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狼为患 第56节
  到第三日,陆清则彻底昏迷过去,连偶尔的清醒也没了。
  仅仅两三日,他像是又枯瘦了一圈,侧影单薄得像张纸,衣袍都空荡了一分,无声无息地到躺在架子床上,脸上没有几分血色,呼吸愈发衰微,气若游丝。
  不仅是陈科,其他太医们也进进出出的,感到为难。
  按照他们这段时间在病患所的经验来看,陆太傅这高热不退、昏迷不醒的症状当真是……像极了染疫。
  林溪和于流玥的症状便是这样的,只是林溪的体质比陆清则好得多,即使发病了,情况也比陆清则要好。
  陆太傅这……十有八九就是了。
  可是这话谁也不敢在宁倦跟前说,只能再三以头抢地,劝宁倦别离陆清则太近,减少接触,戴好布巾以遮口鼻云云。
  宁倦都听进去了,又像是没听进去,他会好好戴好特制的布巾遮好口鼻,从陆清则房间里出来就洗手更衣,但药一定要亲手喂,不愿假他人之手。
  一股阴云似乎笼罩在官署上空,过往的人都低头敛目,神色凝重,不敢说笑。
  好在几日过去,接触过林溪的人都没有出现症状,包括宁倦也依旧安稳无事。
  第四日,郑垚先从安置所里出来了,宁倦难得跨出了小院,给郑垚吩咐了几句话。
  一刻钟后,郑垚便又领了一百人,策马狂奔,离开了集安府。
  宁倦稍微离开了会儿,便由一位太医和长顺在屋里照看着陆清则。
  等他回到屋里,就听到了更糟糕的消息。
  长顺尖细的嗓音像条绷紧了弦,颤声道:“陛下,陆大人、陆大人忽然喝不进药了,您之前喂的药,都吐出来了……怎么办啊陛下?”
  宁倦的脸色一下变得极度难看。
  病患所的很多病患就是这样的。
  头一天出现风寒的症状,第二三天愈发严重,然后开始吃不进药,吐个不停,这就是发病的前兆了。
  一旦发病,痛苦就会升级,要忍受生不如死的病痛,许多人甚至熬不过这一关。
  分明是伏暑,一股寒气却从脚底窜到了后脑门,宁倦的心口都在发凉,连日来的不眠不休似乎将他击垮了一瞬,他的身体忽然晃了一下。
  长顺声音都变了调,和太医慌忙扶住宁倦:“陛下!”
  宁倦闭了闭眼,抬抬手,示意他们安静,走到床边坐下。
  陆清则的眼睫自然地阖着,仿佛是当真睡着了,那丝生机聚在眉间,有种将散未散的摇摇欲坠之感,宁倦只是看一眼,就感觉心口被一只无形的冰冷大手摄住了,但隔着一层布巾,他也连稍重一点呼吸都不敢,唯恐将陆清则最后的生气惊散了。
  他不声不响地将陆清则半抱起来,陆清则毫无意识的,身体没有丝毫力气,软软地歪倒了一下,宁倦又稍微用了点力,将他托搂到怀里,接过长顺手里的药碗。
  长顺和太医看得眼角抽了一下。
  他们理解陛下关心陆大人的心情,但这个姿势……是不是有点……
  长顺越看越感觉不对,太阳穴都在突突直跳,呆了半晌,忽然针扎了似的,猛地拉着那名太医就往外走去:“您去忙吧,陆大人就交给咱家和陛下照顾!”
  宁倦充耳不闻,没有在意长顺和那名在做什么,仔细地给陆清则喂下了小半碗的药。
  给陆清则喂药是很省心的事,没有什么阻碍就顺利喂进了半碗。
  宁倦心底方才稍微松了点,怀里的身躯忽然挣动了一下。
  陆清则偏过头,呛咳着将方才喝下去的药吐得一干二净,冷白的眉目被汗浸得湿漉漉的,呼吸短促而急切,瘦弱的胸膛剧烈地上下起伏。
  宁倦怕他呛到,连忙给他拍了拍背。
  良久,陆清则才平复下来,昏睡中也不甚安稳,眉目紧紧拧着。
  宁倦颤抖着搂紧了他,嗓音低哑,带着几分微不可查的祈求与恐惧:“老师,别吐,咽下去……咽下去好不好?”
  陆清则却连一丝回应也没有了。
  长顺重新回到屋里时,就看到宁倦低着头,半边脸都埋没在阴影里。
  长顺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搂抱着陆清则坐在那里的皇帝陛下那么年轻,分明该是全天下最意气风发的人,此刻浑身却笼罩着无力的绝望感。
  但也仅仅只有一瞬而已。
  再抬起头时,宁倦的眼神恢复如常,搁下空掉的药碗,语气淡淡:“继续煎药送来。”
  长顺张了张嘴,把话咽回去,走到院门边,吩咐守在外面的侍卫去厨房再端碗药来。
  这一夜所有人都过得极度煎熬。
  夜色像化不开的浓墨,沉沉地笼罩着集安府的天空,夏夜竟无星无月,仿佛乌云遮蔽,官署里彻夜灯火通明。
  宁倦陪着陆清则又一次熬到了晨光熹微。
  他倔强地一定要陆清则将药咽下去,陆清则就像跟他对着干般,每每喝完药没多久,又把药悉数吐了出来,折磨着宁倦的精神。
  但小皇帝的偏执也令人心惊。
  连长顺都想开口,求宁倦别再折腾了,陆大人的喉咙都吐哑了。
  但偶然间对上少年天子发红的、似乎微潮的眼角,他就说不出这句话了。
  长顺惊心吊胆地低着头,惶惶地想,那是……眼泪吗?
