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全景(小成导演的回忆)。
四十一
成欣然在休学后离开了北京,只身去了横店。
她内心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打算,第一,去找活儿,尽可能多的攒钱。第二,自己多写多看多学,积累拍摄的经验。
她很明白自己是没那个闲钱去报艺考班,混剧组就是最好的学习。
横店不要未成年人,但横漂里多的是像成欣然这样的小孩。在上卢馄饨店旁边那几家注册公司的代理店铺,进去找老板讲几句好话,多交些钱,都能办妥。
成欣然休学的第一年,她才知道在国内电视剧和电影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一条保障生活,另一条负责梦想。
她连生活都没法保证,梦想只能暂时搁下。
她从剧组的底层做起,茶水工,生活制片助理,演员导演助理,再到场记,再到B组导演助理。剧组的大哥大姐都很喜欢成欣然,小姑娘不像混这个圈子的,嘴一点不甜。认真到有点死板,就知道闷头干事,交代下去的大事小事都能做好。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成欣然在一个拍古装戏的剧组当制片助理,剧组导演姓林,也是个有很多作品的大导演。
她听剧组的姐姐们闲聊时说,林导同时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老师。这让成欣然又有了想法,在某天收工后,成欣然大着胆子越级找到林导,鼓起勇气将自己写的剧本递给他看。
林导本来一进组就烦得要命,改剧本更是改得头昏脑涨。看到成欣然递过来的剧本,他直接火冒三丈。
“你是哪个部门的?”他问。
“制片组的。”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林导把剧本扔给她。
她有些气馁,但不肯放弃。
察言观色应该就是她这时候学会的。她总是在观察导演的言行举止,等他心情好的时候她就逮着机会去赚脸熟。
渐渐地,林导知道了有成欣然这样一个小姑娘的存在,她对工作异常认真,几乎不出错,在这个拖延症泛滥的行业里,她总是习惯将一切事情都想到前面。将繁杂的工作都捋顺规划好,也是导演能力的体现。这些林导都看得见。
于是杀青饭的那天,林导通过制片人转告她:把剧本递给他助理。
成欣然诚惶诚恐。
离组前,林导主动找到她,加上她的微信。
“姑娘,你叫什么?”林导问。
“林老师好,我叫成欣然。”
“为什么把你的剧本给我看?你想卖本子?”
“不是不是,”她赶快否认,“我听说您是电影学院的老师。”
成欣然想了想,认真说:“您别误解,只是想问您一下,以我现在的剧作水平,有没有上电影学院的机会?”
林导看着成欣然,问她:“家里是做什么的?”
成欣然垂下眼眸:“我没有家。”
这个答案林导有预想过,因为来横店混的小孩大多数都没有家。
但这依旧不好办,他只能说:“你先回去上学,到了高三上学期结束,如果想来考我们学校,再联系我。”
林导看着成欣然面露雀跃的表情,故意说:“记着,你的剧本发给任何人看之前,必须要去先注册版权。”
他又说:“本子写得不错,我很感动。”
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是有故事的人。
成欣然不善表达,她的表达都浓缩沉淀在自己的剧本中。
成欣然很感激,虽然经历了家庭的巨变,现在连未来的生活都要靠自己来争取,但这一路上,她遇到的大多数都是好人。
在学校时,她有跟她志同道合的同学,有对她关怀有加的老师。在生活里,她有像冯异哥和安妮姐这样时时刻刻鼓励她的好朋友。在组里的时候,虽然有的老师经常骂她,但她从来没有遇到过所谓的真正的坏人。
成欣然很善于安慰自己,她想,这也是妈妈冥冥中在保佑她。得失都是守恒的,失去了一些,总会以其他的方式代偿回来。
偶尔她会翻翻随身带的课本,每当这时候,她就会想起陈勉。
陈勉现在会在哪里呢?他已经高三了。大概正在准备出国,甚至已经出国了吧,他一定去读了他喜欢的生物,继续打他热爱的冰球。
成欣然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愿意去回忆跟陈勉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每次想起来她都会躲到角落里偷偷哭。
组里的姐姐甚至会调侃:“小成又想男朋友了啊?”
到后来,她就不会再哭了,她有意识地拒绝想起陈勉。哭泣现在对她来说是最没用,也是最内耗的情绪。难受的时候她就会告诉自己,你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人不可能什么都拥有。
休学第一年的年尾,她在象山影视城遇到了陈郁森。离开北京后,她同样跟陈郁森断了联系。
成欣然以为他是背靠资方的大少爷,因此习惯性地避嫌,只与他简单点头当做打招呼。陈郁森还是那副很惫懒的样子,并不搭理她。
谁知他竟和她一样,天天出没在现场,打一枪就换个地方。
直到有一天,她随着化妆组得姐姐们去到象山影视城唯一的那家四星级酒店,给住在这里的主演提前送需要定妆的服化。主演很挑剔,每一套搭配都不满意,从早上挑到晚上。成欣然等得十分无聊,于是跟化妆老师请了假,想着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英语单词。
她在楼梯间里看到正在抽烟的陈郁森。
楼梯间里烟味已经到了刺鼻的程度,陈郁森脚底下全是烟头。这里就他们两个人,谁也不用跟谁装。
成欣然率先开口:“你为什么一直在这?”
陈郁森冷笑:“你为什么一直在这,我就为什么一直在这。”
她听不懂:“你不用上学吗?”
现在应该快都期末了。
陈郁森突然问:“没家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爽。”
成欣然被这种说法刺得皱眉,她故意激他:“怎么,你也没家了吗?”
