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 第110节
  连家父母看重的是方家在京城的势力。
  他们都细细打听过了,说这位新姑爷从小就和方探花一起长大,同吃同住,感情比亲兄弟还好。
  京城的方探花又是皇帝的宠臣,现在他堂兄考中了举人,必然是有官做的啊,以后的前途肯定不会差。
  他们家的姑娘嫁过去肯定能享福,给娘家带来好处。若是以后连家在省城能有什么摆不平的事了,还能求求京城里简在帝心的方探花。人家京城的天官,还不是挥挥手就能帮他们摆平省城的小事了。
  方、连两家各有打算,互相中意彼此的条件,这婚事进展得自然飞快。
  为此,方瑾还特意把四个儿女都叫到一处,恳切地和他们谈了心。
  “你们永远都是我最心爱的儿女,就算是有了这个小后娘在,我这个当父亲的也不会偏心的。要偏心,我也偏心你们,你们才是我的亲生骨血呢。”
  方瑾拍拍长子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你们都已经长成的好孩子了,又个个出息,以后就算是连氏再生了孩子,也越不过你们去。咱们方家的担子还要你们这三个靠前的小郎君来扛着。尤其是你,良儿,身为长子,你可是咱们全家未来的掌门人,一定要读书科举做大官。”
  方良成严肃地点头应下,心中更添了几分学习上进的动力。
  等消息传到京城,方瑜知道了小瑾同学出息了的大好新闻后,也是喜得不行,连夜作出好几首给堂哥贺喜的好诗来。
  然后又提笔画了几副从前和小瑾一起读书学习玩闹的回忆画,挑出好的偷偷派人送回宣北。
  没过几天,方瑜又连着收到几封从宣北省城发来的信件,都是方瑾之前陆续写下来的,在信里说了他中举之后不少的事。
  在最后一封信里,方瑾说了要续娶连家姑娘的事,然后又说了怕自家大姑娘受委屈,想把方婵娟送到京城来,受累让方瑜照顾一段时间。
  方瑜对自家侄女肯定是欢迎的啊,连忙写信说乐意,还嘱咐了方瑾,让他别轻易给侄女定婆家,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方瑾这边在省城结束了交际,就打算择日回府城家里。
  连家这边却想让方瑾多留一段时间,最好就在这两个月把婚事办完,等姑娘归宁后再跟着方瑾一道回去。
  方瑾却不乐意。他心想到,哪里有丈夫迁就妻子的道理。再者说了,他的官职已经定了下来,就在府城冯大人手下,当官这种事自然是越早越好的,岂有往后推上一日半天的道理。
  郑夫人居中传话,她自然是偏向师弟的,就和方瑾通了气,然后又找连夫人嘀咕了几句,把意思传到了。
  方瑾坚持,连家也没有办法,还要想办法说软和话。毕竟现在已经定了亲,要是不顺着男方的意思来,再惹来退亲可怎么办。人家做官的男人不愁娶,自家姑娘就要没活路了。
  方瑾对岳家人还是肯给好脸的,毕竟以后还要来往办事,不好把关系弄僵。只是在心里记上一笔,决定以后连氏过了门好好生管教,省得再生了外心不好好做方家的媳妇。
  方瑾是十月份中旬回到的府城,他要求连家十一月末从省城发嫁女儿。
  原本他是想明年再娶妻的,毕竟连七娘才十五岁,还是太小了,娶进来也不懂事,还不如让岳家替他多教一年。
  只是又一想,新妻子年龄小不大知事才好呢,正好嫁进来他这个做丈夫的亲自管教,也好摆弄。
  方瑾到家的头一日,方宜佳和刘勤书就过府来看望新科举子了。
  方瑾谢过姐姐和堂姐夫的好意,又把小鱼弟弟的意思传达了一下,还说了他要送女儿进京的打算,问四姐要不要带着金桂外甥女一起去京城看看。
  作者有话说:
  本云开心地嚎叫:我回来啦!
  打滚,快乐,来回跑!
