈的宦官,沉吟了一会,倒觉得今次是太后有些没理了。
“让徐氏先别去清宁宫了。”她那性子,去了也只会坏事。皇帝道,“先冷一冷吧,过一阵我让她去了,她再过去也不迟。”
张六九自然点头哈腰,连声应是,赶快步出宫廷传讯去了。
这后宅的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来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一直也觉得自己还算是善于拿捏住妻子和母亲之间的分寸。起码孙氏虽然因自作自受,饱受太后揉搓,但还没有在他这里凉了心。不过,此事他却不太能理解太后——徐循那性子,和她计较什么?她要是畏首畏尾的,也就干不出那些事来了。再说,虽然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但也就是因为敢想敢干、不讲情面,才能把宫里的秩序给维持住。哪有那么好的事,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改改宫里现在的种种弊病,又要歌颂老娘娘昔年的种种能耐?
又不是说,指出内安乐堂一个毛病,就否认了老娘娘昔年在重重重压下斡旋周转的功劳……不管是不是亲娘,这女人年纪大了,真有几分难以理喻。皇帝不免笑着摇了摇头:只希望孙氏和徐循老了以后,别变出这么一副莫测的脾气来。
他并不打算惯着母亲,有些人是越扶越醉的,纵使亲如母子,牵涉到家庭关系,也要做出点规矩来,否则,不孝有三,其中之一,便是一味顺从、过分愚孝。
今晚去永安宫走走好了,他想,劝慰劝慰徐循,让她安心多等几日。相信母亲看到自己对她的宠爱,多少也会调整一下对徐循的态度的。
当然,如何让母亲意识到她需要徐循来制衡孙氏,那就是皇帝的功夫了。
——论暗示己意、操纵人心,谁又比得上靠这个吃饭的皇帝?后宫些许事情,在他看来,不过是反掌之间的小事罢了。从前有所不为,只是不想在自家后院,还要玩弄这些手段,如今么……
#
徐循虽然也不理解太后的怒火,但她并不像皇帝想得那样恐惧惊惶,惴惴不安。相反她还觉得有点好笑,如果太后觉得与己无关也罢了,可偏偏太后觉得这是在打她的脸,也就说把这事算自己身上了。
那倒好,太后平时是最信佛的一个人,按说知道了就在这宫廷里,便有这么些女子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只能婉转就死,如此的情形持续了起码三到五年——怎么都该吃几天斋求个安心吧,没想到她不但不惧怕阴司报应,反而还有脸生气。
当然了,这话是不好和皇帝说的,再怎么说那也是他妈么,她表面上只是表态坚决听从皇帝指示,尽量不惶恐担心云云。皇帝看来好像没被她糊弄过去,他奇怪地看了她几眼,似乎想要问,可嘴唇蠕动一下,又忍住了——应该也猜得出来,她藏住没说的,准没好话。
第二日她还是照常视事,倒是皇帝那边闹腾出了点新动静,他下旨令人去江南搜求名医,‘以备皇后、公主之用’。
宫里需要名医的公主也就是莠子了,但莠子如今也就是熬日子,她那是天生弱症,治不来的。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捎带来的罢了,这名医真正,还是为皇后治病所用。
徐循听了也觉得挺好,孙皇后的病,吃刘太医的药似乎不能见好,太医院给身份越尊贵的人用药,往往就越是小心,宁可是不好不坏,做个太平方子,也不敢冒一丁点儿险,指不定外来的和尚还会念点经。皇后这事也是个契机,若能留用的话,以后太医院里的选择就又多了一个了。
如此过了四五天,皇帝那边还没送信,徐循这里也就没有动静,她倒是好奇皇帝会如何规劝太后,为自己开脱——这对母子好像从来没有口角过,起码皇帝没对太后顶过嘴,虽然这件事上他是站在自己这边(她当然感觉得出来),但徐循还真不知道他会不会和当年在太后和孙贵妃之间调停一样,把事情越调停越糟。
不过,虽然她的条陈现在推行下去的可能性已经是不太大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不知道是哪边走漏了风声,现在满宫里都在传这事儿了,徐循这里整天就接待着一些上门探口风的人,连何仙仙都拨冗跑了一趟——别人她基本都不见的,但何仙仙的面子要给。
何仙仙主要是来骂她的,“你这一闹,人心浮动,以后谁还能安心服侍,不都想着过几年出去?我看以后宫里的贵重物事都会没得快些——都是偷走了做日后出宫用!”
