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天子守国门
朱棣和徐皇后夫妻俩对视一眼。
没错。
当时徐皇后找朱棣请求今夜微服出游时,朱棣正在和南康公主、大名公主等人闲聊“家常”。
帝王家哪有家常。
朱棣见这些姐姐妹妹都是有目的的。
安抚丧夫的大名公主,给南康公主求情的机会——南康公主的驸马胡观,在建文三年跟随李景隆讨伐朱棣,被活捉,现在还关着呐。
朱棣打算放了他。
不得不说,朱棣对朱家人仁至义尽。
朱棣沉吟半晌,涉及到公主了,不可儿戏,决定先放一边,“那你以为朕心中当务之急应该先做哪些事?”
兼听则明。
黄昏看了看左右。
朱棣冷哼一声,“没人,但说便是。”
黄昏思忖一阵,道:“找回宝庆公主这是当务之急,不过天下都是陛下的,找回公主不难,其他方面的事情都是小事。削藩一事,之前觐见陛下,已知道陛下心意,这件事极其漫长,但还有一事,相信陛下在心中已计议多日。”
朱棣,“哦?”
你还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不成。
黄昏缓缓的道:“天子守国门!”
还能有什么事。
迁都啊!
朱棣这货在北方呆惯了,入主应天没多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况且这货是钢铁直男,最喜的便是沙场驰骋,打得元朝余孽找不着北。
在应天可不好打仗。
迁都,对今日朱棣而言,绝对是一件藏匿在他内心深处的秘密,而且这件事朱棣还真的做了,永乐元年,也就是今年开始,将北平改名顺天府,立为行在。
行在就是陪都。
其后迁都一事便在默默的进行,历时十余年,最终在永乐十九年迁都。
朱棣瞠目结舌。
好一句天子守国门!
徐皇后也讶然得很,她最了解丈夫,知道他心中所向,但这事朱棣从没在任何人面前提过,可黄昏竟然知道?
黄昏就知道这夫妻俩会这样反应。
必须好好解释。
要不然白瞎了姚广孝的一番指点。
道:“先从国家边疆时势来看,陛下回北平是最佳选择,可以快速有效的调控雄师,便于天威纵横沙场,威慑蒙古南侵,且能让陛下远离南方的政治势力,便于掌控全国,也能杜绝昨夜之事。而陛下乃是沙场不世之帅才,又久居北方,自然想回到故地,这是人之常情。”
真亦假时假亦真。
反正就是结合历史资料忽悠朱老板。
朱棣眼睛一亮,不得不承认,黄昏说的句句在理。
这件事证明了一点:黄昏有着超越常人的政治目光,对局势和时事的判断入木三分,差那么一丢丢就赶上我老朱了。
确实是个人才。
还好自己当初容忍了他一下,没有听说徐妙锦说他是神棍就一把火烧了这小子。
朱棣不怒反喜,笑道:“没有的事,朕初登大宝,万事待兴,且大明威慑四海,蒙古余孽岂敢南侵,此事休要再提。”
还不到迁都的时候。
黄昏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徐徐图之。
又贼眉鼠眼的说了句陛下圣明,到时候木已成舟,也就没什么人能反对了。
朱棣眼睛又一亮。
哈哈大笑,声震殿宇。
你小子真是个蛔虫,竟能说出这等好建议。
没错。
我就慢慢提升北平的地位,徐徐图之,等北平那边一切准备就绪,再说迁都一事,我看朝中还有谁敢反对!
嗯,先将北平立为行在罢……
这个事情当然不能朱棣自己去朝会上说,得找个臣工来配合。
朱棣的目光落在黄昏身上。
就你了。
利用你小子的神棍身份来说迁都,再合适不过!
自己先和臣工分析版图、友邦局势,弘扬天子守国门的言论,再让黄昏说什么龙归故地大明大兴,甚至可以用昨夜大火为借口。
这种言论还是很有用途的。
朱棣当初在北平装疯卖傻之时,用过这种策略。
读书人是不好忽悠。
但老百姓信这一套。
不过黄昏说这些话还是有点人微言轻,要不给他个功名?
