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周皇柴荣
蓝怡双手捧着这本有些分量的蓝色封皮线装诗稿,被“草堂集”三个大字晃瞎了眼睛!
“竟是《草堂集》!李阳冰替李白辑成的诗文集《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而闻名于诗坛的《草堂集》!”
李白病逝之前,将自己的诗稿万卷托付给他的好友当涂县令李冰阳,请其为之作序。李冰阳为之整理诗稿并作《草堂集序》。这篇序言流芳百世,但遗憾的是十卷《草堂集》已佚,蓝怡没有想到自己竟能见到已佚的太白诗稿,整个心神都被它摄了去。
迫不及待地将诗稿轻轻翻开,看着一列列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蓝怡的手都有些发抖,她深吸一口气,才慢慢将书合上还给夏婉,发现夏婉正带笑的看着她,不禁有些脸红。
“让姐姐见笑了,小妹曾听先夫谈起李青莲。先夫对其十分推崇,说他是位洒脱不羁的大诗人,诗作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小妹也读过青莲的几篇名作,只是这《草堂集》还是第一次见到。”
“妹妹喜欢便好,我这里还有些书,妹妹选两本带回去看吧,权当这两日等候的消遣。”夏婉说着抬手让春草把书箱取过来放在床上。
书箱是实木雕刻而成,古朴精致,书箱内的书籍新旧不一,但都十分整洁,并无折角污损,由此便知夏婉乃是爱书之人。
“这怎么好意思,我带着孩子腌臜,若弄脏姐姐的书就不好了。”
夏婉看着蓝怡两眼放光,想看又不好说的样子,不禁失笑。她这几日还是第一次见到蓝怡这等表情,知她也爱书,相近的爱好让夏婉觉得与蓝怡又亲近几分。
“瞧妹妹说的,这几本书本就是带来打发路上时日的。”夏婉抬手从檀木书箱里取出一本较厚蓝皮书递给蓝怡,“想来妹妹也是与我一样不常出远门的,咱大周地广物丰,着实不是咱们能想出来的,这本地志我瞧过几遍,记载颇为详细,妹妹拿去看吧。不瞒妹妹,若不是你姐夫在梅县做个小吏,姐姐我也是拿不到这书的。”
蓝怡接过书,但见深蓝色封面上边写着四个大字:《大周地志》。她笑得眼睛眯成一道缝,这本地志来的正是时候,让她了解大周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情况,摆脱两眼一抹黑的尴尬。
“姐姐的老公竟是做官的么,蓝怡真是高攀了。”虽然夏婉说是“梅县小吏”,但就凭她这做派和行头,想来其丈夫应是“官”而非“吏”,只是自谦之词罢了。
“老公?夫君么?这称谓以前倒没听过。”夏婉看着蓝怡仍是满脸兴奋,并未因自己的身份而变化态度,对她又添几分欣赏,深觉这个妹妹认的不错。
夏婉打量蓝怡的脸色,发觉比昨日好上许多,问道,“妹妹今日面色倒是比昨日好些,昨晚看来睡的甚好,宝宝定是个晚上睡觉乖的。”
“是啊,这孩子乖得很,晚上睡觉十分老实。”蓝怡笑着答道,“姐姐现在可能感受到肚子里的孩儿动了?”