徐循啼笑皆非,也不辩解,顺着何仙仙的话自责了几句,“是我不对,合该你骂——骂舒服了吗?”
何仙仙喘了口气,也笑了,“骂舒服了,我成天照顾孩子,心里窝火得很,偏偏你又不安生,骂了你几句,我还舒服点。”
两人谈了几句话,她又要回去了,“莠子该醒了,醒来还吃药呢!”
这几年为了这个女儿,她瘦了不少,也老得很快。
何仙仙登门的第二天,太后估计也耐不住了,她打发了一个面生的老都人来给徐循送东西。
“听说娘娘前阵有咳嗽,”这宫女板着一张脸,语气比冰还冰。“老娘娘给您送了新下来的枇杷,最是润喉的。”
徐循心领神会,也乐于配合,她恭恭敬敬地送走老宫女,第二天便唤了刘太医过来生病。
作者有话要说:小标题开玩笑的
太后大怒的主要原因不是更年期,哈哈哈,虽然次要原因是这个,还有一点点长期阴阳无法调和的问题。
第213章 上火
进太医局几年,刘太医早非昔日的初哥了,他眉宇间曾经的英气,想必已被时间消磨,徐循透过薄纱屏风望着他走过来的时候,心里也不期然有几分感慨:只从他的步态,真就能觑出一个人心境的变化。若是如今的他为昔日的静慈仙师问诊,只怕当时,静慈仙师未必能保得住命。
不过,世故也有世故的好处,起码现在的刘太医就很懂得和后宫妃嫔们打交道,徐循唤人请他过来时,只说了自己有些须不适,所以刘太医扶脉的时候很明显就没怎么用心,手指虚虚地沾着脉门,都没按实了,过了一会就问,“未知娘娘何处不适,症候延续了几日了?”
规矩最严格的时候,妃嫔甚至不能直接和太医对话——起码宫规是如此要求的,不过事实上大家只不过继续维持立屏风的规矩而已,就徐循所知,何仙仙有时候连屏风都不要,就直接和太医对面讨论莠子的病情,也没有人去怪罪她。
眼下四周环伺着起码十人,并无避嫌之虞,徐循也不是摆架子的人,便亲自回答,“似乎是有些咳嗽。”
她声线中气十足,半点都不曾嘶哑,脉象强健有力,和‘似乎有些咳嗽’的距离似乎都有点迢远,刘太医倒是咳嗽了一声,“娘娘素日辛劳,偶感风寒,也是常有的事。不若卧床静养几日,微臣开个方子,您吃几贴,想必就能痊愈了。”
“不知此病是否需要绝对静养,那些家务繁琐事,也不能烦我的心?”徐循问得完全很直接了,在这种事上她从来不追求精致。
刘太医谦卑道,“娘娘说是就是。”
“那还请大夫在医案上好生誊写清楚了。”徐循吩咐了一句,也不多做解释——她估计自己就是要说,刘太医也会掩耳疾走而去的。“为难大夫了。”
“此为臣下本分,娘娘过奖。”看得出来,刘太医松了口气:开假病假条,本来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又是在贵妃的要求下开的,此事给他带来麻烦的可能微乎其微,也令他放下心来,跪地给徐循行了礼,便退出了屋子。
至于赏赐什么的,那是绝对没有的,就算有,刘太医也不可能收。徐循要赏,只能通过逢年过节官方途径赏赐,其余任何一种可能,都将被视作私相授受,哪怕给的只是银子,也是极为犯忌和不光彩的一件事。再说这点小事,也犯不上赏,莠子不行的时候,几个太医轮班入值,到了这个地步,何仙仙才和徐循提了一笔,徐循在腊月时和尚宫局商量了,多赏了那几位太医几百两银子。——至于子女的出身之类的,何仙仙的能量还没到这一步。
病假条这样的小人情,开出来也就算了,到了下午,尚宫局那面把刘太医的医案给徐循抄录送来了,两位尚宫联袂而至,给徐循请安探病。
