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第两百四十节 请君入瓮(3)【第一更】
  第二天,李成再次穿着一身方士服,来到了闹市口。
  昨日听过他的故事的人,大凡有空的,今日都一个不差的早在那里候着了。
  甚至还有人带着朋友一起过来等候。
  谁叫这个时代,就连列侯都没有什么太丰富的娱乐活动?
  于是,今天的听众比起昨天还要多上许多。
  一天的内容讲完,恰好卡在哪吒自杀,剜肠剔骨,断臂剖腹处。
  “先生,再讲一会吧……”一个读书人打扮的男子拉住李成的袖子,恳求道:“哪吒难道就此死了不成?”
  “是啊,是啊!”很多人都符合着:“三太子虽然顽劣,但终究是个孩子,血气方刚,就此死了,岂不是可惜?”
  在此之时,太子,这个名词并非是专职皇储。
  公侯列卿诸侯的世子,也是叫太子的。
  甚至就是一般豪强望族家的世子,也可以叫太子,并不是皇储的专用。
  因此,人们对哪吒的反应,跟后世大不相同。
  甚至有人觉得,哪吒实在有些不孝,身为儿子,怎么可以指责父母?
  但总的来说,这个故事讲到现在,称得上已经进入一个高潮了,各路神仙纷纷出现。
  而纣王倒行逆施,追求奢华的享受,酒池肉林,同时用炮烙之刑对付敢于直谏的士大夫,更是让许多读书人恨得咬牙切齿。
  读书人,是士大夫的预备,负天下之重望,岂能任由昏君如此摆布?
  而故事里的周文王形象更是让读书人们一个个点头称是。
  真正的明君,就该是这样嘛……
  当然,最好是跟国初的孝惠天子那样,垂拱而治,当个装饰品最好……国家大事,还是应该由士大夫来操办!
  当然了,这仅仅是读书人的想法。
  大部分的听众,都为这个故事着迷了。
  他们感觉,这似乎好像就是真的,一个真正的,被掩埋在岁月中的真实历史。
  “难怪读书人总说三代之治,三代之治……”一个走贩叹道:“原来,在三代之时,天上的神仙会出现在人间,我算明白了为什么彭祖能活那么久了……想必是当初吃过什么神仙的神药,仙酒!”
  彭祖,是传说中一个超级长寿的长者,有传说他活了五百岁。
  “当初齐人李少翁,难不成真的活了几百岁?”另外一人在旁摸着头想着。
  看着乱哄哄的人群,李成现在已经开始适应这种状况了。
  他拱拱手,道:“诸位,在下昨日就说过了……一天讲多少,是有定数的,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否则,就是逆天而行!”
  然后,他就挤开人群,坐上一辆马车,消失在人海中。
  一连四五天,李成都是这样重复着。
  虽然,每天讲的内容越来越少。
  起初,可能一讲就是一个时辰,但到了最后,一天却只讲两刻钟了。
  但听众却是越来越多。
  最开始,不过百余人在听,但,故事讲到第六天,前来听讲的人,已经超过了千人,一大早开始,这些人就自备坐席,在闹市口等着,翘首以待。
  而通过口口相传,《封神榜》的故事,也渐渐开始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中传了开来,孩子们最是喜欢这种故事,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以后,不少孩子都开始吵着闹着要带个项圈,缠两根布条去当哪吒。
  负责长安治安的京兆伊、执金吾,右扶风以及水衡都尉衙门的官吏,见到这么多人聚集,全部都浑身打了一个冷战,赶紧带人过来。
  过往的教训告诉他们,民众一旦开始聚集,就意味着要出乱子。
  而在长安城里,若是出点什么乱子……他们全家的脑袋加起来都不够砍的。
  这些人战战兢兢的带着手底下的差役,到了闹市口,一问,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个方士在这里说故事……”一个官员拍了拍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的胸脯。
  对于官僚来说,只要不出事就是最好的消息。
  当然,他也开始好奇了起来。
  那个方士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竟让长安人如此追捧,这么早就带着坐席在这边等着了,而且,来的人越来越多,看样子,很快就能把这条街道给堵死了!
  这个官员还发现,在前来听故事的人,甚至还有三三两两的读书人。
  有些读书人,甚至是坐着马车,带着许多竹简赶来的。
  “诸位,你们这是?”这个官员走到一个正从马车上搬着竹简下来的读书人面前,问道。
  “尊驾有所不知,每日在此讲故事的那个方士所说的事情,很有意思,只听一遍,实在是太遗憾了,因此我等便决定将之抄录起来,回去以后再继续看!”这个士子见问话的是一个官员,便拱拱手,施礼答道。
  “真的有意思?”官员摸了摸下巴:“也罢,索性今日无事,便在这里听听故事也不错……反正,吾是出来巡查的……在花街柳巷也是巡查,在这里也巡查……”
  一念至此,这个官员就招呼着手下去给他找个席子来,自己则仗着官员的身份,抢占了一个最好的地段。
  -0-0-0-
  一个时辰之后。
  今天的故事讲完,那个方士轻飘飘的离去。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官员却还在故事里回味:“说的简直跟真的一样!”
  今天的故事,已经讲到了比干被纣王挖心,恰是人民群众最喜欢听的桥段之一。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