他没答。
后来成欣然才知道,陈郁森在她休学后没多久就回美国了,他家人要求他回去念书。之前跟自己信誓旦旦说所有大学的电影专业他随便上,也纯属在吹牛。他家里人对他的放养只限于在高中阶段帮他建立一个电影部。他们根本不会同意他学电影,未来的路他到底怎么走,早就被牢牢划定了。
象山影视城就在陈郁森国内的家附近,他逃到这里,是他自认为的对陈家长辈们无声地反抗。
成欣然却难以苟同,反抗又能反抗到哪去?到时候他爸妈把信用卡一停,任谁都要乖乖回家。谁都知道有钱可以解决生活中绝大多数不如意。因此她并不能完全理解陈郁森的苦恼,甚至认为他在无病呻吟。
但在象山影视城的这段日子,他们每天都在一块。
陈郁森会跟她说:“别想着天天打杂,多想想怎么拍摄。别忘了拉片,别忘了基本功,将来去了电影学院,你要有一套自己的视听。”
也会说:“老在剧组泡着不怕把自己泡发了吗,你去外面也走走,出去才能有灵感。”
他还会说:“导演系一年学费一万,四年四万,还得准备差不多每年十万拍摄的经费,你有钱吗?要不要我借你?”
“不用,我自己可以攒。”她回答。
成欣然觉得这人神一阵鬼一阵,对陈郁森也经常同时横亘着“他人还行”和“想把他捶飞”这两种感觉。
直到有一天陈郁森跟她说:“我居然觉得你很幸运,成欣然。虽然你穷得一无所有,但你有选择做这个或者做那个的自由。”
以前陈郁森就经常说她穷,说她连台苹果电脑都买不起,成欣然早就习惯他这张毒嘴巴。但她突然想,说不定这真的是她的优势,她来去自由,一切都由自己来掌控。
“是的,”成欣然很坚定,“我有自由,所以我一定会去读电影。”
不仅要读电影,她将来还要拍电影,她还想做很优秀的女性导演。她迷恋将镜头一个个组接的过程,像是向世人宣告一套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要留下来才有意义。
她从陈郁森的眼神里看到了羡慕。
成欣然研究艺考提前批的考前通知,通知里提示说需要做一个作品集。作品集是陈郁森和成欣然一起着手做的。陈郁森的手艺比她利落,甚至给她设计了一个屌得眼花缭乱的封面。
他说:“我们拍的校庆短片算一个,你的《银杏旅馆》也算一个,再加上你现在写的剧本,还有你在剧组积累的经验。你已经比大多数考生都牛逼了。”
他说:“现在你应该数数自己有几个钱,如果够用了就赶紧回学校复习专业课,还有就是不要放掉你的文化课。”
“那你呢?”她问。
果然像成欣然预料的那样,陈郁森没得可选。
在成欣然重返北京读高二的时候,陈郁森被迫服从家里安排,去了UCLA的商学院。
成欣然也没有选择回到实验中学,那里的学习节奏太快,与她的预期不符。她在原先的班主任徐老师的帮助下,找了一所专门复读的高中,这里大多数都是像她一样的艺考生,条件肯定是不如实验,但相对自由。
后面的日子里,成欣然独自复习备考,一门心思钻到专业课里。
她与陈郁森一直保持联系。
“Ethen,你不要跟家里人争得太厉害,到了大二你可以辅修艺术学。”电话里,她还在劝他。
“艺术学学的是艺术管理,跟电影有半毛钱关系吗?”陈郁森家里在杭州有美术馆,他父母也是各个大画廊和拍行的常客,“他们让我辅修也是为了家里,我他妈的为什么就不能为了我自己?”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出身,选错专业都与选错人生无异。
陈郁森开始逐渐向成欣然展露自己真实的一面。
成欣然暗自叹气,只能找些无关紧要的话安慰他:“等你从Ethen变成陈总,在国内开电影公司还不容易?以后我还得去给你打工呢。”
电话里她装着笑得呵呵的,陈郁森却一言未发。
经过象山那一段日子后,她和Ethen之间似乎建立了很神奇的关系。这样跨越大洋和城市的密切的联系,任谁都会联想到友达以上的男女朋友,但他们之前却并没有。
成欣然很清楚自己心里有一个人,她知道陈郁森的心里也有一个人,那个对象模糊又真切,是无法触碰的禁忌,也是他一直以来秘而不宣的存在。
他们更像是目标一致的队友,同时也是能为彼此雪中送炭的朋友。
高三的那个寒假,成欣然已经尽可能地准备好一切,但她依然对考电影学院没有把握,毕竟录报比太变态了。而且她心里也明白,她在背景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在剧组时又听到不少考试的黑幕,这对她来说都是无形压力。
她甚至厚着脸皮联系了林导,林导回复她说:放下一切,好好考,你没问题的。
跟陈郁森反复商量后,她还是决定留条退路,不要盯死了一所学校。两个人又凑到一起,填报了报五所学校,有北京的,也有其他城市的。
陈郁森威胁她:“五个里面你至少要中一个,要不然跟废物有什么区别。”他对待自己DDL都没这么上心过。
艺考整整持续了两个星期,相比于其他考生车接车送,成欣然是独自奔波。在艺考结束的最后一天,刚好赶上陈郁森圣诞假的尾声,他特地飞回来请她吃东西。
陈郁森请她去了北京东边一家贵到无敌的日料,秉承了他一贯把钱花在刀背上的风格。
“怎么样?”陈郁森问她:“听说这次导演系就25个人进四试。”
最终他们会发20个艺考证,这20个人会在最后的高考中按照成绩高低录取前15人。实际上成欣然已经非常有竞争力了。
“我也不知道,我尽力了。林教授那边我发消息了,散文也写了,分组表演也豁出脸表演了。”
成欣然笑着,她很会安慰自己:“反正五个学校呢,不可能一个都不要我。”
“我觉得你应该差不多,拿到证就好了。你学习肯定没问题,估计下学期你要多攒点钱,导演系第一学期几乎每周都出去拍作业。”
陈郁森比她想得远,都已经开始替她规划上学后的生活了。
“好,”她笑着说,“我多攒点。”
到了晚上,两个人又去了家咖啡厅。成欣然看专业书,陈郁森卡着时间打开电脑选课。
商学院很多课都要抢,他根本不感兴趣那些狗屁课,除了必选以外,其他的都是混。成欣然很不喜欢他对待课业吊儿郎当的态度,总想插嘴,又被陈郁森一句“关你屁事”给噎回来。
但她很感兴趣美国大学的选课系统,好奇问:“能给我看看吗?”