像老爹对刘莫邪那样。
于是大笑着道:“罢了,朕就不追究你欺君之事,但仅是暂时而已,若你有违法犯纪之事,朕定然不轻饶。今日之事莫要外泄,休要告诉他人。”
黄昏的神棍身份还能派上大用。
钓鱼。
建文余孽总会按捺不住的。
没错。
当时徐皇后找朱棣请求今夜微服出游时,朱棣正在和南康公主、大名公主等人闲聊“家常”。
帝王家哪有家常。
朱棣见这些姐姐妹妹都是有目的的。
安抚丧夫的大名公主,给南康公主求情的机会——南康公主的驸马胡观,在建文三年跟随李景隆讨伐朱棣,被活捉,现在还关着呐。
朱棣打算放了他。
不得不说,朱棣对朱家人仁至义尽。
朱棣沉吟半晌,涉及到公主了,不可儿戏,决定先放一边,“那你以为朕心中当务之急应该先做哪些事?”
兼听则明。
黄昏看了看左右。
朱棣冷哼一声,“没人,但说便是。”
黄昏思忖一阵,道:“找回宝庆公主这是当务之急,不过天下都是陛下的,找回公主不难,其他方面的事情都是小事。削藩一事,之前觐见陛下,已知道陛下心意,这件事极其漫长,但还有一事,相信陛下在心中已计议多日。”
朱棣,“哦?”
你还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不成。
黄昏缓缓的道:“天子守国门!”
还能有什么事。
迁都啊!
朱棣这货在北方呆惯了,入主应天没多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况且这货是钢铁直男,最喜的便是沙场驰骋,打得元朝余孽找不着北。
在应天可不好打仗。
迁都,对今日朱棣而言,绝对是一件藏匿在他内心深处的秘密,而且这件事朱棣还真的做了,永乐元年,也就是今年开始,将北平改名顺天府,立为行在。
行在就是陪都。
其后迁都一事便在默默的进行,历时十余年,最终在永乐十九年迁都。
朱棣瞠目结舌。
好一句天子守国门!
徐皇后也讶然得很,她最了解丈夫,知道他心中所向,但这事朱棣从没在任何人面前提过,可黄昏竟然知道?
黄昏就知道这夫妻俩会这样反应。
必须好好解释。
要不然白瞎了姚广孝的一番指点。
道:“先从国家边疆时势来看,陛下回北平是最佳选择,可以快速有效的调控雄师,便于天威纵横沙场,威慑蒙古南侵,且能让陛下远离南方的政治势力,便于掌控全国,也能杜绝昨夜之事。而陛下乃是沙场不世之帅才,又久居北方,自然想回到故地,这是人之常情。”
真亦假时假亦真。
反正就是结合历史资料忽悠朱老板。
朱棣眼睛一亮,不得不承认,黄昏说的句句在理。
这件事证明了一点:黄昏有着超越常人的政治目光,对局势和时事的判断入木三分,差那么一丢丢就赶上我老朱了。
确实是个人才。
还好自己当初容忍了他一下,没有听说徐妙锦说他是神棍就一把火烧了这小子。
朱棣不怒反喜,笑道:“没有的事,朕初登大宝,万事待兴,且大明威慑四海,蒙古余孽岂敢南侵,此事休要再提。”
还不到迁都的时候。
黄昏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徐徐图之。
又贼眉鼠眼的说了句陛下圣明,到时候木已成舟,也就没什么人能反对了。
朱棣眼睛又一亮。
哈哈大笑,声震殿宇。
你小子真是个蛔虫,竟能说出这等好建议。
没错。
我就慢慢提升北平的地位,徐徐图之,等北平那边一切准备就绪,再说迁都一事,我看朝中还有谁敢反对!
嗯,先将北平立为行在罢……
这个事情当然不能朱棣自己去朝会上说,得找个臣工来配合。
朱棣的目光落在黄昏身上。
就你了。
利用你小子的神棍身份来说迁都,再合适不过!
自己先和臣工分析版图、友邦局势,弘扬天子守国门的言论,再让黄昏说什么龙归故地大明大兴,甚至可以用昨夜大火为借口。
这种言论还是很有用途的。
朱棣当初在北平装疯卖傻之时,用过这种策略。
读书人是不好忽悠。
但老百姓信这一套。
不过黄昏说这些话还是有点人微言轻,要不给他个功名?
像老爹对刘莫邪那样。
于是大笑着道:“罢了,朕就不追究你欺君之事,但仅是暂时而已,若你有违法犯纪之事,朕定然不轻饶。今日之事莫要外泄,休要告诉他人。”
黄昏的神棍身份还能派上大用。
钓鱼。
建文余孽总会按捺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