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靖海之策
“全面开放海禁,朝廷设关征税。”
看着朱由检一脸茫然的神色,李飞又说道。
“你认为明朝历年以来的沿海倭乱和海寇都是哪里来的?”
“倭乱,当然是倭国来的啊。”
朱由检肯定的说。
李飞闻言,摇了摇头。
“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明建国之初,郑和七下西洋时没有倭乱,但洪熙朝之后倭乱越来越严重,到了隆庆开关以后倭寇又销声匿迹了,但到了嘉靖朝全面禁海后倭乱海盗反而又死灰复燃,直至今日成东南大患。”
“你可知这是何故?”
朱由检闻言,又是摇了摇头。
“李飞,你就赶紧告诉他,他时间不多,一会就要回宫了,朝廷里还有一堆折子等着他批呢,没时间跟你这逗闷子。”
刘希森冲着李飞说道。
“哈哈,我就直接告诉你吧,倭寇海盗跟禁海有着直接的关系,禁海就会滋生海盗。”
朱由检闻言,有些吃惊,不是都说禁海是为了防止海寇和倭乱的吗。
“东南沿海的额海寇和倭乱并非是倭人,其实里面多数是东南沿海的渔民和流民,倭国的浪人只是占其中一小部分。”
朱由检又是吃了一惊,倭乱不是倭人,还真的是我大明的百姓。
“倭乱和海盗就是明人为主力,现在的郑芝龙、李魁奇、刘香、诸彩老哪个不是明人。”
朱由检仔细一想还真是。
“那海盗咋和禁海有关系?”
“海盗靠什么为生?”
李飞又问。
“打家劫舍,上岸劫掠我大明百姓。”
朱由检斩钉截铁的说道,这个他熟,因为东南沿海布政使的奏疏上就是这样写的。
“错,这世上没有那个势力能光靠着抢劫就能生存壮大的,海盗赖以为生的是海洋贸易,咱大明的海盗与其说是海盗,不如说是走私的海上商人。”
朱由检闻言更加疑惑,这直接颠覆了他以往对于海盗的认知。
看着朱由检疑惑的面孔,李飞又解释道:
“私盐贩子你听过吧?”
朱由检点了点头。
“海盗就像是海上的私盐贩子,但是他们不贩卖私盐,他们贩卖的是大明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垄断权。”
朱由检这会儿明白了一些,私盐贩子的形象他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见朱由检明白了一些,李飞继续讲。
“比如,郑芝龙垄断的是与倭国的贸易,刘香和诸彩老垄断的是与西洋人的贸易。”
“为了控制与日本的贸易,郑芝龙还发明了卖旗的行当,有了旗才能和倭国做生意,一面旗一千两银子,光是卖旗的收入,郑芝龙一年就能收入几百万两。”
看着朱由检渐渐的有些上道,李飞决定给他画个大饼。
“什么?几百万两!”
朱由检听了,果然非常吃惊,大明一年的收入才一千多万两,这小小的一个海盗一年光卖旗子就能几百万两,那大明沿海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海盗都算上,一年岂不是也要获利千万两之巨。
朱由检想了想,感觉这非常恐怖。
“就是几百万两,大明沿海的所有海盗全算上,一年收入不会低于一千万两的,这个你不用吃惊。”
李飞看着朱由检有些不敢相信的模样,决定再给他补充一下。
“而海盗们的银子,就是大明白送的,这钱本来可以让朝廷赚的,但是因为禁海,就被海盗们赚去了。”
“有一位伟大的先贤曾经说过,银子是罪恶的,如果有一成的利润,它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两成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如果有五成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一倍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三倍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被凌迟的危险。而干海盗,就是因为有三倍的利润。”
朱由检听的有些明白了,商人逐利,为了钱什么也可以干得出来。
“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对于西洋和东洋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货物,他们愿意出高价购买,但是大明禁海,他们就买不到了。”
“于是胆子大、不怕死的人就看上了这个贸易的巨大利润,朝廷不让做海洋贸易,但是可以私下做啊,就像私盐贩子一样,为了银子,东南沿海的好多渔民就做了海盗。”
朱由检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明白了海盗的来历。
“再说句通俗的话,海盗都是被大明的禁海政策给逼出来的。”
“如果朝廷开放禁海,大家都可以跟西洋人做生意,那谁还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海盗。”
“所以开放海禁,海盗自然就会销声匿迹,转而成为合法的海商。”
朱由检这下听懂了,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开放禁海也是这个道理。
“先生,开放禁海可以消除海盗,但是朝廷又怎么从中获利呢?”