陈郁森把椅子往旁边偏了偏,让出个位置。
“官网得重新刷。”他提醒。
“哦。”
成欣然刷新了一下页面,突然她从UCLA的官网刷出一张崭新的封页。
这是一张UCLA冰球队对战斯坦福冰球队的宣传图,似乎这场比赛是全美高校冰球联赛新赛季的揭幕战,UCLA和Stanford是美西高校里的老对手,图片的左右罗列着两支冰球队队员的大头照。
成欣然看着宣传图,突然动作一顿,整个人愣怔。
她似乎在斯坦福的队伍里看到了陈勉。
但她不敢确认,图片点开后依旧有些模糊,让她认出来的仅仅是一种感觉,这个人球衣的号码还是19。
应该是他吧?
成欣然的眼眶突然发酸发胀,她使劲眨眼睛,又睁大眼睛,她现在不想在任何人面前哭。
感受到成欣然的沉默,陈郁森顺着她的眼神看过去,明白过来,不留情面地开腔讥讽:“原来你那个宝贝前男友跑斯坦福念书去了,那你们很难见到面喽。他们学校的人谈恋爱都很猛,他估计早有别人了。”
是啊,这么久了,有别人也很正常。陈勉那么优秀,身边又怎么会缺人。
她没说话,唇线紧抿。
陈郁森扫了眼揭幕战的时间和地点,问她:“去不去看?地点在我们学校附近,这应该算我们主场。”
只是随口问一嘴罢了,成欣然需要花钱的地儿还在后面,她根本没有闲钱跑趟美国。
但她突然开口:“我是不是要办护照和签证?”
他一怔:“真想去?”
她眼神里有执拗和坚持:“想。”
陈郁森盯着她的双眼,笑了:“好,你去申请护照。我估计你签证办不下来,我帮你想办法。”
第二天,陈郁森返回美国上学。
一周后,成欣然如愿拿到北电导演系发的艺考证,除此之外,另外报考的四个学校有三个都给她发了证。成欣然心里第一次有了底气,她给林导发了感谢的消息。
林导回复她说:别谢我,我什么都没帮上,但我很期待成为你的老师,九月见。
至此,一桩巨大的心事终于落定。
现在她只需要再确认另一件事。
再一周后,成欣然独自飞到LA。
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只带着一个很迷你的行李箱,预算也紧紧巴巴,她打算在美国待两天就回国。这种行为被陈郁森逮着了讽刺,没钱还要穷折腾。
但成欣然很清楚自己来的目的,她不是来玩的,只是为了看一眼他。
在此之前她很少有机会跟外国人交流,口语一直不算好。甚至来之前的前一天,她还在看抱佛脚一样地看口语,很怕海关给她扣下。
三月份的美西没有她想象得热,不是电影里那种阳光四射的感觉,反而有她意料之外的萧瑟。成欣然穿着衬衫,觉得还有些冷,又拿了件外套出来。
但她依然觉得很兴奋,脑子像是流转了百年的超长胶片一样,过掉许许多多的电影画面。
陈郁森来接她,第一次发现成欣然话这么多。
“是不是奥斯卡颁奖的地方也在这里?”
“你们UCLA的电影专业跟纽约大学的有区别吗?”
“梦工厂的工作室是不是在这边?迪士尼的工作室呢?比利怀尔德现在的公司是不是也在这里?”
“成欣然,”陈郁森忍无可忍,“问题这么多你在这住一阵好不好?把你口袋里那点钢镚儿都耗完再回去。”
“不不不。”她呲着牙笑。
随后两个人一起到了比赛的冰场。
冰场这个地方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她对冰球是真的不感兴趣,那么多人抢一个小球球,能有什么意思?陈勉每次他都要求她来看自己训练,成欣然才会跟去。
想来也是过于刻意,现在他们分手了,她反倒主动跑到大洋彼岸来看他打比赛。
他们去晚了,前排闹哄哄地挤着很多学生和冰球发烧友,甚至还有一些媒体。
她只能坐在靠后的几排,正想办法落座的时候,陈郁森突然说:“昨天帮你打听了一下,你前男友现在在读生物工程,研究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疫苗的。”
成欣然点头说:“我想到了。”
她就知道他一定会去读生物的。
陈郁森坐在她身边,又说:“他没女朋友,但他们冰球队的找女朋友都是迟早的事。”
成欣然笑了:“跟我有关吗?”