“这倒不曾,乳娘说要等到六个月才能感觉到呢。”夏婉摸着肚子,又看看床头放着的陶土娃娃,面上满是期待。
蓝怡松了一口气,见着书籍一时失神现代词语竟溜了出来,还好夏婉并未在意。“老公”这一词,在古代更多的时候指的是太监,若是此地也是如此,她这称呼就十分让人怀疑和不舒服了。
怀揣《大周地志》回到客房,蓝怡哄睡宝宝后便净手开始翻读。
说起地志,流传后世最为有名的恐怕是初唐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不过这部书也已经散失大半,其规模如何蓝怡自然不得知晓。这本《大周地志》比在夏婉处看到的《草堂集》倒是厚了不少,书的作者落款是柴公常,此人蓝怡并未听说过,应该不是什么诗词大家。
该书按大周的州县建置,详载各建置的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内容十分丰富。蓝怡根据上边的总体描述,发现大周和大唐的疆域相当,东北也是有突厥吐蕃、高句丽等国。
她首先翻看了此行要赶往的登州,根据地志的描述,登州应在辽东半岛,靠近蓬莱之处。
“山东蓬莱,这可是好地方啊。”蓝怡庆幸,好在这登州并不靠近大周边疆,不是什么战乱祸事之地。“山东地靠渤海,就算再怎么变化,这自然条件还是太变不了的。”
果然,地志记载登州物产丰富,田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麦、粟和稻,稻又分为籼稻、粳稻、糯稻和占城稻(地志上说是这种稻子在大周种植面积最广,是优良品种)等品种。除了这些主要作物,登州还种植油菜、大豆等粮食作物,并未见土豆、红薯,蓝怡有些遗憾,要知道她可是最爱土豆红薯的。至于物价,书上倒是没什么具体记载,只写了一笔饱满颗粒的小麦一斛贵时要卖到万二千钱,蓝怡默算了一下,也就是一斤八十文钱,她还算勉强能接受。
约半个时辰后,蓝怡将书合上,面露几分了然,她现在知道历史在哪里发生了转折。
唐代晚期各地战乱不断,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阶段,随后是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这是她所熟知的历史轨迹。
历史上被赵匡胤篡权的后周,乃是周太祖郭威所建。郭威死后,传位周世宗柴荣,柴荣乃是有名的明君,按照历史记载他在位四年便在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后去世,年仅39岁。柴荣的幼子柴训继位一年便被赵匡胤夺权,后周灭亡。
根据地志上的只言片语和人物介绍,蓝怡现在身处的大周就是五代十国的后周。不过周世宗柴荣并没有在在位四年之时病死,而是在位了三十六年!他英明睿智,带领军队统一全国,建立全国统一集权的中央政权,开创大周盛世。现在在位的也还是柴荣的儿子柴训,只是“而立登位”的柴训已非历史上记载的“幼子”。
“柴荣?为什么他没有突然暴病而死?”蓝怡凝眉,后又摇摇头,“不管如何,他在位三十六年,传位自己的儿子柴训,柴训第一个年号便是普和。那么,现在应该是......”
蓝怡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普和六年相当于北宋初期了,公元十世纪末。”
至于具体是哪一年,她就无从得知了。
蓝怡挠挠头,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在这变化的历史时空中更无法预测时局发展,避开祸端。
罢了,她现在只是一个小小丫鬟,带着孩子逃离此地最为重要,至于这朝廷是北宋还是大周,与她何干?
“竟是《草堂集》!李阳冰替李白辑成的诗文集《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而闻名于诗坛的《草堂集》!”
李白病逝之前,将自己的诗稿万卷托付给他的好友当涂县令李冰阳,请其为之作序。李冰阳为之整理诗稿并作《草堂集序》。这篇序言流芳百世,但遗憾的是十卷《草堂集》已佚,蓝怡没有想到自己竟能见到已佚的太白诗稿,整个心神都被它摄了去。
迫不及待地将诗稿轻轻翻开,看着一列列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蓝怡的手都有些发抖,她深吸一口气,才慢慢将书合上还给夏婉,发现夏婉正带笑的看着她,不禁有些脸红。
“让姐姐见笑了,小妹曾听先夫谈起李青莲。先夫对其十分推崇,说他是位洒脱不羁的大诗人,诗作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小妹也读过青莲的几篇名作,只是这《草堂集》还是第一次见到。”
“妹妹喜欢便好,我这里还有些书,妹妹选两本带回去看吧,权当这两日等候的消遣。”夏婉说着抬手让春草把书箱取过来放在床上。
书箱是实木雕刻而成,古朴精致,书箱内的书籍新旧不一,但都十分整洁,并无折角污损,由此便知夏婉乃是爱书之人。
“这怎么好意思,我带着孩子腌臜,若弄脏姐姐的书就不好了。”
夏婉看着蓝怡两眼放光,想看又不好说的样子,不禁失笑。她这几日还是第一次见到蓝怡这等表情,知她也爱书,相近的爱好让夏婉觉得与蓝怡又亲近几分。
“瞧妹妹说的,这几本书本就是带来打发路上时日的。”夏婉抬手从檀木书箱里取出一本较厚蓝皮书递给蓝怡,“想来妹妹也是与我一样不常出远门的,咱大周地广物丰,着实不是咱们能想出来的,这本地志我瞧过几遍,记载颇为详细,妹妹拿去看吧。不瞒妹妹,若不是你姐夫在梅县做个小吏,姐姐我也是拿不到这书的。”
蓝怡接过书,但见深蓝色封面上边写着四个大字:《大周地志》。她笑得眼睛眯成一道缝,这本地志来的正是时候,让她了解大周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情况,摆脱两眼一抹黑的尴尬。
“姐姐的老公竟是做官的么,蓝怡真是高攀了。”虽然夏婉说是“梅县小吏”,但就凭她这做派和行头,想来其丈夫应是“官”而非“吏”,只是自谦之词罢了。
“老公?夫君么?这称谓以前倒没听过。”夏婉看着蓝怡仍是满脸兴奋,并未因自己的身份而变化态度,对她又添几分欣赏,深觉这个妹妹认的不错。
夏婉打量蓝怡的脸色,发觉比昨日好上许多,问道,“妹妹今日面色倒是比昨日好些,昨晚看来睡的甚好,宝宝定是个晚上睡觉乖的。”
“是啊,这孩子乖得很,晚上睡觉十分老实。”蓝怡笑着答道,“姐姐现在可能感受到肚子里的孩儿动了?”