  明日双更,作为庆祝,哈哈哈哈!
  第163章 中年方瑾的人生思考
  方宜佳笑笑, 觉得瑾堂弟是在说笑。家里一大堆的事,又是好几个孩子,她丈夫在府城当官也不能离开, 她这个当家主母怎么好带着一个女儿直接去京城散心呢。
  方瑾说这话时是随口一提, 但仔细一想, 这事要是办成了,小鱼肯定是会欢喜的。
  而且他也挺心疼四堂姐的。
  方瑾还记得前几年时,堂姐温柔灵动的目光。可最近,他发现宜佳堂姐笑得越来越呆板了。
  堂姐她过得不快乐啊。
  方瑾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从前他还觉得女子在家里安安稳稳地相夫教子,这就是天底下所有女子最大的幸福了。
  现在却不然。他也是有了女儿的人了, 而且还是好几个。他现在才算是能体会到几分当初小鱼对姐妹们的感情和忧虑了。
  方瑾一直旁观着勤书师兄这些年来的变化。同为追求功名利禄的男人,他不能说勤书师兄做错了什么, 但也是很感概惋惜的。
  他依稀还记着师兄年少时的意气风发, 如同青松一般俊秀淡泊的姿态。
  有时,方瑾也会对镜自赏,看看岁月究竟带走了他的什么。
  小鱼弟弟的眼神依旧清亮有梦, 哪怕身处在京城的锦绣繁华,富贵也没能侵袭了他的理想和志气;哪怕在宦海沉浮中打转徘徊, 方瑜依旧还有他自己的坚守和追求。
  方瑾知道自己的脾性和能耐。他和普通人比算是很聪明的人了, 但在真正有才干的人面前,他还是不够看的。
  但他有一点好处, 就是知道见贤思齐,知道谁好谁不好。
  方瑾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人, 都是在随波逐流, 在岁月的洪波中, 逐渐地失去光彩。
  年老, 体衰, 性格开始变得执拗。
  很可悲。但也很真实。
  方瑾见过许多老人,都在家里当拍板定事的那个人,可真正能做到他爷爷奶奶和二奶奶那样睿智的,凤毛麟角。
  方瑾不想变成那样,也不想和勤书师兄一样,变成个面目模糊又大腹便便的老男人。
  他想向小鱼学习,哪怕没有那么大的成就,他也知足了。
  方瑾开始学着小鱼弟弟的模样,多关心自家姐妹,还有就是对女儿们的培养。
  宜佳堂姐和佳慧堂妹就在府城生活,和他离得近,来往也多。
  他这几日总去找宜佳堂姐说话,说领孩子去京城见世面的好处,又说小鱼肯定很想念亲姐姐,最后再说小鱼学识高,正好能指导家里男孩们的功课,给男孩们拔拔高。
  这么一通说下来,方瑾把他自己都说得心动了,打算把年纪小暂时还考不了科举次子和三子也一道送去给小鱼教导。
  宜佳听堂弟说得多了,心里也开始动摇起来。她家大儿子读书不成,虽然已经很用功了,但还是停留在童生的水平上,秀才功名也没考下来。
  而且,大闺女的婚事也没找好,总是挑不到四角齐全的好女婿。
  宜佳不愿承认她自己儿子天资上的不足,也不愿接受差一点女婿。
  要是把孩子带到京城住一段时间,换个环境,也许就能换换运势了。
  宜佳有了八成的愿意,但还有些顾虑:“咱们二姐已经带着彦之去了小鱼那备考了,我再带着好几个孩子住过去,那也太麻烦弟弟和弟妹了吧。”
  “都是实在亲戚,还提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方瑾笑道:“小鱼在京城的家可是三进的大宅子,你带着孩子们过去也就多占一个院子,平时还都有丫鬟伺候着,能添什么麻烦。”
  “再者说了,咱们的小鱼弟弟什么时候嫌弃过咱们啊。”
  宜佳一听到这也是温柔地笑了起来,就和堂弟商量好,说等过完冬天她就带着两家的孩子一起上京住几个月。
  等到晚上,宜佳和丈夫说了这事。
  刘勤书自然乐意让儿女多和他们有出息的舅舅亲近,一口答应了下来。