“我看你能憋到什么时候。”陈郁森端着两盒玉米片,翘着二郎腿,讲话一针见血,“一会儿哭了别找我。”
成欣然也以为自己会哭,但她并没有。
陈勉跟着队伍出场,他带着头盔面罩,浑身写满了距离感,如果不是他身前的数字19,那么成欣然一定不会辨认出来。
原来只是这样啊。
成欣然心里居然有些失望,这跟CCTV5的转播有什么区别。央视还能给特写,她在这只能看着一堆五大三粗的小人儿飞来飞去。
凭着对冰球很浅薄的认识,成欣然知道陈勉依然打左前卫的位置。她亲眼看着他跟队友很娴熟地配合,带球,过人,进球,然后赢得满场的欢呼。
美国人的欢呼比她们要夸张很多,张牙舞爪的。陈郁森一个没留神,差点被旁边一群狂欢的男人举起来。成欣然这时候咧着嘴完全笑开,她很切实地感受到了冰球这项运动带给现场人的雀跃。
在这样一只完全西化的队伍里,陈勉仍然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确实是做到了无论在哪里都自信闪耀。
成欣然会跟着欢呼,甚至强行拉着陈郁森一起拍巴掌,但说到底,她表现得过分理智了。就像去看明星的演唱会一样,也会激动,也会开心,但她并没有什么实感。
在这个时刻,陈勉对她来说是冰球场上的选手,并不是惯常出现在她身边牵动她情绪的那个人。
对于他们俩个这种对体育赛事完全不感冒的外行来说,越到后面越难熬。一场比赛看下来,陈郁森已经快睡着了,成欣然也不自觉地走神。
她低头刷了刷ins,突然发现昨天晚上,陈勉更新了状态。
在此之前他已经很久没更新过。
是一张从格里菲斯天文台的角度俯瞰洛杉矶夜景的照片,远处是深蓝色的天幕,有点点灯光映着整片繁华的好莱坞。
他配的文字是:非常好的电影。
成欣然一眼就认出来,这是《lalaland》的取景地,之前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曾经手牵手去电影院看过。
“怎么样?”散场的时候,陈郁森问她:“是不是很失望,千里迢迢跑来一趟,发现没什么特别的。”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成欣然还是很缓慢地点头。
陈郁森笑得很贱:“要不要去趟斯坦福再看看他们的大土墙?从这开车七个小时就到。”
“不了。”她也有点想笑,“我明天一早就坐飞机回去了。”
笑了一瞬,她突然沉默下来,然后试探性地问:“Ethen,格里菲斯天文台离这里远不远,我坐公交能去吗?还是说坐uber?”
陈郁森一愣,转而明白过来,“你要去《lalaland》那个取景地?”
“嗯。”
“那个天文台在山上,”他想了想,“我送你吧。”
“不用了,你告诉我路线,我自己能去。”
陈郁森知道她习惯,没再说送她,给她发了定位,又帮忙叫了辆Uber。
成欣然坐着不知道哪叫来的私家车,越往山上走信号越差。她叫司机停车,自己背着包走了上去。
山上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像她一样来打卡电影场景的游客。成欣然四处转了转,拍拍照,坐在电影里那张有名的长椅上,安静等待着夜幕降临。
景色渐暗,天光由湛蓝逐渐转为深蓝,远处的霓虹灯依次亮起,无限接近《lalaland》里的画面。
成欣然突然想起曾经和陈勉看这部电影时的场景。
那时候陈勉对电影的审美几乎为零,他的执着甚至贯彻到看电影这项行为中,他只看各种各样的动作片,要么就是B级片,哐当哐当的,很简单很解压。
陈勉不喜欢文艺的电影,情情爱爱,腻腻歪歪的,这让他觉得浪费时间。但偶尔成欣然需要拉片的时候,他也陪着她看,看完两个人还会很认真的讨论。
《lalaland》进片尾的时候,成欣然还沉浸在故事里,为男女主人公的结局而心堵,一个劲儿地吸鼻子。陈勉看她哭的样儿反而想笑,把人搂在怀里,吻她的眼睛和嘴唇。
“电影而已,别哭了。”他给她擦眼泪。
“什么叫电影而已!你不觉得很感人吗?”成欣然眼眶还是红的。
“是很感人,但他们最后分开了。”陈勉不喜欢任何意义上的分离。
“可是分开以后他们都成了很厉害的人,”成欣然去握他的手,跟他强调:“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陈勉笑着摸摸她的发:“那加油,将来你也会拍出这样的电影。”
成欣然独自坐在那张椅子上,仿佛一个孤独的全景镜头。像是在出演戏中戏,她满眼城市的夜色,但夜色只有她一个人欣赏。
已经经历过了电影场景里那样的分手,那未来他们都会变成很棒的大人吗?