李飞闻言笑了笑,接着说道:“收税。”
“朝廷可以在东南沿海设立几个大的对外交易港口,然后设立关卡,对贸易的双方进行征税,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你也看到了,贸易双方是不在乎多交点税的。”
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开放禁海、剿灭海盗、设关征税的计策,他现在是彻底明白了。
“但是,具体的税率和开放的港口,必须得在朝堂上好好商议,我们只负责出主意,具体怎么办,还需要朝廷重臣们反复谋划,我们没有行政经验,有些事也没法确切的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办。”
刘希森又补充道,生怕朱由检脑袋一热,胡乱定个税率和开放港口。
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
“两位先生真知灼见,学生受益匪浅,比在朝廷上听那些官员扯皮十年还强。”
朱由检说完,对着李飞和刘希森拜了一拜。
“别整这些虚礼,你不让我给你下跪,我们也不用你拘礼,咱们虽是师生,但我更愿意咱们是朋友,抛去彼此的身份,大家都自由些。”
刘希森笑着说道。
朱由检忙点了点头。
“我们说的这两个事,征收商税和开放海禁都不是小事,一定要反复研究,必要时多听听地方上的官员的意见,有过地方施政经验的人,比内阁里光会玩嘴炮的官员强的多。”
朱由检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
看着朱由检一脸茫然的神色,李飞又说道。
“你认为明朝历年以来的沿海倭乱和海寇都是哪里来的?”
“倭乱,当然是倭国来的啊。”
朱由检肯定的说。
李飞闻言,摇了摇头。
“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明建国之初,郑和七下西洋时没有倭乱,但洪熙朝之后倭乱越来越严重,到了隆庆开关以后倭寇又销声匿迹了,但到了嘉靖朝全面禁海后倭乱海盗反而又死灰复燃,直至今日成东南大患。”
“你可知这是何故?”
朱由检闻言,又是摇了摇头。
“李飞,你就赶紧告诉他,他时间不多,一会就要回宫了,朝廷里还有一堆折子等着他批呢,没时间跟你这逗闷子。”
刘希森冲着李飞说道。
“哈哈,我就直接告诉你吧,倭寇海盗跟禁海有着直接的关系,禁海就会滋生海盗。”
朱由检闻言,有些吃惊,不是都说禁海是为了防止海寇和倭乱的吗。
“东南沿海的额海寇和倭乱并非是倭人,其实里面多数是东南沿海的渔民和流民,倭国的浪人只是占其中一小部分。”
朱由检又是吃了一惊,倭乱不是倭人,还真的是我大明的百姓。
“倭乱和海盗就是明人为主力,现在的郑芝龙、李魁奇、刘香、诸彩老哪个不是明人。”
朱由检仔细一想还真是。
“那海盗咋和禁海有关系?”
“海盗靠什么为生?”
李飞又问。
“打家劫舍,上岸劫掠我大明百姓。”
朱由检斩钉截铁的说道,这个他熟,因为东南沿海布政使的奏疏上就是这样写的。
“错,这世上没有那个势力能光靠着抢劫就能生存壮大的,海盗赖以为生的是海洋贸易,咱大明的海盗与其说是海盗,不如说是走私的海上商人。”
朱由检闻言更加疑惑,这直接颠覆了他以往对于海盗的认知。
看着朱由检疑惑的面孔,李飞又解释道:
“私盐贩子你听过吧?”