  转机出现在第六日的中午。
  两日前刚回官署,又带着人离开的郑垚回来了。
  并且带回来了一个特殊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长顺: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长顺:虽然陛下还没发现自己的感情,但我已经发现了 =+
  第三十九章
  江南梁家曾风光一时,二十多年前,先帝下江南,水土不服时,梁家独女被当地官员请去诊治,崇安帝在病中一眼看上了梁家的独女,强行将她带回京城,封为静嫔。
  因着女儿入宫,梁家的声名也更显赫了几分。
  几年后,静嫔谋害皇嗣的消息传回江南,静嫔被打入冷宫,梁家也被连坐问罪,随后又被皇后母家人报复打压。
  又几年,静嫔在冷宫里病死,梁家也在一场不知如何而起的大火后,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悉数散去,再无声息。
  郑垚找回来的人,虽然不姓梁,但与梁家关系匪浅,是被梁家收养的孤儿,也是宁倦母亲的师兄。
  宁倦的记忆很好,幼时在冷宫里,母亲和他说过的往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她除了讲一讲曾短暂看过的外面的世界,便是讲宁倦素未谋面的外公外婆,还有她那位医术无双的天才师兄。
  那个人叫徐恕。
  说到徐恕时,母亲总会沉默下来,望着冷宫顶上寂寥的夜空,发很久的呆,然后没头没脑地说一句:“若是当初我没有出诊……”
  便没有下文了。
  宁倦虽然记得母亲对他说的每一个字,但幼时他并不懂母亲为何要做这样的假设。
  长大后回忆此事,才明白过来。
  母亲是在后悔当初出诊,遇见了崇安帝,才被他强行带回京城,当了后宫里被绣在锦屏上的一朵不起眼的花。
  他也渐渐明白,为什么母亲偶尔望向他的眼神里,会掺杂着几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的厌恶。
  那丝扎人的厌恶是他美好回忆里的一根刺,所以他从未同陆清则说过这件事。
  徐恕是在江右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被郑垚找到的。
  早在下江南前,宁倦就在派人掘地三尺地找人了,还好,总算是找着了。
  具体来说,应该是逮来的。
  梁家树倒猢狲散,徐恕也离开了,隐姓埋名,化名徐圆,四处游医,半年前在江右北部的小村子里开了家小药铺,暂时歇脚。
  小村子没被水患波及,但消息闭塞,徐恕甚至都不清楚皇帝来江右了。
  被锦衣卫找上门时,徐恕的态度十分抵触,拒不愿从,郑垚赶时间,干脆直接把人绑起来,一丢马背,笃笃笃地就骑着马飞奔回来了。
  徐恕一个大夫,又不是武夫,在马背上差点被颠吐了,抵达集安府时,脸色相当难看,累得七荤八素了,还有精力一路骂骂咧咧:“朝廷的人就是这般土匪行径吗,我说过了,我只是个普通郎中,你们要救什么贵人,我救不来!”
  郑垚充耳不闻,拎着他下了马,直接快步行至小院门口,叫人进去通报。
  宁倦连续几日通宵未眠,眼底泛着淡淡乌青,眼里也布满了血丝,听到长顺的通传,也没有过多的波澜,淡淡地嗯了声,不紧不慢耐心细致地给陆清则擦好手,才转身走出屋子,洗了把手,摘下面巾,走到还在骂个不停的徐恕面前。
  眼前陡然覆来一片阴影,徐恕一抬头,就看到了身量比他高许多的挺拔少年。
  对方负着手,垂眸看着他,冰冷的眉目盖着半片阴影,吐出两个字:“徐恕。”
  被一语叫破真名,徐恕心里一凛,暴躁的表情收了收。
  郑垚不清楚徐恕是谁,路上并未和徐恕解释过情况,但徐恕行医多年,见过无数病患,一眼就看出来,面前这个少年即使满身疲倦,气质也尊贵非凡,必然非富即贵。
  恐怕是什么王孙贵族。
  真是稀奇,这种身份的人,居然跑来闹瘟疫的江右。
  徐恕对所有与皇室沾边的人都没有好感,冷笑一声:“我不知道你是哪个世家公子,对你是怎么知道我的,也不感兴趣,反正人,我是救不了的。”
  “放肆!”郑垚一瞪眼,声如洪雷,“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吗!”
  徐恕一身孑然,破罐子破摔,抱着手以鼻孔看天,不怕死也不怕吓。
  “你还没见过人,怎么就救不了。”
  宁倦并未动怒,缓缓打量着徐恕:“母后夸你医术绝世,莫非是她过誉了。”
  听到后半句话,徐恕愣了一瞬,嘴唇颤抖了一下,猛地看向宁倦的脸。
  方才他太过愤怒,也没仔细看面前这少年的脸容,现在仔细一看,才发觉这张脸竟有些刻骨难忘的熟悉感,脱口而出:“你是……”
  停顿了一下,徐恕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宁倦的身份,提了一口气,徐徐吐出来,脸色些微古怪:“没想到堂堂天子,竟然会出现在这个地方……草民参见陛下。”
  “人你救得了吗?”宁倦并不作答,平淡地盯着他。
  徐恕沉默了片晌,扭头冷冷剜了眼郑垚:“把我的医箱拿来。”
  郑垚抓人时,顺便把徐恕的医箱也带走了,闻言立刻叫人拿上来,腆着脸亲手递过去:“先前多有得罪,劳烦了,徐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