成欣然这么想着。
突然一股涩意涌上来,眼泪一下就溢出眼眶,越擦越多。
她哭得太厉害了,甚至哭出了声。她发现自己曾经强压下去的记忆全部都沿着缝隙冒了出来,这些记忆令她猝不及防,陈勉对她的迁就,对她的忍耐,对她的关注,甚至是对她的伤害。
是将堂皇和爱意都寄托在彼此身上的偏爱,也是许多个相依相伴,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
现在他们在同一个城市,到达过同一个地方。她觉得自己好孤单,孤单到想去找他。
可时至今日,她没有任何立场再出现在他面前。
突然想起之前曾经开玩笑时候自己说过的话:其实她从头到尾都一无所有,所以她来去自由。
成欣然能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
怀念如果仅仅是怀念,就不具备任何力量。
真的该往前走了。
成欣然看着远方熠熠闪光的夜景,在心里默默说,没有遗憾了,我已经来过你在的地方,这条路就到此为止。
希望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我听的是《奇洛李维斯回信》
明知我们隔着个太空 仍然将爱慕天天入进信封。
三合一了家人们
成欣然在休学后离开了北京,只身去了横店。
她内心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打算,第一,去找活儿,尽可能多的攒钱。第二,自己多写多看多学,积累拍摄的经验。
她很明白自己是没那个闲钱去报艺考班,混剧组就是最好的学习。
横店不要未成年人,但横漂里多的是像成欣然这样的小孩。在上卢馄饨店旁边那几家注册公司的代理店铺,进去找老板讲几句好话,多交些钱,都能办妥。
成欣然休学的第一年,她才知道在国内电视剧和电影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一条保障生活,另一条负责梦想。
她连生活都没法保证,梦想只能暂时搁下。
她从剧组的底层做起,茶水工,生活制片助理,演员导演助理,再到场记,再到B组导演助理。剧组的大哥大姐都很喜欢成欣然,小姑娘不像混这个圈子的,嘴一点不甜。认真到有点死板,就知道闷头干事,交代下去的大事小事都能做好。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成欣然在一个拍古装戏的剧组当制片助理,剧组导演姓林,也是个有很多作品的大导演。
她听剧组的姐姐们闲聊时说,林导同时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老师。这让成欣然又有了想法,在某天收工后,成欣然大着胆子越级找到林导,鼓起勇气将自己写的剧本递给他看。
林导本来一进组就烦得要命,改剧本更是改得头昏脑涨。看到成欣然递过来的剧本,他直接火冒三丈。
“你是哪个部门的?”他问。
“制片组的。”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林导把剧本扔给她。
她有些气馁,但不肯放弃。
察言观色应该就是她这时候学会的。她总是在观察导演的言行举止,等他心情好的时候她就逮着机会去赚脸熟。
渐渐地,林导知道了有成欣然这样一个小姑娘的存在,她对工作异常认真,几乎不出错,在这个拖延症泛滥的行业里,她总是习惯将一切事情都想到前面。将繁杂的工作都捋顺规划好,也是导演能力的体现。这些林导都看得见。
于是杀青饭的那天,林导通过制片人转告她:把剧本递给他助理。
成欣然诚惶诚恐。
离组前,林导主动找到她,加上她的微信。
“姑娘,你叫什么?”林导问。
“林老师好,我叫成欣然。”
“为什么把你的剧本给我看?你想卖本子?”
“不是不是,”她赶快否认,“我听说您是电影学院的老师。”
成欣然想了想,认真说:“您别误解,只是想问您一下,以我现在的剧作水平,有没有上电影学院的机会?”
林导看着成欣然,问她:“家里是做什么的?”
成欣然垂下眼眸:“我没有家。”
这个答案林导有预想过,因为来横店混的小孩大多数都没有家。
但这依旧不好办,他只能说:“你先回去上学,到了高三上学期结束,如果想来考我们学校,再联系我。”
林导看着成欣然面露雀跃的表情,故意说:“记着,你的剧本发给任何人看之前,必须要去先注册版权。”
他又说:“本子写得不错,我很感动。”
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是有故事的人。
成欣然不善表达,她的表达都浓缩沉淀在自己的剧本中。
成欣然很感激,虽然经历了家庭的巨变,现在连未来的生活都要靠自己来争取,但这一路上,她遇到的大多数都是好人。
在学校时,她有跟她志同道合的同学,有对她关怀有加的老师。在生活里,她有像冯异哥和安妮姐这样时时刻刻鼓励她的好朋友。在组里的时候,虽然有的老师经常骂她,但她从来没有遇到过所谓的真正的坏人。
成欣然很善于安慰自己,她想,这也是妈妈冥冥中在保佑她。得失都是守恒的,失去了一些,总会以其他的方式代偿回来。
偶尔她会翻翻随身带的课本,每当这时候,她就会想起陈勉。
陈勉现在会在哪里呢?他已经高三了。大概正在准备出国,甚至已经出国了吧,他一定去读了他喜欢的生物,继续打他热爱的冰球。
成欣然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愿意去回忆跟陈勉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每次想起来她都会躲到角落里偷偷哭。
组里的姐姐甚至会调侃:“小成又想男朋友了啊?”
到后来,她就不会再哭了,她有意识地拒绝想起陈勉。哭泣现在对她来说是最没用,也是最内耗的情绪。难受的时候她就会告诉自己,你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人不可能什么都拥有。
休学第一年的年尾,她在象山影视城遇到了陈郁森。离开北京后,她同样跟陈郁森断了联系。
成欣然以为他是背靠资方的大少爷,因此习惯性地避嫌,只与他简单点头当做打招呼。陈郁森还是那副很惫懒的样子,并不搭理她。
谁知他竟和她一样,天天出没在现场,打一枪就换个地方。
直到有一天,她随着化妆组得姐姐们去到象山影视城唯一的那家四星级酒店,给住在这里的主演提前送需要定妆的服化。主演很挑剔,每一套搭配都不满意,从早上挑到晚上。成欣然等得十分无聊,于是跟化妆老师请了假,想着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英语单词。
她在楼梯间里看到正在抽烟的陈郁森。
楼梯间里烟味已经到了刺鼻的程度,陈郁森脚底下全是烟头。这里就他们两个人,谁也不用跟谁装。
成欣然率先开口:“你为什么一直在这?”
陈郁森冷笑:“你为什么一直在这,我就为什么一直在这。”
她听不懂:“你不用上学吗?”
现在应该快都期末了。
陈郁森突然问:“没家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爽。”
成欣然被这种说法刺得皱眉,她故意激他:“怎么,你也没家了吗?”