“这倒不曾,乳娘说要等到六个月才能感觉到呢。”夏婉摸着肚子,又看看床头放着的陶土娃娃,面上满是期待。
蓝怡松了一口气,见着书籍一时失神现代词语竟溜了出来,还好夏婉并未在意。“老公”这一词,在古代更多的时候指的是太监,若是此地也是如此,她这称呼就十分让人怀疑和不舒服了。
怀揣《大周地志》回到客房,蓝怡哄睡宝宝后便净手开始翻读。
说起地志,流传后世最为有名的恐怕是初唐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不过这部书也已经散失大半,其规模如何蓝怡自然不得知晓。这本《大周地志》比在夏婉处看到的《草堂集》倒是厚了不少,书的作者落款是柴公常,此人蓝怡并未听说过,应该不是什么诗词大家。
该书按大周的州县建置,详载各建置的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内容十分丰富。蓝怡根据上边的总体描述,发现大周和大唐的疆域相当,东北也是有突厥吐蕃、高句丽等国。
她首先翻看了此行要赶往的登州,根据地志的描述,登州应在辽东半岛,靠近蓬莱之处。
“山东蓬莱,这可是好地方啊。”蓝怡庆幸,好在这登州并不靠近大周边疆,不是什么战乱祸事之地。“山东地靠渤海,就算再怎么变化,这自然条件还是太变不了的。”
果然,地志记载登州物产丰富,田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麦、粟和稻,稻又分为籼稻、粳稻、糯稻和占城稻(地志上说是这种稻子在大周种植面积最广,是优良品种)等品种。除了这些主要作物,登州还种植油菜、大豆等粮食作物,并未见土豆、红薯,蓝怡有些遗憾,要知道她可是最爱土豆红薯的。至于物价,书上倒是没什么具体记载,只写了一笔饱满颗粒的小麦一斛贵时要卖到万二千钱,蓝怡默算了一下,也就是一斤八十文钱,她还算勉强能接受。
约半个时辰后,蓝怡将书合上,面露几分了然,她现在知道历史在哪里发生了转折。
唐代晚期各地战乱不断,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阶段,随后是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这是她所熟知的历史轨迹。
历史上被赵匡胤篡权的后周,乃是周太祖郭威所建。郭威死后,传位周世宗柴荣,柴荣乃是有名的明君,按照历史记载他在位四年便在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后去世,年仅39岁。柴荣的幼子柴训继位一年便被赵匡胤夺权,后周灭亡。
根据地志上的只言片语和人物介绍,蓝怡现在身处的大周就是五代十国的后周。不过周世宗柴荣并没有在在位四年之时病死,而是在位了三十六年!他英明睿智,带领军队统一全国,建立全国统一集权的中央政权,开创大周盛世。现在在位的也还是柴荣的儿子柴训,只是“而立登位”的柴训已非历史上记载的“幼子”。
“柴荣?为什么他没有突然暴病而死?”蓝怡凝眉,后又摇摇头,“不管如何,他在位三十六年,传位自己的儿子柴训,柴训第一个年号便是普和。那么,现在应该是......”
蓝怡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普和六年相当于北宋初期了,公元十世纪末。”
至于具体是哪一年,她就无从得知了。
蓝怡挠挠头,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在这变化的历史时空中更无法预测时局发展,避开祸端。
罢了,她现在只是一个小小丫鬟,带着孩子逃离此地最为重要,至于这朝廷是北宋还是大周,与她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