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安慰与诉苦
诡异地,张昌宗居然有种心头大石即将落地的紧张感和踏实感,问太平公主:“岳母大人真如此想?”
太平公主不置可否,眼睛微眯,好整以暇的问:“你呢?你和秀儿怎么想的?怕我在权力中迷失?”
张昌宗和薛崇秀的担忧就没怎么掩饰过,两人还一再试探、劝诫太平公主,被她看出来才正常,看不出来才奇怪,太平公主又没中弱智光环。
张昌宗讪笑着表态:“我们自然是支持岳母大人的。”
太平公主啧了一声:“莫非贤婿忘了今日过来的原由?”
啪!实力打脸!
张昌宗觉得脸有些肿,合着刚才那么轻易就让他糊弄过去,是在这里等着他呢,立时便苦了脸,不敢说话了。
太平公主嗤笑一声,淡然道:“本宫知道,在政事上,我是差了些,不如你与太子目光长远。”
“太子?”
张昌宗重点提了一句。太平公主没好气的白他一眼,道:“好吧,在看人上也不如你与秀儿有眼光,太子确实精明能干,不是受人摆布之人,本宫当日是小看了他。”
张昌宗还宽慰她:“太子往日做临淄王时浪荡无行,大家都知道,岳母大人看错了也不奇怪,只是,大人您现在对太子还存着摆布之心吗?若是当今登基之初,便改易太子,那还有说道,现如今,太子在朝中的人望,岳母不及也。”
新君登基,千头万绪,李旦是个特别识时务的怂货,登基至今,朝廷大事基本都是交给太平公主和太子处理。人不怕有事做,就怕没事做,只有做事才能显出你的能耐来,太子李隆基就是这样。
都不是外人,张昌宗也就直言:“先头的几个做过太子的皇子们,一个还比一个不靠谱,折腾得满朝文武苦不堪言,如今新君登基,太子但凡做得中规中矩些,便是优秀了,何况,太子做得不止中规中矩,自然让苦熬了许久的朝臣们喜出望外了!”
太平公主低笑一声,还有心情点评:“喜出望外这词用得颇为精妙,贤婿不愧是才子,便连才子们惯会的伶牙俐齿也具备了。”
这话说得张昌宗一乐,自己也笑起来。不过,他说的确实是大实话,李隆基是有几分能耐的。一开始,确实有忙乱懵懂的时候,但是,有人愿意教,他又愿意学,并且学习能力还挺好的,意外的干得不错。
群臣也是蛮不容易的,大多都是经历过女皇、中宗两朝的,现如今是第三朝了,前头可没什么靠谱的太子,特别是中宗朝的太子,可把大家折腾坏了。
就跟张昌宗说的一样,只要李隆基做到及格分,大家就很开心了,没办法,前头的太差了,把大家标准都降低了。但是,李隆基不止标准,做得还挺优秀,简直就是惊喜了有木有!
不过,逗趣归逗趣,正事还得说,张昌宗道:“不瞒岳母大人,从岳母大人决定扶持临淄王做太子时,小婿和秀儿就在担心。若太子是个庸人,需要仰仗岳母大人才能在朝中立足还好说,可太子不是。所以,岳母大人还有摆布太子的心吗?”
太平公主顿了一下,摇头:“即便有心,也要受我摆布才行啊。”
看来是知道不行了。
张昌宗点点头,继续问:“既然太子非是任人摆布之人,那岳母可以更易太子之心?毕竟,陛下那边,对岳母您可谓言听计从。”
太平公主白他一眼,嗔道:“那是他儿子!虽说换个太子还是他儿子,但是,被废的还能活命吗?圣上再耳根软,涉及亲子生死存亡,你以为他是中宗吗?”
哦哟,那是你哥,你居然这么吐槽你哥……果然是亲妹!
张昌宗连同情心都不想给已经驾崩的中宗陛下,古往今来凉薄的帝王不少,但是,凉薄到因为怕老妈而把儿子、闺女逼死的,也就中宗一个。
张昌宗舒了口气,笑道:“既然岳母大人都明白,那事儿就好办多了!”
“计将安出?”
太平公主问了一句。张昌宗道:“先把占着的占牢靠了!”
“怎么说?”
“投到岳母大人门下的人,挺多的吧?”
“是挺多的。”
“岳母大人记得名号、官位吗?”