他没答。
后来成欣然才知道,陈郁森在她休学后没多久就回美国了,他家人要求他回去念书。之前跟自己信誓旦旦说所有大学的电影专业他随便上,也纯属在吹牛。他家里人对他的放养只限于在高中阶段帮他建立一个电影部。他们根本不会同意他学电影,未来的路他到底怎么走,早就被牢牢划定了。
象山影视城就在陈郁森国内的家附近,他逃到这里,是他自认为的对陈家长辈们无声地反抗。
成欣然却难以苟同,反抗又能反抗到哪去?到时候他爸妈把信用卡一停,任谁都要乖乖回家。谁都知道有钱可以解决生活中绝大多数不如意。因此她并不能完全理解陈郁森的苦恼,甚至认为他在无病呻吟。
但在象山影视城的这段日子,他们每天都在一块。
陈郁森会跟她说:“别想着天天打杂,多想想怎么拍摄。别忘了拉片,别忘了基本功,将来去了电影学院,你要有一套自己的视听。”
也会说:“老在剧组泡着不怕把自己泡发了吗,你去外面也走走,出去才能有灵感。”
他还会说:“导演系一年学费一万,四年四万,还得准备差不多每年十万拍摄的经费,你有钱吗?要不要我借你?”
“不用,我自己可以攒。”她回答。
成欣然觉得这人神一阵鬼一阵,对陈郁森也经常同时横亘着“他人还行”和“想把他捶飞”这两种感觉。
直到有一天陈郁森跟她说:“我居然觉得你很幸运,成欣然。虽然你穷得一无所有,但你有选择做这个或者做那个的自由。”
以前陈郁森就经常说她穷,说她连台苹果电脑都买不起,成欣然早就习惯他这张毒嘴巴。但她突然想,说不定这真的是她的优势,她来去自由,一切都由自己来掌控。
“是的,”成欣然很坚定,“我有自由,所以我一定会去读电影。”
不仅要读电影,她将来还要拍电影,她还想做很优秀的女性导演。她迷恋将镜头一个个组接的过程,像是向世人宣告一套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要留下来才有意义。
她从陈郁森的眼神里看到了羡慕。
成欣然研究艺考提前批的考前通知,通知里提示说需要做一个作品集。作品集是陈郁森和成欣然一起着手做的。陈郁森的手艺比她利落,甚至给她设计了一个屌得眼花缭乱的封面。
他说:“我们拍的校庆短片算一个,你的《银杏旅馆》也算一个,再加上你现在写的剧本,还有你在剧组积累的经验。你已经比大多数考生都牛逼了。”
他说:“现在你应该数数自己有几个钱,如果够用了就赶紧回学校复习专业课,还有就是不要放掉你的文化课。”
“那你呢?”她问。
果然像成欣然预料的那样,陈郁森没得可选。
在成欣然重返北京读高二的时候,陈郁森被迫服从家里安排,去了UCLA的商学院。
成欣然也没有选择回到实验中学,那里的学习节奏太快,与她的预期不符。她在原先的班主任徐老师的帮助下,找了一所专门复读的高中,这里大多数都是像她一样的艺考生,条件肯定是不如实验,但相对自由。
后面的日子里,成欣然独自复习备考,一门心思钻到专业课里。
她与陈郁森一直保持联系。
“Ethen,你不要跟家里人争得太厉害,到了大二你可以辅修艺术学。”电话里,她还在劝他。
“艺术学学的是艺术管理,跟电影有半毛钱关系吗?”陈郁森家里在杭州有美术馆,他父母也是各个大画廊和拍行的常客,“他们让我辅修也是为了家里,我他妈的为什么就不能为了我自己?”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出身,选错专业都与选错人生无异。
陈郁森开始逐渐向成欣然展露自己真实的一面。
成欣然暗自叹气,只能找些无关紧要的话安慰他:“等你从Ethen变成陈总,在国内开电影公司还不容易?以后我还得去给你打工呢。”
电话里她装着笑得呵呵的,陈郁森却一言未发。
经过象山那一段日子后,她和Ethen之间似乎建立了很神奇的关系。这样跨越大洋和城市的密切的联系,任谁都会联想到友达以上的男女朋友,但他们之前却并没有。
成欣然很清楚自己心里有一个人,她知道陈郁森的心里也有一个人,那个对象模糊又真切,是无法触碰的禁忌,也是他一直以来秘而不宣的存在。
他们更像是目标一致的队友,同时也是能为彼此雪中送炭的朋友。
高三的那个寒假,成欣然已经尽可能地准备好一切,但她依然对考电影学院没有把握,毕竟录报比太变态了。而且她心里也明白,她在背景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在剧组时又听到不少考试的黑幕,这对她来说都是无形压力。
她甚至厚着脸皮联系了林导,林导回复她说:放下一切,好好考,你没问题的。
跟陈郁森反复商量后,她还是决定留条退路,不要盯死了一所学校。两个人又凑到一起,填报了报五所学校,有北京的,也有其他城市的。
陈郁森威胁她:“五个里面你至少要中一个,要不然跟废物有什么区别。”他对待自己DDL都没这么上心过。
艺考整整持续了两个星期,相比于其他考生车接车送,成欣然是独自奔波。在艺考结束的最后一天,刚好赶上陈郁森圣诞假的尾声,他特地飞回来请她吃东西。
陈郁森请她去了北京东边一家贵到无敌的日料,秉承了他一贯把钱花在刀背上的风格。
“怎么样?”陈郁森问她:“听说这次导演系就25个人进四试。”
最终他们会发20个艺考证,这20个人会在最后的高考中按照成绩高低录取前15人。实际上成欣然已经非常有竞争力了。
“我也不知道,我尽力了。林教授那边我发消息了,散文也写了,分组表演也豁出脸表演了。”
成欣然笑着,她很会安慰自己:“反正五个学校呢,不可能一个都不要我。”
“我觉得你应该差不多,拿到证就好了。你学习肯定没问题,估计下学期你要多攒点钱,导演系第一学期几乎每周都出去拍作业。”
陈郁森比她想得远,都已经开始替她规划上学后的生活了。
“好,”她笑着说,“我多攒点。”
到了晚上,两个人又去了家咖啡厅。成欣然看专业书,陈郁森卡着时间打开电脑选课。
商学院很多课都要抢,他根本不感兴趣那些狗屁课,除了必选以外,其他的都是混。成欣然很不喜欢他对待课业吊儿郎当的态度,总想插嘴,又被陈郁森一句“关你屁事”给噎回来。
但她很感兴趣美国大学的选课系统,好奇问:“能给我看看吗?”