朱由检点了点头。
“海盗就像是海上的私盐贩子,但是他们不贩卖私盐,他们贩卖的是大明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垄断权。”
朱由检这会儿明白了一些,私盐贩子的形象他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见朱由检明白了一些,李飞继续讲。
“比如,郑芝龙垄断的是与倭国的贸易,刘香和诸彩老垄断的是与西洋人的贸易。”
“为了控制与日本的贸易,郑芝龙还发明了卖旗的行当,有了旗才能和倭国做生意,一面旗一千两银子,光是卖旗的收入,郑芝龙一年就能收入几百万两。”
看着朱由检渐渐的有些上道,李飞决定给他画个大饼。
“什么?几百万两!”
朱由检听了,果然非常吃惊,大明一年的收入才一千多万两,这小小的一个海盗一年光卖旗子就能几百万两,那大明沿海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海盗都算上,一年岂不是也要获利千万两之巨。
朱由检想了想,感觉这非常恐怖。
“就是几百万两,大明沿海的所有海盗全算上,一年收入不会低于一千万两的,这个你不用吃惊。”
李飞看着朱由检有些不敢相信的模样,决定再给他补充一下。
“而海盗们的银子,就是大明白送的,这钱本来可以让朝廷赚的,但是因为禁海,就被海盗们赚去了。”
“有一位伟大的先贤曾经说过,银子是罪恶的,如果有一成的利润,它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两成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如果有五成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一倍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三倍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被凌迟的危险。而干海盗,就是因为有三倍的利润。”
朱由检听的有些明白了,商人逐利,为了钱什么也可以干得出来。
“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对于西洋和东洋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货物,他们愿意出高价购买,但是大明禁海,他们就买不到了。”
“于是胆子大、不怕死的人就看上了这个贸易的巨大利润,朝廷不让做海洋贸易,但是可以私下做啊,就像私盐贩子一样,为了银子,东南沿海的好多渔民就做了海盗。”
朱由检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明白了海盗的来历。
“再说句通俗的话,海盗都是被大明的禁海政策给逼出来的。”
“如果朝廷开放禁海,大家都可以跟西洋人做生意,那谁还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海盗。”
“所以开放海禁,海盗自然就会销声匿迹,转而成为合法的海商。”
朱由检这下听懂了,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开放禁海也是这个道理。
“先生,开放禁海可以消除海盗,但是朝廷又怎么从中获利呢?”
李飞闻言笑了笑,接着说道:“收税。”
“朝廷可以在东南沿海设立几个大的对外交易港口,然后设立关卡,对贸易的双方进行征税,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你也看到了,贸易双方是不在乎多交点税的。”
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开放禁海、剿灭海盗、设关征税的计策,他现在是彻底明白了。
“但是,具体的税率和开放的港口,必须得在朝堂上好好商议,我们只负责出主意,具体怎么办,还需要朝廷重臣们反复谋划,我们没有行政经验,有些事也没法确切的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办。”
刘希森又补充道,生怕朱由检脑袋一热,胡乱定个税率和开放港口。
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
“两位先生真知灼见,学生受益匪浅,比在朝廷上听那些官员扯皮十年还强。”
朱由检说完,对着李飞和刘希森拜了一拜。
“别整这些虚礼,你不让我给你下跪,我们也不用你拘礼,咱们虽是师生,但我更愿意咱们是朋友,抛去彼此的身份,大家都自由些。”
刘希森笑着说道。
朱由检忙点了点头。
“我们说的这两个事,征收商税和开放海禁都不是小事,一定要反复研究,必要时多听听地方上的官员的意见,有过地方施政经验的人,比内阁里光会玩嘴炮的官员强的多。”
朱由检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