“大致记得。”
“请上笔墨。”
下人端来笔墨纸砚,滴水磨墨,张昌宗沾了沾毛笔,摊开纸张就开始写,一张写朝廷有多少官职,不拘文武,全写下来;另外一张写投到太平公主门下的人,按官职分门别类的写好,写完了,摊在案上晾干,两张纸摆一块儿:“岳母大人请看。”
太平公主把他赶一边去,站到案前细细端详,看了一会儿,自我点评:“本宫门下,门人众多,可能入贤婿眼?”
张昌宗:“……”
槽点太多,有种无从吐起的蛋疼感!
张昌宗平抑一下心情,道:“多而无用!”
太平公主横他一眼,冷声道:“怎么无用?”
张昌宗点点朝廷官职表,直接道:“岳母难道看不出来吗?京城里的兵卒,都在什么人手里?还有,朝廷的重臣们,又有几人是倾向太子的,岳母看不出来吗?”
太平公主昂然道:“京中兵权多在诸王之手,太子除了东宫和部分羽林卫的士卒,能动用者不多。”
张昌宗一针见血:“多不多的,京城就这么大,又不是要戍守京师,平息政变、诛杀逆贼,要的是出其不意,有人就够了,贵精不贵多。”
太平公主想起唐隆政变的事,瞬间哑口无言,眯着眼瞪着两张纸。张昌宗又道:“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岳母大人不觉得朝廷官太多了吗?”
太平公主愣了一下,细细端详官职表,问道:“多吗?不是把斜封官裁撤了吗?现下的官职还多?”
张昌宗认真点头:“多!官员冗繁,国库空虚,京中兵权分散,兵权分散在诸王手中等等,都是现下的问题。兵权分散这个问题,对太子有害处,对岳母却是好事,太子手中兵少,他的位置就不够稳当,想做事就有顾忌。但是,这个害处也有限,因为掌兵的诸王是他的亲兄弟,且都是归顺他的亲兄弟,若是有个什么,诸王会支持谁呢?”
太平公主表情凝重起来。张昌宗自问自答:“目前的形势下,太子有功,储位又稳,首选自然是太子,毕竟,名正言顺,占着大义名分。何况,亲兄弟当太子掌权,总比亲姑姑好吧?”
太平公主沉着脸点头。
太平公主不置可否,眼睛微眯,好整以暇的问:“你呢?你和秀儿怎么想的?怕我在权力中迷失?”
张昌宗和薛崇秀的担忧就没怎么掩饰过,两人还一再试探、劝诫太平公主,被她看出来才正常,看不出来才奇怪,太平公主又没中弱智光环。
张昌宗讪笑着表态:“我们自然是支持岳母大人的。”
太平公主啧了一声:“莫非贤婿忘了今日过来的原由?”
啪!实力打脸!
张昌宗觉得脸有些肿,合着刚才那么轻易就让他糊弄过去,是在这里等着他呢,立时便苦了脸,不敢说话了。
太平公主嗤笑一声,淡然道:“本宫知道,在政事上,我是差了些,不如你与太子目光长远。”
“太子?”
张昌宗重点提了一句。太平公主没好气的白他一眼,道:“好吧,在看人上也不如你与秀儿有眼光,太子确实精明能干,不是受人摆布之人,本宫当日是小看了他。”
张昌宗还宽慰她:“太子往日做临淄王时浪荡无行,大家都知道,岳母大人看错了也不奇怪,只是,大人您现在对太子还存着摆布之心吗?若是当今登基之初,便改易太子,那还有说道,现如今,太子在朝中的人望,岳母不及也。”
新君登基,千头万绪,李旦是个特别识时务的怂货,登基至今,朝廷大事基本都是交给太平公主和太子处理。人不怕有事做,就怕没事做,只有做事才能显出你的能耐来,太子李隆基就是这样。
都不是外人,张昌宗也就直言:“先头的几个做过太子的皇子们,一个还比一个不靠谱,折腾得满朝文武苦不堪言,如今新君登基,太子但凡做得中规中矩些,便是优秀了,何况,太子做得不止中规中矩,自然让苦熬了许久的朝臣们喜出望外了!”