“娘娘……”毕竟都是台面上的人物,虽然徐循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但看一眼两位尚宫的表情就是明白了:绝对都知道了,指不定比她还更清楚清宁宫那边的动静呢,如果说她俩连太后当时的表情都听人描述过了,她也一点都不会吃惊的。
虽然她做这些事,并非为了图谁的感激,但望见两个素日里一脸职业微笑的嬷嬷,现在改换了态度,一个个都是欲言又止,眼神里流露出千言万语的,徐循心里也用上了一股暖意,她冲两个尚宫一摊手,道,“不必多说了,你们稍等一会,我给老娘娘那写封信,待这几日大哥来再和他商量一番……我看,这宫务只怕是要被老娘娘收回去了。”
刘尚宫扯起帕子擦了擦眼角,虽然徐循觉得她并无眼泪,但这已表明态度,“娘娘切请保重娇躯——”
她一直以来都是极想出宫的,这一点,徐循感觉得到,如今她的态度,也比郑尚宫更直白,只差没说个‘敌老你幼,来日方长’了。不过,郑尚宫对徐循的态度亦友好得多了,她先按了按刘尚宫的胳膊,方才劝慰徐循,“娘娘请安心养病,若是缺什么了,您一句话,奴婢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我自然是安心的,就觉得辛苦你们了。”徐循也说些客气话,不过也算是真心实意,这两个尚宫并不算难以相处,起码没有给她扯后腿,“这几个月跟着我,生发了多少事情,要比往年更辛苦不说,还没多少赏赐。我虽有意表示——不过,又不想害了你们。”
三人交换了几个眼色,彼此心照不宣,不过这种话不能说透的感觉不是很好,再加上徐循还要写信,两位尚宫略坐了坐,也就行礼告退。走出了一段路,彼此看了一眼,也都叹了一口气:此次过来探望,算是给自己的猜测敲砖钉脚了。徐娘娘惹怒老娘娘,以至于从管宫位置上跌落下来,看来已是无可挽回的事实。
“到底是得宠。”郑尚宫忽然没头没脑地道,“换做是那几位,这事儿够她们喝一壶了,贵妃娘娘就和没事人似的。”
“——仙、仙师当时在侧,”张六九有些结巴,但很快又尽量调整得自然,“她和徐娘娘一向交情好……”
是了,乔婆子毕竟还是下人——甚至于,若没有胡氏的关照,只怕都未必敢贸然来乾清宫报信……皇帝的心思,总算从棋局里收回来了,他随手挥退了陪侍他对弈的宦官,沉吟了一会,倒觉得今次是太后有些没理了。
“让徐氏先别去清宁宫了。”她那性子,去了也只会坏事。皇帝道,“先冷一冷吧,过一阵我让她去了,她再过去也不迟。”
张六九自然点头哈腰,连声应是,赶快步出宫廷传讯去了。
这后宅的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来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一直也觉得自己还算是善于拿捏住妻子和母亲之间的分寸。起码孙氏虽然因自作自受,饱受太后揉搓,但还没有在他这里凉了心。不过,此事他却不太能理解太后——徐循那性子,和她计较什么?她要是畏首畏尾的,也就干不出那些事来了。再说,虽然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但也就是因为敢想敢干、不讲情面,才能把宫里的秩序给维持住。哪有那么好的事,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改改宫里现在的种种弊病,又要歌颂老娘娘昔年的种种能耐?