陈郁森把椅子往旁边偏了偏,让出个位置。
“官网得重新刷。”他提醒。
“哦。”
成欣然刷新了一下页面,突然她从UCLA的官网刷出一张崭新的封页。
这是一张UCLA冰球队对战斯坦福冰球队的宣传图,似乎这场比赛是全美高校冰球联赛新赛季的揭幕战,UCLA和Stanford是美西高校里的老对手,图片的左右罗列着两支冰球队队员的大头照。
成欣然看着宣传图,突然动作一顿,整个人愣怔。
她似乎在斯坦福的队伍里看到了陈勉。
但她不敢确认,图片点开后依旧有些模糊,让她认出来的仅仅是一种感觉,这个人球衣的号码还是19。
应该是他吧?
成欣然的眼眶突然发酸发胀,她使劲眨眼睛,又睁大眼睛,她现在不想在任何人面前哭。
感受到成欣然的沉默,陈郁森顺着她的眼神看过去,明白过来,不留情面地开腔讥讽:“原来你那个宝贝前男友跑斯坦福念书去了,那你们很难见到面喽。他们学校的人谈恋爱都很猛,他估计早有别人了。”
是啊,这么久了,有别人也很正常。陈勉那么优秀,身边又怎么会缺人。
她没说话,唇线紧抿。
陈郁森扫了眼揭幕战的时间和地点,问她:“去不去看?地点在我们学校附近,这应该算我们主场。”
只是随口问一嘴罢了,成欣然需要花钱的地儿还在后面,她根本没有闲钱跑趟美国。
但她突然开口:“我是不是要办护照和签证?”
他一怔:“真想去?”
她眼神里有执拗和坚持:“想。”
陈郁森盯着她的双眼,笑了:“好,你去申请护照。我估计你签证办不下来,我帮你想办法。”
第二天,陈郁森返回美国上学。
一周后,成欣然如愿拿到北电导演系发的艺考证,除此之外,另外报考的四个学校有三个都给她发了证。成欣然心里第一次有了底气,她给林导发了感谢的消息。
林导回复她说:别谢我,我什么都没帮上,但我很期待成为你的老师,九月见。
至此,一桩巨大的心事终于落定。
现在她只需要再确认另一件事。
再一周后,成欣然独自飞到LA。
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只带着一个很迷你的行李箱,预算也紧紧巴巴,她打算在美国待两天就回国。这种行为被陈郁森逮着了讽刺,没钱还要穷折腾。
但成欣然很清楚自己来的目的,她不是来玩的,只是为了看一眼他。
在此之前她很少有机会跟外国人交流,口语一直不算好。甚至来之前的前一天,她还在看抱佛脚一样地看口语,很怕海关给她扣下。
三月份的美西没有她想象得热,不是电影里那种阳光四射的感觉,反而有她意料之外的萧瑟。成欣然穿着衬衫,觉得还有些冷,又拿了件外套出来。
但她依然觉得很兴奋,脑子像是流转了百年的超长胶片一样,过掉许许多多的电影画面。
陈郁森来接她,第一次发现成欣然话这么多。
“是不是奥斯卡颁奖的地方也在这里?”
“你们UCLA的电影专业跟纽约大学的有区别吗?”
“梦工厂的工作室是不是在这边?迪士尼的工作室呢?比利怀尔德现在的公司是不是也在这里?”
“成欣然,”陈郁森忍无可忍,“问题这么多你在这住一阵好不好?把你口袋里那点钢镚儿都耗完再回去。”
“不不不。”她呲着牙笑。
随后两个人一起到了比赛的冰场。
冰场这个地方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她对冰球是真的不感兴趣,那么多人抢一个小球球,能有什么意思?陈勉每次他都要求她来看自己训练,成欣然才会跟去。
想来也是过于刻意,现在他们分手了,她反倒主动跑到大洋彼岸来看他打比赛。
他们去晚了,前排闹哄哄地挤着很多学生和冰球发烧友,甚至还有一些媒体。
她只能坐在靠后的几排,正想办法落座的时候,陈郁森突然说:“昨天帮你打听了一下,你前男友现在在读生物工程,研究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疫苗的。”
成欣然点头说:“我想到了。”
她就知道他一定会去读生物的。
陈郁森坐在她身边,又说:“他没女朋友,但他们冰球队的找女朋友都是迟早的事。”
成欣然笑了:“跟我有关吗?”