太平公主低笑一声,还有心情点评:“喜出望外这词用得颇为精妙,贤婿不愧是才子,便连才子们惯会的伶牙俐齿也具备了。”
这话说得张昌宗一乐,自己也笑起来。不过,他说的确实是大实话,李隆基是有几分能耐的。一开始,确实有忙乱懵懂的时候,但是,有人愿意教,他又愿意学,并且学习能力还挺好的,意外的干得不错。
群臣也是蛮不容易的,大多都是经历过女皇、中宗两朝的,现如今是第三朝了,前头可没什么靠谱的太子,特别是中宗朝的太子,可把大家折腾坏了。
就跟张昌宗说的一样,只要李隆基做到及格分,大家就很开心了,没办法,前头的太差了,把大家标准都降低了。但是,李隆基不止标准,做得还挺优秀,简直就是惊喜了有木有!
不过,逗趣归逗趣,正事还得说,张昌宗道:“不瞒岳母大人,从岳母大人决定扶持临淄王做太子时,小婿和秀儿就在担心。若太子是个庸人,需要仰仗岳母大人才能在朝中立足还好说,可太子不是。所以,岳母大人还有摆布太子的心吗?”
太平公主顿了一下,摇头:“即便有心,也要受我摆布才行啊。”
看来是知道不行了。
张昌宗点点头,继续问:“既然太子非是任人摆布之人,那岳母可以更易太子之心?毕竟,陛下那边,对岳母您可谓言听计从。”
太平公主白他一眼,嗔道:“那是他儿子!虽说换个太子还是他儿子,但是,被废的还能活命吗?圣上再耳根软,涉及亲子生死存亡,你以为他是中宗吗?”
哦哟,那是你哥,你居然这么吐槽你哥……果然是亲妹!
张昌宗连同情心都不想给已经驾崩的中宗陛下,古往今来凉薄的帝王不少,但是,凉薄到因为怕老妈而把儿子、闺女逼死的,也就中宗一个。
张昌宗舒了口气,笑道:“既然岳母大人都明白,那事儿就好办多了!”
“计将安出?”
太平公主问了一句。张昌宗道:“先把占着的占牢靠了!”
“怎么说?”
“投到岳母大人门下的人,挺多的吧?”
“是挺多的。”
“岳母大人记得名号、官位吗?”
“大致记得。”
“请上笔墨。”
下人端来笔墨纸砚,滴水磨墨,张昌宗沾了沾毛笔,摊开纸张就开始写,一张写朝廷有多少官职,不拘文武,全写下来;另外一张写投到太平公主门下的人,按官职分门别类的写好,写完了,摊在案上晾干,两张纸摆一块儿:“岳母大人请看。”
太平公主把他赶一边去,站到案前细细端详,看了一会儿,自我点评:“本宫门下,门人众多,可能入贤婿眼?”
张昌宗:“……”
槽点太多,有种无从吐起的蛋疼感!
张昌宗平抑一下心情,道:“多而无用!”
太平公主横他一眼,冷声道:“怎么无用?”
张昌宗点点朝廷官职表,直接道:“岳母难道看不出来吗?京城里的兵卒,都在什么人手里?还有,朝廷的重臣们,又有几人是倾向太子的,岳母看不出来吗?”
太平公主昂然道:“京中兵权多在诸王之手,太子除了东宫和部分羽林卫的士卒,能动用者不多。”
张昌宗一针见血:“多不多的,京城就这么大,又不是要戍守京师,平息政变、诛杀逆贼,要的是出其不意,有人就够了,贵精不贵多。”
太平公主想起唐隆政变的事,瞬间哑口无言,眯着眼瞪着两张纸。张昌宗又道:“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岳母大人不觉得朝廷官太多了吗?”
太平公主愣了一下,细细端详官职表,问道:“多吗?不是把斜封官裁撤了吗?现下的官职还多?”
张昌宗认真点头:“多!官员冗繁,国库空虚,京中兵权分散,兵权分散在诸王手中等等,都是现下的问题。兵权分散这个问题,对太子有害处,对岳母却是好事,太子手中兵少,他的位置就不够稳当,想做事就有顾忌。但是,这个害处也有限,因为掌兵的诸王是他的亲兄弟,且都是归顺他的亲兄弟,若是有个什么,诸王会支持谁呢?”
太平公主表情凝重起来。张昌宗自问自答:“目前的形势下,太子有功,储位又稳,首选自然是太子,毕竟,名正言顺,占着大义名分。何况,亲兄弟当太子掌权,总比亲姑姑好吧?”
太平公主沉着脸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