又不是说,指出内安乐堂一个毛病,就否认了老娘娘昔年在重重重压下斡旋周转的功劳……不管是不是亲娘,这女人年纪大了,真有几分难以理喻。皇帝不免笑着摇了摇头:只希望孙氏和徐循老了以后,别变出这么一副莫测的脾气来。
他并不打算惯着母亲,有些人是越扶越醉的,纵使亲如母子,牵涉到家庭关系,也要做出点规矩来,否则,不孝有三,其中之一,便是一味顺从、过分愚孝。
今晚去永安宫走走好了,他想,劝慰劝慰徐循,让她安心多等几日。相信母亲看到自己对她的宠爱,多少也会调整一下对徐循的态度的。
当然,如何让母亲意识到她需要徐循来制衡孙氏,那就是皇帝的功夫了。
——论暗示己意、操纵人心,谁又比得上靠这个吃饭的皇帝?后宫些许事情,在他看来,不过是反掌之间的小事罢了。从前有所不为,只是不想在自家后院,还要玩弄这些手段,如今么……
#
徐循虽然也不理解太后的怒火,但她并不像皇帝想得那样恐惧惊惶,惴惴不安。相反她还觉得有点好笑,如果太后觉得与己无关也罢了,可偏偏太后觉得这是在打她的脸,也就说把这事算自己身上了。
那倒好,太后平时是最信佛的一个人,按说知道了就在这宫廷里,便有这么些女子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只能婉转就死,如此的情形持续了起码三到五年——怎么都该吃几天斋求个安心吧,没想到她不但不惧怕阴司报应,反而还有脸生气。
当然了,这话是不好和皇帝说的,再怎么说那也是他妈么,她表面上只是表态坚决听从皇帝指示,尽量不惶恐担心云云。皇帝看来好像没被她糊弄过去,他奇怪地看了她几眼,似乎想要问,可嘴唇蠕动一下,又忍住了——应该也猜得出来,她藏住没说的,准没好话。
第二日她还是照常视事,倒是皇帝那边闹腾出了点新动静,他下旨令人去江南搜求名医,‘以备皇后、公主之用’。
宫里需要名医的公主也就是莠子了,但莠子如今也就是熬日子,她那是天生弱症,治不来的。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捎带来的罢了,这名医真正,还是为皇后治病所用。
徐循听了也觉得挺好,孙皇后的病,吃刘太医的药似乎不能见好,太医院给身份越尊贵的人用药,往往就越是小心,宁可是不好不坏,做个太平方子,也不敢冒一丁点儿险,指不定外来的和尚还会念点经。皇后这事也是个契机,若能留用的话,以后太医院里的选择就又多了一个了。
如此过了四五天,皇帝那边还没送信,徐循这里也就没有动静,她倒是好奇皇帝会如何规劝太后,为自己开脱——这对母子好像从来没有口角过,起码皇帝没对太后顶过嘴,虽然这件事上他是站在自己这边(她当然感觉得出来),但徐循还真不知道他会不会和当年在太后和孙贵妃之间调停一样,把事情越调停越糟。
不过,虽然她的条陈现在推行下去的可能性已经是不太大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不知道是哪边走漏了风声,现在满宫里都在传这事儿了,徐循这里整天就接待着一些上门探口风的人,连何仙仙都拨冗跑了一趟——别人她基本都不见的,但何仙仙的面子要给。
何仙仙主要是来骂她的,“你这一闹,人心浮动,以后谁还能安心服侍,不都想着过几年出去?我看以后宫里的贵重物事都会没得快些——都是偷走了做日后出宫用!”
徐循啼笑皆非,也不辩解,顺着何仙仙的话自责了几句,“是我不对,合该你骂——骂舒服了吗?”
何仙仙喘了口气,也笑了,“骂舒服了,我成天照顾孩子,心里窝火得很,偏偏你又不安生,骂了你几句,我还舒服点。”
两人谈了几句话,她又要回去了,“莠子该醒了,醒来还吃药呢!”
这几年为了这个女儿,她瘦了不少,也老得很快。
何仙仙登门的第二天,太后估计也耐不住了,她打发了一个面生的老都人来给徐循送东西。
“听说娘娘前阵有咳嗽,”这宫女板着一张脸,语气比冰还冰。“老娘娘给您送了新下来的枇杷,最是润喉的。”
徐循心领神会,也乐于配合,她恭恭敬敬地送走老宫女,第二天便唤了刘太医过来生病。
作者有话要说:小标题开玩笑的
太后大怒的主要原因不是更年期,哈哈哈,虽然次要原因是这个,还有一点点长期阴阳无法调和的问题。
第213章 上火
进太医局几年,刘太医早非昔日的初哥了,他眉宇间曾经的英气,想必已被时间消磨,徐循透过薄纱屏风望着他走过来的时候,心里也不期然有几分感慨:只从他的步态,真就能觑出一个人心境的变化。若是如今的他为昔日的静慈仙师问诊,只怕当时,静慈仙师未必能保得住命。
不过,世故也有世故的好处,起码现在的刘太医就很懂得和后宫妃嫔们打交道,徐循唤人请他过来时,只说了自己有些须不适,所以刘太医扶脉的时候很明显就没怎么用心,手指虚虚地沾着脉门,都没按实了,过了一会就问,“未知娘娘何处不适,症候延续了几日了?”