“我看你能憋到什么时候。”陈郁森端着两盒玉米片,翘着二郎腿,讲话一针见血,“一会儿哭了别找我。”
成欣然也以为自己会哭,但她并没有。
陈勉跟着队伍出场,他带着头盔面罩,浑身写满了距离感,如果不是他身前的数字19,那么成欣然一定不会辨认出来。
原来只是这样啊。
成欣然心里居然有些失望,这跟CCTV5的转播有什么区别。央视还能给特写,她在这只能看着一堆五大三粗的小人儿飞来飞去。
凭着对冰球很浅薄的认识,成欣然知道陈勉依然打左前卫的位置。她亲眼看着他跟队友很娴熟地配合,带球,过人,进球,然后赢得满场的欢呼。
美国人的欢呼比她们要夸张很多,张牙舞爪的。陈郁森一个没留神,差点被旁边一群狂欢的男人举起来。成欣然这时候咧着嘴完全笑开,她很切实地感受到了冰球这项运动带给现场人的雀跃。
在这样一只完全西化的队伍里,陈勉仍然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确实是做到了无论在哪里都自信闪耀。
成欣然会跟着欢呼,甚至强行拉着陈郁森一起拍巴掌,但说到底,她表现得过分理智了。就像去看明星的演唱会一样,也会激动,也会开心,但她并没有什么实感。
在这个时刻,陈勉对她来说是冰球场上的选手,并不是惯常出现在她身边牵动她情绪的那个人。
对于他们俩个这种对体育赛事完全不感冒的外行来说,越到后面越难熬。一场比赛看下来,陈郁森已经快睡着了,成欣然也不自觉地走神。
她低头刷了刷ins,突然发现昨天晚上,陈勉更新了状态。
在此之前他已经很久没更新过。
是一张从格里菲斯天文台的角度俯瞰洛杉矶夜景的照片,远处是深蓝色的天幕,有点点灯光映着整片繁华的好莱坞。
他配的文字是:非常好的电影。
成欣然一眼就认出来,这是《lalaland》的取景地,之前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曾经手牵手去电影院看过。
“怎么样?”散场的时候,陈郁森问她:“是不是很失望,千里迢迢跑来一趟,发现没什么特别的。”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成欣然还是很缓慢地点头。
陈郁森笑得很贱:“要不要去趟斯坦福再看看他们的大土墙?从这开车七个小时就到。”
“不了。”她也有点想笑,“我明天一早就坐飞机回去了。”
笑了一瞬,她突然沉默下来,然后试探性地问:“Ethen,格里菲斯天文台离这里远不远,我坐公交能去吗?还是说坐uber?”
陈郁森一愣,转而明白过来,“你要去《lalaland》那个取景地?”
“嗯。”
“那个天文台在山上,”他想了想,“我送你吧。”
“不用了,你告诉我路线,我自己能去。”
陈郁森知道她习惯,没再说送她,给她发了定位,又帮忙叫了辆Uber。
成欣然坐着不知道哪叫来的私家车,越往山上走信号越差。她叫司机停车,自己背着包走了上去。
山上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像她一样来打卡电影场景的游客。成欣然四处转了转,拍拍照,坐在电影里那张有名的长椅上,安静等待着夜幕降临。
景色渐暗,天光由湛蓝逐渐转为深蓝,远处的霓虹灯依次亮起,无限接近《lalaland》里的画面。
成欣然突然想起曾经和陈勉看这部电影时的场景。
那时候陈勉对电影的审美几乎为零,他的执着甚至贯彻到看电影这项行为中,他只看各种各样的动作片,要么就是B级片,哐当哐当的,很简单很解压。
陈勉不喜欢文艺的电影,情情爱爱,腻腻歪歪的,这让他觉得浪费时间。但偶尔成欣然需要拉片的时候,他也陪着她看,看完两个人还会很认真的讨论。
《lalaland》进片尾的时候,成欣然还沉浸在故事里,为男女主人公的结局而心堵,一个劲儿地吸鼻子。陈勉看她哭的样儿反而想笑,把人搂在怀里,吻她的眼睛和嘴唇。
“电影而已,别哭了。”他给她擦眼泪。
“什么叫电影而已!你不觉得很感人吗?”成欣然眼眶还是红的。
“是很感人,但他们最后分开了。”陈勉不喜欢任何意义上的分离。
“可是分开以后他们都成了很厉害的人,”成欣然去握他的手,跟他强调:“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陈勉笑着摸摸她的发:“那加油,将来你也会拍出这样的电影。”
成欣然独自坐在那张椅子上,仿佛一个孤独的全景镜头。像是在出演戏中戏,她满眼城市的夜色,但夜色只有她一个人欣赏。
已经经历过了电影场景里那样的分手,那未来他们都会变成很棒的大人吗?
成欣然这么想着。
突然一股涩意涌上来,眼泪一下就溢出眼眶,越擦越多。
她哭得太厉害了,甚至哭出了声。她发现自己曾经强压下去的记忆全部都沿着缝隙冒了出来,这些记忆令她猝不及防,陈勉对她的迁就,对她的忍耐,对她的关注,甚至是对她的伤害。
是将堂皇和爱意都寄托在彼此身上的偏爱,也是许多个相依相伴,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
现在他们在同一个城市,到达过同一个地方。她觉得自己好孤单,孤单到想去找他。
可时至今日,她没有任何立场再出现在他面前。
突然想起之前曾经开玩笑时候自己说过的话:其实她从头到尾都一无所有,所以她来去自由。
成欣然能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
怀念如果仅仅是怀念,就不具备任何力量。
真的该往前走了。
成欣然看着远方熠熠闪光的夜景,在心里默默说,没有遗憾了,我已经来过你在的地方,这条路就到此为止。
希望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我听的是《奇洛李维斯回信》
明知我们隔着个太空 仍然将爱慕天天入进信封。
三合一了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