  他还嘱咐妻子,说让她不用着急往回赶,家里有他管着尽够了。
  方瑾自觉替小鱼弟弟做了件好事,回到家后立刻写了封信,把这事告诉小鱼。
  这信刚写完,书房外面就有一少年过来请见。方瑾听小厮说是李青山,就让人进来了。
  李青山进来行礼后,才说:“青山今日读书有几处不懂之处,还请先生赐教。”
  这李青山就是原来的善书,今年刚考上童生,已经和舒怡家的宝珍定了亲,算是方家的自己人了。
  方瑾对自家后辈是很爱护的,闻言笑道:“你这孩子就是多礼,以后就和宝珍一样叫我舅舅。”
  方瑾的私塾如今也不大收外人了,都是关秋茗那边送过来的好苗子,放在他这里悉心培养。
  方瑾同时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要在这些男孩子里挑出忠厚老实又有天赋的,留着以后给安成和佑成做上门女婿。
  唉,这事真不容易。配翰林院方大人家的女儿,怎么的也要有在十七八岁就能考中举人的才华啊。
  方瑾为这事愁了大概有两年了。总觉得他家小鱼弟弟是在拿他开玩乐。
  自家好好的姑娘,不说挑个大官家的公子吧,最起码也要找个同在京城为官的人家吧。怎么能从这些庶民家里卖出来的奴才秧子里选呢?
  可小鱼弟弟是极其认真的,他就只能是舍命陪君子了。
  方瑾使劲地训导这二十来个男孩子,就照着他小鱼弟弟从前的学习进度来要求,读书作画习武打拳,一个都不落。除了这些,还有那种忠心主家的洗脑教育。
  这些少年人天天就是高强度的练武和学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里休息的日子都是有数的。稍微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方瑾这个严师就会罚到他们怀疑人生。
  如此下来,还真有两个苗子脱颖而出,和李青山一起考上了童生,未来也是前途可期。
  方瑾这时打算进行下一步考察,开始偶尔放家里这些学生出去玩玩,再旁观他们的变化。
  方瑾回到家后,一直在忙着操心家事和府城官场上的事,至于十二月要是娶亲的事,就都交给小梁氏和管家来操办。
  作者有话说:
  昨天晚上到家躺着就睡着了,我……
  以后我再也不立旗子了,食言而肥,太尴尬啦!
  捂脸,泪奔……
  第164章 重逢
  续娶正妻的婚礼事宜交给二房来办, 这个举动着实是挺不给连氏体面的,尤其这二房还是先头夫人的妹妹。
  方瑾的二房小梁氏心里也没底。
  虽然现在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可小梁氏也知道这些都是靠不住的。从小就在后宅的夹缝间讨生活, 她还能不知道正头夫人的厉害了。
  小梁氏不敢违抗老爷的命令, 也不想让快过门的新主母真心记恨上她, 就想了个聊胜于无的办法——万事都先请示三小姐。
  三小姐就是方婵娟,方瑾的嫡长女,后宅里所有的钥匙、账本都在这位小姐的手里。
  方婵娟见小梁氏进屋,就笑着说:“九姨来了,快坐, 我这里正好新做了牛乳糕,九姨快尝尝。”
  小梁氏到现在也没个一儿半女的, 平时待嫡姐留下来的少爷小姐也勤谨。几年的相处下来, 这些少爷小姐对她也有几分感情在,平时也不喊姨娘,只从母亲这边的亲戚论。
  “听说老爷给小姐起了个正经大名, 是顺着京城那边的排行来算的。”小梁氏从来都不敢托大,对着外甥女也是尊重地喊着小姐。
  方婵娟抿嘴乐道:“嗯, 爹爹说方家正经的少爷小姐都要算成字辈, 就特意给我起了大名,叫雅成, 典雅的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