规矩最严格的时候,妃嫔甚至不能直接和太医对话——起码宫规是如此要求的,不过事实上大家只不过继续维持立屏风的规矩而已,就徐循所知,何仙仙有时候连屏风都不要,就直接和太医对面讨论莠子的病情,也没有人去怪罪她。
眼下四周环伺着起码十人,并无避嫌之虞,徐循也不是摆架子的人,便亲自回答,“似乎是有些咳嗽。”
她声线中气十足,半点都不曾嘶哑,脉象强健有力,和‘似乎有些咳嗽’的距离似乎都有点迢远,刘太医倒是咳嗽了一声,“娘娘素日辛劳,偶感风寒,也是常有的事。不若卧床静养几日,微臣开个方子,您吃几贴,想必就能痊愈了。”
“不知此病是否需要绝对静养,那些家务繁琐事,也不能烦我的心?”徐循问得完全很直接了,在这种事上她从来不追求精致。
刘太医谦卑道,“娘娘说是就是。”
“那还请大夫在医案上好生誊写清楚了。”徐循吩咐了一句,也不多做解释——她估计自己就是要说,刘太医也会掩耳疾走而去的。“为难大夫了。”
“此为臣下本分,娘娘过奖。”看得出来,刘太医松了口气:开假病假条,本来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又是在贵妃的要求下开的,此事给他带来麻烦的可能微乎其微,也令他放下心来,跪地给徐循行了礼,便退出了屋子。
至于赏赐什么的,那是绝对没有的,就算有,刘太医也不可能收。徐循要赏,只能通过逢年过节官方途径赏赐,其余任何一种可能,都将被视作私相授受,哪怕给的只是银子,也是极为犯忌和不光彩的一件事。再说这点小事,也犯不上赏,莠子不行的时候,几个太医轮班入值,到了这个地步,何仙仙才和徐循提了一笔,徐循在腊月时和尚宫局商量了,多赏了那几位太医几百两银子。——至于子女的出身之类的,何仙仙的能量还没到这一步。
病假条这样的小人情,开出来也就算了,到了下午,尚宫局那面把刘太医的医案给徐循抄录送来了,两位尚宫联袂而至,给徐循请安探病。
“娘娘……”毕竟都是台面上的人物,虽然徐循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但看一眼两位尚宫的表情就是明白了:绝对都知道了,指不定比她还更清楚清宁宫那边的动静呢,如果说她俩连太后当时的表情都听人描述过了,她也一点都不会吃惊的。
虽然她做这些事,并非为了图谁的感激,但望见两个素日里一脸职业微笑的嬷嬷,现在改换了态度,一个个都是欲言又止,眼神里流露出千言万语的,徐循心里也用上了一股暖意,她冲两个尚宫一摊手,道,“不必多说了,你们稍等一会,我给老娘娘那写封信,待这几日大哥来再和他商量一番……我看,这宫务只怕是要被老娘娘收回去了。”
刘尚宫扯起帕子擦了擦眼角,虽然徐循觉得她并无眼泪,但这已表明态度,“娘娘切请保重娇躯——”
她一直以来都是极想出宫的,这一点,徐循感觉得到,如今她的态度,也比郑尚宫更直白,只差没说个‘敌老你幼,来日方长’了。不过,郑尚宫对徐循的态度亦友好得多了,她先按了按刘尚宫的胳膊,方才劝慰徐循,“娘娘请安心养病,若是缺什么了,您一句话,奴婢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我自然是安心的,就觉得辛苦你们了。”徐循也说些客气话,不过也算是真心实意,这两个尚宫并不算难以相处,起码没有给她扯后腿,“这几个月跟着我,生发了多少事情,要比往年更辛苦不说,还没多少赏赐。我虽有意表示——不过,又不想害了你们。”
三人交换了几个眼色,彼此心照不宣,不过这种话不能说透的感觉不是很好,再加上徐循还要写信,两位尚宫略坐了坐,也就行礼告退。走出了一段路,彼此看了一眼,也都叹了一口气:此次过来探望,算是给自己的猜测敲砖钉脚了。徐娘娘惹怒老娘娘,以至于从管宫位置上跌落下来,看来已是无可挽回的事实。
“到底是得宠。”郑尚宫忽然没头没脑地道,“换做是那几位,这事儿够她们喝一壶了,贵妃娘娘就和没事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